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圈骨架及旋轉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線圈骨架及旋轉電機。
【背景技術】
[0002]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了豎立設置有兩個方桿狀的銷端子的線圈骨架,所述兩個方桿狀的銷端子用于纏繞線圈線的卷繞開始及卷繞結束的末端。
[0003]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 - 105484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4]在負載量較大的旋轉電機中線圈線徑較粗,因此不能適當地在銷端子上纏繞線圈線,有可能發生線圈線的卷繞散開。
[0005]本發明是鑒于這種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是在線圈線徑較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卷繞散開的線圈骨架及旋轉電機。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0006]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觀點,適用如下線圈骨架,所述線圈骨架裝配于旋轉電機的定子鐵心,其特征在于,具有:主體部,其在外周卷繞有線圈線;以及突起部,其比所述主體部的開口側端部向大致平行于線圈軸方向的方向突出,并被纏繞所述線圈線的末端部。
[0007]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外一個觀點,適用如下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具備定子及轉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鐵心;上述多個線圈骨架,其裝配于所述定子鐵心;以及線圈線,其卷繞在所述線圈骨架上。
[0008]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外一個觀點,適用如下線圈骨架,所述線圈骨架裝配于旋轉電機的定子鐵心,其特征在于,具有:主體部,其在外周卷繞有線圈線;以及防止所述線圈線的卷繞散開的機構。
發明效果
[0009]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即使是在線圈線徑較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卷繞散開的線圈骨架及旋轉電機。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表示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旋轉電機的整體結構的縱向剖視圖。
圖2是表示框架、定子、以及接線基板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卷繞有線圈線的狀態下的線圈骨架的俯視圖、主視圖、側視圖。
圖4是表示未卷繞線圈線的狀態下的線圈骨架的末端處理部的主視圖。 圖5是表示未卷繞線圈線的狀態下的線圈骨架的末端處理部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在引出槽的開口側形成有突條部的變形例中的線圈骨架的末端處理部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旋轉電機,2:定子,3:轉子,5:定子鐵心,6:線圈骨架,7:線圈線,7a:末端部,20:末端處理部,21:主體部,22:開口側端部,23:突起部,24:導向槽,25:環繞槽,26:引出槽,27:錐形部,28:突條部,E:卷繞結束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參照附圖,對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下面,為了便于說明旋轉電機等的結構,適當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向,但是不限定旋轉電機等的各結構的位置關系。
[0012]<旋轉電機的結構>
首先,參照圖1及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旋轉電機的結構。
[0013]如圖1及圖2所示,旋轉電機I具有定子2及轉子3。旋轉電機I是轉子3配置在定子2的內部的所謂的內轉子型電機。
[0014]旋轉電機I具備:大致圓筒狀的框架4 ;上述定子2,其設在框架4的內周側;上述轉子3,其設在定子2的內側;以及軸10,其安裝于轉子3。軸10經由負載側軸承12和負載相反側軸承14旋轉自如地被支承,所述負載側軸承12和負載相反側軸承14的外圈分別嵌合于負載側托架11和負載相反側托架13,其中,所述負載側托架11設為堵塞框架4的旋轉軸方向一側(圖1中右側),所述負載相反側托架13設為堵塞框架4的旋轉軸方向另一偵U (圖1中左側)。此外,“旋轉軸方向”是指軸10的旋轉軸心AXl的方向。
[0015]此外,在本說明書中“負載側”是指相對定子2未設置接線基板100的方向(圖1中右側),“負載相反側”是指負載側的相反方向(圖1中左側)。
[0016]轉子3具有:大致圓筒狀的轉子鐵心8,其固定在軸10的外周面上;以及永久磁鐵9,其設在轉子鐵心8上,所述轉子3在徑向上經由磁間隙與定子2的內周面對置地進行配置。
[0017]定子2具有:多個定子鐵心5,其大致圓環狀地配置在框架4的內周側;線圈骨架6,其裝配在各定子鐵心5上;以及線圈線7,其卷繞在各線圈骨架6上。這些各定子鐵心5、線圈骨架6、以及線圈線7構成定子分割體2A,定子2由大致圓環狀地進行配置的多個定子分割體2A構成。在多個線圈骨架6的負載相反側設有大致圓環狀的接線基板100。卷繞在線圈骨架6上的線圈線7的卷繞開始及卷繞結束的末端部7a通過焊錫H被固定在接線基板100上。由被壓入的樹脂形成的樹脂模制部15來一體地覆蓋接線基板100及多個定子鐵心5、線圈骨架6及線圈線7的整體。
[0018]<接線基板的接線處理>
如圖2所示,接線基板100具有多個大致圓弧狀(或者也可以是大致圓環狀)的導電部件110、和大致圓環狀的絕緣部件120。在該例子中,多個導電部件110以在半徑方向上成為四層的方式大致同心圓狀地進行配置。絕緣部件120例如通過由樹脂材料進行的嵌件成型而形成,并覆蓋多個導電部件1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該絕緣部件120以使各導電部件110位于大致正交于旋轉軸方向的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固定在規定的位置上,并確保各導電部件110之間的絕緣。
[0019]分別向負載相反側引出卷繞在各線圈骨架6上的線圈線7的卷繞開始及卷繞結束的末端部7a,并且所述末端部7a經由設于載置在多個線圈骨架6的接線基板100的絕緣部件120的錐形孔(未圖示)貫穿對應的導電部件110的貫穿孔,在該狀態下,接線基板100被固定在全部線圈骨架6上。之后,如下切斷各末端部7a的不需要的部分:各末端部7a的長度成為比導電部件110的負載相反側表面突出一些程度的長度。接著,各末端部7a通過由焊錫H進行的軟釬焊被固定在各導電部件110上,結束以規定的接線模式向接線基板100接線多個末端部7a的接線處理(由此,成為如圖2所示的狀態)。
[0020]此外,上述接線基板100的結構是一個例子,并不限于此。另外,不需要一定在線圈線7的末端部7a的接線中使用基板,也可以設成未使用基板的接線部。
[0021]<線圈骨架的結構>
在圖3表示卷繞有線圈線的狀態下的線圈骨架。圖3 (a)是從定子的外周側觀察線圈骨架時的俯視圖,圖3(b)是從定子的負載相反側觀察線圈骨架時的主視圖,圖3(c)是從定子的周向觀察線圈骨架時的側視圖。
[0022]線圈骨架6具有:主體部21,其在外周卷繞有線圈線7 ;凸緣部31,其設于主體部21的外周側的開口側端部;以及凸緣部32,其設于主體部21的內周側的開口側端部。如圖3 (a)所示,主體部21是從線圈軸方向(線圈軸心AX2的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呈大致長方形的筒狀。在主體部21的長方形狀的開口 22內插入有定子鐵心5。線圈線7在主體部21的周向兩側的表面、和負載側及負載相反側的一側表面上排列卷繞,并且在負載側及負載相反側的另一側表面上、通常在負載相反側的表面上進行卷繞位置的移動。
[0023]線圈骨架6具備突起部23,所述突起部23在大致平行于線圈軸方向的方向上比主體部21的開口側端部朝向外周側突出,并被纏繞線圈線7的末端部7a。在該例子中突起部23是其負載相反側為平坦的大致圓柱狀,并設于主體部21的負載相反側的短邊側。具體而言,在主體部21的外周側的開口側端部上設有載置接線基板100(參照圖2)的末端處理部20,在末端處理部20的外周側設置突起部23。末端處理部20如下構成:沿著旋轉軸方向向負載相反側引出纏繞在突起部23上的線圈線7的卷繞結束的末端部7a及卷繞開始的末端部7b。
[002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末端處理部20引出線圈線7的卷繞結束及卷繞開始的兩個末端部7a、7b,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過凸緣部32來引出卷繞開始的末端部7b,而通過末端處理部20只引出卷繞結束的末端部7a。
[0025]在圖4及圖5中表示未卷繞線圈線的狀態下的末端處理部20。如圖4及圖5所示,末端處理部20具有導向槽24,所述導向槽24從主體部21的卷繞結束位置E (參照圖3(b)及圖3(c))朝向突起部23引導線圈線7的末端部7a。導向槽24是以向負載側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于末端處理部20的負載相反側的端部20a的槽,所述導向槽24具有向凹部20b引導末端部7a的傾斜部24a。此外,在末端處理部20的端部20a上載置有接線基板100。
[0026]另外,末端處理部20具有環繞槽25,所述環繞槽25形成在突起部23的周圍,并供環繞突起部23的末端部7a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環繞槽25是形成在大致圓柱狀的突起部23的周圍的大致圓弧狀的槽。環繞槽25的一側端部25a與凹部20b連接。此外,末端處理部20在外周側的表面上具有錐形部20c、20d。由此,將突起部23的周圍的表面20e的高度抑制得低于突起部23,并實現了簡單地將線圈線7的末端部7a易于纏繞在突起部23上。
[0027]另外,末端處理部20具有沿著旋轉軸方向形成的引出槽26,所述引出槽26的一端與環繞槽25的另一側的端部25b連接,并且另一端向末端處理部20的負載相反側的端部20a開口。引出槽26相對于環繞槽25的另一側的端部25b以比該端部25b的切線t的方向向外周側(以突起部23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