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殼體,尤其涉及一種水冷式電機殼體。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汽車用電機的數量也隨之增大,汽車用電機由于功率大,產生的熱量也大,良好的散熱成為汽車用電機的關鍵,目前對電機的冷卻方式有風扇冷卻和冷卻水冷卻,但是現有的電機采用冷卻水進行冷卻時,冷卻效率不高,導致電機的散熱性較差,從而影響了電機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并且電機通常設置有與電機的U、V、W三個接頭連接的三種不同導線,但是目前的電機殼體上并沒有設置對導線進行定位和固定的結構,這使得導線在安裝時,三種不同的導線之間容易發生相互纏繞的現象,同時導線懸置在電機殼體的外部,容易導致導線與電機的連接端發生短路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散熱性好,便于電機導線安裝,并且可以提高導線與電機連接穩定性的一種水冷式電機殼體。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水冷式電機殼體,包括呈柱狀設置的機殼,機殼內設置有容置電機轉子和定子的腔室,腔室的側壁內設置有呈螺旋狀的冷卻水道,冷卻水道包括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均設置有用于與外部水管連接的螺紋連接部,機殼的外側壁設置有用于對導線進行限位和固定的導線安裝部,導線安裝部包括分別對與電機的U、V、W接口連接的三種不同導線進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導線安裝部還包括兩平行設置的定位塊,兩定位塊之間構造成用于容置三種不同導線的凹槽,定位塊背向機殼的表面可拆卸的設置有用于固定導線的壓板。
優選地,所述進水口設置在機殼的上端,出水口設置在機殼的下端。
優選地,所述機殼的外側壁凸設有四周面圍合而成凸部,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依次排列設置在凸部的下表面,凸部的上表面與機殼的上端接合,并設置有用于導線通入腔室內的凹部。
優選地,所述定位塊與壓板螺釘連接,兩定位塊上均設置有用于螺釘連接的螺紋連接孔。
優選地,所述定位塊與壓板卡扣連接,壓板上設置有彈性鉤,定位塊上設置有與彈性鉤配合的連接孔。
優選地,所述機殼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上蓋體和下蓋體,所述機殼的上端面與下端面分別設置有用于與上蓋體和下蓋體螺栓連接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
優選地,所述機殼的外壁沿其軸線方向設置有若干第一加強筋,還包括與第一加強筋垂直的若干第二加強筋。
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冷式電機殼體通過使冷卻水道呈螺旋狀設置,可以提高腔室側壁內冷卻水道的長度,從而提高了電機的散熱效率,并且通過設置有導線安裝部,使得與電機連接的三種不同的導線分別穿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并平行排列設置在凹槽中,然后通過壓板將三種不同的導線進行固定,從而使得三種不同的導線在安裝時,不容易發生相互纏繞的現象,便于區分,拆裝更加方便,并且將導線固定設置在機殼的外壁,提高了導線與電機內部原件連接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冷式電機殼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圖1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 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冷式電機殼體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水冷式電機殼體,包括呈柱狀設置的機殼1,機殼1內設置有容置電機轉子和定子的腔室2,腔室2為機殼1內設置的貫通機殼1的通孔,腔室2的側壁內設置有呈螺旋狀的冷卻水道3,冷卻水道3包括進水口4和出水口5,進水口4和出水口5均設置有用于與外部水管連接的螺紋連接部6,冷卻水道3呈螺旋狀設置,可以提高腔室2側壁內冷卻水道3的長度,從而提高了電機的散熱效率,并且進水口4和出水口5分別與外部水管連接,使得冷卻水道3中的冷卻水實現水循環,進一步的提高了散熱效率,在進水口4和出水口5設置有螺紋連接部6,便于冷卻水道3與外部管件的連接和拆卸,機殼1的外側壁設置有用于對導線進行限位和固定的導線安裝部,導線安裝部包括分別對與電機的U、V、W接口連接的三種不同導線進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7、第二限位孔8和第三限位孔9,導線安裝部還包括兩平行設置的定位塊10,兩定位塊10之間構造成用于容置三種不同導線的凹槽,定位塊10背向機殼1的表面可拆卸的設置有用于固定導線的壓板,三種不同的導線分別穿過第一限位孔7、第二限位孔8和第三限位孔9,并平行排列設置在凹槽中,然后通過壓板將三種不同的導線固定設置在凹槽中,這樣使得三種不同的導線在安裝時,不容易發生相互纏繞的現象,便于區分,從而使得導線的拆裝更加方便,并且將導線固定設置在機殼1的外壁,提高了導線與電機連接的穩定性,定位塊10呈長條狀設置,并且定位之間的距離,也即凹槽的寬度小于等于三種不同導線直徑之和,這樣使得三種不同的導線平行排列設置在凹槽內時,與凹槽的連接更加穩定。
進水口4可以設置在機殼1的上端,出水口5設置在機殼1的下端,這樣便于冷卻水在冷卻水道3內流通。
機殼1的外側壁凸設有四周面圍合而成凸部12,即凸部12由四塊板體圍合而成,第一限位孔7、第二限位孔8和第三限位孔9依次排列設置在凸部12的下表面,定位孔設置在凸部12與機殼1構造而成的空腔內,凸部12的上表面與機殼1的上端接合,并設置有用于導線通入腔室2內的凹部13,凹部13即為凸部12上表面與機殼1連接處上設置的凹陷部,這樣使得導線可以通過凹部13伸入腔室2內與電機的內部元件連接,對導線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可以使得導線不會高于凸部12的上表面,便于在機殼1的上端設置殼體。
定位塊10與壓板可以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實現可拆卸連接,兩定位塊10上均設置有用于螺釘連接的螺紋連接孔,壓板上的兩側對應設置有與螺紋連接孔配合的通孔,螺釘穿過通孔后與螺紋連接孔配合,實現對壓板的固定,并通過對壓板兩側進行固定,使得壓板在安裝后更加穩定牢固。
定位塊10與壓板可以通過卡扣連接的方式實現可拆卸連接,壓板可以呈矩形的板狀設置,壓板的邊緣上設置有彈性鉤,定位塊10上設置有與彈性鉤配合的連接孔。
機殼1的上端和下端可以分別設置有上蓋體和下蓋體,上蓋體與下蓋體將電機的轉子和定子固定設置在機殼1的腔室2內,還能起到對電機的換向器、電刷和軸承的固定和支承作用,機殼1的上端面與下端面分別設置有用于與上蓋體和下蓋體螺栓連接的第一安裝孔14和第二安裝孔15,采用螺栓連接的方式,便于電機的拆裝和更換。
機殼1的外壁沿其軸線方向可以設置有若干第一加強筋16,還可以設置與第一加強筋16垂直的若干第二加強筋17,第一加強筋16與第二加強筋17的設置可以提高機殼1的結構強度,同時還能增大機殼1外壁與外界空氣接觸的表面積,從而可以提高對冷卻水道3內的冷卻水的散熱性,使得冷卻水吸收了腔室2內的熱量后,能夠通過機殼1的外壁更多的散發至外界,使得冷卻水的溫度降低,提高從而提高冷卻水的冷卻效率。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并非對其進行限制,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