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電力設備的安全性跟可靠性,需要定期對電力設備進行檢修。在檢修過程中需要執行二次安全措施。二次安全措施包括執行和恢復兩個階段,在執行階段中需要對二次接線端子進行拆除、以及進行絕緣隔離的步驟。
經過實際統計,檢修人員花費在執行二次安全措施上的時間往往很長,油氣是實施二次接線端子的拆除、進行絕緣隔離的時間分別為12.2分鐘跟12.6分鐘,是整個二次安全措施中耗時最長的環節,極大的影響了整個檢修過程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使用彈性片對二次接線端子進行固定,從而實現絕緣隔離,最終提高檢修效率的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所述所保護套包括:
設有頂面的絕緣外殼,在所述絕緣外殼內部設有內腔,在頂面設有用于將二次接線端子穿入內腔的缺口;
在所述內腔中放置有彈性片,所述彈性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內腔中遠離所述缺口的底部,所述彈性片的另一端呈彎曲狀,在所述二次接線端子未進入所述內腔時,所述彈性片與所述內腔的側壁相抵觸。
可選的,在所述內腔中靠近所述缺口的位置設有至少一個限位塊。
可選的,所述限位塊的縱切面呈三角形。
可選的,所述限位塊包括位于所述頂面的第一端角以及位于所述內腔中的第二端角;
在設有兩個相對的限位塊時,相對的兩個第一端角之間存在第一距離D1,相對的兩個第二端角之間存在第二距離D2,D1<D2。
可選的,在所述內腔中設有第一側壁以及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
所述彈性片的另一端包括第一彎曲部、以及與所述第一彎曲部連接的第二彎曲部,在所述二次接線端子未進入所述內腔時,所述第一彎曲部與所述內腔的第一側壁相抵觸,所述第二彎曲部與所述第二側壁相抵觸。
可選的,當所述二次接線端子通過所述缺口進入所述內腔時,根據所述二次接線端子與所述缺口所處平面的角度不同,所述彈性片呈兩種狀態;
狀態一,所述二次接線端子的頭部位于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一彎曲部之間;
狀態二,所述二次接線端子的頭部位于所述第二側壁與所述第二彎曲部之間。
可選的,在所述二次接線端子未進入所述內腔時,
所述第一彎曲部的尖端距離所述第一側壁有預設距離d11,所述第一彎曲部的尖端距離所述第二側壁有預設距離d12;
所述第二彎曲部的末端距離所述第一側壁有預設距離d21,所述第二彎曲部的末端距離所述第二側壁有預設距離d22。
可選的,當所述彈性片呈狀態一時,所述預設距離d11變大,所述預設距離d12減小。
可選的,當所述彈性片呈狀態二時,所述預設距離d21變小,所述預設距離d22減大。
可選的,所述彈性片為金屬材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彈性片以擠壓的方式將二次接線端子固定在保護套內的側壁上,實現了在檢修過程中,檢修人員可以方便的將拆下的二次接線端子進行絕緣隔離,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隔離方式,能夠降低將二次接線端子進行隔離的時間,從而提高整個檢修過程的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中限位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中內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狀態一下的內腔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狀態二下的內腔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進一步地描述。
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如圖1所示,所述所保護套包括:
設有頂面的絕緣外殼1,在所述絕緣外殼1內部設有內腔2,在頂面設有用于將二次接線端子穿入內腔2的缺口3;
在所述內腔2中放置有彈性片4,所述彈性片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內腔2中遠離所述缺口3的底部,所述彈性片4的另一端呈彎曲狀,在所述二次接線端子5未進入所述內腔2時,所述彈性片4與所述內腔2的側壁相抵觸。
在實施中,為了提高檢修過程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保護套,用于對檢修過程中的二次接線端子進行絕緣隔離。具體結構參照圖1。該保護套的主體為一絕緣外殼1,絕緣外殼1內設有空腔2。在絕緣外殼1的頂面上設有缺口3,該缺口3用于在使用時,將二次接線端子從外部穿入內腔2中。
在內腔2中設有彈性片4,該彈性片4由一整根的彈性片一端彎曲制成。彈性片4的一端固定在內腔2中遠離缺口3的底部,另一端則呈彎曲狀。并且在未使用、即二次接線端子5未插入內腔2中時,彈性片4與內腔2的側壁相抵觸,這樣在該保護套的運輸過程中,不會因為彈性片4與側壁相互碰撞發出聲響,并且防止因碰撞導致彈性片4從內腔2底部脫落,導致該保護套無法正常使用。
可選的,在內腔中靠近缺口的位置設有至少一個限位塊6。用于對插入內腔2的二次接線端子5進行限位,使得二次接線端子5能夠在經過缺口3時能夠最大程度的位于絕緣外殼1頂面靠近中央的位置,這樣能夠盡可能增大彈性片4對二次接線端子5的彈性壓力,增大該保護套對二次接線端子5固定的效果。
從節省物料的角度來說,將限位塊6設為如圖2所示的三角形是最實用的,此處的三角形是指從絕緣外殼1的頂面指向底面的方向進行縱切,限位塊6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
并且限位塊包括位于頂面的第一端角61以及位于內腔中的第二端角62;在設有兩個相對的限位塊時,相對的兩個第一端角61之間存在第一距離D1,相對的兩個第二端角62之間存在第二距離D2,D1<D2。通過端角之間的距離限定,確保限位塊6的三角形的形狀為如圖2所示的倒三角。
可選的,如圖3所示,在所述內腔2中設有第一側壁21以及與所述第一側壁21相對的第二側壁22;
彈性片4的另一端包括第一彎曲部41、以及與第一彎曲部41連接的第二彎曲部42,在二次接線端子5未進入內腔2時,第一彎曲部41與內腔的第一側壁21相抵觸,第二彎曲部42與第二側壁22相抵觸。
在實施中,內腔2中的側壁分為第一側壁21與第二側壁22,彈性片4上設有第一彎曲部41以及與之連接的第二彎曲部42,在二次接線端子5未進入內腔2時,第一彎曲部41與第一側壁21相抵觸,第二彎曲部42與第二側壁22相抵觸。這樣在該保護套的運輸過程中,不會因為彈性片4與側壁相互碰撞發出聲響,并且防止因碰撞導致彈性片4從內腔2底部脫落,導致該保護套無法正常使用。
進一步的,當二次接線端子5通過缺口進入內腔2時,根據二次接線端子5與缺口3所處平面的角度不同,彈性片呈兩種狀態;
狀態一,如圖4所示,二次接線端子5的頭部位于第一側壁21與第一彎曲部41之間;第一彎曲部41的尖端距離第一側壁21有預設距離d11,第一彎曲部41的尖端距離第二側壁22有預設距離d12;當彈性片4呈狀態一時,預設距離d11變大,預設距離d12減小。
狀態二,如圖5所示,二次接線端子5的頭部位于第二側壁21與第二彎曲部41之間。第二彎曲部42的末端距離第一側壁41有預設距離d21,第二彎曲部42的末端距離第二側壁有預設距離d22。當彈性片4呈狀態二時,預設距離d21變小,預設距離d22減大。
根據對兩種狀態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實際使用時,二次接線端子5可以插在第一彎曲部41與第一側壁21之間,也可以位于第二彎曲部42與第二側壁22之間,結合圖3和圖4可知,當二次接線端子5可以插在第一彎曲部41與第一側壁21之間時,固定的部位主要為二次接線端子5上裸露的導線部分,當二次接線端子5可以插在第二彎曲部42與第二側壁22之間時,固定的部位主要為二次接線端子5的絕緣外皮部分,這樣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固定方式,從而提高了檢修效果。
可選的,考慮到使用次數過多會對降低彈性片的固定效果,這里彈性片優選金屬材質。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二次接線端子絕緣隔離保護套,包括設有頂面的絕緣外殼,在絕緣外殼內部設有內腔,在頂面設有用于將二次接線端子穿入內腔的缺口;內腔中放置有彈性片,在二次接線端子未進入內腔時,彈性片與內腔的側壁相抵觸。通過彈性片以擠壓的方式將二次接線端子固定在保護套內的側壁上,實現了在檢修過程中,檢修人員可以方便的將拆下的二次接線端子進行絕緣隔離,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隔離方式,能夠降低將二次接線端子進行隔離的時間,從而提高整個檢修過程的效率。
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組裝或使用過程中的先后順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