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低壓開關柜中,靜觸頭系統在工作時的發熱量遠大于開關柜的其他導電部件,特別是大電流的開關柜,這一問題更加嚴重,這樣會嚴重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鑒于上述,亟待對現有的靜觸頭散熱結構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散熱效果不佳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包含有,
上靜觸頭盒本體,其上結合有上翅片基座;
下靜觸頭盒本體,其處于所述上靜觸頭盒本體的下方,所述下靜觸頭盒本體上結合有下翅片基座;
散熱風扇組,其處于所述上翅片基座與所述下翅片基座間,所述散熱風扇組具有前后設置的前散熱風扇及后散熱風扇,所述前散熱風扇及所述后散熱風扇均為軸流風扇,所述前散熱風扇及所述后散熱風扇的軸向為上下方向;以及,
傳動機構,其處于所述散熱風扇組的下方,所述傳動機構具有旋轉絲桿及控制所述旋轉絲桿動作的伺服電機,所述旋轉絲桿系沿前后方向直線延伸,所述旋轉絲桿上具有處于所述旋轉絲桿前半部的前螺紋段及處于所述旋轉絲桿后半部的后螺紋段,所述前螺紋段的螺紋旋向與所述后螺紋段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前螺紋段上結合有前活動螺母且所述前活動螺母與所述前散熱風扇相結合,所述后螺紋段上結合有后活動螺母且所述后活動螺母與所述后散熱風扇相結合。
作為一種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的優選方案,所述前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下,所述后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下。
作為一種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的優選方案,所述前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上,所述后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下。
作為一種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的優選方案,所述前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下,所述后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上。
作為一種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的優選方案,所述前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上,所述后散熱風扇的吹風方向向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至少在于:增加前、后散熱風扇,可以有效地提高靜觸頭及附近區域的散熱能力。通過使用傳動機構,可讓前、后散熱風扇相向或相背移位,使得吹風范圍更大且更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和2,圖中示出的是一種低壓開關柜的靜觸頭散熱結構。其結構主要由上靜觸頭盒本體1、下靜觸頭盒本體3、散熱風扇組5及傳動機構6組成。
所述上靜觸頭盒本體1上結合有上翅片基座2。
所述下靜觸頭盒本體3處于所述上靜觸頭盒本體1的下方。所述下靜觸頭盒本體3上結合有下翅片基座4。所述上翅片基座2與所述下翅片基座4系上下相對設置。
所述散熱風扇組5處于所述上翅片基座2與所述下翅片基座4間。所述散熱風扇組5具有前后設置的前散熱風扇51及后散熱風扇52。所述前散熱風扇51及所述后散熱風扇52均為軸流風扇。所述前散熱風扇51及所述后散熱風扇52的軸向為上下方向。吹風方向的設置:可以是,所述前散熱風扇51的吹風方向向下,所述后散熱風扇52的吹風方向向下。可以是,所述前散熱風扇51的吹風方向向上,所述后散熱風扇52的吹風方向向下。可以是,所述前散熱風扇51的吹風方向向下,所述后散熱風扇52的吹風方向向上。又可以是,所述前散熱風扇51的吹風方向向上,所述后散熱風扇52的吹風方向向上。
所述傳動機構6處于所述散熱風扇組5的下方。所述傳動機構6具有旋轉絲桿63及控制所述旋轉絲桿63動作的伺服電機61。所述旋轉絲桿63系沿前后方向直線延伸。所述旋轉絲桿63上具有處于所述旋轉絲桿63前半部的前螺紋段631及處于所述旋轉絲桿63后半部的后螺紋段632。所述前螺紋段631的螺紋旋向與所述后螺紋段632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前螺紋段631上結合有前活動螺母64且所述前活動螺母64與所述前散熱風扇51相結合。所述后螺紋段632上結合有后活動螺母65且所述后活動螺母65與所述后散熱風扇52相結合。所述伺服電機61通過聯軸器62帶動所述旋轉絲桿63動作,由于所述前螺紋段631與所述后螺紋段632同軸且旋向相反,故,所述前活動螺母64與所述后活動螺母65分別帶動所述前散熱風扇51及所述后散熱風扇52能夠相向或相背移位。相向的時候,吹風更集中于一位置,該位置的散熱能力強(一般對應靜觸頭和動觸頭的結合處)。相背的時候,吹風范圍更大,散熱區域有所提升。
工作原理:通過所述散熱風扇組5吹風,提高散熱性能。
以上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