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振動馬達。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作為移動通信設備等的無聲通知設備或其他用途,采用了通過在徑向上配置的線圈與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使振動部在上下方向上振動的振動馬達。在這種振動馬達中,如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公報第2013/0082546號和日本公開公報第2013-85438號等中公開的那樣,為了給包含在振動部的線圈提供電力,而將具有撓性的電路板與線圈連接。
[0003]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公報第2013/0082546號的線性振動馬達中,如0049至0054段記載的那樣,電路板180的固定部183固定于殼體100,從固定部183呈螺旋狀延伸出一條彈性部185。在彈性部185的另一端形成有電力施加部187,電力施加部187固定于線圈120。
[0004]然而,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公報第2013/0082546號的線性振動馬達中,當振動部上下振動時,電路板的螺旋狀的彈性部變形。當振動部向上移動,即朝向離開固定部的方向移動時,由電路板對振動部付與向下的力。由于電路板的彈性部為一個,因此振動部從線圈向彈性部所延伸的方向扭轉并被向下拉。如此一來,如果以使振動部繞水平軸線旋轉的方式施加扭轉的力,則有可能導致振動部傾斜,從而阻礙振動部的振動。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為鑒于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夠使振動部在上下方向上平滑移動。
[0006]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例示的振動馬達包括:基底部,其垂直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軸線而擴展;磁鐵部,其在所述基底部的上方朝著上下方向固定;振動部,其配置于所述磁鐵部的周圍,并在上下方向上振動;罩部,其覆蓋所述磁鐵部以及所述振動部的上方及側方,并固定于所述基底部;彈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罩部的上部內表面與所述振動部的上部之間;以及電路板,其具有撓性且固定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和所述振動部的下部。所述振動部具有:線圈部,其與所述磁鐵部在徑向上對置;以及質量部,其固定于所述線圈部。所述基底部具有從所述罩部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基底突出部。所述電路板具有:下側端子部,其從所述罩部與所述基底部之間朝向所述罩部的徑向外側突出,并固定于所述基底突出部的上表面;上側端子部,其固定于所述振動部的所述下部,并與所述線圈部電連接;以及兩個腳部,其在所述罩部的內部從所述下側端子部沿周向的兩側延伸,并從周向的兩側連接至所述上側端子部。
[0007]在本實用新型中,能夠使振動部在上下方向上平滑地移動。
[0008]參照附圖,通過以下的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要素、特征、步驟、特點和優點。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動馬達的俯視圖。
[0010]圖2為振動馬達的側視圖。
[0011]圖3為振動馬達的縱向剖視圖。
[0012]圖4為振動馬達的分解側視圖。
[0013]圖5為振動馬達的分解立體圖。
[0014]圖6為電路板的俯視圖。
[0015]圖7為電路板的側視圖。
[0016]圖8為電路板的立體圖。
[0017]圖9為電路板的俯視圖。
[0018]圖10為示出用于形成電路板的基材板的局部的俯視圖。
[0019]圖11為其他電路板的俯視圖。
[0020]圖12為其他電路板的俯視圖。
[0021]圖13為其他電路板的俯視圖。
[0022]圖14為其他電路板的俯視圖。
[0023]圖15為其他電路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在本說明書中,將圖3的振動馬達I在中心軸線Jl方向上的上側稱為“上側”,將下側稱為“下側”。另外,上下方向不表示組裝到實際設備時的位置關系和方向。并將與中心軸線Jl平行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徑向稱為“徑向”,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周向稱為“周向”。
[0025]圖1為示出本實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動馬達I的俯視圖。圖2為振動馬達I的側視圖。圖3為振動馬達I的縱向剖視圖。圖4為振動馬達I的分解側視圖。圖5為振動馬達I的分解立體圖。在圖3中,省略了截面中的細節部分的平行斜線。
[0026]振動馬達I為線性共振致動器(LRA:Linear Resonant Actuator)。振動馬達1,例如用作移動電話等移動通信設備的無聲通知設備。
[0027]振動馬達I包括罩部11以及基底部12。罩部11為有蓋大致圓筒狀。基底部12垂直于朝著上下方向的中心軸線Jl而擴展。罩部11固定于基底部12。基底部12將罩部11的下部的開口封閉。罩部11以及基底部12由金屬制成。罩部11與基底部12通過焊接而連接。
[0028]基底部12包括沿大致垂直于中心軸線Jl的方向延伸的基底突出部121。基底突出部121從罩部11朝向徑向外側突出。在罩部11的下端緣設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多個缺口111。基底突出部121從一個缺口 111朝向徑向外側突出。換言之,基底突出部121的徑向內側的端部位于一個缺口 111內。由于在罩部11設有多個缺口 111,因而在將基底部12固定于罩部11時,能夠容易地將基底突出部121與一個缺口 111對位。
[0029]振動馬達I包括磁鐵部13、振動部14、彈性部件15以及電路板16。磁鐵部13為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大致圓柱狀的部件。磁鐵部13在基底部12的上方朝著上下方向固定。例如,磁鐵部13的下端部通過粘接劑等固定于基底部12的上表面。或者,磁鐵部13的上端部通過粘接劑等固定于罩部11的頂蓋部的下表面。磁鐵部13包括兩個磁鐵131和磁極片132。兩個磁鐵131均為朝著上下方向的大致圓柱狀的部件。兩個磁鐵131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磁極片132為大致圓板狀或大致圓柱狀的部件,且位于兩個磁鐵131之間。磁極片132的上端與上側的磁鐵131的下端接觸,磁極片132的下端與下側的磁鐵131的上立而接觸。
[0030]振動部14為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部件。振動部14遍及整周配置在磁鐵部13的周圍。振動部14的內徑比磁鐵部13的外徑大。振動部14與磁鐵部13不接觸地沿磁鐵部13在上下方向上振動。磁鐵部13以及振動部14的上方及側方被罩部11覆蓋。
[0031]振動部14包括線圈部41、質量部42以及軛43。線圈部41為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部件。線圈部41與磁鐵部13在徑向上對置。線圈部41的內周面與磁鐵部13的外周面之間隔著規定的間隙在徑向上對置。
[0032]軛43包括圓筒部431以及凸緣部432。圓筒部431為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凸緣部432為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大致圓環狀。凸緣部432從圓筒部431的上端部朝向徑向外側擴展。圓筒部431與凸緣部432為連為一體的部件。軛43位于線圈部41的徑向外側。圓筒部431的內周面固定于線圈部41的外周面。圓筒部431,例如通過粘接劑固定于線圈部41。凸緣部432也可從圓筒部431的下端部朝向徑向外側擴展。或者,也可不設置凸緣部432。
[0033]質量部42為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部件。質量部42為所謂的配重。質量部42位于軛43的圓筒部431以及線圈部41的徑向外側。質量部42的內周面固定于軛43的圓筒部431的外周面。軛43的凸緣部432的下表面與質量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