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旋轉電機。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具有筒狀的機殼以及在機殼的周向上支承機殼的長度方向端部的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的發電機。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 - 284609號公報
[0006]實用新型的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
[0008]在旋轉電機中,有時在機殼的外周側面上設有接線盒等輔助設備類。在上述發電機中,由于在機殼上設有支承部件,因此存在有在設置時輔助設備類的圍繞軸的配置也被唯一地固定而導致旋轉電機的設置布局的自由度受到限制這樣的問題。
[0009]本實用新型是鑒于這樣的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夠提高設置布局的自由度的旋轉電機。
[0010]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001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觀點,適用一種旋轉電機,其具有:框架,其收容定子;至少一個托架,該至少一個托架固定在所述框架的至少軸向一側的端部上;軸,其被旋轉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托架;以及支承部件,其設于所述托架上并支承所述旋轉電機,所述框架與所述托架的圍繞所述軸的中心軸的周向上的相對位置能夠改變。
[0012]也可以為,所述框架與所述托架通過沿著所述周向等間隔配置的多個螺栓進行固定。
[0013]也可以為,所述托架在所述框架側具有圓環狀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嵌入到所述框架的內周面,由此所述框架與所述托架配置成與所述中心軸同軸。
[0014]也可以為,在所述框架的外周側面設有接線盒。
[0015]也可以為,所述支承部件包括第一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相對于與所述軸向平行的面來支承所述旋轉電機,具備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所述托架分別固定在所述框架的軸向兩側的端部上。
[0016]也可以為,所述支承部件包括:第一支承部件,其相對于與所述軸向平行的面來支承所述旋轉電機;以及第二支承部件,其相對于與所述軸向垂直的面來支承所述旋轉電機,具備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框架的負載相反側的端部上,具備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框架的負載側的端部上。
[0017]實用新型的效果
[0018]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旋轉電機的設置布局的自由度。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旋轉電機的外觀結構的一例的立體圖。
[0020]圖2是在將旋轉電機的框架和托架分解的狀態下分別將上半部分以軸向側剖面表示、將下半部分以從左方側觀察到的外觀表示的圖。
[0021]圖3是從前方側觀察將接線盒配置于左方的旋轉電機的主視圖。
[0022]圖4是從前方側觀察將接線盒配置于上方的旋轉電機的主視圖。
[0023]圖5是從前方側觀察將接線盒配置于右方的旋轉電機的主視圖。
[0024]圖6是將具備冷卻風扇的大容量的旋轉電機的上半部分以軸向側剖面表示、將下半部分以從左方側觀察到的外觀表示的圖。
[0025]圖7是將在負載側具備凸緣型的支承部件的旋轉電機的上半部分以軸向側剖面表示、將下半部分以從左方側觀察到的外觀表示的圖。
[0026]附圖標記說明
[0027]I旋轉電機
[0028]2定子
[0029]3轉子
[0030]4框架
[0031]4a 散熱用凸片
[0032]5負載側托架
[0033]5a突出部
[0034]6負載相反側托架
[0035]6a突出部
[0036]7負載側軸承
[0037]8負載相反側軸承
[0038]9位置檢測器
[0039]10軸
[0040]11接線盒
[0041]12 支承部件(第一支承部件的一例)
[0042]13螺栓孔
[0043]14 固定用螺栓(螺栓的一例)
[0044]17 支承部件(第二支承部件的一例)
[0045]CL中心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以下,參照附圖對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下面,為了便于說明旋轉電機等的結構,有時對圖1所示的上下左右等方向適當相對應地進行使用,但是并不限定旋轉電機等各結構的位置關系。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后方向指旋轉電機的軸的軸向,上下方向指鉛垂方向,左右方向指與軸向和上下方向這兩個方向垂直的方向。
[0047]< 1:旋轉電機的整體結構>
[0048]參照圖1?圖3對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旋轉電機I的整體結構的一例進行說明。圖I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旋轉電機I的外觀結構的一例的立體圖。圖2是在將旋轉電機I的框架4和各托架5、6分解的狀態下分別將上半部分以軸向側剖面、將下半部分以從左方側觀察到的外觀表示的圖。圖3是表示從前方側的正面觀察到的旋轉電機I的外觀的一例的主視圖。
[0049]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旋轉電機I具有定子2、轉子3、框架4、負載側托架5、負載相反側托架6、負載側軸承7、負載相反側軸承8、位置檢測器9、軸10以及接線盒11。對于旋轉電機1,假定旋轉電機I用作例如工業用的通用馬達的情況,但是旋轉電機I也可以用作發電機。
[0050]定子2在本例中是沿著軸向(圖中的前后方向)層疊圓環狀的電磁鋼薄板并在內周側的多個部位上纏繞有繞線的定子,且該定子2設于框架4的內周。
[0051]轉子3在本例中是沿著軸向層疊圓環狀的電磁鋼薄板并在外周側表面或內部的多個部位上設有永久磁鐵的轉子,且該轉子3設于軸10的外周并配置成與定子2在徑向上對置。
[0052]框架4在本例中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且在作為徑向外側的側面的外周側面上一體地形成有沿軸向的形狀的多個散熱用凸片4a。框架4例如通過軸向的擠壓成型而制造,與鑄造成型的框架相比,散熱用凸片4a的形狀更細長且形成得更多。
[0053]負載側托架5是支承負載側軸承7的部件,被固定在框架4的負載側(軸向一側的一例。前側)的端部。
[0054]負載相反側托架6是支承負載相反側軸承8的部件,被固定在框架4的負載相反側(軸向一側的一例。后側)的端部。
[0055]軸10是將旋轉電機I用作馬達的情況下的輸出軸,通過負載側軸承7和負載側軸承8相對于托架5、6旋轉自如地被支承。
[0056]位置檢測器9是檢測軸10的旋轉位置和旋轉速度的檢測器,設于軸10的負載相反側的端部。作為位置檢測器9,例如可以使用旋轉變壓器、編碼器等。
[0057]接線盒11是收容用于將框架4內的上述定子2的繞線與外部的供電線連接的端子的箱體,設于框架4的外周側面的在本例中靠負載側的位置。
[0058]此外,在本說明書中,“負載側”指負載相對于旋轉電機I安裝的方向、即在本例中軸10突出的方向(前側)。另外,“負載相反側”指負載側的相反方向、即在本例中位置檢測器9相對于旋轉電機I配置的方向(后側)。
[0059]< 2:托架的支承部件>
[0060]如圖1?圖3所示,負載側托架5和負載相反側托架6分別具備支承部件12 (第一支承部件的一例)。在本例中,負載側托架5和負載相反側托架6各自在下側的左右兩側一體地具備支腿型的支承部件12。此外,也可以形成為將托架5、6和支承部件12分體設置并通過螺栓等進行接合的結構。
[0061]各支承部件12的下端部形成為板狀,各支承部件12與平行于軸10的中心軸CL的平面(圖示省略)進行面接觸,并經由設置用螺栓(圖示省略)固定。由此,各支承部件12能夠支承旋轉電機I的整體并承受重量的同時承受工作中的反轉矩,因此能夠抑制設置用螺栓等的松弛而更可靠地支承、固定。
[0062]此外,上述“平行”、“平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含義,而允許設計上、制造上的公差、誤差等。即,是“實質上平行”、“實質上平面”的含義。
[0063]< 3:框架和各托架的固定結構>
[0064]如圖2所示,負載側托架5和負載相反側托架6分別在覆蓋框架4的開口端部的一側具備圓環狀的突出部5a、6a。框架4和各托架5、6被固定時,突出部5a、6a分別嵌入到框架4的各開口端部的內周面。由此,框架4 (定子2)、負載側托架5及負載相反側托架6、被支承于這些托架5、6上的軸10(轉子3)被定心,并被配置成與中心軸CL同軸。另外,各部件彼此配置成相互定心的結果,成為在框架4 (定子2)和負載側托架5及負載相反側托架6之間能夠在圍繞中心軸CL的周向上相對旋轉的結構。
[0065]此外,上述“同軸”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含義,而允許設計上、制造上的公差、誤差等。SP,是“實質上同軸”的含義。另外,上述“周向”也可稱作軸10的旋轉方向。
[0066]另外,如圖1?圖3所示,在框架4的軸向兩端和各托架5、6上,分別沿著周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