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搶修領域,特別是一種地電位帶電搭接配網高壓引線電動工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針對絕緣斗臂車無法到位的作業現場基本上是通過采用地電位登桿采用絕緣桿作業法進行搭接高壓引線,即先在地面將引線固定到線夾上,再由由一人持操作桿將線夾(及引線)對準到母線上,一人使用套筒操作桿旋緊線夾螺栓。但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方式因操作難度很高、體力消耗很大、耗時較長、效率低下,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地電位帶電搭接配網高壓引線電動工具,減輕作業人員體能消耗、提高帶電作業的工作效率和作業安全水平。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實現:一種地電位帶電搭接配網高壓引線電動工具,包括智能電動扳手、操作桿以及無線遙控終端,所述智能電動扳手固定在所述操作桿的端部;所述無線遙控終端包括按鍵模塊、編碼調制電路、LED紅外發送器;所述智能電動扳手內設置有與無線遙控終端對應的光電轉換電路、解調電路、解碼電路,所述解碼電路的輸出連接至扳手。
進一步地,所述智能電動扳手與操作桿的連接部件可旋轉,并通過螺栓進行固定,現人員在桿上時,無需過多調整人體的位置,就可以快速對準引線,方便快速,增加易操作性。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桿長度為410cm,相較于現有的操作桿,長度增加,增加了剪引線的范圍,可以適用于復雜的線路分布桿型,從而擴大了帶電作業范圍,減輕作業人員體能消耗、提高帶電作業的工作效率和作業安全水平。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桿為間接中空結構,其中兩端部為中空結構,向內依次間接設置實心或中空結構,整個操作桿至少包括兩個實心部分。
進一步地,所述智能電動扳手(型號為RHFS-18)的扭矩達250Nm,能夠輕松擰緊并溝線夾的螺栓,符合規范要求,而用手動套筒扳手則不能保證螺栓扭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減輕作業人員體能消耗,提高帶電作業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以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地電位帶電搭接配網高壓引線電動工具,包括智能電動扳手1、操作桿2以及無線遙控終端,所述智能電動扳手固定在所述操作桿的端部;所述無線遙控終端包括按鍵模塊、編碼調制電路、LED紅外發送器;所述智能電動扳手內設置有與無線遙控終端對應的光電轉換電路、解調電路、解碼電路,所述解碼電路的輸出連接至扳手。其中,按鍵模塊包括正轉與反轉按鍵,分別對應智能電動扳手的正轉與反轉。所述編碼調制電路、光電轉換電路、解調電路、解碼電路均為現有成熟的電路模塊。其中,無線遙控終端采用紅外遙控系統,遙控距離可達到50米以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智能電動扳手與操作桿的連接部件3可旋轉,并通過螺栓進行固定,現人員在桿上時,無需過多調整人體的位置,就可以快速對準引線,方便快速,增加易操作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桿長度為410cm,相較于現有的操作桿,長度增加,增加了剪引線的范圍,可以適用于復雜的線路分布桿型,從而擴大了帶電作業范圍,減輕作業人員體能消耗、提高帶電作業的工作效率和作業安全水平。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桿為間接中空結構,其中兩端部為中空結構,向內依次間接設置實心或中空結構,整個操作桿至少包括兩個實心部分。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智能電動扳手(型號為RHFS-18)的扭矩達250Nm,能夠輕松擰緊并溝線夾的螺栓,符合規范要求,而用手動套筒扳手則不能保證螺栓扭矩。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保護的是硬件結構,至于設計通信軟體不要求保護。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案,凡按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做的任何均等變化和修飾,所產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方案的范圍時,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