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及具有該電路的電子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及具有該電路的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直流電動機以其優越的調速性能應用于工業的各個領域。直流電動機按照其勵磁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并勵直流電動機,串勵直流電動機及復勵直流電動機等形式。然而,在工業上直流電動機轉速決定于加在其兩端的電壓。通常,直流電動機轉速采用調壓線圈來改變直流電動機線圈兩端的電壓來調整轉速,或者采用單片機自動控制直流電動機的轉速。
[0003]如圖1所示,為傳統方波發生電路圖,現有的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4]如圖1所示電阻R1’與電容Cl’連接于所述運放U1’的反相輸入端,構成積分電路,通過設置所述電阻R1’或所述電容Cl’的數值參數,調整充放電時間,即可確定脈沖寬度調制(Pulse-Width Modulat1n,簡稱PffM)方波信號的頻率;所述運放U1’和所述電阻R2’,所述電阻R3’組成滯回比較器,且所述電阻R2’和所述電阻R3’對運放輸出分壓,作為所述運放U1’同相輸入端的基準電壓;所述電阻R5’為所述運放U1’的輸出電阻,所述運放的輸出信號通過所述電阻R5’,驅動負載。
[0005]因此,在發明人設計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
[0006]現有直流電動機的速度控制電路復雜,設計成本較高,且現有的PWM方波信號發生電路不能調整占空比。
【實用新型內容】
[0007]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實用新型以便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8]—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包括:脈沖信號發生單元,控制單元和驅動單元;
[0009]所述脈沖信號發生單元,用于產生直流電動機驅動脈沖信號;
[0010]所述控制單元,用于調節所述驅動脈沖信號的占空比;
[0011]所述驅動單元,用于將所述調節后的驅動脈沖信號,發送給所述直流電動機,驅動所述直流電動機轉動。
[0012]優選地,所述脈沖信號發生單元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五電阻,第一運放和第一電容;
[0013]所述第一電阻一端接所述控制單元,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電容和所述第一運放管腳3連接端;
[0014]所述第一電容另一端接地;
[0015]所述第一運放管腳I接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三電阻連接端;所述第一運放管腳5接地,所述第一運放管腳4接所述第五電阻一端;
[0016]所述第二電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電阻另一端接所述控制單元,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第五電阻連接端。
[0017]優選地,所述控制單元包括:第四電阻,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
[0018]所述第四電阻管腳I接所述第二二極管正極端,所述第四電阻管腳3接所述第一二極管負極端,所述第四電阻管腳2接所述第五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所述驅動單元連接端;
[0019]所述第一二極管正極端與所述第二二極管負極端,所述第一電阻一端相連。
[0020]其中,所述第四電阻為可調節電阻。
[0021]優選地,所述驅動單元包括:第六電阻和第一開關管;
[0022]所述第六電阻一端接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3,所述第五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所述第四電阻管腳2連接端;所述第六電阻另一端接地;
[0023]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I接所述直流電動機,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2接地。
[0024]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所述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包括:脈沖信號發生單元,控制單元和驅動單元;
[0025]所述脈沖信號發生單元,用于產生直流電動機驅動脈沖信號;
[0026]所述控制單元,用于調節所述驅動脈沖信號的占空比;
[0027]所述驅動單元,用于將所述調節后的驅動脈沖信號,發送給所述直流電動機,驅動所述直流電動機轉動。
[0028]優選地,所述脈沖信號發生單元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五電阻,第一運放和第一電容;
[0029]所述第一電阻一端接所述控制單元,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電容和所述第一運放管腳3連接端;
[0030]所述第一電容另一端接地;
[0031]所述第一運放管腳I接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三電阻連接端;所述第一運放管腳5接地,所述第一運放管腳4接所述第五電阻一端;
[0032]所述第二電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電阻另一端接所述控制單元,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第五電阻連接端。
[0033]優選地,所述控制單元包括:第四電阻,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
[0034]所述第四電阻管腳I接所述第二二極管正極端,所述第四電阻管腳3接所述第一二極管負極端,所述第四電阻管腳2接所述第五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所述驅動單元連接端;
[0035]所述第一二極管正極端與所述第二二極管負極端,所述第一電阻一端相連。
[0036]其中,所述第四電阻為可調節電阻。
[0037]優選地,所述驅動單元包括:第六電阻和第一開關管;
[0038]所述第六電阻一端接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3,所述第五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所述第四電阻管腳2連接端;所述第六電阻另一端接地;
[0039]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I接所述直流電動機,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2接地。
[0040]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分立電子元件構成脈沖信號發生單元,控制單元和驅動單元,實現直流電動機速度控制,從而簡化了設計難度,降低生產成本;與現有技術中PWM方波信號發生電路不能調整占空比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調整控制單元的第四電阻R4的阻值,可以改變脈沖信號,即方波信號的占空比。
【附圖說明】
[0041]圖1為現有技術中方波發生電路圖;
[004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結構示意圖;
[004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圖;
[0044]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設備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5]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46]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結構示意圖;該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包括:脈沖信號發生單元101,控制單元102和驅動單元103 ;
[0047]所述脈沖信號發生單元101,用于產生直流電動機驅動脈沖信號;
[0048]所述控制單元102,用于調節所述驅動脈沖信號的占空比;
[0049]所述驅動單元103,用于將所述調節后的驅動脈沖信號,發送給所述直流電動機,驅動所述直流電動機轉動。
[0050]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脈沖信號發生單元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五電阻,第一運放和第一電容;
[0051]所述第一電阻一端接所述控制單元,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電容和所述第一運放管腳3連接端;
[0052]所述第一電容另一端接地;
[0053]所述第一運放管腳I接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三電阻連接端;所述第一運放管腳5接地,所述第一運放管腳4接所述第五電阻一端;
[0054]所述第二電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電阻另一端接所述控制單元,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第五電阻連接端。
[0055]還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控制單元包括:第四電阻,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
[0056]所述第四電阻管腳I接所述第二二極管正極端,所述第四電阻管腳3接所述第一二極管負極端,所述第四電阻管腳2接所述第五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所述驅動單元連接端;
[0057]所述第一二極管正極端與所述第二二極管負極端,所述第一電阻一端相連。
[0058]其中,所述第四電阻為可調節電阻。
[0059]還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驅動單元包括:第六電阻和第一開關管;
[0060]所述第六電阻一端接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3,所述第五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所述第四電阻管腳2連接端;所述第六電阻另一端接地;
[0061]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I接所述直流電動機,所述第一開關管管腳2接地。
[0062]基于以上實施例,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路圖;該電路包括:脈沖信號發生單元,控制單元和驅動單元;
[0063]所述脈沖信號發生單元包括:第一電阻Rl,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五電阻R5,第一運放Ul和第一電容Cl ;
[0064]所述控制單元包括:第四電阻R4,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 ;
[0065]所述驅動單元包括:第六電阻R6和第一開關管Ql ;
[0066]所述第一電阻Rl —端接所述第一二極管Dl正極端和所述第二二極管D2負極端的連接端,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電容Cl和所述第一運放Ul管腳3連接端;
[0067]所述第一電容Cl另一端接地;
[0068]所述第一運放Ul管腳I接所述第二電阻R2與所述第三電阻R3連接端;所述第一運放Ul管腳5接地,所述第一運放Ul管腳4接所述第五電阻R5 —端;
[0069]所述第二電阻R2另一端接地。
[0070]所述第四電阻R4管腳I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2正極端,所述第四電阻R4管腳3接所述第一二極管Dl負極端,所述第四電阻R4管腳2接所述第五電阻R5,所述第三電阻R3和所述第六電阻,所述第一開關管Ql管腳I連接端;
[0071]所述第一二極管Dl正極端與所述第二二極管D2負極端,所述第一電阻Rl —端相連。
[0072]所述第六電阻R6 —端接所述第一開關管Ql管腳3,所述第五電阻R5,所述第三電阻R3和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