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轉子A包括與轉軸3 —起轉動的后軛(back yoke) 6和嵌入在后軛6中的多個永磁體7,并且整個轉子A形成為圓柱形狀。后軛6通過磁鋼板層疊在彼此的頂部配置而成,并且使用樹脂將后軛6與轉軸3 —體化。
[0036]如圖1和圖2中所示,定子B配置為芯,其包括:軛部11,其設置在以旋轉軸線X為中心的環形區域中;六個齒狀部12,其從軛部11向旋轉軸線X突出;以及齒凸緣部13,其分別從所述多個齒狀部12的突出端在周向上伸出。軛部11、所述多個齒狀部12和所述多個齒凸緣部13通過磁鋼板層疊在彼此的頂部配置而成。
[0037]由絕緣樹脂制成的絕緣部20裝配到軛部11、所述多個齒狀部12和所述多個齒凸緣部13的表面上,并且線圈Be形成為線圈線32圍繞絕緣部20的用來覆蓋齒狀部12的齒覆蓋部22 (參見圖3至圖6)纏繞。
[0038]兩個絕緣部20以在沿著旋轉軸線X的方向上其間插入所述芯的形式被使用和設置。所使用的線圈線32配置為具有圓形橫截面的銅線的表面覆蓋有諸如聚氨酯或者聚酯的絕緣樹脂。
[0039]定子的細節
[0040]如圖2至圖6中所示,齒狀部12分別沿著輻射線Y形成,輻射線Y以旋轉軸線X為輻射模式(徑向方向)的中心徑向延伸。齒狀部12包括與旋轉軸線X和輻射線Y平行定位的一對豎直表面12A以及與輻射線Y垂直定位(也與旋轉軸線X垂直定位)的一對水平表面12B,并且齒狀部12的截面形狀是矩形形狀。具體來說,豎直表面12A的尺寸(沿著旋轉軸線X的方向上的尺寸)被設定為長于水平表面12B的尺寸(垂直于旋轉軸線X的方向上的尺寸)。
[0041]當在沿著旋轉軸線X的方向觀看時,內軛表面IlS形成在軛部11的垂直于輻射線Y定位的部位(與齒狀部12相連的部位),并且內軛表面IlS分別設置于以旋轉軸線X為中心的正六邊形的六個邊。
[0042]如圖11中所示,當在沿著旋轉軸線X的方向上觀看時,齒凸緣部13的內凸緣表面13S (面對軛部11的表面)以內凸緣表面13S越接近齒凸緣部13的周向延伸端時越遠離內軛表面IlS的傾斜姿態形成,并且由內凸緣表面13S和輻射線Y(徑向線的例子)形成的傾斜角度α被設定為120度。如圖2中所示,齒凸緣部13的朝向旋轉軸線X的外凸緣表面13Τ成形為沿著轉子A的外周的圓弧形狀,并且在所述多個齒凸緣部13的相鄰部位之間形成有凸緣間隙13U。
[0043]絕緣部
[0044]如圖3至圖6中所示,絕緣部20具有軛覆蓋部21、齒覆蓋部22和凸緣覆蓋部23一體形成的配置。其中,軛部11被軛覆蓋部21覆蓋,齒狀部12被齒覆蓋部22覆蓋,齒凸緣部13被凸緣覆蓋部23覆蓋。
[0045]軛覆蓋部21包括用來覆蓋內軛表面IlS的內表面覆蓋壁21S和用來覆蓋軛部11的端面(與旋轉軸線X垂直的表面)的基端覆蓋壁21Α。齒覆蓋部22包括用來覆蓋齒狀部12的豎直表面12Α的豎直表面覆蓋壁22Α和用來覆蓋齒狀部12的水平表面12Β的水平表面覆蓋壁22Β。凸緣覆蓋部23包括用來覆蓋內凸緣表面13S的凸緣覆蓋壁23S和用來覆蓋齒凸緣部13的端面(與旋轉軸線X垂直的表面)的頂端覆蓋壁23Α。
[0046]軛覆蓋部21包括基端覆蓋壁2IA和垂直于齒覆蓋部22的水平表面覆蓋壁22Β定位(平行于旋轉軸線X定位)的基端壁21Β。凸緣覆蓋部23包括頂端覆蓋壁23Α和垂直于齒覆蓋部22的水平表面覆蓋壁22Β定位(平行于旋轉軸線X定位)的頂端壁23Β。
[0047]通過增加絕緣部20的厚度,基端壁21Β和頂端壁23Β形成為壁的形狀,并且基端壁2IB和頂端壁23Β用于當圍繞齒覆蓋部22的外周纏繞線圈線32時確定在輻射線Y方向上的纏繞限度,并且用于防止多層的線圈線32倒塌。
[0048]在被豎直表面覆蓋壁22Α、內表面覆蓋壁21S和凸緣覆蓋壁23S包圍的區域中形成有線圈槽,并且當圍繞絕緣部20的齒覆蓋部22的外表面纏繞線圈線32時,線圈Be容納在該線圈槽中。
[0049]在絕緣部20上形成有線圈纏繞區域,并且在該線圈纏繞區域中,圍繞齒覆蓋部22的外表面纏繞有多層的線圈線32。該線圈纏繞區域可被定義為在軛部11的流向上(沿著輻射線Y的方向)可纏繞線圈線32的距離。當在該線圈纏繞區域中纏繞了該多層線圈線32時,線圈線32與軛部11的基端內表面覆蓋壁21S和基端壁21B接觸,并且在軛部11的頂端側與凸緣覆蓋壁23S和頂端壁23B接觸。
[0050]凸緣覆蓋部23的凸緣覆蓋壁23S形成為接觸并且限制線圈線32的限制表面R。
[0051]具體來說,當在該線圈纏繞區域中纏繞該多層線圈線32時,對彼此重疊的該多層線圈線32施加有張力。因此,由線圈線32的該張力引起的相當大的應力被施加到絕緣部20的豎直表面覆蓋壁22A和凸緣覆蓋壁23S之間的邊界,并且在該邊界處可能出現破裂。
[0052]在此公開的實施例中,通過在該邊界處形成厚的加固部T,并且將該加固部T的表面形狀設定為使得可以防止該邊界處出現破裂,可以分散應力。
[0053]如圖5和圖9至圖11中所示,在與凸緣覆蓋壁23S和頂端壁23B相鄰的絕緣部20的各部位分別形成有加固部T。也就是說,通過將凸緣覆蓋壁23S的一部分(與豎直表面覆蓋壁22A相鄰的部分)的厚度設定為大于凸緣覆蓋壁23S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來形成其中一個加固部T。通過將頂端壁23B的一部分(與水平表面覆蓋壁22B相鄰的部分)的厚度設定為大于頂端壁23B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來形成其他加固部T。
[0054]在與凸緣覆蓋壁23S和水平表面覆蓋壁22B相鄰的絕緣部20的各區域中形成加固部T足以加固絕緣部20 ;然而,加固部T形成在包圍軛覆蓋部21的整周的區域中,以確保線圈線32的高質量纏繞。
[0055]作為形成加固部T的結果,在與豎直表面覆蓋壁22A連續的區域中形成第一限制表面Ra,并且在從第一限制表面Ra開始并與凸緣覆蓋壁23S連續的區域中形成第二限制表面Rb。具體來說,第一限制表面Ra和第二限制表面Rb之間的邊界被形成為與第一限制表面Ra和第二限制表面Rb平滑連續的曲面Rx,并且其間邊界的截面形狀被形成為使線圈線32在纏繞時不會受損或斷開。
[0056]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限制表面Ra所形成的區域中,第一限制表面Ra與第一層LI和第二層L2的各端部的線圈線32接觸。在第二限制表面Rb所形成的區域中,第三層線圈線32與第二限制表面Rb接觸。第一限制表面Ra以與由內凸緣表面13S和輻射線Y形成的傾斜角度α相同的角度(120度)傾斜,并且第二限制表面Rb傾斜為使得由第二限制表面Rb和輻射線Y形成的角度β大于傾斜角度α。由于第一限制表面Ra以傾斜角度α傾斜,所以當第一層LI的線圈線32和第二層L2的線圈線32密集纏繞時,第一層LI的線圈線32和第二層L2的線圈線32以相同的壓力與第一限制表面Ra接觸。
[0057]也就是說,可以憑借第一限制表面Ra和第一層LI的線圈線32之間的接觸以及第一限制表面Ra和第二層L2的線圈線32之間的接觸,在確定的區域中纏繞線圈線32。第三層線圈線32與第二限制表面Rb接觸,并且與第一層LI和第二層L2的纏繞區域相比,纏繞線圈線32的區域(線圈線32的纏繞區域)加大。
[0058]線圈線的纏繞狀杰
[0059]當圍繞定子B纏繞線圈線32時,使用專用的纏繞設備,從該纏繞設備的管口 31的頂端提供線圈線32,并且對定子B和管口 31相對于彼此的移動進行控制。當圍繞齒覆蓋部22纏繞線圈線32時,該纏繞設備可以在齒狀部12的突出方向上(沿著輻射線Y的方向)設定纏繞位置,并且該設定允許線圈線32被密集纏繞。在對線圈線32施加設定張力的狀態下進行線圈線32的纏繞。
[0060]當圍繞齒覆蓋部22纏繞第一層L的線圈線32時,如圖7中所示,線圈線32的纏繞從齒狀部12的基端的位置(基端覆蓋壁21A的位置)開始,并且纏繞位置向齒凸緣部13移動。如圖8中所示,第一層LI延續到線圈線32與第一限制表面Ra接觸的纏繞位置,并且當線圈線32與第一限制表面Ra接觸時,對線圈線32施加力,使得線圈線32相互緊密接觸。因此,即使第一層LI中相鄰的線圈線32之間存在間隙,來自第一限制表面Ra的壓力也使第一層LI的相鄰線圈線彼此接觸,換句話說,線圈線32被密集纏繞。
[0061]當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