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帶連接器盒以及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存在具有連接器部的盒。作為這樣的盒,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分線盒的技術,該分線盒包括盒體、被支撐固定于上盒的壓接用端子、和被收容在盒體內的作為電路體的片狀配線件,該盒體具有:上盒,其在基板上一體成形有多個連接器殼體;和下盒,其裝卸自如地安裝于上盒。
專利文獻1的片狀配線件是如下部件:借助粘接劑,利用透明的具有絕緣性的合成樹脂片,將由圓形的裸電線形成的預定電路夾入。通過將壓接用端子以刺入到片狀配線件的合成樹脂膜中并咬入到裸電線的方式進行壓接,從而將壓接用端子和片狀配線件的裸電線電氣連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9-046858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欲解決的技術問題
期望能夠提高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效率。例如,在連接器與盒一體化后向連接器組裝電線等導電部件的情況下,有時組裝作業效率為低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制造效率的帶連接器盒以及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帶連接器盒的特征在于,具備:連接器;盒主體,所述盒主體具有筒狀的側壁部、和將所述側壁部的一端側閉塞并與所述側壁部一起形成收容部的端部壁部,所述盒主體是通過嵌入成形而形成的,所述盒主體在所述側壁部與所述連接器一體化;以及導電部件,所述導電部件的一端側與所述連接器連接,且另一端側突出到所述收容部。
在上述帶連接器盒中,優選地,所述導電部件突出到所述收容部的深度方向的深處部。
本發明的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連接器保持工序,在具有注入樹脂的空洞部和與所述空洞部分開的導電部件收容部的模具中保持連接器,且將與所述連接器連接的導電部件收容在所述導電部件收容部;以及盒形成工序,利用將樹脂注入到所述模具的嵌入成形來形成盒主體,所述盒主體與所述連接器一體化,且將所述導電部件收容在內部空間。
發明效果
在本發明涉及的帶連接器盒以及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中,利用嵌入成形,將盒主體與連接有導電部件的連接器一體化。因此,根據本發明涉及的帶連接器盒以及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實現能夠提高制造效率這樣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平面圖。
圖2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立體圖。
圖3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其他立體圖。
圖4是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的平面圖。
圖5是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6是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的其他立體圖。
圖7是實施方式涉及的模具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實施方式涉及的模具的其他分解立體圖。
圖9是示出已安放于第一模具的連接器以及電線的立體圖。
圖10是示出閉塞開口部后的第三模具的立體圖。
圖11是示出被關閉的狀態的模具的立體圖。
圖12是示出被關閉的狀態的模具的剖視圖。
圖13是示出在帶連接器盒的形成后被打開的模具的立體圖。
圖14是示出被用作蓋部件的帶連接器盒的立體圖。
圖15是沿著連接器的中心軸線的方向的帶連接器盒的剖視圖。
圖16是示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涉及的連接器以及第四模具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帶連接器盒
2盒主體
3連接器
4收容部
5側壁部
6端部壁部
7周壁部
10模具
11第一模具
12第二模具
13第三模具
13a第一側面
13b末端面
13c凹部
14第四模具
15貫通孔
16凸部
16a末端面
16b開口部
17第一保持部
18分隔壁
18a缺口部
19電線收容部(導電部件收容部)
20凹部
20a底面
21第二保持部
22缺口部
23、25端部保持部
24槽部
26空洞部
31殼體
33孔部
34嵌合部
35第一端面
36第二端面
37第一開口部
38第二開口部
39卡合突起
51第一壁部
52第二壁部
53第三壁部
54第四壁部
55凹部
55a底壁部
55b、55c、55d連接壁部
55e貫通孔
56保持部
56a一端
56c側面
56b另一端面
56d開口部
70注塑成形機
c1中心軸線
w電線(導電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以及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不限于該實施方式。另外,在下述實施方式的構成要素中,包含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容易想到的或者實質上相同的構成要素。
[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15,針對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帶連接器盒以及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圖1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平面圖,圖2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立體圖,圖3是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其他立體圖,圖4是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的平面圖,圖5是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的立體圖,圖6是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的其他立體圖,圖7是實施方式涉及的模具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實施方式涉及的模具的其他分解立體圖。
如圖1及圖2所示,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具有盒主體2、和連接器3。盒主體2具有收容電子元件等的凹形狀的收容部4。被收容在收容部4的電子元件例如是連接器、熔斷器、繼電器、分支部、電子控制單元等。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的從開口部側觀察的平面形狀是矩形。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收容部4的大致形狀是長方體。
盒主體2具有側壁部5、端部壁部6、和周壁部7。側壁部5是從側面包圍收容部4的壁部。端部壁部6是與側壁部5一體成型且將側壁部5的一端閉塞的壁部。端部壁部6與側壁部5一起形成凹形狀的收容部4。在帶連接器盒1作為收容電子元件的單個的盒并被蓋閉塞的情況下,端部壁部6能夠構成盒主體2的底面。另外,在帶連接器盒1被組裝到其他裝置的情況下,端部壁部6能夠構成遮蓋該裝置的外壁部。另外,在帶連接器盒1向電池組裝的情況下,端部壁部6能夠作為將電池的端子等覆蓋的蓋部而發揮作用。
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側壁部5具有第一壁部51、第二壁部52、第三壁部53、和第四壁部54。第一壁部51和第二壁部52是沿著縱向延伸的壁部。第一壁部51和第二壁部52隔著收容部4而在橫向對置。需要說明的是,在帶連接器盒1中,“橫向”是指沿著連接器3的中心軸線c1的方向,是盒主體2的平面形狀即矩形的一邊(本實施方式中,是長邊)的方向。另外,“縱向”是指在盒主體2的平面形狀即矩形中與橫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是該矩形的短邊的方向。另外,“深度方向”是指盒主體2的收容部4的深度方向,是與縱向及橫向分別正交的方向。第三壁部53和第四壁部54是沿著橫向延伸的壁部。第三壁部53和第四壁部54隔著收容部4而在縱向對置。
周壁部7被設置在盒主體2的開口部側的端部。周壁部7相對于側壁部5向外側伸出,并圍著側壁部5。周壁部7與側壁部5一起構成限制向收容部4滲水的二重壁的防水構造。
圖4至圖6所示的連接器3與側壁部5成為一體并構成帶連接器盒1。連接器3例如由樹脂形成,并具有殼體31。殼體31是截面形狀為大致橢圓形狀的筒形狀的中空的部件。連接器3還具有被配置在殼體31的內部的端子、以及以與端子接觸的狀態保持電線w的保持機構等。殼體31具有:將電線w拉出的孔部33(參照圖5)、以及與嵌合對象的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34(參照圖6)。孔部33從設置在殼體31的一個端面(以下,稱為“第一端面”)35的第一開口部37朝向另一個端面(以下,稱為“第二端面”)36地在殼體31的軸向延伸。電線w被插通在孔部33,其一端在孔部33的深處部由保持機構保持。電線w從第一開口部37朝向殼體31的外部地在軸向突出。本實施方式的殼體31具有被平行地配置的2個孔部33。從各個孔部33各拉出1根總計2根電線w。
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嵌合部34是將嵌合對象的連接器插入的凹部。嵌合部34從在殼體31的第二端面36設置的第二開口部38朝向第一端面35地在殼體31的軸向延伸。在殼體31的外表面,設置有卡合突起39。卡合突起39與在嵌合對象的連接器上設置的卡合爪等卡合部卡合。
如圖1和圖2所示,連接器3與盒主體2的第一壁部51成為一體。第一壁部51具有朝向盒主體2的內部凹陷的凹部55。凹部55具有:底壁部55a,其在第一壁部51中比周邊部分更向收容部4側深入;和連接壁部55b、55c、55d。連接壁部55b、55c、55d將第一壁部51中的圍繞底壁部55a的部分與底壁部55a連接。連接壁部55b、55c在縱向對置。連接壁部55d是與端部壁部6平行的壁部,將一對連接壁部55b、55c在縱向連接。如圖1所示,連接壁部55d具有矩形的貫通孔55e。貫通孔55e將盒主體2的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連通。
連接器3將凹部55的底壁部55a貫通,且與底壁部55a一體化。如圖2所示,連接器3中的第二端面36側的端部從底壁部55a朝向外部空間地露出。更詳細地,在殼體31中,至少包含卡合突起39的第二端面36側的部分從底壁部55a朝向外部空間地突出。換言之,側壁部5在使連接器3的與對側的連接器嵌合的末端部分露出到外部空間的狀態下與連接器3一體化。
如圖1所示,盒主體2的第一壁部51具有保持連接器3的殼體31的箱狀的保持部56。保持部56與殼體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一體化,保持連接器3。保持部56與底壁部55a及端部壁部6一體地成形。保持部56是四方筒狀的中空的構成部。保持部56的長邊方向的一端56a與底壁部55a連接。如圖3所示,第一端面35從保持部56的另一端面56b露出。殼體31將另一端面56b貫通,且與另一端面56b一體化。保持部56的側面56c具有開口部56d。殼體31與側面56c成為一體,并將開口部56d閉塞。
此處,參照圖7至圖13,針對在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1的制造中使用的模具10和帶連接器盒1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利用嵌入成形將盒主體2相對于預先連接有電線w的連接器3一體化。對已將連接器3和電線w保持在內部的模具10注入樹脂。注入到模具10后的樹脂固化,與連接器3一體化而構成盒主體2。
(關于模具)
如圖7所示,模具10具有第一模具11、第二模具12、第三模具13和第四模具14。需要說明的是,在對各模具11、12、13、14的說明中,縱向、橫向和深度方向表示利用模具10制造的帶連接器盒1的縱向、橫向和深度方向。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模具11是固定側的模具。第一模具11是與盒主體2的內表面對應的模具。第二模具12是移動側的模具。第二模具12是與盒主體2的外表面對應的模具。第三模具13是滑動模具。第三模具13被配置在第一模具11的貫通孔15中,能夠相對于第一模具11在深度方向相對地滑動。第四模具14是滑動模具。第四模具14相對于第一模具11在橫向相對地滑動,將連接器3的嵌合部34閉塞。
第一模具11具有與第二模具12抵接的抵接面11a。另外,第一模具11具有與收容部4對應的凸部16。凸部16的末端面16a形成盒主體2的端部壁部6的內側面,即收容部4側的面。末端面16a比抵接面11a更突出。在第一模具11上形成有貫通孔15。貫通孔15將第一模具11在深度方向貫通。本實施方式的貫通孔15的截面形狀是矩形。凸部16的末端面16a具有開口部16b。開口部16b是貫通孔15的末端面16a側的終端。
第三模具13是棒狀或柱狀的部件,由貫通孔15能滑動地支撐。本實施方式的第三模具13的形狀是截面形狀為矩形的四方柱形狀。第一模具11具有保持連接器3的第一保持部17。第一保持部17是在凸部16的末端面16a設置的凹部,具有與連接器3的殼體31對應的形狀。
第一模具11還具有端部保持部23。端部保持部23被配置在比第一保持部17更靠第三模具13側的相反側。端部保持部23被配置在第一保持部17的附近,并朝向與凸部16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端部保持部23是板狀的構成部,其末端面23a位于比凸部16的末端面16a低一層的位置。在末端面23a設置有保持殼體31的凹部23b。端部保持部23保持殼體31的嵌合部34側的端部。在端部保持部23與第一保持部17之間存在槽部24。被注入到槽部24的樹脂與連接器3一體化,成為底壁部55a。
第一模具11具有將第一保持部17和貫通孔15分開的分隔壁18。分隔壁18的末端面18b比末端面16a低一層。在分隔壁18上設置有將第一保持部17和貫通孔15連通的缺口部18a。缺口部18a從末端面18b設置到預定的深度。缺口部18a的寬度是至少能夠插通電線w的大小。
如圖7所示,第三模具13具有電線收容部19。電線收容部19是在第三模具13的第一側面13a設置的凹部。第一側面13a是第三模具13的第一保持部17側的側面。電線收容部19被設置在末端面13b的附近。末端面13b是在使第三模具13從末端面16a突出時成為末端側的面。換言之,末端面13b是在組合第一模具11和第二模具12后在深度方向與第二模具12對置的面。在第三模具13中,在包圍電線收容部19的壁面上,設置有與電線w對應的凹部13c。凹部13c形成在末端面13b側的壁面上。在第三模具13的末端設置有從第一側面13a朝向橫向伸出的抵接部13d。抵接部13d在深度方向與分隔壁18的末端面18b對置。抵接部13d與分隔壁18的末端面18b抵接,從而構成將連接器3和電線收容部19分開的分隔壁。凹部13c至少設置在該抵接部13d。凹部13c與缺口部18a一起保持電線w。
第二模具12如圖8所示,具有與盒主體2的外表面對應的凹部20。凹部20形成在第二模具12的抵接面12a上。抵接面12a是與第一模具11的抵接面11a抵接的面。凹部20的底面20a形成端部壁部6的外側面。第二模具12具有保持連接器3的第二保持部21。第二保持部21是在凹部20的底面20a設置的臺形的凸部,具有與連接器3的殼體31對應的形狀。在組合第一模具11和第二模具12時,在第二保持部21與第一保持部17之間夾入殼體31,保持殼體31。
第二模具12還具有端部保持部25。端部保持部25被設置在與第一模具11的端部保持部23對應的位置。端部保持部25被配置在第二保持部21的附近,并朝向與第二保持部21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端部保持部25是板狀的構成部,在其末端面25a設置有保持殼體31的凹部25b。端部保持部25與第一模具11的端部保持部23一起將殼體31的嵌合部34側的端部夾入,并保持該端部。如果將第一模具11和第二模具12組合,則端部保持部23的末端面23a與端部保持部25的末端面25a抵接。基于此,成為端部保持部23、25連續的壁部,并將殼體31的第一端面35側與第二端面36側分開。
圖7等所示的第四模具14具有主體14a和插入部14b。主體14a是截面形狀為矩形的棱柱狀的構成部。插入部14b從主體14a的末端突出。插入部14b被插入到連接器3的嵌合部34。插入部14b的長度比嵌合部34的深度短。如果插入部14b被插入到嵌合部34,則主體14a的末端面與連接器3的第二端面36抵接,將嵌合部34的第二開口部38閉塞。另外,主體14a的末端面與端部保持部23、25抵接,與端部保持部23、25一起成形凹部55。如圖8所示,第二模具12具有將凹部20和外部空間連通的缺口部22。缺口部22的截面形狀與第四模具14的主體14a的截面形狀對應。如果將第四模具14的主體14a插入第二模具12的缺口部22,則在缺口部22與主體14a之間,形成與連接壁部55b、55c、55d對應的間隙。
(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
針對帶連接器盒1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此處,參照附圖,對基于注塑成形機的帶連接器盒1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圖9是示出被安放在第一模具中的連接器和電線的立體圖。第一模具11預先由注塑成形機70保持。例如由操作者預先執行了對于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的電線組裝工序。
連接有電線w的連接器3被以電線w突出的這一側的端部與分隔壁18對置的方式嵌入到第一保持部17。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器3被以殼體31的第一端面35(參照圖5)與分隔壁18抵接的方式嵌入到第一保持部17。殼體31的嵌合部34側的端部被安放到端部保持部23的凹部23b。電線w被插入到分隔壁18的缺口部18a,并從分隔壁18向殼體31側的相反側突出。在將連接器3安放到第一模具11時,第三模具13的滑動位置如圖9所示,被設置為電線收容部19與分隔壁18對置的位置。因此,電線w從分隔壁18朝向電線收容部19突出,并被收容在電線收容部19。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容易收容在電線收容部19,電線w優選以被卷成線圈狀的方式等被整理。在第一模具11上保持連接器3和電線w的連接器保持工序例如由操作者執行。
圖10是示出已將開口部閉塞的第三模具的立體圖。將連接器3和電線w裝配在第一模具11后,利用第三模具13,將第一模具11的開口部16b閉塞。第三模具13相對于第一模具11在深度方向滑動,利用末端面13b,將開口部16b即貫通孔15的末端面16a側的端部閉塞。此時,第三模具13的抵接部13d與第一模具11的分隔壁18抵接,將連接器3的第一端面35和電線收容部19分開。電線w被保持在分隔壁18的缺口部18a與第三模具13的凹部13c之間。第三模具13被停止在末端面13b與凸部16的末端面16a成為連續的面的位置。末端面13b將末端面16a的開口部16b閉塞,并且與末端面16a一起構成與端部壁部6的內側面對應的平面。末端面13b將開口部16b閉塞,并限制樹脂流入電線收容部19。使第三模具13滑動以利用末端面13b來閉塞開口部16b的閉塞工序例如由操作者執行。
在閉塞工序結束后,執行合模工序。合模工序是向第一模具11組裝第二模具12和第四模具14以關閉模具10的工序。合模工序結束后的模具10如圖11所示。合模工序由注塑成形機70執行。第二模具12和第四模具14預先由注塑成形機70保持。注塑成形機70的致動器使第二模具12相對于第一模具11在深度方向相對地滑動。致動器使第二模具12的抵接面12a與第一模具11的抵接面11a抵接。此時,將第一模具11的凸部16插入到第二模具12的凹部20,形成盒主體2用的腔(空洞部)。注塑成形機70的致動器使第四模具14相對于第一模具11在橫向相對地滑動。致動器將插入部14b插入到連接器3的嵌合部34,且使主體14a與端部保持部23、25抵接。
圖11是示出被關閉的狀態的模具的立體圖,圖12是圖11的xii-xii剖視圖,是示出被關閉的狀態的模具的剖視圖。如圖12所示,在第一模具11與第二模具12之間形成空洞部26。連接器3的第一端面35接觸第三模具13的抵接部13d,或者,隔開微小間隙地與抵接部13d對置。電線w將缺口部18a和凹部13c閉塞,并限制樹脂從空洞部26向電線收容部19流入。模具10被關閉后,利用注塑成形機70,將熔融的樹脂注入到模具10的空洞部26。被注入到模具10內的樹脂由于冷卻等進行固化,從而成為與連接器3一體化的盒主體2。
在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1中,連接器3的殼體31與盒主體2由相同材質的樹脂構成。如果將樹脂注入到模具10的空洞部26,則殼體31中的與樹脂接觸的表面部會熔化,與樹脂一體并固化。基于此,殼體31與盒主體2緊貼,連接器3被牢固地固定于盒主體2。另外,如果注入到具有凹凸部的殼體31的周圍的樹脂固化,則固化后的樹脂與殼體31的凹凸部卡合,將凹凸部包裹或夾入。基于此,盒主體2牢固地保持殼體31。因此,在盒主體2的樹脂是與殼體31的樹脂不同材質的情況下,例如即使是不與殼體31的樹脂緊貼的樹脂,盒主體2也能夠適當地保持連接器3。在保持連接器3的模具10中注入樹脂并形成與連接器3一體化的盒主體2的盒形成工序由注塑成形機70執行。
注入到模具10的樹脂固化后,注塑成形機70的致動器使第二模具12和第四模具14滑動,打開模具10。圖13是示出在形成帶連接器盒后被打開的模具的立體圖。注塑成形機70利用頂出銷將帶連接器盒1從第一模具11推出。本實施方式的注塑成形機70利用頂出銷將第三模具13與第一模具11一起推出。也就是說,推出第三模具13并開放電線收容部19的工序與推出帶連接器盒1的工序同時地,由注塑成形機70完成。因此,操作者能夠不必使第三模具13滑動,就開始下一次的將連接器3和電線w安放到第一模具11的連接器保持工序。
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例如被用作安裝在電池主體上的蓋部件。圖14是示出被用作蓋部件的帶連接器盒的立體圖。帶連接器盒1被以將電池主體60的上表面60a覆蓋的方式固定于電池主體60。上表面60a是配置有電池極柱、電池的端子等的面。在帶連接器盒1的內部收容有熔斷器等電子元件。與連接器3連接的電線w例如被連接到配置于電池主體60的控制基板等。在連接器3上,經由線束等,連接對電池進行控制、監視的控制裝置等外部設備。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具有連接器3、盒主體2、和電線w。盒主體2具有筒狀的側壁部5、和閉塞側壁部5的一端側并與側壁部5一起形成收容部4的端部壁部6。盒主體2利用嵌入成形來形成,在側壁部5與連接器3一體化。電線w的一端側與連接器3連接,且另一端側突出到收容部4。
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中,對于預先連接有電線w的連接器3,利用嵌入成形來形成盒主體2。基于此,與在盒主體2與連接器3一體化后對連接器3連接電線w的情況相比,為了對連接器3連接電線w而需要的工時較少。在連接器3與盒主體2一體化后,構成側壁部5的各壁部51、52、53、54、端部壁部6容易成為組裝作業的障礙。另一方面,在對單個連接器3組裝電線w的情況下,與對已與盒主體2一體化的連接器3組裝電線w的情況相比,電線w的組裝作業的效率高。因此,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具有能夠提高制造效率的這樣優點。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1中,由于預先向與盒主體2一體化的連接器3安裝了電線w,因此,不需要與基板的連接用的中間線束,能夠降低成本。
向已與盒主體2一體化的狀態的連接器3進行的電線w的組裝越困難時,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的優勢越大。對于難以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的狀況,參照圖15進行說明。圖15是圖1的xv-xv剖視圖,是沿著連接器的中心軸線的方向的帶連接器盒的剖視圖。在帶連接器盒1中,如果連接器3接近端部壁部6地配置,則難以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換言之,在帶連接器盒1中,如果以電線w向收容部4的深度方向的深處部突出的方式配置有連接器3,則難以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這是由于,進行組裝的操作者難以確認連接器3的內部、工具/夾具、操作者的手指容易與端部壁部6干擾。也就是說,如果從連接器3的中心軸線c1到端部壁部6的距離l1較短,則難以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另外,如果從連接器3的第一端面35到對置的第二壁部52的距離l2較短,則難以組裝電線w。這是因為,如果距離l2較短,則操作者難以確認連接器3的內部、工具/夾具、操作者的手指容易與第二壁部52干擾等。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1中,圖1所示的距離l3即從中心軸線c1到第三壁部53的距離較短。如果從中心軸線c1到構成側壁部5的第三壁部53、第四壁部54的距離較短,則難以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另外,如果第三壁部53與第四壁部54之間的距離較短等,收容部4狹小,則難以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另外,如果在電線w從連接器3突出的方向的延長線上存在肋等突出部,則難以向連接器3組裝電線w。在帶連接器盒1中,在連接器3被配置在難以組裝電線w的位置的情況下,對于帶電線w的連接器3,利用嵌入成形將盒主體2一體化的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1特別有利。
連接器3優選是市售的產品等已有、現成的部件。在使用現成的連接器3的情況下,用于評價連接器3的評價費用被削減。例如,與利用相同模具同時地形成盒主體2和連接器3,并形成原創的連接器3的情況相比,能夠削減連接器3的評價費用。另外,在使用現成的連接器3的情況下,在制造效率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的方面有利。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1中,電線w向收容部4的深度方向的深處部突出。電線w從第一壁部51的端部壁部6側的端部沿著端部壁部6突出。在這樣地電線w的突出位置為端部壁部6的附近的情況下,將利用嵌入成形將盒主體2向帶電線w的連接器3一體化的帶連接器盒1是合適的。
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包含連接器保持工序和盒形成工序。連接器保持工序是使連接器3保持到模具10,并且,將與連接器3連接的電線w收容到電線收容部19的工序,其中,模具10具有注入樹脂的空洞部26和與空洞部26分開的電線收容部19。連接器3以至少一部分露出到空洞部26的方式由模具10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洞部26和電線收容部19被分隔壁18分開。盒形成工序是利用將樹脂注入到模具10的空洞部26的嵌入成形來形成盒主體2的工序。在盒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盒主體2與連接器3一體化且將電線w收容在內部空間(收容部4)。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盒形成工序,將盒主體2和連接器3一體化。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能夠抑制為了向連接器3連接電線w而需要的工時。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的制造方法具有能夠提高帶連接器盒1的制造效率這樣的優點。
需要說明的是,盒主體2的形狀、連接器3的形狀不限于示例的形狀。例如,盒主體2的平面形狀也可以不是矩形,而代替為其他多邊形等。另外,連接器3的嵌合部34也可以是陽型/陰型的任意一種。電線w從連接器3突出的方向也可以不是中心軸線c1的方向。此外,對于帶連接器盒1的構成,能夠進行適當變更。連接器3可以是防水連接器、非防水連接器的任意一種。
與連接器3連接且向收容部4突出的導電部件不限于電線w。導電部件例如可以是匯流條、端子、引線等。電線收容部19根據收容在內部的導電部件而被設置為匯流條收容部、端子收容部、引線收容部。也就是說,本實施方式的電線收容部19是收容導電部件的導電部件收容部的一例,具有適合于收容電線w的配置和形狀。在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1的情況下,存在如下優點:即使導電部件中從連接器3突出的部分的形狀是彎曲等復雜的形狀,模具10的形狀也不會復雜化。盒主體2的材質、形狀等不受導電部件的材質、形狀的影響,因此,設計的自由度提高。
在本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盒1中,連接器3的第一端面35從保持部56的另一端面56b露出,但是,也可以代替該情況,第一端面35不從另一端面56b露出地與保持部56一體化。在此情況下,優選電線w貫穿保持部56并從另一端面56b向收容部4突出。在這樣的帶連接器盒1中,電線w與保持部56的另一端面56b成為一體,并成為限制向收容部4滲水的防水構造。
[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針對實施方式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16是示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涉及的連接器和第四模具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變形例涉及的連接器3的殼體31具有凸緣部32。凸緣部32設置在第二端面36側。凸緣部32是朝向外側突出的板狀的構成部。凸緣部32例如代替上述實施方式的端部保持部23、25而設置。變形例的第四模具104具有筒狀部105。筒狀部105是有底的筒狀的構成部。如果筒狀部105的末端105a與凸緣部32抵接,則利用筒狀部105和凸緣部32,形成將殼體31的第二端面36側的端部收容的封閉空間。樹脂不會流入該封閉空間。也就是說,利用第四模具104能夠完整地拉出殼體31的端部。根據本變形例,不需要端部保持部23,在盒主體2上不會形成貫通孔55e。
上述實施方式和變形例公開的內容能夠被適當組合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