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尤其涉及一種內置軸向出風風扇的開式電機。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電機中的風扇、定子及轉子的配合結構,對電機的降溫效果有限,影響電機可靠性,甚至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
具體來說,為解決電機溫升過高,通常需要安裝風扇給電機降溫,如圖2所示,風扇葉片設置在圓周方向、并立在圓片和環片之間,風扇的出風口朝向電機殼內壁,風扇工作時徑向出風。該類型風扇的出風口不是直接對準電機繞組,徑向出風吹向電機殼內壁,風受到電機殼內壁阻擋,改變風向,吹向電機繞組,在阻擋過程中,風能損失,吹向電機繞組的風量減小,風量利用率低。電機在運行過程中,吹向電機繞組風量過小,不能給電機充分降溫,電機工作時溫升過高,影響電機可靠性,甚至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
如圖3所示,定子僅靠其表面的軸向通槽進行通風,通槽截面積小,通風效果不理想。圖如4所示,電機中的鑄鋁轉子軸向沒有設置通風孔,風扇吹出來的風,經電機殼內壁轉向后,軸向吹向電機繞組,風在電機繞組和電機殼內壁之間軸向穿過,沒有吹到鑄鋁轉子,不能對鑄鋁轉子進行降溫,不能給電機進一步的進行充分降溫,電機工作時溫升過高,影響電機可靠性,甚至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內置軸向出風風扇的開式電機,改變風扇結構,使風扇出風方向為徑向,直接吹向定子繞組和轉子鐵芯,減少風受阻產生的損失,進一步地改進定子和轉子結構,使風順利穿過定子和轉子,能夠更為有限的對電機進行降溫,有利于提高電機可靠性,提高電機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內置軸向出風風扇的開式電機,包括電機殼體,設置在電機殼體內的轉子、與轉子配合的定子以及對電機降溫的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包括圓環支撐板、蓋環板、轂和葉片,所述轂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中部,所述蓋環板包括圓環片和圓筒部,所述圓筒部立在所述圓環片的外沿,使所述圓筒部包圍所述風扇的徑向外圍,所述葉片連接圓環片和所述支撐板,所述葉片的徑向外端與所述圓筒部的內壁連接。電機殼體上對應于風扇處設置進風口,在定子和轉子相對應的另外一側設置出風口,通過改變風扇結構,使風扇出風方向為徑向,直接吹向定子繞組和轉子鐵芯,使風順利的在電機內進行軸向流動,避免風經電機殼體轉向后軸向流動,避免風轉向產生損失,使風扇出來的風都用于冷卻電機,能夠更為有限的對電機進行降溫,有利于提高電機可靠性,提高電機的使用壽命。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措施:所述的葉片包括短葉片和長葉片,一片短葉片、一片長葉片如此往復,呈圓周排布,所述短葉片的徑向內端與所述支撐板的外沿連接,所述長葉片的內側壁對應于所述支撐板的一側邊立在所述支撐板的面上,所述長葉片的內端連接到所述轂上。關于長葉片和短葉片的設置,若全部采用長葉片,排擠過大;若全部采用短葉片,葉片面積小,影響風量。因此采用長葉片和短葉片交錯均勻分布的方案,大大提高了風量。
所述圓筒部與圓環片連接部位之間圓弧過渡連接。圓弧過渡有利于避免渦流的發生,大大提高出風效率。
所述定子的外壁與所述電機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第一軸向通風通道。第一軸向通風通道的設置,使風扇出來的風通過該通道流向出風口,提高風流動的順暢性,提高降溫效果。
所述定子外壁至少均勻設置兩個通風平面,所述第一軸向通風通道為所述通風平面與所述電機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的軸向通道。對定子外壁進行切邊口形成通風平面。一般情況下,通風平面對稱設置。為了提高第一軸向通風通道的截面積,通風平面設置四個為較佳方案,當然兩個通風平面、三個通風平面、五個通風平面等等也是可行的。
相鄰的所述通風平面之間的定子外壁上還設置軸向通風槽,所述軸向通風槽與所述電機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第二軸向通風通道。由于相鄰的所述通風平面之間的定子外壁寬度較窄,通過設置軸向通風槽的方式,使風能夠更順利的進行軸向流動,進一步提高降溫效果。
所述轉子鐵芯上設置第三軸向通風通道。第三軸向通風通道為若干道,均勻設置在轉子鐵芯上。通過第三軸向通風通道,使風順利通過轉子鐵芯,對轉子鐵芯進行有效降溫。
所述轉子鐵芯的端部設置風葉。風葉為若干片,均勻分布,風葉與轉子鐵芯一體結構,既方便生產加工,也方便裝配,減少故障率。風葉的設置有利于使風扇出來的風順利的進入第三軸向通風通道,減少轉子鐵芯端部對風的阻擋。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1、改變風扇結構,使風扇出風方向為徑向,直接吹向定子繞組和轉子鐵芯,減少風受阻產生的損失。2、改進定子和轉子結構,具體來說,增設通風通道或加大通風通道,使風順利穿過定子和轉子,能夠更為有限的對電機進行降溫,有利于提高電機可靠性,提高電機的使用壽命。3、圓筒部與圓環片連接部位之間圓弧過渡連接。圓弧過渡有利于避免渦流的發生,大大提高出風效率。4、采用長葉片和短葉片交錯均勻分布的方案,大大提高了風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對應的現有技術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風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定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風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5中定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5中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如圖5所示,內置軸向出風風扇的開式電機,包括電機殼體1,設置在電機殼體內的轉子2、與轉子配合的定子3以及對電機降溫的風扇4。電機殼體1上設置進風口5和出風口6
如圖5-7所示,所述風扇4包括圓環支撐板41、蓋環板、轂42和葉片,所述轂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中部,所述蓋環板包括圓環片43和圓筒部44,所述圓筒部立在所述圓環片的外沿,使所述圓筒部包圍所述風扇的徑向外圍,所述葉片連接圓環片和所述支撐板,所述葉片的徑向外端與所述圓筒部的內壁連接。電機殼體上對應于風扇處設置進風口,在定子和轉子相對應的另外一側設置出風口,通過改變風扇結構,使風扇出風方向為徑向,直接吹向定子繞組和轉子鐵芯,使風順利的在電機內進行軸向流動,避免風經電機殼體轉向后軸向流動,避免風轉向產生損失,使風扇出來的風都用于冷卻電機,能夠更為有限的對電機進行降溫,有利于提高電機可靠性,提高電機的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圓筒部與圓環片連接部位之間圓弧過渡連接。圓弧過渡有利于避免渦流的發生,大大提高出風效率。
對與葉片來說,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的葉片包括短葉片45和長葉片46,一片短葉片、一片長葉片如此往復,呈圓周排布,所述短葉片的徑向內端與所述支撐板的外沿連接,所述長葉片的內側壁對應于所述支撐板的一側邊立在所述支撐板的面上,所述長葉片的內端連接到所述轂上。關于長葉片和短葉片的設置,若全部采用長葉片,排擠過大;若全部采用短葉片,葉片面積小,影響風量。因此采用長葉片和短葉片交錯均勻分布的方案,大大提高了風量。
如圖1所示,所述定子的外壁與所述電機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第一軸向通風通道31。第一軸向通風通道的設置,使風扇出來的風通過該通道流向出風口,提高風流動的順暢性,提高降溫效果。
如圖1和圖8所示,所述定子外壁至少均勻設置兩個通風平面32,所述第一軸向通風通道為所述通風平面與所述電機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的軸向通道。對定子外壁進行切邊口形成通風平面。一般情況下,通風平面對稱設置。為了提高第一軸向通風通道的截面積,通風平面設置四個為較佳方案,當然兩個通風平面、三個通風平面、五個通風平面等等也是可行的。
如圖8所示,相鄰的所述通風平面之間的定子外壁上還設置軸向通風槽33,所述軸向通風槽與所述電機殼體內壁之間形成第二軸向通風通道。由于相鄰的所述通風平面之間的定子外壁寬度較窄,通過設置軸向通風槽的方式,使風能夠更順利的進行軸向流動,進一步提高降溫效果。
如圖1和圖9所示,所述轉子鐵芯2上設置第三軸向通風通道21。第三軸向通風通道為若干道,均勻設置在轉子鐵芯上。通過第三軸向通風通道,使風順利通過轉子鐵芯,對轉子鐵芯進行有效降溫。
如圖9所示,所述轉子鐵芯的端部設置風葉22。風葉為若干片,均勻分布,風葉與轉子鐵芯一體結構,既方便生產加工,也方便裝配,減少故障率。風葉的設置有利于使風扇出來的風順利的進入第三軸向通風通道,減少轉子鐵芯端部對風的阻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在上述實施例中,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