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防止異物進入到殼體內部的電動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動機中,需要防止清洗水、切削油等異物進入到容納有轉子的殼體的內部空間內。以往,公知有如下一種技術:通過在殼體上設置通氣路徑、自殼體的內部空間經由該通氣路徑向外部噴出壓縮氣體,從而防止異物進入到殼體的內部空間內(例如,日本特開2007 - 105850號公報和日本實開平2 — 051050號公報)。
[0003]為了防止異物進入到殼體的內部空間內,需要使壓縮流體在更接近旋轉軸的位置處噴出。然而,采用以往的電動機,因設置通氣路徑而對支承旋轉軸的軸承的強度產生影響,由此,有可能導致自軸承產生異響和軸承壽命的短縮。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一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電動機,其中,該電動機包括:轉子,其具有旋轉軸;定子,其配置于轉子的徑向外側;軸承,其以能夠使旋轉軸旋轉的方式支承旋轉軸;以及殼體,其支承定子,并連同該定子一起劃分出用于容納轉子的內部空間。
[0005]另外,該電動機包括軸承支承面,其配置為不能相對于殼體移動,該軸承支承面包圍軸承的外周面并支承軸承;第I槽,其形成于軸承的外周面或軸承支承面,該第I槽在一端處與內部空間相連通,在另一端處與殼體的外部空間相連通;以及第2槽,其形成于軸承的外周面或軸承支承面,該第2槽以與第I槽相交叉的方式沿旋轉軸的周向延伸。
[0006]也可以是,軸承支承面形成于殼體。也可以是,電動機還包括環狀構件,該環狀構件配置于殼體與軸承之間且在內周具有軸承支承面。也可以是,第I槽沿旋轉軸的軸向呈直線狀延伸。
[0007]也可以是,第2槽在軸承的外周面的整周上延伸或在軸承支承面的整周上延伸。也可以是,第I槽和第2槽這兩者形成于軸承的外周面和軸承支承面中的任意一者。
[0008]也可以是,殼體具有固定于定子的軸向一側的第I殼體部和固定于定子的軸向另一側的第2殼體部。也可以是,軸承配置于定子的軸向一側,在第2殼體部上形成有使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連通的通氣孔。
[0009]通過在參照附圖的同時說明以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所述目的、特征以及優點或其他目的、特征以及優點會變得更清楚。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電動機的側剖視圖。
[0011]圖2是將圖1的局部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圖。
[0012]圖3是從軸向前方、即圖2中的箭頭III觀察圖2所示的旋轉軸、第I軸承、以及凸緣部的放大圖。
[0013]圖4是圖3所示的軸承支承面的立體圖。
[0014]圖5是從軸向前方觀察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電動機的旋轉軸、第I軸承以及凸緣部的放大圖,其與圖3相對應。
[0015]圖6是從圖5中的箭頭IV觀察圖5所示的第I軸承的圖。
[0016]圖7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電動機的局部放大圖,其與圖2相對應。
[0017]圖8是圖7所示的環狀構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根據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電動機10。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軸向表示沿著旋轉軸13的旋轉軸線O延伸的方向,徑向表示以軸線O為中心的圓的半徑方向,周向表示以軸線O為中心的圓的圓周方向。另外,為了方便,將圖1的紙面左側作為軸向前方進行說明。
[0019]電動機10包括轉子12、定子16、殼體18、第I軸承20、第2軸承22、后罩24、以及端子箱26。定子16由例如沿軸向層疊的多個磁性鋼板制作而成。在定子16上卷繞有線圈
28 ο
[0020]轉子12具有旋轉軸13和固定于該旋轉軸13的徑向外側且具有多個磁體(未圖示)的轉子芯14。轉子芯14以與定子16略微隔開的方式配置于定子16的軸向內側。因而,在轉子芯14的外周面與定子16的內周面之間形成有微小的間隙30。
[0021]殼體18支承定子16。具體而言,殼體18具有固定于定子16的軸向前方側的前殼體(第I殼體部)32和固定于定子16的軸向后方側的后殼體(第2殼體部)34。
[0022]前殼體32具有圓環狀的主體部36和自該主體部36的軸向前方的端部向徑向內側伸出的凸緣部38。前殼體32在主體部36的軸向后端部固定于定子16的軸向前方的端面 16a。
[0023]后殼體34具有固定于定子16的軸向后方的端面16b的圓環狀的主體部40和固定于該主體部40的徑向內側的圓環狀的軸承支承部42。在后殼體34的主體部40上形成有貫穿該主體部40的通氣孔44。該通氣孔44使內部空間SI和后殼體34的外部空間S2相連通。
[0024]后罩24固定于后殼體34的主體部40的軸向后方的端部。在本實施方式中,轉子12的轉子芯14容納在由前殼體32、后殼體34、定子16、以及后罩24劃分出的內部空間SI內。
[0025]第I軸承20被插入到前殼體32的凸緣部38與旋轉軸13之間,以能夠使該旋轉軸13旋轉的方式支承該旋轉軸13。此外,在后面敘述第I軸承20的支承構造。
[0026]另一方面,第2軸承22被插入到后殼體34的軸承支承部42與旋轉軸13之間,與第I軸承20同樣地,以能夠使該旋轉軸13旋轉的方式支承該旋轉軸13。
[0027]端子箱26固定在后殼體34的外周面上。在端子箱26中拉入有用于向線圈28供給電力的動力電纜(未圖示)和用于將壓縮流體向內部空間SI送入的流體供給管(未圖示)O
[0028]流體供給管在其一端處與形成于后殼體34的通氣孔44相連接,并在其另一端處與設置于電動機10的外部的流體供給裝置(未圖示)相連接。流體供給裝置將壓縮流體經由流體供給管和通氣孔44向內部空間SI導入。此外,壓縮流體例如為壓縮氣體。
[0029]接下來,參照圖2?圖4說明前殼體32的凸緣部38和第I軸承20的結構。第I軸承20是滾珠軸承,其具有內圈46、外圈48、以及配置于內圈46與外圈48之間的多個滾珠50。
[0030]內圈46是圓環狀的構件,具有內周面52和位于與該內周面52相反的那一側的外周面54。旋轉軸13以與內圈46的內周面52相抵接的方式嵌入到內圈46內。內圈46的外周面54作為軌道面發揮功能,滾珠50在該外周面54上滾動。
[0031]外圈48是直徑比內圈46的直徑大的圓環狀的構件,其具有內周面56和位于與該內周面56相反的那一側的外周面58。外圈48的內周面56作為軌道面發揮功能,滾珠50在該內周面56上滾動。外圈48的外周面58劃分出第I軸承20的外周面,并如后所述那樣被前殼體32的凸緣部38包圍。
[0032]前殼體32的凸緣部38在其徑向內側的端部具有圓筒狀的軸承支承面60。軸承支承面60自徑向外側包圍外圈48的外周面58且與該外周面58相抵接。第I軸承20由該軸承支承面60支承于凸緣部38的徑向內側。
[0033]在凸緣部38上固定有環狀壁66。環狀壁66配置于第I軸承20的軸向前方,在環狀壁66與第I軸承20之間劃分出空間68和間隙69。
[0034]此處,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10包括形成于軸承支承面60的第I槽62和第2槽64。第I槽62以自軸承支承面60向徑向外側凹陷的方式形成且自軸承支承面60的軸向后端起沿軸向呈直線狀延伸到軸向前端為止。
[0035]第I槽62在其軸向后端62a處與內部空間SI相連通,且在其軸向前端62b處經由空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