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換流站直流場金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管母支撐金具。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運行與在建直流工程最多、容量最大、線路最長的直流輸電大國。換流站是直流輸電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換流站內的直流場大量采用了管母線與管母線之間的連接方式,尤其是,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之間的連接方式。
目前,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采用一個管母支撐金具支撐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同時采用另一個管母支撐金具支撐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然后通過軟導線連接兩個管母支撐金具,以實現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之間的連接。
但是,通過金具、軟導線和金具連接兩個管母線時的操作過程繁瑣,費時費力,而且由于兩金具通過軟導線連接,軟導線長度不好確定,在風擺的作用下,軟導線容易擺動變形,與電容器塔的帶電距離難以保證,因此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管母支撐金具,能夠簡化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之間的連接工序,達到省時省力的目的,同時能夠省去兩個管母線之間的軟導線,避免在風擺作用下,因軟導線擺動變形,造成碰觸電容器塔存在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管母支撐金具,包括支撐架、第一管母抱箍和第二管母抱箍,所述第一管母抱箍的中軸線水平設置,且所述第一管母抱箍沿自身中軸線的延伸方向滑動連接于所述支撐架上,所述第二管母抱箍的中軸線縱向設置,且所述第二管母抱箍通過鉸接結構鉸接于所述支撐架上。
具體的,所述支撐架包括上支撐板、下支撐板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板和所述下支撐板之間的支撐桿,所述第一管母抱箍滑動連接于所述下支撐板上,所述第二管母抱箍鉸接于所述上支撐板上。
具體的,所述下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連接耳和第二連接耳,所述第一連接耳和所述第二連接耳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一連接耳和所述第二連接耳的側壁上開設有沿所述第一管母抱箍的中軸線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管母抱箍的下端對應所述第一連接耳和所述第二連接耳的位置均設有滑動軸,所述滑動軸配合穿設于所述滑槽內,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動。
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耳和所述第二連接耳由金屬材料制作,所述滑動軸包括軸芯以及配合套接于所述軸芯外的軸套,所述軸芯由金屬材料制作,所述軸套由耐磨復合材料制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母抱箍與所述下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等電位線。
進一步的,還包括絕緣結構,所述絕緣結構用于電氣隔離所述第一管母抱箍和所述第二管母抱箍。
可選的,所述第二管母抱箍圍成有抱箍孔,所述抱箍孔的下端封閉,上端開口,所述抱箍孔的底部設有阻尼線夾,所述阻尼線夾用于夾持阻尼線。
優選的,所述支撐架的上方設有均壓屏蔽環,所述均壓屏蔽環水平設置。
優選的,所述均壓屏蔽環上位于所述第二管母抱箍的擺動方向上的兩端設有避讓缺口。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雙管母支撐金具,由于雙管母支撐金具包括支撐架、第一管母抱箍和第二管母抱箍,第一管母抱箍和第二管母抱箍均連接于支撐架上,因此在將支撐架安裝在直流變電站上之后,可將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固定于第一管母抱箍內,然后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固定于第二管母抱箍內,由此實現了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之間的連接,此連接過程簡單,省時省力,且通過第一管母抱箍和第二管母抱箍將兩個管母線同時安裝在一個支撐架上,安裝結構穩定,節省了安裝空間,省去了兩管母線之間的軟導線,避免在風擺的作用下,因軟導線擺動變形并碰觸電容器塔而引起安全事故。而且,由于第一管母抱箍的中軸線水平設置,且第一管母抱箍與支撐架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沿第一管母抱箍的中軸線的延伸方向的滑動連接,因此可避免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在熱脹冷縮時產生彎曲或者斷裂,同時,由于第二管母抱箍的中軸線縱向設置,且第二管母抱箍與支撐架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通過鉸接結構鉸接,因此第二管母抱箍可相對于支撐架往復擺動,能夠消除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的安裝誤差,方便安裝施工。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雙管母支撐金具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雙管母支撐金具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雙管母支撐金具的俯視圖;
圖4為圖2所示雙管母支撐金具中區域i的放大圖。
附圖標記:
1—支撐架;11—上支撐板;12—下支撐板;13—支撐桿;2—第一管母抱箍;3—第二管母抱箍;4—鉸接結構;41—第一連接件;42—第二連接件;43—轉軸;100—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200—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5—第一連接耳;6—第二連接耳;7—滑槽;8—滑動軸;81—軸芯;82—軸套;9—絕緣結構;91—絕緣板;92—絕緣套;31—抱箍孔;300—阻尼結構;32—阻尼線夾;321—l型支撐主體;322—螺栓;323—u型螺栓;10—均壓屏蔽環;101—避讓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參照圖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雙管母支撐金具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的雙管母支撐金具包括支撐架1、第一管母抱箍2和第二管母抱箍3,所述第一管母抱箍2的中軸線水平設置,且所述第一管母抱箍2沿自身中軸線的延伸方向滑動連接于所述支撐架1上,所述第二管母抱箍3的中軸線縱向設置,且所述第二管母抱箍3通過鉸接結構4鉸接于所述支撐架1上。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雙管母支撐金具,由于雙管母支撐金具包括支撐架1、第一管母抱箍2和第二管母抱箍3,第一管母抱箍2和第二管母抱箍3均連接于支撐架1上,因此在將支撐架1安裝在直流變電站上之后,如圖2所示,可將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100固定于第一管母抱箍2內,然后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固定于第二管母抱箍3內,由此實現了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100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之間的連接,此連接過程簡單,省時省力,且通過第一管母抱箍2和第二管母抱箍3將兩個管母線同時安裝在一個支撐架1上(如圖1或圖2所示),安裝結構穩定,節省了安裝空間,省去了兩管母線之間的軟導線,避免在風擺的作用下,因軟導線擺動變形并碰觸電容器塔而引起安全事故。而且,由于第一管母抱箍2的中軸線水平設置,且第一管母抱箍2與支撐架1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沿第一管母抱箍2的中軸線的延伸方向的滑動連接(如圖1所示),因此可避免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在熱脹冷縮時產生彎曲或者斷裂,同時,由于第二管母抱箍3的中軸線縱向設置,且第二管母抱箍3與支撐架1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通過鉸接結構4鉸接(如圖1所示),因此第二管母抱箍3可相對于支撐架1往復擺動,能夠消除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的安裝誤差,方便安裝施工。
在上述實施例中,鉸接結構4可以制作為如圖1所示結構,即,鉸接結構4包括第一連接件41、第二連接件42和轉軸43,第一連接件41的一端與支撐架1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接件42的一端通過轉軸43鉸接,第二連接件42的另一端與第二管母抱箍3連接。
其中,支撐架1可以為板狀結構、塊狀結構等等,在此不做具體限定。可選的,支撐架1可以制作為如圖1所示結構,即,支撐架1包括上支撐板11、下支撐板12以及連接于上支撐板11和下支撐板12之間的支撐桿13,第一管母抱箍2滑動連接于下支撐板12上,第二管母抱箍3鉸接于上支撐板11上。此結構簡單,容易實現。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使第一管母抱箍2能夠滑動連接于下支撐板12上,可選的,如圖1所示,下支撐板12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6,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6相對設置,且如圖2所示,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的側壁上開設有沿第一管母抱箍2的中軸線延伸的滑槽7,第一管母抱箍2的下端對應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的位置均設有滑動軸8(如圖2所示),滑動軸8配合穿設于滑槽7內,并可沿滑槽7滑動,由此將第一管母抱箍2滑動連接在了下支撐板上,此結構簡單,容易實現。
其中,如圖1所示,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6可以由金屬材料制作,也可以由非金屬材料制作,在此不做具體限定。但是,相比于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的強度及可靠性通常較高,能夠提高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6的結構強度,因此,優選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6由金屬材料制作。如圖2所示,當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由金屬材料制作時,滑動軸8可以整體由金屬材料制作,也可以整體由復合材料或其他非金屬材料制作,在此不做具體限定,但是,為了減小滑動軸8在連接耳(包括第一連接耳5和第二連接耳)上的滑槽7內滑動時產生的噪聲,同時為了保證滑動軸8的結構強度,優選的,如圖2所示,滑動軸8包括軸芯81以及配合套接于軸芯81外的軸套82,軸芯81由金屬材料制作,以保證滑動軸8的結構強度,軸套82由耐磨復合材料制作,耐磨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較好,且與金屬材料之間產生相對滑動時的噪聲較小,能夠降低滑動軸8在連接耳上的滑槽7內滑動時產生的噪聲。
在上述實施例中,由于耐磨復合材料大多為絕緣材料,因此當軸套由耐磨復合材料制作時,第一管母抱箍2與下支撐板12之間彼此絕緣,且形成了電容的兩個電極,相互之間容易產生放電而引起安全事故。為了避免此問題,優選的,第一管母抱箍2與下支撐板12之間連接有等電位線k,等電位線k能夠電連接第一管母抱箍2與下支撐板12,以使第一管母抱箍2和下支撐板12上的電位相等,從而能夠防止第一管母抱箍2與下支撐板12之間產生放電,進而降低了安全事故產生的可能性。
為了避免直流變電站上的管母線與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之間形成電連接,優選的,如圖2所示,雙管母支撐金具還包括絕緣結構9,絕緣結構用于電氣隔離第一管母抱箍2和第二管母抱箍3。其中,絕緣結構可以設置于下支撐板12與第一管母抱箍2之間,也可以設置于上支撐板11與鉸接結構4之間,還可以設置于鉸接結構4與第二管母抱箍3之間,在此不做具體限定。示例的,如圖2所示,絕緣結構包括墊設于上支撐板11與鉸接結構4之間的絕緣板91以及套接于用于連接支撐板、絕緣板91和鉸接結構4的螺栓外的絕緣套92。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為了使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能夠相對于第二管母抱箍3沿其軸向移動以減小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的軸向應力,可選的,如圖2所示,第二管母抱箍3圍成有抱箍孔31,抱箍孔的下端封閉,上端開口,抱箍孔的底部設有阻尼結構300,此時,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可配合套設于抱箍孔內,且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的端部與阻尼結構抵接,由此,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在產生軸向應力時,可擠壓阻尼結構,以使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能夠相對于第二管母抱箍3沿其軸向移動,從而減小了電容器塔上的管母線200的軸向應力。其中,阻尼結構可以為阻尼線或者阻尼端蓋,在此不做具體限定,但是為了節省成本,優選阻尼結構為阻尼線,相應的,如圖4所示,抱箍孔的底部設有阻尼線夾32,此阻尼線夾32用于夾持阻尼線。
在上述實施例中,阻尼線夾可以制作為如圖4所示結構,即,阻尼線夾32包括l型支撐主體321,l型支撐主體321的一側邊通過螺栓322固定于抱箍孔的底壁上,另一側邊上連接有u型螺栓323,u型螺栓323用于將阻尼線卡設于l型支撐主體321上。此結構簡單,容易實現。
為了避免電暈現象,優選的,如圖1或圖2所示,支撐架1的上方設有均壓屏蔽環10,均壓屏蔽環10水平設置,由此通過均壓屏蔽環10有效避免了電暈現象。
為了給第二管母抱箍3或第二管母抱箍3上連接的管母線預留足夠的擺動空間,可選的,如圖3所示,均壓屏蔽環10上位于第二管母抱箍3的擺動方向上的兩端設有避讓缺口101,通過避讓缺口101可為第二管母抱箍3或第二管母抱箍3上連接的管母線預留足夠的擺動空間,且此時均壓屏蔽環10由兩部分構成,在其中一部分損壞時,僅需更換損壞部分即可,避免更換整個均壓屏蔽環,由此可節省維修成本。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