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裝配生產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機定子繞線裝置。
背景技術:
電機定子是電機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有的電機定子生產過程中,繞線工序主要由半自動化的兩工位繞線機實現。由于現有的兩工位繞線機需要多名工人操作上料、卸料,工人工作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工人上料、卸料過程中存在被機器所傷的隱患。針對以上問題,現有技術中出現通過導線繞線機構的移動線嘴實現多根銅線以單根排列的方式通過上下導向器的進線間隙而導入定子繞線槽里的生產工藝,具有成品定子槽滿率高的優點。但該方案自動化程度低,未能解決繞線機器上料、卸料的問題,繞線作業中仍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機定子繞線裝置,應用于電機定子裝配生產中,需要較少的工人操作,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消除工人繞線作業時存在的安全隱患。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電機定子繞線裝置,包括機架、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繞線機構、抓取機構、第一輸送機構、第二輸送機構及驅動所述抓取機構運行的驅動機構,所述第一輸送機構及第二輸送機構分別設于所述繞線機構兩側,所述繞線機構包括用于安裝工件的轉盤、驅動所述轉盤轉動的第一電機、繞線器及驅動所述繞線器轉動的第二電機,所述抓取機構包括用于夾持工件的夾持組件及驅動所述夾持組件上下運行的第一氣缸,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夾持部及驅動所述夾持部夾緊或張開的第二氣缸,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絲桿、與所述絲桿螺紋連接的滑塊及驅動所述絲桿轉動的第三電機,所述抓取機構安裝于所述滑塊上。
優選地,所述夾持部包括連接頭、定位板及滑動運行于所述定位板上的若干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運行始端與所述連接頭鉸接,所述連接塊的運行末端設有夾塊,所述夾塊與所述連接塊垂直設置,所述第二氣缸驅動所述連接頭上下運行。
優選地,所述抓取機構還包括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所述定位板與所述第一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頭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安裝板上,所述第一氣缸驅動所述第一安裝板上下運行,所述第二氣缸驅動所述第二安裝板上下運行。
優選地,所述繞線機構還包括設于工件外側的一對弧形導向板。
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連接板,所述滑塊設于所述連接板的中部,所述抓取機構設于所述連接板上。
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塊及滑動運行于所述導向塊上的導向桿,所述導向塊固定于所述連接板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傳送帶、驅動所述第一傳送帶運行的第四電機及安裝于所述第一傳送帶上的定位座。
優選地,所述定位座上設有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柱。
優選地,所述第二輸送機構包括第二傳送帶及驅動所述第二傳送帶運行的第五電機。
優選地,還包括輸線機構,所述輸線機構包括第三安裝板、固定在第三安裝板上的入銅線機構、拉力調整機構及拉力檢測機構,所述入銅線機構、拉力調整機構及拉力檢測機構呈三角形布設。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夾持組件實現工件的進料和出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待繞線的電機定子通過第一輸送機構自動送到待作業的位置,機架上的抓取機構自動夾持第一輸送機構上的電機定子到轉盤,繞線機構進行繞線作業后,抓取機構把繞線作業完的電機定子夾持放到第二輸送機構輸出工件,該電機定子繞線裝置實現了自動化進料、繞線作業及出料,需要較少的工人操作,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消除工人繞線作業時存在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定子繞線裝置的第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定子繞線裝置的第二角度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定子繞線裝置中的抓取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A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定子繞線裝置的輸線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繞線機構;21-轉盤;22-繞線器;23-弧形導向板;3-抓取機構;31-夾持組件;311-夾持部;3111-連接頭;3112-定位板;3113-連接塊;3114-夾塊;312-第二氣缸;32-第一氣缸;33-第一安裝板;34-第二安裝板;4-第一輸送機構;41-第一傳送帶;42-定位座;421-定位柱;5-第二輸送機構;51-第二傳送帶;6-驅動機構;61-連接板;62-導向機構;621-導向塊;622-導向桿;63-第三氣缸;64-連接板;65-絲桿;66-滑塊;67-第三電機;7-輸線機構;71-第三安裝板;72-入銅線機構;73-拉力調整機構;74-拉力檢測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參照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機定子繞線裝置,包括機架1、安裝于機架1上的繞線機構2、抓取機構3、第一輸送機構4、第二輸送機構5及驅動抓取機構3運行的驅動機構6,第一輸送機構4及第二輸送機構5分別設于繞線機構2兩側,繞線機構2包括用于安裝工件的轉盤21、驅動轉盤21轉動的第一電機(圖中未示出)、繞線器22及驅動繞線器22轉動的第二電機(圖中未示出),抓取機構3包括用于夾持工件的夾持組件31及驅動夾持組件31上下運行的第一氣缸32,夾持組件31包括夾持部311及驅動夾持部311夾緊或張開的第二氣缸312,驅動機構6包括絲桿65、與絲桿65螺紋連接的滑塊66及驅動絲桿65轉動的第三電機67,抓取機構3安裝于滑塊66上。待繞線的電機定子通過第一輸送機構4自動送到待作業的位置,機架上的抓取機構3自動夾持第一輸送機構4上的電機定子到轉盤21,繞線機構進行繞線作業后,抓取機構把繞線作業完的電機定子夾持放到第二輸送機構5輸出工件,該裝置電機定子繞線裝置實現了高程度的自動化進料、繞線作業及出料,需要較少的工人操作,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消除工人繞線作業時存在的安全隱患。
夾持部311包括連接頭3111、定位板3112及滑動運行于定位板3112上的若干連接塊3113,連接塊3113的運行始端與連接頭3111鉸接,連接塊3113的運行末端設有夾塊3114,夾塊3114與連接塊3113垂直設置,第二氣缸312驅動連接頭3111上下運行。連接頭3111、定位板3112、連接塊3113、夾塊3114組成的夾持部311結構簡單可靠,夾持工件穩固。
抓取機構3還包括第一安裝板33和第二安裝板34,定位板3112與第一安裝板33固定連接,連接頭3111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安裝板34上,第一氣缸32驅動第一安裝板33上下運行,第二氣缸312驅動第二安裝板34上下運行。第一氣缸32、第二氣缸312作為驅動動力結構簡單可靠,相對其他動力裝置價格低廉,節省整機成本。
繞線機構2還包括設于工件外側的一對弧形導向板23。導向板的弧形設計與工件外壁相適配,繞線過程中有利于迫使銅線滑落到工件的指定繞線位置。
驅動機構6還包括連接板61,滑塊66設于連接板61的中部,抓取機構3設于連接板61上。該連接板有利于提高抓取機構的安裝穩定性,可以根據工位要求調整連接板上抓取機構的設置數量。
驅動機構6還包括導向機構62,導向機構62包括導向塊621及滑動運行于導向塊621上的導向桿622,導向塊621固定于連接板64上,提高運行穩定性。
第一輸送機構4包括第一傳送帶41、驅動第一傳送帶41運行的第四電機(圖中未示出)及安裝于所述第一傳送帶41上的定位座42。第一傳送帶41配合第四電機的運輸結構可靠廉價,節省整機成本。該定位座42有利于對工件進行定位,方便后續工序,提高操作精度。
定位座42上設有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柱421。定位座42配合定位柱421固定工件更加穩固。
第二輸送機構5包括第二傳送帶51及驅動第二傳送帶51運行的第五電機(圖中未示出)。第二傳送帶51配合第五電機的運輸結構可靠廉價,節省整機成本。
電機定子繞線裝置還包括輸線機構7,輸線機構7包括第三安裝板71、固定在第三安裝板71上的入銅線機構72、拉力調整機構73及拉力檢測機構74,入銅線機構72、拉力調整機構73及拉力檢測機構74呈三角形布設。銅線通過入銅線機構輸送銅線,銅線依次繞制于入銅線機構72、拉力調整機構73及拉力檢測機構74上。
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定子繞線裝置,以六工位的電機定子繞線裝置為例,只需要兩人進行操作作業既能達到每月10萬臺定子繞線的生產產量,原有的二工位繞線機操作三臺機器需要10人作業,節約人手。
該電機定子繞線裝置的工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工人把工件放到第一輸送機構4運輸到待作業區;
第二步,機架上的抓取機構3把待作業區上的工件夾持到轉盤21;
第三步,繞線器22對工件進行繞線作業,工件在繞線作業后等待夾持出料;
第四步,抓取機構3把繞線作業完的工件夾持到第二輸送機構5出料。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