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力系統接地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率接地線施工車。
背景技術:
在電力系統的現場工作過程中,各種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及變電站常常需要進行接地工作。現有技術中,工作人員常常將接地線纏繞成一團,放置于庫房中。使用時,再取出打開。這種接地線存放的方式,容易在保管時出現亂線、扭曲、拖拉損傷,保管不便。而且放線時,需要從接地線中找出接地夾頭,然后逐漸放線。一旦存在纏繞,就會影響工作效率。
同時接電線的安裝也是非常復雜的過程,“接地”是保障電力生產安全的重要技術措施,操作人員在停電設備上驗明設備卻無電壓后,將所有可能來電側懸掛上接地線,有效地保證了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然而,多年來操作人員一直靠人力托舉操作桿將接地線安裝在設備上。接地線通常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軟銅線制成,沉重的地線會將絕緣操作桿壓彎。在生產現場,裝拆地線的工作成為一項極其耗費體力的工作,很多男士都望而卻步。目前,在進行高位裝拆地線的工作中,存在如下問題:
1、桿體傾倒引起的安全問題
在人的臂力無法承受長絕緣操作桿和沉重地線的重量時,絕緣桿會倒向設備,如果倒向停電設備帶電側,會引起嚴重的接地事故,嚴重威脅操作人員生命安全,此類事故在以往的工作中已有發生。
2、裝拆困難的問題接地線掛鉤掛接在操作桿的頂端,被地線壓彎的操作桿給懸掛和拆除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操作人需要一手拉住接地線另一只手托舉操作桿進行懸掛或拆除。遇到桿頭和導體角度較小時,操作存在較大困難,運行人員需要借助站在高物上來改變操作角度,而這樣又帶來一定的安全問題。
公開號為cn104495532a的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接地線及工具放置專用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兩側設置行車輪,所述車體后方設置繞線裝置,所述繞線裝置包括十字形的上繞線架和下繞線架,所述上繞線架和下繞線架之間通過四個繞線桿連接,所述車體中間位置的下方設置置物槽,所述車體前端的兩側設置警示欄放置槽,所述警示欄放置槽內設置設置隔離帶,所述車體前端設置牽拉掛鉤。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收線過程中接地線因松弛容易纏繞、打結,使收線操作不便、接地線容易損壞的問題,且具備接地線管理功能,保證了施工人員的自身安全,施工需要的其它工具擺放合理整齊,加快了接地線施工的速度,減少了施工人員的工作負擔。但是該發明對于接電線的收集整理弊端較大,收集的接地線數量較少,在大規模的搶修作業下工作效率不高,其對于接地線的高空安裝未涉及。
公開號為cn105173884a的發明公開了一種接地線纏繞裝置,包括支撐小車,支撐小車上裝支架,支架的上部裝左、右轉動盤,左轉動盤上設置將接地線的端接頭固定的固定件,右轉動盤上設置將接地線主桿尾部固定的固定件,在支架下部設置水平絲桿,絲桿螺母與供線嘴為一體形式,絲桿設置在左、右轉動盤的前下方;左轉動盤通過傳動皮帶與絲桿傳動輪連接。左、右轉動盤均有多個固定件,與多根接地線桿配合。本發明結構合理,將原本需要兩人進行的工作減少為一人,解放了勞動力,并且大幅度降低接地線纏繞的工作強度,減少了電網的停電時間。其仍然存在上述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率接地線施工車,可以對大量的接地線進行收放線,且可以對高空設備進行安裝接地線,同時可以對大量接地線進行良好的保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率接地線施工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的前端與車頭連接,所述車體前部設置車廂,所述車體后部設置第一升降機構,所述車廂內在所述車體上設置地線收集機構,對應所述地線收集機構在所述車廂內設置導向機構,所述車廂頂部對應所述導向機構設置開口,所述第一升降機構頂端設置操作臺,所述操作臺上設置地線夾持機構,所述車廂上方對應所述開口設置密封機構,所述車廂內設置小型空調,所述車廂上方設置與所述小型空調連接的發電機構,所述車體后部的下方設置支撐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地線收集機構包括所述車體上設置的旋轉基座,所述旋轉基座上設置旋轉桿,所述旋轉桿上均勻設置若干個橫隔板,兩兩相鄰的所述橫隔板之間豎向設置撐桿,兩兩相鄰的所述橫隔板之間為地線收集區,所述旋轉桿的下部通過傳動機構與設置在所述車體上的驅動機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所述旋轉桿下部設置的從動齒輪以及所述驅動機構上對應所述從動齒輪設置的主動齒輪,所述驅動機構采用伺服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基座包括所述車體上設置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設置底部軸承,所述安裝槽外側在所述車體上設置支架,所述支架上對應所述底部軸承設置固定軸承,所述旋轉桿插入所述固定軸承和底部軸承內。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機構包括所述若干個所述地線收集機構中間在所述車體上設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對應地線收集區設置橫桿,所述橫桿前端設置第一轉向機構,所述立柱的頂端設置第二升降機構,所述第二升降機構的頂端設置第二轉向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升降機構采用電動伸縮桿。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向機構包括所述橫桿前端水平設置的第一口型框架,所述第一口型框架的前端和后端設置第一輥軸,所述第一口型框架上對應所述第一輥軸的兩端設置第一擋塊,所述第二轉向機構包括所述第二升降機構上端豎向設置的第二口型框架,所述第二口型框架的上端和下端對應設置第二輥軸,所述第二口型框架上在所述第二輥軸的兩端設置第二擋塊。
進一步的,所述車廂上方通過安裝桿設置開口密封機構,所述開口密封機構包括安裝桿上對應所述開口設置的水平伸縮桿,所述水平伸縮桿前端向下設置豎向伸縮桿,所述豎向伸縮桿的下端設置與所述開口形狀契合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邊緣設置密封膠條。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機構采用液壓升降桿,所述工作臺包括設置在第一升降機構頂端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邊緣設置護欄,所述護欄上設置所述地線夾持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地線夾持機構包括所述護欄上設置的收線機構和夾緊機構,所述收線機構包括所述護欄上設置的放線卷軸,所述放線卷軸上纏繞設置連接線,所述放線卷軸的一端設置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采用電機驅動或人工把手驅動,夾緊機構包括所述護欄上設置的v型夾持器。
進一步的,所述發電機構包括所述車廂上方通過安裝臂設置的柔性擋風板,所述柔性擋風板表面貼合設置柔性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安裝臂采用壓電懸臂梁。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所述車體后部下方的兩側向下設置的第三升降機構,所述第三升降機構的下端設置撐板,所述第三升降機構采用液壓伸縮桿。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率接地線施工車,車體與車頭連接,實現裝載車的移動,車體上設置車廂,車廂用來對接地線進行存儲放置,車體后部設置第一升降機構,第一升降機構頂端設置操作臺,操作臺上設置地線夾持機構,車廂內在車體上設置地線收集機構,對應地線收集機構在車廂內設置導向機構,車廂頂部對應導向機構設置開口,地線收集機構對接地線進行收集,同時也具有放線的功能,導向機構在放線時將接地線通過兩次的轉向支撐使得接地線可以伸出到車廂的頂部,被工作臺上的地線夾持機構所固定,方便工作人員在工作臺上對接地線進行安裝。車廂上方對應開口設置密封機構,車廂內設置小型空調,車廂上方設置與小型空調連接的發電機構,開口在下雨時容易進入雨水,而對接地線造成腐蝕,因此設置密封機構,在使用時將密封機構打開,而在不適用時將密封機構對準開口密封,對車廂內的設備進行保護。同時為了防止接地線的長時間存放而損壞,在車廂內設置小型空調對內部的濕度進行調節,這樣在車輛長期停靠時,通過發電機構發電供空調使用,從而對車廂內的環境進行調節,保證接地線的長時間存放。支撐機構在第一升降機構上升安裝接地線時對車體的平衡進行支撐,保證施工的安全性。
地線收集機構包括車體上設置的旋轉基座,旋轉基座上設置旋轉桿,旋轉桿上均勻設置若干個橫隔板,兩兩相鄰的橫隔板之間豎向設置撐桿,旋轉桿的下部通過傳動機構與設置在車體上的驅動機構連接。兩兩相鄰的橫隔板之間的區域便是地線收集區,每一條接地線便會纏繞放置在對應的地線收集區,通過驅動機構帶動傳動機構從而帶動旋轉桿轉動來實現地線的收集或放線。傳動機構包括旋轉桿下部設置的從動齒輪以及驅動機構上對應從動齒輪設置的主動齒輪,驅動機構采用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控制更加方便,其帶動主動齒輪進行轉動,從而調動從動齒輪轉動,最終帶動旋轉桿進行轉動,實現對接地線的纏繞收集或旋轉放線,設置的撐桿增加地線的纏繞直徑。旋轉基座用來支撐旋轉桿上的整體結構,使得旋轉桿能夠轉動,且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因此旋轉基座包括車體上設置的安裝槽,安裝槽內設置底部軸承,安裝槽外側在車體上設置支架,支架上對應底部軸承設置固定軸承,旋轉桿插入固定軸承和底部軸承內。通過支架以及固定軸承對旋轉桿進行支撐,與底部軸承相配合,既能實現旋轉桿的轉動,對旋轉桿的支撐性也較好。
導向機構負責在接地線放線時,將接地線轉向使得接地線可以從車廂內沿著預定的軌跡展開,使得接地線的一端可以被車體后端第一升降機構上的工作臺上的地線夾持機構所固定從而將接地線從地線收集機構上拉出。導向機構包括若干個所述地線收集機構中間在車體上設置的立柱,立柱上對應地線收集區設置橫桿,橫桿前端設置第一轉向機構,立柱的頂端設置第二升降機構,第二升降機構的頂端設置第二轉向機構。橫桿對應多個地線收集區設置多個,對應的第一轉向機構為多個,因為第一收集區的高度以及方向各不相同,設置多個是為了更好的對接地線進行轉向。第一轉向機構將接地線的方向改為向上,第二轉向機構將接地線的方向從向上改為工作臺的方向,從而實現兩次方向的改變,使得接地線可以拉至工作臺進行固定。第二升降機構采用電動伸縮桿,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第一轉向機構包括橫桿前端水平設置的第一口型框架,第一口型框架的前端和后端設置第一輥軸,第一口型框架上對應第一輥軸的兩端設置第一擋塊,第二轉向機構包括第二升降機構上端豎向設置的第二口型框架,第二口型框架的上端和下端對應設置第二輥軸,第二口型框架上在第二輥軸的兩端設置第二擋塊。第一口型框架和第二口型框架都通過u型架安裝,不會影響到輥軸的安裝,接地線穿過第一口型框架,被第一輥軸進行轉向,第一輥軸的轉動不會增加接地線移動時的摩擦力,接地線再穿過第二口型框架被第二輥軸轉向。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則防止接地線從輥軸上滑脫,影響接地線從地線收集機構上拉出。
因為開口的原因,在車廂的頂部容易進入雨水,因此在立柱上設置開口密封機構,開口密封機構包括安裝桿上對應開口設置的水平伸縮桿,水平伸縮桿前端向下設置豎向伸縮桿,豎向伸縮桿的下端設置與開口形狀契合的密封板,密封板的邊緣設置密封膠條。水平伸縮桿與豎向伸縮桿相配合,實現對密封板的移動,從而可以將密封板從開口取出并移動至別處,不影響接地線的收放,工作完成后在通過水平伸縮桿與豎向伸縮桿將密封板封堵在開口上,密封膠條可以對密封板與開口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避免雨水滲入,效果更好。
第一升降機構采用液壓升降桿,動力更足,穩定性更好,工作臺包括底板以及護欄,護欄上設置地線夾持機構,在放線時地線的一端經第一導向機構和第二導向機構轉向后被卡入地線夾持機構,這樣驅動機構帶動旋轉桿對地線進行放線,同時第一升降機構提升工作臺,便可以將地線從旋轉桿上放下,且被提升至高空方便工作人員連接地線。地線夾持機構包括收線機構和夾緊機構,收線機構是對接地線進行暫時延長,使其能夠更好的纏繞在地線收集機構上,其包括護欄上設置的放線滾筒,放線滾筒上纏繞設置連接線,放線滾筒的一端設置卷繞機構,當需要將地線從地線收集機構上放線時,將連接線經過第一和第二導向機構與地線的一端連接,通過卷繞機構驅動放線滾筒轉動,從而將接地線從車廂內拉出,并拉至夾緊機構位置,再通過夾緊機構對接地線進行固定,第一升降機構帶動工作臺上升時,夾緊機構夾持在接地線的合適位置,接地線的端部便可以與高空設備安裝操作,安裝完畢后,將剩余的接地線從車廂內拉出,再接地線的另一端安裝接地棒并埋入地下,完成安裝。卷繞機構可以采用電機驅動或人工把手驅動,這兩種驅動方式都是現有的技術,根據合適的情況進行選擇。夾緊機構采用v型夾持器,操作簡單,夾持力度大,避免在安裝接地線時發生抽動的情況而影響安裝質量。
發電機構包括所述車廂上方通過安裝臂設置的柔性擋風板,柔性擋風板表面貼合設置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安裝臂采用壓電懸臂梁,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對太陽能進行發電,同時柔性擋風板對風力進行截留使得安裝臂晃動,從而震動發電,兩種發電方式結合,發電效率更高。而之所以采用該結構,重量較輕,不會增加車體移動時的負擔。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和壓電懸臂梁與太陽能控制器、充放電控制器、蓄電池依次連接,從而將電能存儲,并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對小型空調進行供電。
支撐機構包括車體后部下方的兩側向下設置的第三升降機構,第三升降機構的下端設置撐板,第三升降機構采用液壓伸縮桿,在操作安裝接地線時,根據地面的傾斜情況對第三升降機構的長度進行調節,使得撐板接觸地面對車體進行支撐即可,保證施工時的安全性。
本發明可以對大量的接地線進行收放線,且可以對高空設備進行安裝接地線,同時可以對大量接地線進行良好的保存,在大規模搶修過程中,大大加快了接地線收放線的速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高效率接地線施工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導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發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支撐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率接地線施工車,包括車體12,所述車體12的前端與車頭13連接,所述車體12前部設置車廂7,所述車體12后部設置第一升降機構4,所述車廂7內在所述車體12上設置地線收集機構,對應所述地線收集機構在所述車廂7內設置導向機構8,所述車廂7頂部對應所述導向機構8設置開口33,所述第一升降機構4頂端設置操作臺,所述操作臺上設置地線夾持機構3,所述車廂7上方對應所述開口33設置密封機構,所述車廂7內設置小型空調11,所述車廂7上方設置與所述小型空調11連接的發電機構5,所述車體12后部的下方設置支撐機構50。
車體與車頭連接,實現裝載車的移動,車體上設置車廂,車廂用來對接地線進行存儲放置,車體后部設置第一升降機構,第一升降機構頂端設置操作臺,操作臺上設置地線夾持機構,車廂內在車體上設置地線收集機構,對應地線收集機構在車廂內設置導向機構,車廂頂部對應導向機構設置開口,地線收集機構對接地線進行收集,同時也具有放線的功能,導向機構在放線時將接地線通過兩次的轉向支撐使得接地線可以伸出到車廂的頂部,被工作臺上的地線夾持機構所固定,方便工作人員在工作臺上對接地線進行安裝。車廂上方對應開口設置密封機構,車廂內設置小型空調,車廂上方設置與小型空調連接的發電機構,開口在下雨時容易進入雨水,而對接地線造成腐蝕,因此設置密封機構,在使用時將密封機構打開,而在不適用時將密封機構對準開口密封,對車廂內的設備進行保護。同時為了防止接地線的長時間存放而損壞,在車廂內設置小型空調對內部的濕度進行調節,這樣在車輛長期停靠時,通過發電機構發電供空調使用,從而對車廂內的環境進行調節,保證接地線的長時間存放。
所述地線收集機構包括所述車體12上設置的旋轉基座,所述旋轉基座上設置旋轉桿21,所述旋轉桿21上均勻設置若干個橫隔板22,兩兩相鄰的所述橫隔板22之間豎向設置撐桿23,所述旋轉桿21的下部通過傳動機構與設置在所述車體12上的驅動機構19連接。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所述旋轉桿21下部設置的從動齒輪18以及所述驅動機構19上對應所述從動齒輪18設置的主動齒輪20,所述驅動機構19采用伺服電機。
所述旋轉基座包括所述車體12上設置的安裝槽70,所述安裝槽70內設置底部軸承16,所述安裝槽70外側在所述車體12上設置支架15,所述支架15上對應所述底部軸承16設置固定軸承17,所述旋轉桿21插入所述固定軸承17和底部軸承16內。
地線收集機構包括車體上設置的旋轉基座,旋轉基座上設置旋轉桿,旋轉桿上均勻設置若干個橫隔板,兩兩相鄰的橫隔板之間豎向設置撐桿,旋轉桿的下部通過傳動機構與設置在車體上的驅動機構連接。橫隔板之間的區域便是地線收集區,每一條接地線便會纏繞放置在對應的地線收集區,通過驅動機構帶動傳動機構從而帶動旋轉桿轉動來實現地線的收集或放線。傳動機構包括旋轉桿下部設置的從動齒輪以及驅動機構上對應從動齒輪設置的主動齒輪,驅動機構采用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控制更加方便,其帶動主動齒輪進行轉動,從而調動從動齒輪轉動,最終帶動旋轉桿進行轉動,實現對接地線的纏繞收集或旋轉放線,設置的撐桿增加地線的纏繞直徑。旋轉基座用來支撐旋轉桿上的整體結構,使得旋轉桿能夠轉動,且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因此旋轉基座包括車體上設置的安裝槽,安裝槽內設置底部軸承,安裝槽外側在車體上設置支架,支架上對應底部軸承設置固定軸承,旋轉桿插入固定軸承和底部軸承內。通過支架以及固定軸承對旋轉桿進行支撐,與底部軸承相配合,既能實現旋轉桿的轉動,對旋轉桿的支撐性也較好。
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其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導向機構8包括所述若干個所述地線收集機構中間在所述車體12上設置的立柱76,所述立柱76上對應地線收集區設置橫桿75,所述橫桿75前端設置第一轉向機構,所述立柱76的頂端設置第二升降機構29,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9的頂端設置第二轉向機構。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9采用電動伸縮桿。
導向機構負責在接地線放線時,將接地線轉向使得接地線可以從車廂內沿著預定的軌跡展開,使得接地線的一端可以被車體后端第一升降機構上的工作臺上的地線夾持機構所固定從而將接地線從地線收集機構上拉出。導向機構包括若干個所述地線收集機構中間在車體上設置的立柱,立柱上對應地線收集區設置橫桿,橫桿前端設置第一轉向機構,立柱的頂端設置第二升降機構,第二升降機構的頂端設置第二轉向機構。橫桿對應多個地線收集區設置多個,對應的第一轉向機構為多個,因為第一收集區的高度以及方向各不相同,設置多個是為了更好的對接地線進行轉向。第一轉向機構將接地線的方向改為向上,第二轉向機構將接地線的方向從向上改為工作臺的方向,從而實現兩次方向的改變,使得接地線可以拉至工作臺進行固定。第二升降機構采用電動伸縮桿,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所述第一轉向機構包括所述橫桿75前端水平設置的第一口型框架36,所述第一口型框架36的前端和后端設置第一輥軸35,所述第一口型框架36上對應所述第一輥軸35的兩端設置第一擋塊34,所述第二轉向機構包括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9上端豎向設置的第二口型框架27,所述第二口型框架27的上端和下端對應設置第二輥軸26,所述第二口型框架27上在所述第二輥軸26的兩端設置第二擋塊28。
第一轉向機構包括橫桿前端水平設置的第一口型框架,第一口型框架的前端和后端設置第一輥軸,第一口型框架上對應第一輥軸的兩端設置第一擋塊,第二轉向機構包括第二升降機構上端豎向設置的第二口型框架,第二口型框架的上端和下端對應設置第二輥軸,第二口型框架上在第二輥軸的兩端設置第二擋塊。第一口型框架和第二口型框架都通過u型架安裝,不會影響到輥軸的安裝,接地線穿過第一口型框架,被第一輥軸進行轉向,第一輥軸的轉動不會增加接地線移動時的摩擦力,接地線再穿過第二口型框架被第二輥軸轉向。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則防止接地線從輥軸上滑脫,影響接地線從地線收集機構上拉出。
所述車廂7上方通過安裝桿24設置開口密封機構,所述開口密封機構包括安裝桿24上對應所述開口33設置的水平伸縮桿25,所述水平伸縮桿25前端向下設置豎向伸縮桿30,所述豎向伸縮桿30的下端設置與所述開口33形狀契合的密封板31,所述密封板31的邊緣設置密封膠條32。
因為開口的原因,在車廂的頂部容易進入雨水,因此在立柱上設置開口密封機構,開口密封機構包括安裝桿上對應開口設置的水平伸縮桿,水平伸縮桿前端向下設置豎向伸縮桿,豎向伸縮桿的下端設置與開口形狀契合的密封板,密封板的邊緣設置密封膠條。水平伸縮桿與豎向伸縮桿相配合,實現對密封板的移動,從而可以將密封板從開口取出并移動至別處,不影響接地線的收放,工作完成后在通過水平伸縮桿與豎向伸縮桿將密封板封堵在開口上,密封膠條可以對密封板與開口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避免雨水滲入,效果更好。
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其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第一升降機構4采用液壓升降桿,所述工作臺包括設置在第一升降機構4頂端的底板2,所述底板2的邊緣設置護欄1,所述護欄1上設置所述地線夾持機構3。
所述地線夾持機構3包括所述護欄1上設置的收線機構和夾緊機構73,所述收線機構包括所述護欄1上設置的放線滾筒71,所述放線滾筒71上纏繞設置連接線72,所述放線滾筒71的一端設置卷繞機構,所述卷繞機構采用電機驅動或人工把手驅動,所述夾緊機構73包括所述護欄1上設置的v型夾持器。
第一升降機構采用液壓升降桿,動力更足,穩定性更好,工作臺包括底板以及護欄,護欄上設置地線夾持機構,在放線時地線的一端經第一導向機構和第二導向機構轉向后被卡入地線夾持機構,這樣驅動機構帶動旋轉桿對地線進行放線,同時第一升降機構提升工作臺,便可以將地線從旋轉桿上放下,且被提升至高空方便工作人員連接地線。地線夾持機構包括收線機構和夾緊機構,收線機構是對接地線進行暫時延長,使其能夠更好的纏繞在地線收集機構上,其包括護欄上設置的放線滾筒,放線滾筒上纏繞設置連接線,放線滾筒的一端設置卷繞機構,當需要將地線從地線收集機構上放線時,將連接線經過第一和第二導向機構與地線的一端連接,通過卷繞機構驅動放線滾筒轉動,從而將接地線從車廂內拉出,并拉至夾緊機構位置,再通過夾緊機構對接地線進行固定,第一升降機構帶動工作臺上升時,夾緊機構夾持在接地線的合適位置,接地線的端部便可以與高空設備安裝操作,安裝完畢后,將剩余的接地線從車廂內拉出,再接地線的另一端安裝接地棒并埋入地下,完成安裝。卷繞機構可以采用電機驅動或人工把手驅動,這兩種驅動方式都是現有的技術,根據合適的情況進行選擇。夾緊機構采用v型夾持器,操作簡單,夾持力度大,避免在安裝接地線時發生抽動的情況而影響安裝質量。
實施例四,如圖4所示,其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發電機構5包括所述車廂7上方通過安裝臂51設置的柔性擋風板53,所述柔性擋風板53表面貼合設置柔性太陽能電池板52,所述安裝臂51采用壓電懸臂梁。發電機構包括所述車廂上方通過安裝臂設置的柔性擋風板,柔性擋風板表面貼合設置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安裝臂采用壓電懸臂梁,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對太陽能進行發電,同時柔性擋風板對風力進行截留使得安裝臂晃動,從而震動發電,兩種發電方式結合,發電效率更高。而之所以采用該結構,重量較輕,不會增加車體移動時的負擔。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和壓電懸臂梁與太陽能控制器、充放電控制器、蓄電池依次連接,從而將電能存儲,并通過充放電控制器對小型空調進行供電。
所述支撐機構50包括所述車體12后部下方的兩側向下設置的第三升降機構54,所述第三升降機構54的下端設置撐板55,所述第三升降機構54采用液壓伸縮桿。支撐機構包括車體后部下方的兩側向下設置的第三升降機構,第三升降機構的下端設置撐板,第三升降機構采用液壓伸縮桿,在操作安裝接地線時,根據地面的傾斜情況對第三升降機構的長度進行調節,使得撐板接觸地面對車體進行支撐即可,保證施工時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