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頻率范圍進行頻率掃描來測量電壓的頻率特性,在檢測出電壓值變成極大值的頻率的情況下判定為搭載了所述受電裝置。
[0035]在上述結構中,供電裝置在判定是否搭載了受電裝置的情況下,通過以規定的頻率范圍進行頻率掃描來測量電壓的頻率特性,在檢測到電壓值變成極大值的頻率的情況下判定為搭載了受電裝置。在搭載了受電裝置的情況下,產生每個受電裝置的種類所固有的諧振頻率,因此即使沒有獲取識別受電裝置的識別信息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判定是否搭載了期望的受電裝置。
[0036]此外,本發明所涉及的供電控制方法優選的是,所述供電裝置監控向所述第一無源電極和所述第一有源電極輸出的電流值,基于所述電流值,判定是否完成了充電。
[0037]在上述結構中,供電裝置監控向第一無源電極和第一有源電極輸出的電流值,基于電流值來判定是否完成了充電,因此即使不與受電裝置進行特定波段的數據通信也能夠在供電裝置側掌握受電裝置的充電狀態。
[0038]此外,本發明所涉及的供電控制方法優選的是,所述供電裝置在檢查出搭載了所述受電裝置的情況下,確認該受電裝置是否為作為傳輸電力的對象的受電裝置,直到有確認結果為止,將頻率掃描時的頻率采樣間隔設定得比用于判定是否搭載了所述受電裝置的頻率掃描時的頻率采樣間隔還短。
[0039]在上述結構中,在檢查出搭載了受電裝置的情況下,確認該受電裝置是否為作為傳輸電力的對象的受電裝置,直到出現確認結果為止,將頻率掃描時的頻率采樣間隔設定得比用于判定是否搭載了受電裝置的頻率掃描時的頻率采樣間隔還短,因此能夠以更高精度判斷諧振頻率是否在由作為傳輸電力的對象的受電裝置假設的范圍內。
[0040]此外,本發明所涉及的供電控制方法優選的是,所述電源電路向所述第一有源電極提供低于所述第二電壓的第三電壓,所述供電裝置在與所述受電裝置進行數據通信而獲取了識別所述受電裝置的識別信息的情況下,確認所述受電裝置是傳輸電力的對象。
[0041]在上述結構中,向第一有源電極提供低于第二電壓的第三電壓,在通過與受電裝置進行數據通信來獲取識別受電裝置的識別信息的情況下,確認受電裝置是作為傳輸電力的對象,因此能夠通過受電裝置固有的識別信息,掌握所搭載的受電裝置的種類,能夠用一個供電裝置對種類不同的多個受電裝置傳輸電力。
[0042]此外,本發明所涉及的供電控制方法優選的是,所述供電裝置監控所述電流值與第一閾值之間的大小關系以及所述電流值與比該第一閾值小的第二閾值之間的大小關系,在判斷為所述電流值大于所述第一閾值時判定為發生了異常,在判斷為小于所述第二閾值時判定為完成了充電。
[0043]在上述結構中,監控電流值與第一閾值之間的大小關系以及電流值與比該第一閾值小的第二閾值之間的大小關系,在判斷為電流值大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發生了某些異常,在判斷為電流值小于第二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完成了充電,因此無需與受電裝置進行特定波段的數據通信就能夠在供電裝置側掌握異常的發生以及受電裝置的充電狀
??τ O
[0044]此外,本發明所涉及的供電控制方法優選的是,所述供電裝置通過負載調制方式與所述受電裝置進行數據通信,獲取每個所述受電裝置的受電所需的參數,基于獲取到的參數,確定電力傳輸時的頻率。
[0045]在上述結構中,供電裝置通過負載調制方式與受電裝置進行數據通信,獲取每個受電裝置的受電所需的參數,并基于所獲取的參數確定電力傳輸時的頻率,因此即使在用一個供電裝置對種類不同的多個受電裝置傳輸電力的情況下,也能夠確定適合于各受電裝置的電力傳輸的頻率,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電力傳輸。
[0046]發明效果
[0047]在本發明所涉及的供電裝置以及供電控制方法中,電力傳輸時,電源電路向第一有源電極提供第一電壓,在檢查是否搭載了受電裝置的情況下,電源電路向第一有源電極提供比第一電壓低的第二電壓,供電裝置(受電裝置檢查單元)直到搭載受電裝置為止以第一時間間隔進行頻率掃描,在判定是否完成了充電的情況下,電源電路向第一有源電極提供比第一電壓低的第二電壓,供電裝置(受電裝置檢查單元)直到卸下受電裝置為止以比第一時間間隔長的第二時間間隔進行頻率掃描。由此,在傳輸電力以外的情況下,能夠降低提供給第一有源電極的電壓,能夠降低功耗。此外,即使在未搭載受電裝置的情況下,由于提供給第一有源電極的電壓低,因此也能夠避免因接觸引起的通電等危險,能夠提供安全的供電裝置。
【附圖說明】
[0048]圖1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結構的電路圖。
[0049]圖2Α是示意性表示使用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電力傳輸系統的結構的框圖。
[0050]圖2Β是使用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I的電力傳輸系統的等效電路圖。
[0051]圖3是表不開關電路的結構的不意圖。
[0052]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狀態轉移的示意圖。
[0053]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由供電裝置的I/V檢測器檢測的直流電壓值的例示圖。
[0054]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控制部的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0055]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狀態轉移的示意圖。
[0056]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控制部的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0057]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控制部的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0058]圖1O是表示現有技術中的電力傳輸系統的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9]以下,參照附圖來具體說明使用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的供電裝置的電力傳輸系統。以下的實施方式并不限定權利要求書記載的發明,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特征性事項的全部組合當然也不限于是解決手段的必須事項。
[0060](實施方式I)
[0061]圖1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的結構的電路圖。如圖1(a)所示,本實施方式I的供電裝置I至少具備高頻波產生電路(電源電路)12、升壓變壓器13、以及由第一有源電極Ila和第一無源電極Ilp構成的第一耦合電極11。在圖1(a)的電路中,若通過升壓變壓器13進行升壓,則第一有源電極Ila變成高電壓,第一無源電極Ilp變成低電壓。
[0062]另一方面,如圖1(b)所示,圖1(a)所示的接地線14并不是必須的。在沒有設置接地線14的情況下通過升壓變壓器13升壓時,第一耦合電極11變成高電壓,與連接了多個第一有源電極Ila時是等效的。以下,沿著圖1(a)的結構進行說明,但是在第一耦合電極11的對位的觀點上圖1(b)的結構當然也是相同的。在圖1(b)的結構中,供電裝置I中設有2個第一有源電極11 a,對應的受電裝置中也設有2個有源電極。
[0063]圖2A是示意性表示使用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I的電力傳輸系統的結構的框圖。圖2B是使用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電裝置I的電力傳輸系統的等效電路圖。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電源100提供恒定的直流電壓(例如DC5V),通過阻抗切換部108被調整為例如10kHz?幾十MHz的高頻電壓。由電源100和阻抗切換部108構成電源電路12。升壓/諧振電路105由升壓變壓器TG以及電感LG構成,將高頻電壓升壓后提供給第一有源電極11 a。電容CG表示無源電極11P與有源電極11 a之間的電容。電感LG和電容CG形成串聯諧振電路。I/V檢測器101檢測從電源電路12提供的直流電壓值DCV以及直流電流值DCI后提供給控制部102。控制部102如后述那樣基于I/V檢測器101、交流電壓計106的輸出而向阻抗切換部108、驅動控制部103發送指示(供電控制單元)。
[0064]控制部102獲取由I/V檢測器101檢測出的直流電壓值DCV,并分析所獲取的直流電壓值DCV的頻率特性,檢查是否搭載了受電裝置2(受電裝置檢查單元)。此時,控制部102對阻抗切換部108發出向第一有源電極Ila提供比較低的電壓(第二電壓)的指示。阻抗切換部108根據來自控制部102的指示,調整從電源100提供的直流電壓的高低。此外,控制部102直到受電裝置2被搭載為止以恒定時間間隔(第一時間間隔)進行頻率掃描。
[0065]在未搭載受電裝置2的狀態下進行了頻率掃描時不會產生諧振頻率,因此直流電壓值DCV中不會出現極大值。即,每單位時間的直流電壓值的變動量不會大于規定值。
[0066]另一方面,在搭載了受電裝置2的情況下,隨著所搭載的受電裝置2的種類而產生固有諧振頻率,在該諧振頻率附近直流電壓值DCV中會出現極大值。控制部102在檢測出直流電壓值DCV變成極大值的頻率的情況下,判定為搭載了受電裝置2(搭載判定單元)。由于存在每單位時間的直流電壓值的變動量大于規定值的頻率,因此可以檢測該頻率,將其設定為電力傳輸時的動作頻率。
[0067]此外,控制部102獲取由交流電壓計106檢測出的交流電壓值ACV,監控對所獲取的交流電壓值ACV進行了換算的電流值(充電狀態監控單元)。然后,基于換算后的電流值來判定是否完成了充電(判定單元)。更具體而言,在電流值小于第二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完成了充電,在電流值大于比第二閾值大的第一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發生了某些異常。
[0068]交流電壓計106檢測升壓/諧振電路105的輸出電壓值、即通過升壓/諧振電路105升壓后的電壓值。控制部102判斷是否處于由交流電壓計106檢測出的交流電壓值ACV超過了恒定電壓值的過電壓狀態。控制部102在判斷為處于交流電壓值ACV超過了恒定電壓值的過電壓狀態的情況下,向驅動控制部103發送電力傳輸的停止指示,停止電力的傳輸。
[0069]控制部102向驅動控制部103發送電力傳輸的開始指示/停止指示,驅動控制部103使開關電路104將直流電流DC-AC變換為交流電流。圖3是表示開關電路104的結構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開關電路104由一對FET構成,根據驅動控制部103的輸出而向升壓/諧振電路105提供變換后的交流電流。
[0070]返回圖2A以及圖2B,升壓/諧振電路105對第一耦合電極11(第一有源電極11a、第一無源電極Ilp)進行升壓。然后,分別隔著間隙而使供電裝置I的第一有源電極Ila與受電裝置2的第二有源電極21a、供電裝置I的第一無源電極I Ip與受電裝置2的第二無源電極21p相互對置,從而實現電容耦合,從供電裝置I向受電裝置2傳輸電力。接受了電力傳輸的受電裝置2的第二耦合電極21與由降壓變壓器TL和電感LL構成的降壓/諧振電路201連接。通過降壓/諧振電路201來降低電壓,按照所連接的具有可移動性的電子設備(便攜設備)203的規格而由整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