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電機。
背景技術:
傳統普通伺服電機,一般都采用實心軸芯直接嵌入到轉子上,沒有脹緊過程,或者加鍵槽卡死,如此設計,電機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會因為內部磨損,造成細微的打滑現象,電機輸入轉速會有一定誤差,無法運用到精度要求高的場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如何避免軸芯與轉子打滑,以提高電機輸出速度的精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軸芯撐緊在轉子中的伺服電機,包括安裝在電機外殼內的定子、設置在定子內的轉子、設置在轉子內的軸芯;軸芯的端面上開設螺紋孔,軸芯上開設導向孔,螺紋孔軸向設置,導向孔徑向設置,導向孔設置在螺紋孔的尾部且與螺紋孔連通,螺紋孔內螺接有螺釘,導向孔內活動插設有撐桿,撐桿的一端突出導向孔且位于螺紋孔內,所述撐桿的一端的端面傾斜設置。
按上述設計,螺釘螺接在螺紋孔內,螺釘逐步深入螺紋孔,螺釘的端部與撐桿一端的傾斜端面接觸,并通過螺釘端部與所述傾斜端面的接觸而使撐桿沿導向孔移動,移動方向為遠離軸芯中心的方向,撐桿另一端伸出導向孔并頂壓在轉子的內側壁上,如此,軸芯與轉子之間的位置被固定,避免軸芯與轉子發生相對轉動。
螺紋孔的數量為兩個以上,兩個以上螺紋孔沿軸芯的圓周向均勻分布。螺紋孔的數量優選為八個,八個螺紋孔沿軸芯的圓周向均勻分布。
螺釘的端部呈圓錐形,呈圓錐形的螺釘端部表面光滑。導向孔的側壁上開設導向槽,撐桿的側壁上開設與導向槽配合的導向條。螺釘擰入螺紋孔,位于螺紋孔內的圓錐形螺釘端部與撐桿的傾斜端面接觸,隨著螺釘深入螺紋孔,所述圓錐形螺釘端部通過頂升所述撐桿的傾斜端面而將撐桿頂升,在導向槽和導向條的配合上,撐桿沿導向孔移動,撐桿另一端突出導向孔而頂壓在轉子的內側壁上。
所述撐桿另一端的端面上設有橡膠塊,即橡膠塊與轉子內側壁接觸,避免損傷轉子,也能進一步避免軸芯與轉子發生相對轉動。
軸芯設有螺紋孔的端面與轉子的端面齊平,軸芯設有螺紋孔的端面上安裝有端蓋,端蓋上開設通孔,所述螺釘穿過所述通孔后與所述螺紋孔螺接,端蓋通過所述螺釘與所述螺紋孔的配合而固定在軸芯設有螺紋孔的端面上;端蓋的外徑大于軸芯的外徑。螺釘與螺紋孔配合,端蓋緊貼軸芯和轉子的端面,端蓋與軸芯、轉子的端面之間具有壓力,端蓋可限制軸芯和轉子發生相對轉動。
所述軸芯中空,所述端蓋開設端蓋中心孔,所述端蓋中心孔的內徑大小與軸芯中空部分的內徑大小相等;電機外殼的端部固定有電機外部端蓋,所述電機外部端蓋開設電機外部端蓋中心孔,所述端蓋鑲嵌在所述電機外部端蓋中心孔內;所述端蓋上開設脹緊孔,脹緊孔內設有脹緊件。中空的軸芯內插設負載件,脹緊件配合在脹緊孔內,端蓋發生徑向膨脹,由于端蓋鑲嵌在所述電機外部端蓋中心孔內,所以,端蓋外徑大小被所述電機外部端蓋中心孔限制而得不到擴展,如此,所述端蓋中心孔內徑因徑向膨脹而微量縮小,端蓋帶動軸芯發生內向的微量膨脹,中空的軸芯內的負載件被所述端蓋中心孔和軸芯中空腔抱死,有效避免負載件與軸芯發生相對轉動。
本實用新型通過撐桿與轉子內側壁頂壓而固定轉子和軸芯,軸芯本身不發生形變,如此,拆卸軸芯和轉子方便,且,拆卸下來的軸芯能夠得到再利用。
本實用新型所述軸芯通過螺釘和撐桿的配合而固定在轉子中,防止軸芯在轉子中打滑,以提高電機輸出速度的精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軸芯撐緊在轉子中的伺服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電機外殼10隱藏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定子20和端蓋60隱藏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軸芯40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從左側觀察軸芯40所得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中A處放大圖;
圖7為圖5中B處放大圖。
圖中符號說明:
10、電機外殼;
20、定子;
30、轉子;
40、軸芯;41、螺紋孔;42、導向孔;
50、螺釘;
60、端蓋;61、脹緊孔;
70、電機外部端蓋;
80、撐桿;81、導向條;82、撐桿的一端的傾斜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具體實施試參考圖1至圖7.
一種軸芯撐緊在轉子中的伺服電機,包括安裝在電機外殼10內的定子20、設置在定子內的轉子30、設置在轉子內的軸芯40。
軸芯40的端面上開設八個螺紋孔41,軸芯上開設八個導向孔42,八個螺紋孔和八個導向孔沿軸芯40的圓周向均勻分布。螺紋孔軸向設置,導向孔徑向設置,八個螺紋孔與八個導向孔一一對應設置,具體地,導向孔設置在螺紋孔的尾部且與螺紋孔連通,螺紋孔內螺接有螺釘50,導向孔內活動插設有撐桿80,撐桿的一端突出導向孔且位于螺紋孔內,所述撐桿的一端的端面傾斜設置。
螺釘50的端部呈圓錐形,呈圓錐形的螺釘端部表面光滑。導向孔42的側壁上開設導向槽,撐桿80的側壁上開設與導向槽配合的導向條81。撐桿80另一端的端面上設有橡膠塊。
軸芯40設有螺紋孔41的端面與轉子30的端面齊平,軸芯設有螺紋孔的端面上安裝有端蓋60,端蓋上開設通孔,所述螺釘50穿過所述通孔后與所述螺紋孔螺接,端蓋通過所述螺釘與所述螺紋孔的配合而固定在軸芯設有螺紋孔的端面上;端蓋的外徑大于軸芯的外徑。
所述軸芯40中空,所述端蓋60開設端蓋中心孔,所述端蓋中心孔的內徑大小與軸芯中空部分的內徑大小相等;電機外殼10的端部固定有電機外部端蓋70,所述電機外部端蓋開設電機外部端蓋中心孔,所述端蓋鑲嵌在所述電機外部端蓋中心孔內;所述端蓋上開設脹緊孔61,脹緊孔內設有脹緊件,所述脹緊孔為螺紋孔,所述脹緊件為膨脹螺釘。
電機安裝時,軸芯40插設在轉子30內,端蓋60通過螺釘50與軸芯端面上螺紋孔41的螺接而抵壓在軸芯40和轉子30的端面上,所述端蓋60鑲嵌在電機外部端蓋中心孔內,膨脹螺釘螺接在端蓋60的螺紋孔內;線纜碼盤固定在軸芯40的中空腔內。
之后,擰緊上述軸向設置的螺釘50和膨脹螺釘,其中,螺釘與軸芯40上的螺紋孔的螺接使徑向設置的撐桿80沿導向孔42直線移動,撐桿80設有橡膠塊的一端撐緊在轉子30內側壁上。膨脹螺釘與端蓋上螺紋孔的螺接使端蓋60發生膨脹的同時帶動軸芯40發生徑向膨脹,所述端蓋60徑向膨脹的方向指向軸芯40的中心,端蓋和軸芯共同抱死所述線纜碼盤。線纜碼盤上開設若干線纜穿孔,線纜穿孔內插設線纜,軸芯旋轉,將多股線纜絞合在一起,完成線纜絞合的加工。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