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
背景技術:
目前,小型直線步進電機因其結構簡單,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等優點,在辦公自動化機器等領域、汽車領域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小型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中,使用螺桿7和軸套過盈配合聯接是其中一種結構,如圖1所示,這種配合會使得螺桿7和軸套同時旋轉,在直線步進電機運行的過程中,螺母運行到螺桿7底端,經常出現螺母和螺桿7嚙合擰緊力過大導致轉矩大于電機額定轉矩而螺桿7無法正常啟動的問題,對于此問題,螺桿7和軸套過盈配合聯接的結構通常設計新的驅動器,電機啟動時在電路板中加載過載電流,使得電機獲得過載轉矩來克服過大的擰緊力,但是存在四個問題:
1、加載過載電流會減少電路板的使用壽命。電機啟動后正常運行時依然使用過載電流,不僅存在資源浪費,對電機長時間施加過載電流會導致發熱溫度過高,損毀電機的現象。
2、使用特別編寫的驅動程序增加了成本。
3、螺桿7是細長軸,在壓入軸套過程中容易出現彎曲變形,報廢率高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它能夠在啟動時,使轉動軸獲得大于額定轉矩的轉矩,克服了擰緊力轉矩,實現了轉動軸的良好轉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它包括:
轉子本體,所述轉子本體具有主體部分以及安裝在主體部分內的支承元件;
轉動軸,所述轉動軸支承在支承元件上,并且轉動軸和轉子本體之間具有一定的相對轉動自由度;
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固定設置在轉動軸上;
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轉子本體和連接件相連接,當轉子本體轉動時,所述轉子本體通過彈性件和連接件帶動所述轉動軸轉動。
進一步,所述支承元件為軸套,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轉子本體的軸套和連接件相 連接。
進一步,所述支承元件為滑動軸承和端蓋,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主體部分和連接件相連接。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主體部分的具體結構,所述主體部分包括襯套和磁環,所述磁環固定設置在襯套的外周壁上。
進一步不僅為了增加磁環和襯套之間的粘接牢度,而且可以使磁環和襯套之間的間隙做的更小,甚至是接近于無間隙,提高磁環和襯套的同心度,所述磁環粘接在襯套的外周壁上,并且所述襯套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至少一道用于存儲粘接劑的環形槽。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彈性件的具體結構,所述彈性件為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套在轉動軸上,并且所述扭力彈簧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
進一步為了避免卡軸現象以及提高轉子轉動精度,所述間隙為10~15μm。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連接件與扭力彈簧的連接方式,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彈簧端部容置槽,并且連接件上設置有與彈簧端部容置槽相連通的彈簧臂卡槽,所述扭力彈簧的一端部容置于所述彈簧端部容置槽內,并且彈簧的該端部的彈簧臂的頭部卡入所述彈簧臂卡槽內。
進一步,所述彈簧臂卡槽的寬度比彈簧臂的直徑大0~0.15mm。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連接件與轉動軸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件和所述轉動軸注塑在一起。
進一步,所述連接件過盈配合在轉動軸的外周壁上。
進一步,所述襯套的端部設置有擋部,所述連接件的軸向端部與所述擋部的軸向端部抵接在一起。
進一步,軸套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為間隙配合;和/或所述軸套與所述襯套之間為過盈配合;和/或所述連接件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為過盈配合。
進一步,所述端蓋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和/或所述滑動軸承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為間隙配合。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無需過載電流啟動,保證了電機及電路板的正常使用壽命。
2、使用普通驅動器即可實現電動機的啟動,無需另編寫驅動程序,降低了成本。
3、同時適用于擰緊力轉矩過大和轉矩正常的這兩種情況。
4、克服了螺桿壓入軸套變形,報廢率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一的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一的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的裝配爆炸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一的連接件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施例二的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的結構剖視圖;
圖6為本實施例二的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的立體圖;
圖7為本實施例二的連接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2~4所示,一種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它包括:
轉子本體,所述轉子本體具有主體部分以及安裝在主體部分內的軸套101;
轉動軸,所述轉動軸支承在軸套101上,并且轉動軸和轉子本體之間具有一定的相對轉動自由度;所述轉動軸為螺桿7;
連接件2,所述連接件2固定設置在轉動軸上;
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軸套101和連接件2相連接,當轉子本體轉動時,所述轉子本體通過彈性件和連接件2帶動所述轉動軸轉動。
如圖2所示,所述主體部分包括襯套3和磁環4,所述磁環4固定設置在襯套3的外周壁上。
如圖2所示,所述磁環4粘接在襯套3的外周壁上,并且所述襯套3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至少一道用于存儲粘接劑的環形槽31。環形槽31的設置不僅可以增加磁環4和襯套3之間的粘接牢度,而且可以使磁環4和襯套3之間的間隙做的更小,甚至是接近于無間隙,提高磁環4和襯套3的同心度。
如圖2所示,所述彈性件為扭力彈簧5,所述扭力彈簧5套在轉動軸上,并且所述扭力彈簧5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所述間隙可以為10~15μm,優先12μm,小于10μm容易卡軸,大于15μm轉子轉動精度降低,螺桿7將產生較大的行程誤差,且轉子啟動時存在較大的振動。
如圖4所示,所述連接件2上設置有彈簧端部容置槽21,并且連接件2上設置有與彈簧端部容置槽21相連通的彈簧臂卡槽22,所述扭力彈簧5的一端部容置于所述彈簧端部容置槽21內,并且扭力彈簧5的該端部的彈簧臂的頭部卡入所述彈簧臂卡槽22內。
所述彈簧臂卡槽22的寬度比彈簧臂的直徑大0~0.15mm。扭力彈簧5選用彈性材料:碳素結構鋼、硅錳彈簧鋼、彈簧用不銹鋼等等,優先選用碳素結構鋼。熱處理:HRC42-48, 優選HRC45,彈簧臂的直徑可以采用0.5mm的,彈簧臂卡槽22的寬為0.5-0.65mm,優選0.6mm,如果槽寬小于0.5mm,彈簧臂無法放入彈簧臂卡槽22內,大于0.65mm彈簧臂容易脫離彈簧臂卡槽22,在優選的間隙范圍能可以起到更為理想的啟動效果。
所述連接件2和所述轉動軸注塑在一起。
如圖2所示,所述襯套3的端部設置有擋部32,所述連接件2的軸向端部與所述擋部32的軸向端部抵接在一起。在襯套3上設置擋部32是為了能夠防止轉動軸的軸向竄動。
所述軸套101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為間隙配合;和/或所述軸套101與所述襯套3之間為過盈配合;和/或所述連接件2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為過盈配合。
本實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如下:
螺桿7與螺母之間的擰緊力轉矩大于電機的額定轉矩時,電機以額定電壓啟動,由于螺桿7與襯套3上的軸套之間為間隙配合,轉子本體先轉動獲得動能,帶動扭力彈簧5轉動,借助轉子本體的慣性,使螺桿7獲得大于額定轉矩的轉矩,克服了擰緊力轉矩,實現螺桿7的轉動。
實施例二
如圖5~7所示,一種用于直線步進電機的轉子,它包括:
轉子本體,所述轉子本體具有主體部分以及安裝在主體部分內的滑動軸承10202和端蓋103;
轉動軸,所述轉動軸支承在滑動軸承10202和端蓋103上,并且轉動軸和轉子本體之間具有一定的相對轉動自由度;所述轉動軸為螺桿7;
連接件2,所述連接件2固定設置在轉動軸上;本實施例中的連接件2為注塑體;
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轉子本體和連接件2相連接,當轉子本體轉動時,所述轉子本體通過彈性件和連接件2帶動所述轉動軸轉動。
如圖2所示,所述主體部分包括襯套3和磁環4,所述磁環4固定設置在襯套3的外周壁上。
如圖2所示,所述磁環4粘接在襯套3的外周壁上,并且所述襯套3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至少一道用于存儲粘接劑的環形槽31。
如圖2所示,所述彈性件為扭力彈簧5,所述扭力彈簧5套在轉動軸上,并且所述扭力彈簧5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所述間隙可以為10~15μm,優先12μm,小于10μm容易卡軸,大于15μm轉子轉動精度降低,螺桿7將產生較大的行程誤差,且轉子啟動時存在較大的振動。
如圖4所示,所述連接件2上設置有彈簧端部容置槽21,并且連接件2上設置有與 彈簧端部容置槽21相連通的彈簧臂卡槽22,所述扭力彈簧5的一端部容置于所述彈簧端部容置槽21內,并且扭力彈簧5的該端部的彈簧臂的頭部卡入所述彈簧臂卡槽22內。
所述彈簧臂卡槽22的寬度比彈簧臂的直徑大0~0.15mm。扭力彈簧5選用彈性材料:碳素結構鋼、硅錳彈簧鋼、彈簧用不銹鋼等等,優先選用碳素結構鋼。熱處理:HRC42-48,優選HRC45,彈簧臂的直徑可以采用0.5mm的,彈簧臂卡槽22的寬為0.5-0.65mm,優選0.6mm,如果槽寬小于0.5mm,彈簧臂無法放入彈簧臂卡槽22內,大于0.65mm彈簧臂容易脫離彈簧臂卡槽22,在優選的間隙范圍能可以起到更為理想的啟動效果。
所述連接件2過盈配合在轉動軸的外周壁上。
所述端蓋103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和/或所述滑動軸承10202與所述轉動軸的外周壁之間為間隙配合。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端蓋103在襯套3上為可拆卸結構,端蓋103可以從襯套3上拆卸下來,從而可以更換連接件2和扭力彈簧5。
本實施例二的工作原理如下:
螺桿7與螺母之間的擰緊力轉矩大于電機的額定轉矩時,電機以額定電壓啟動,由于螺桿7與襯套3上的端蓋103和滑動軸承10202之間為間隙配合,轉子本體先轉動獲得動能,帶動扭力彈簧5轉動,借助轉子本體的慣性,使螺桿7獲得大于額定轉矩的轉矩,克服了擰緊力轉矩,實現螺桿7的轉動。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