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機機殼、電機和車輛。
背景技術:
電機為機電設備的重要動力源,在各種工業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電機向著高功率、高功率密度、大扭矩、高轉速、高集成度的方向不斷發展。與傳統電機相比,新能源汽車電機還需滿足在汽車的震動、溫度變化等一系列條件下的正常使用,并且隨著電機扭矩、轉速的提高,對電機的機殼與定子的配合牢固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傳統中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機殼通常采用鋁合金材料,定子鐵心通常采用硅鋼材料,導致電機機殼的熱膨脹系數大于定子鐵心,在電機運行發熱時導致定子鐵芯與電機機殼之間的過盈量變小,導致定子鐵芯在電機振動下存在很大的松動風險。為了降低定子鐵芯的松動風險,通常將電機機殼與定子鐵芯之間的配合設計成過盈量較大的過盈配合,而大的過盈量會對電機機殼強度產生不良影響;或者額外增加螺釘等鎖緊方式來避免定子鐵芯的松動,但這會使電機的結構更加復雜,提高電機的設計成本和工藝成本。
因此,希望有一種電機機殼能夠克服或者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電機機殼,以避免電機機殼受溫度變化影響導致定子鐵芯松動,且簡化電機機殼的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電機機殼,其中,所述電機機殼包括筒狀內套和固定套設于所述筒狀內套的外側的筒狀外套,其中,所述筒狀內套和所述筒狀外套形成為一體,且所述筒狀內套的熱膨脹系數小于所述筒狀外套的熱膨脹系數。
進一步的,所述電機機殼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方式:
方式一,所述筒狀外套注塑于預成型的所述筒狀內套的外周;
方式二,所述筒狀外套為鋁合金外套,所述筒狀內套的鋼內套;
方式三,所述筒狀內套的內側形成有定子鐵芯定位凸臺。
進一步的,所述筒狀內套和所述筒狀外套之間形成有卡接定位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定位結構包括形成于所述筒狀內套的外周的凸塊和形成于所述筒狀外套的內周的與所述凸塊相配合的凹槽。
進一步的,沿所述筒狀內套的長度方向,所述筒狀內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均勻設置有多個所述凸塊,所述筒狀外套的相應位置處形成有多個所述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凸塊形成為T形凸塊,所述凹槽形成為與所述T形凸塊相對應的T形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T形凸塊的“T”形頂部的橫向凸塊部沿所述筒狀內套的周向方向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筒狀外套的內部形成有卡接凹槽,所述筒狀內套設置于所述卡接凹槽內,并且所述筒狀內套的兩側端面和外周面均被所述筒狀外套所包覆。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機機殼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機機殼結構簡單、裝配簡便,降低電機機殼的加工制造成本和裝配工藝成本,且能夠避免因電機發熱、振動或環境溫度變化所導致的定子鐵芯松動,提高具有該電機機殼的電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機,以提高電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電機,其中,所述電機設置有根據上文所述的電機機殼和套設于所述電機機殼的內部的定子鐵芯,其中,所述電機機殼的周向內壁與所述定子鐵芯的周向外壁之間為過盈配合。
所述電機與上述電機機殼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以提高車輛的電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車輛,其中,所述車輛設置有根據上文所述的電機。
所述車輛與上述電機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電機機殼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定子該電機機殼的內部設置有定子鐵芯;
圖2為圖1所示的電機機殼的正視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電機機殼沿剖面線A-A的剖視圖;
圖4為圖1所示的電機機殼的筒狀外套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筒狀外套的正視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的筒狀外套沿剖面現B-B的剖視圖;
圖7為圖1所示的電機機殼的筒狀內套的立體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電機機殼,11-筒狀外套,111-凹槽,112-卡接凹槽,12-筒狀內套,121-凸塊,122-鐵芯定位凸臺,2-定子鐵芯。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電機機殼,參見圖1、圖2和圖3,電機機殼1包括筒狀內套12和固定套設于筒狀內套12的外側的筒狀外套11,其中,筒狀內套12和筒狀外套11形成為一體,且筒狀內套12的熱膨脹系數小于筒狀外套11的熱膨脹系數。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機機殼1的筒狀內套12和筒狀外套11形成為一體,結構簡單、裝配簡便,降低電機機殼1的加工制造成本和裝配工藝成本,并且筒狀內套12的熱膨脹系數較小,即筒狀內套12受熱變形較小,能夠避免因電機發熱、振動或環境溫度變化所導致的定子鐵芯2松動,提高具有該電機機殼1的電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筒狀內套12和筒狀外套11的成型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任意適當的選擇,例如,筒狀內套12和筒狀外套11通過熔焊焊接為一體。優選地,筒狀外套11注塑于預成型的筒狀內套12的外周,使得筒狀外套11和筒狀內套12一體成型,簡化電機機殼1的成型步驟,且提高電機機殼1的強度和可靠性。具體地,電機機殼1制造時,首先鑄造筒狀內套12,然后將熔融的鋁液包裹先預成型的筒狀內套12的外表面,使筒狀內套12與筒狀外套11一體成型。
筒狀外套11和筒狀內套12的材質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任意適當的選擇,優選地,筒狀外套11為鋁合金外套,筒狀內套12的鋼內套,鋁合金材料質量較輕,且散熱性能更好,能夠及時將電機運行時產生的熱量散出,鋼材料的強度和硬度較高,能夠避免在裝配定子鐵芯2時劃傷配合面,提高電機機殼1與定子鐵芯2的配合精度,并且還能夠提高電機機殼1的強度、剛度,提高具有該電機機殼1的電機的抗振性能及NVH性能。
優選地,參見圖3和圖7所示,筒狀內套12的內側形成有定子鐵芯定位凸臺122,以定位定子鐵芯2,提高定子鐵芯2的裝配精度,且能夠防止定子鐵芯2沿電機機殼1的軸向竄動。
優選地,筒狀內套12和筒狀外套11之間形成有卡接定位結構,該卡接定位結構可防止筒狀內套12在受力時的軸向竄動和周向轉動,進一步提高電機機殼1的可靠性。
所述卡接定位結構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任意適當的結構,能夠定位筒狀內套12和筒狀外套11即可。優選地,參見圖4、圖5、圖6和圖7,所述卡接定位結構包括形成于筒狀內套12的外周的凸塊121和形成于筒狀外套11的內周的與凸塊121相配合的凹槽111,該凸塊121和凹槽111所形成的凹凸配合結構能夠有效防止筒狀內套12受力時的軸向竄動和周向轉動。進一步優選地,沿筒狀內套12的長度方向,筒狀內套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均勻設置有多個凸塊121,筒狀外套11的相應位置處形成有多個凹槽111,以進一步提高卡接定位結構的定位精度和強度,進而提高電機機殼1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且使得筒狀內套12的各個部位所受應力較為均勻。
凸塊121和凹槽111的形狀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任意適當的形狀,例如,矩形、圓形或者異形等。優選地,凸塊121形成為T形凸塊,凹槽111形成為與所述T形凸塊相對應的T形凹槽,T形凸塊和凹槽結構規則,且能夠同時實現筒狀內套12和筒狀外套11的周向和軸向的良好定位。所述T形凸塊的布置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任意適當的選擇,優選地,所述T形凸塊的“T”形頂部的橫向凸塊部沿筒狀內套12的周向方向設置。
優選地,參見圖1、圖3、圖4和圖6,筒狀外套11的內部形成有卡接凹槽112,筒狀內套12設置于卡接凹槽112內,并且筒狀內套12的兩側端面和外周面均被筒狀外套11所包覆,使得電機機殼1的外周面、內周面和兩側端面整齊美觀,避免筒狀外套11和筒狀內套12之間的接合位置暴露在外部。此外,將筒狀內套12設置于卡接凹槽112內還有助于筒狀內套12的定位,防止其在受力后竄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電機,參見圖1、圖2和圖3,所述電機設置有根據上文所述的電機機殼1和套設于電機機殼1的內部的定子鐵芯2,其中,電機機殼1的周向內壁與定子鐵芯2的周向外壁之間為過盈配合,簡化定子鐵芯2的安裝結構,無需再額外設置翻邊、螺釘、卷邊等其他固定結構。
由于筒狀內套12的熱膨脹系數較小,使得該電機機殼1不會因電機工作發熱而減小定子鐵芯2與電機機殼1之間的過盈量,從而避免因高溫、振動等原因產生定子鐵芯松動的風險,并且可以將電機機殼1與定子鐵芯2之間的過盈量設計的較小,進而降低熱套定子鐵芯2時的溫度,提高裝配效率,降低裝配成本,同時避免了過大的過盈量對電機機殼1強度的有害影響。
定子鐵芯2的常用材質為硅鋼,在本申請的優選實施方式中,筒狀內套12為鋼內套,使得筒狀內套12與定子鐵芯2的熱膨脹系數較為接近,避免由于溫度變化導致電機機殼1的內壁與定子鐵芯2的外壁之間的過盈量產生較大的變化。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車輛,其中,所述車輛設置有根據上文所述的電機,所述車輛與上述電機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