振動電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振動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便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振動電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便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越來越受人們的追捧,如手機、掌上游戲機、導航裝置或掌上多媒體娛樂設備等,這些電子產品一般都會用到振動電機來做系統反饋,比如手機的來電提示、信息提示、導航提示、游戲機的振動反饋。
[0003]振動電機在某些使用情況下會發生跌落事故,而導致振動電機失效。因此相關技術的振動電機通常會配備擋片用于保護振動電機跌落時免于受到損壞。
[0004]相關技術的振動電機包括外殼、通過彈性連接件懸設于外殼內的振動部件以及用于起跌落保護作用的擋片。所述振動部件包括配重塊及設于所述配重塊的限位孔,所述擋片包括設于所述振動部件與所述外殼之間且固定于所述外殼上的固定部,被收容于所述振動部件的所述限位孔的凸起部,沿所述振動部件的振動方向,所述凸起部的兩端與所述配重塊在所述振動部件的振動方向上的間隙距離不超過所述彈性連接件的最大形變量,以起到跌落保護作用(沿所述振動部件的振動方向的跌落保護),所述擋片的固定部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外殼上,由于所述擋片尺寸較小,焊點較少,使得所述擋片的焊接牢度有限,經過多次撞擊后容易變形甚至脫落。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振動電機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解決起跌落保護作用的擋片固定于外殼上時因撞擊導致的易變形甚至脫落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抗跌落性能好和抗沖擊性能強的振動電機。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振動電機,包括具收容空間的外殼、設置于所述收容空間內且與所述外殼相連的彈性連接件、通過所述彈性連接件懸設于所述收容空間的振動部件及固定于所述外殼的擋片,所述振動部件包括配重塊及設于所述配重塊的限位孔,所述擋片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限位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電機還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為自外殼平行于振動部件振動方向處朝向所述配重塊方向沖模成型的凸起結構,所述定位部夾持固定所述擋片。
[0008]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分別位于擋片的四角處并夾持固定所述擋片。
[0009]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外殼包括具底壁的殼體及蓋設于所述殼體且與所述底壁相對設置的蓋板,所述擋片固定于所述底壁和/或所述蓋板,所述定位部對應與所述擋片配合設于所述底壁和/或所述蓋板。
[0010]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擋片包括第一固定部、由所述第一固定部彎折延伸出的凸起部及由所述凸起部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設于所述外殼與所述配重塊之間且與所述外殼固定連接,所述凸起部收容于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相對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部。
[0011]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振動部件包括第一振子及與所述第一振子間隔設置的第二振子,所述第一振子包括第一配重塊、與所述第一配重塊配合的磁鋼及設于所述第一配重塊相對兩端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振子包括第二配重塊,與所述第二配重塊配合的線圈及設于所述第二配重塊相對兩端的第二限位孔。
[0012]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擋片包括分別收容于二所述第一限位孔的第一擋片、第二擋片及分別收容于二所述第二限位孔的第三擋片及第四擋片,所述定位部設于所述蓋板和所述底壁,且分設于所述第一擋片、第二擋片、第三擋片及第四擋片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兩側。
[0013]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配重塊與所述外殼之間的距離。
[0014]相較于相關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在所述外殼上設置與所述擋片配合的多個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為凸起結構,所述擋片卡設于所述定位部之間,由于所述定位部具有一定的抗沖擊強度,當所述振動電機受到撞擊時,所述定位部可限制所述擋片的運動,使所述擋片不容易因撞擊而脫落,極大增強所述擋片的牢度,同時所述定位部可以緩沖所述擋片所受的沖擊,提高其抗沖擊性會泛。
[0016]二、在所述底壁和/或所述蓋板上設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分別抵接所述擋片的相對兩側,從而實現對所述擋片的限位作用;而且,所述定位部通過沖模折彎成型,加工方便,且具有較強的抗彎折強度,可間接提高所述擋片的抗沖擊性能。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圖;
[0019]圖2為圖1所示振動電機的立體結構圖;
[0020]圖3為圖2所示振動電機沿A-A方向剖視圖;
[0021]圖4為圖1所示蓋板、定位部及擋片的裝配示意圖;
[0022]圖5為圖1所示殼體、定位部及擋片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4]請一并參閱圖1、圖2及圖3,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圖,圖2為圖1所示振動電機的立體結構圖,圖3為圖2所示振動電機沿A-A方向剖視圖。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振動電機100包括具收容空間112A的外殼11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112A的振動部件130、彈性連接件150、緩沖片160、擋片170及定位部180。
[0026]所述外殼110包括一側開口的殼體112及蓋接于所述殼體112的開口側的蓋板114,所述殼體112包括一與所述蓋板114平行相對設置的底壁1122。所述蓋板114配合所述殼體112圍成所述收容空間112A。
[0027]所述振動部件130包括第一振子132及與所述第一振子132相對間隔設置的第二振子134,且均通過所述彈性連接件150懸置于所述收容空間112A。
[0028]與所述振動部件130的振動方向平行的方向定義為圖3所示的X方向。
[0029]所述第一振子132包括第一配重塊1322、磁鋼1324及第一導磁板1326,所述第一導磁板1326貼附于所述磁鋼1324的表面。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形成有收容所述磁鋼1324的通孔1324A及收容所述擋片170的第一限位孔1328。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用于加強所述第一振子132的振動強度。
[003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磁鋼1324的數量為五個,并列且無間隙設置,收容于所述通孔1324A內,所述通孔1324A貫穿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的二相對表面設置。所述第一限位孔1328數量為兩個,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盲孔。所謂通孔即貫穿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的二相對表面設置,所謂盲孔即未貫穿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的二相對表面的孔。所述第一限位孔1328沿圖3所示X方向分設于所述通孔1324A兩側,即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的兩端。
[0031]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和所述磁鋼1324以及所述第一導磁板1326構成所述第一振子132的振動部件。
[0032]所述第二振子134包括第二配重塊1342、線圈1344和第二導磁板1348,所述第二導磁板1348設置于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靠近所述底壁1122的表面。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形成有收容所述線圈1344的凹槽1346和收容所述擋片170的第二限位孔1349。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與所述第一配重塊1322相對間隔設置。所述線圈1344收容于所述凹槽1346且與所述磁鋼1324正對間隔設置,所述凹槽1346由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朝向所述第一振子132的表面向遠離所述第一振子132的方向凹設而成。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孔1349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二限位孔1349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盲孔,所謂通孔即貫穿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的二相對表面設置的孔,所謂盲孔即未貫穿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的二相對表面設置的孔,所述第二限位孔1349沿圖3所示X方向分設于所述凹槽1346兩側,即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的兩端。
[0033]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配重塊1342、所述線圈1344及所述第二導磁板1348構成所述第二振子134的振動部件。其中,所述線圈1344也可以是其他通電后能產生磁場的元件,例如電磁體。
[0034]當所述振動電機1在工作時,所述線圈1344通電產生磁場,使所述第二振子134受力。由于電流的方向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使所述磁鋼1324的受力方向也隨之變化,從而驅動所述第一振子132運動,所述第一振子132和所述第二振子134兩者沿X方向作相向運動。
[0035]所述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