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直流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豆漿機、料理機、吸塵器等電器的高速直流電機。
背景技術:
直流電機的結構應由定子和轉子兩大部分組成。直流電機運行時靜止不動的部分稱為定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產生磁場,由機座、主磁極、換向極、端蓋、軸承和電刷裝置等組成。運行時轉動的部分稱為轉子,其主要作用是產生電磁轉矩和感應電動勢,是直流電機進行能量轉換的樞紐,所以通常又稱為電樞,由轉軸、電樞鐵心、電樞繞組、換向器和風扇等組成。現有技術的直流電機在高速轉動的環境下缺少穩定輸出的能力,因此在過載時轉矩和轉速不能得到保障。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點,旨在提供一種高速直流電機。
(二)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高速直流電機,包括機殼以及安裝于機殼中央的轉軸;所述轉軸上依次設置有前端板、轉子鐵芯、后端板、風葉、換向器和刷架;
其中,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位于轉子鐵芯的兩端,所述風葉和換向器位于后端板和刷架之間;
所述機殼內對稱地裝配有一對磁鋼,以及用于固定磁鋼的彈簧叉;
所述轉子鐵芯通過漆包線進行纏繞,并通過槽楔和轉子槽絕緣件對漆包線進行固定和絕緣;
還包括一后端蓋,所述刷架和后端蓋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軸承緊圈、第一羊毛氈和第一含油軸承;其中,第一軸承緊圈、第一羊毛氈和第一含油軸承均被轉軸前端穿過;
所述機殼的末端依次設置有第二軸承緊圈、第二羊毛氈和第二含油軸承;其中第二軸承緊圈、第二羊毛氈和第二含油軸承均被轉軸后端穿過。
進一步,所述機殼外還套接有護磁環,所述護磁環的前端設置有硅膠圈。
進一步,所述刷架上設置有碳刷和銅套,所述銅套將碳刷固定在刷架上。
進一步,所述刷架上還設置有接線片端子。
進一步,還包括與接線片端子配合連接的母插端子,所述母插端子端部為引線。
進一步,所述機殼長度為84±2mm;機殼外徑為φ46±0.5mm,保磁圈厚度0.8~1.6mm,所述銅套尺寸為寬5.7±0.2mm,高6±0.5mm。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提高了電機的高速過載能力,當磁瓦和轉子鐵芯同步加長時,能夠提供大力距;電機的刷架內采用銅套結構,減少了碳刷在高速環境下的抖動,減少電機負載運行下的火花,延長電機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高速直流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高速直流電機,,包括機殼6以及安裝于機殼6中央的轉軸12;所述轉軸12上依次設置有前端板9、轉子鐵芯10、后端板13、風葉14、換向器15和刷架16;
其中,所述前端板9和后端板13位于轉子鐵芯10的兩端,所述風葉14和換向器15位于后端板13和刷架16之間;
所述機殼6內對稱地裝配有一對磁鋼8,以及用于固定磁鋼8的彈簧叉7;
所述轉子鐵芯10通過漆包線11進行纏繞,并通過槽楔28和轉子槽絕緣件27對漆包線11進行固定和絕緣;
還包括一后端蓋21,所述刷架16和后端蓋21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軸承緊圈18、第一羊毛氈19和第一含油軸承20;其中,第一軸承緊圈18、第一羊毛氈19和第一含油軸承20均被轉軸12前端穿過;
所述機殼6的末端依次設置有第二軸承緊圈4、第二羊毛氈3和第二含油軸承5;其中第二軸承緊圈4、第二羊毛氈3和第二含油軸承5均被轉軸12后端穿過。羊毛氈內吸附有潤滑油,并且始終為含油軸承提供足夠的潤滑能力。
所述機殼6外還套接有護磁環1,所述護磁環1的前端設置有硅膠圈2,提高了抗干擾能力。
所述刷架16上設置有碳刷24和銅套25,所述銅套25將碳刷24固定在刷架16上。
所述刷架16上還設置有接線片端子17、26,接線片子為碳刷24供電。
還包括與接線片端子17、26配合連接的母插端子22,所述母插端子22端部為引線23,用于給電機供電。
所述機殼6長度為84±2mm,機殼外徑為φ46±0.5mm,保磁圈厚度0.8~1.6mm,所述銅套25尺寸為寬5.7±0.2mm,高6±0.5mm。
本實用新型的高速直流電機,負載轉速在13500~16500RPM/min,利用合理的布局,增加了電機內部元件的穩定性,提高了電機的高速過載能力,當磁瓦和轉子鐵芯同步加長時,能夠提供大力距;電機的刷架內采用銅套結構,減少了碳刷在高速環境下的抖動,減少電機負載運行下的火花,延長電機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上述實施方式并非是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性實施方式,凡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修飾或者等效變形,均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