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伺服控制器過壓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
背景技術:
伺服控制器是用來控制伺服電機實現高精度定位或跟隨運動的設備。目前,主流的伺服控制器都采用微控制器(單片機、DSP等)作為控制核心實現完備的控制、監測和保護功能。
伺服控制器包括控制電路和功率電路。功率電路一般包括整流電路和和逆變電路,整流電路和逆變電路通過母線(即直流母線)進行連接,為防止工作時出現負載發電(如剎車、順載等情況)使直流母線電壓過高而導致電路損壞,一般可在母線之間跨接由開關電路構成的泄放通道,當檢測到母線電壓過高后,控制板控制泄放通道導通,對母線電壓進行放電,使得電壓回到常態值,然后控制板控制泄放通道斷開。
目前的過壓泄放保護多采用軟件泄放控制或固定閾值的硬件泄放控制。
軟件泄放控制通過微控制器程序對采樣和A/D轉換電路對直流母線電壓進行實時檢測,當檢測到直流母線電壓超過設定的保護閾值時,控制泄放通道進行過壓泄放,達到保護系統的目的。但軟件泄放控制有如下不足:(1)相對于硬件泄放保護,可靠性低。當軟件上出現故障時,泄放保護功能喪失;(2)軟件保護最終還是要通過硬件動作,相對硬件保護,實時性較差;
固定閾值的硬件泄放控制一般通過采樣電路采樣直流母線電壓,通過比較器與基準電平比較,產生控制泄放通道開關的控制信號來實現泄放保護。固定閾值的硬件泄放控制由于比較的基準電平為固定值,因此泄放開水的電壓值固定,靈活度不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電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利用硬件電路實現直流母線電壓泄放管理,在保證泄放實時性的基礎上,增加了泄放保護閾值電壓設置的靈活性,同時增加了過壓泄放保護失效監控功能,提高了伺服控制器的可靠性,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和為裝置中各用電單元供電的電源電路,以及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保護閾值設定電路和比較電路;所述電源電路與直流母線連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輸入端接有A/D轉換電路,所述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的輸入端與直流母線連接,所述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的輸出端與A/D轉換電路的輸入端和比較電路的輸入端均連接,所述比較電路的輸入端還與保護閾值設定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保護閾值設定電路的輸出端還與A/D轉換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比較電路的輸出端接有過壓泄放電路,所述過壓泄放電路與直流母線連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逆變電路連接,所述逆變電路與直流母線連接;所述微控制器、A/D轉換電路、保護閾值設定電路和比較電路均與電源電路的輸出端連接。
上述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電路包括15V電壓轉換電路、5V電壓轉換電路、3.3V電壓轉換電路和1.8V電壓轉換電路,所述15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7815、快恢復二極管D2和快恢復二極管D3,所述芯片7815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24與快恢復二極管D2的陰極連接,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4和極性電容C5接地;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2的陽極與直流母線連接,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2的陰極通過非極性電容C3接地;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3的陽極與芯片7815的第3引腳連接,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3的陰極與芯片7815的第1引腳連接,所述芯片7815的第2引腳接地;所述芯片7815的第3引腳為所述1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8、極性電容C6和極性電容C7接地;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7805和快恢復二極管D4,所述芯片7805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25與所述1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連接,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9和極性電容C10接地;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4的陽極與芯片7805的第3引腳連接,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4的陰極與芯片7805的第1引腳連接,所述芯片7805的第2引腳接地;所述芯片7805的第3引腳為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14和極性電容C13接地;所述3.3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PS767D301、電阻R15、極性電容C11和非極性電容C12,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1引腳、第5引腳、第6引腳、第11引腳和第12引腳均與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引腳、第3引腳、第7~10引腳、第13~16引腳、第19~21引腳、第26引腳和第27引腳均接地,所述電阻R15的一端與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2引腳和第28引腳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1的負極和非極性電容C12的一端均接地,所述電阻R15的另一端、極性電容C11的正極和非極性電容C12的另一端相接且為所述3.3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所述1.8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PS767D301、電阻R16、電阻R23和極性電容C15,所述極性電容C15的正極與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3引腳和第24引腳連接,所述電阻R23的一端和電阻R16的一端均與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5引腳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5的負極和電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極性電容C15的正極和電阻R16的另一端連接且為所述1.8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
上述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為DSP數字信號處理器TMS320F2808,所述A/D轉換電路集成在所述DSP數字信號處理器TMS320F2808內部。
上述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閾值設定電路包括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精密固定電阻器R13和非極性電容C1,所述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的一個固定端與電源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的另一個固定端與精密固定電阻器R13的一端連接,所述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的滑動端與非極性電容C1的一端連接且為保護閾值設定電路的輸出端VBreakSet,所述精密固定電阻器R13的另一端和非極性電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保護閾值設定電路的輸出端VBreakSet與A/D轉換電路的輸入端和比較電路的輸入端均連接。
上述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包括電阻分壓電路、用于對直流母線電壓的波動上限電壓進行調理的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和對直流母線電壓的波動下限電壓進行調理的第二信號調理電路,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和第二信號調理電路均與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
上述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分壓電路包括串聯的電阻R2、電阻R3和電阻R4,電阻R2的一端與直流母線連接,電阻R4的一端接地,電阻R3和電阻R4的連接端為所述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包括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和電阻R12,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同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8與所述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且通過電阻R7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9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接有電阻R10,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輸出端與電阻R12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12的另一端為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包括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和電阻R11,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同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5與所述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且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反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17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接有電阻R18,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輸出端與電阻R11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11的另一端為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與A/D轉換電路的輸入端和比較電路的輸入端均連接。
上述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較電路包括比較器芯片LM293、電阻R14和三極管Q1,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同相輸入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同相輸入端均與保護閾值設定電路的輸出端VBreakSet連接,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反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二個比較器U2B的反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電阻R14的一端與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同相輸入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同相輸入端均連接,所述電阻R14的另一端與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輸出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輸出端均連接,所述三極管Q1的基極與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輸出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輸出端均連接,且通過電阻R1與電源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地,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為比較電路的輸出端,且通過電阻19與電源電路的輸出端連接。
上述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過壓泄放電路包括泄放開關管Q2、續流二極管D1和穩壓二極管D5,所述泄放開關管Q2的柵極通過電阻R21與穩壓二極管D5的陰極連接,且通過電阻R20接地,所述電阻R21與穩壓二極管D5的陰極的連接端與比較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泄放開關管Q2的源極和穩壓二極管D5的陽極均接地,所述泄放開關管Q2的漏極通過電阻R23與直流母線連接,且通過串聯的電阻R22和非極性電容C2接地,所述續流二極管D1的陽極與泄放開關管Q2的漏極連接,所述續流二極管D1的陰極與直流母線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保護閾值設定電路,利用保護閾值設定電路中的多圈精密電位器,可根據伺服控制器應用場合設定泄放保護閾值電壓,利用硬件電路實現泄放控制,兼顧靈活性和實時性,操作簡單。
3、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微控制器和A/D轉換電路,并對逆變電路進行控制,增加對泄放保護有效性的監控,在泄放保護失效情況下,斷開輸入和輸出電路,確保系統和安全。
4、本實用新型對現有伺服控制器稍加改動即可實現,可實施性強,且增加成本低。
5、母線電壓會在保護閾值電壓附近上下波動,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由電阻分壓電路、用于對直流母線電壓的波動上限電壓進行調理的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和對直流母線電壓的波動下限電壓進行調理的第二信號調理電路構成的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再設置滯環比較電路,能夠消除母線電壓上下波動導致的泄放開關管頻繁開關的問題,能夠延長泄放開關管的使用壽命,從而延長過壓泄放電路的使用壽命。
6、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利用硬件電路實現直流母線電壓泄放管理,在保證泄放實時性的基礎上,增加了泄放保護閾值電壓設置的靈活性,同時增加了過壓泄放保護失效監控功能,提高了伺服控制器的可靠性,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的電路原理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源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微控制器和A/D轉換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保護閾值設定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比較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過壓泄放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電源電路;2—微控制器;3—A/D轉換電路;
4—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5—保護閾值設定電路;6—比較電路;
7—過壓泄放電路;8—逆變電路;9—直流母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電路,包括微控制器2和為裝置中各用電單元供電的電源電路1,以及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4、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和比較電路6;所述電源電路1與直流母線9連接,所述微控制器2的輸入端接有A/D轉換電路3,所述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4的輸入端與直流母線9連接,所述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4的輸出端與A/D轉換電路3的輸入端和比較電路6的輸入端均連接,所述比較電路6的輸入端還與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的輸出端還與A/D轉換電路3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比較電路6的輸出端接有過壓泄放電路7,所述過壓泄放電路7與直流母線9連接,所述微控制器2的輸出端與逆變電路8連接,所述逆變電路8與直流母線9連接;所述微控制器2、A/D轉換電路3、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和比較電路6均與電源電路1的輸出端連接。
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電源電路1包括15V電壓轉換電路、5V電壓轉換電路、3.3V電壓轉換電路和1.8V電壓轉換電路,所述15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7815、快恢復二極管D2和快恢復二極管D3,所述芯片7815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24與快恢復二極管D2的陰極連接,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4和極性電容C5接地;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2的陽極與直流母線9連接,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2的陰極通過非極性電容C3接地;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3的陽極與芯片7815的第3引腳連接,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3的陰極與芯片7815的第1引腳連接,所述芯片7815的第2引腳接地;所述芯片7815的第3引腳為所述1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VDD_15V,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8、極性電容C6和極性電容C7接地;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7805和快恢復二極管D4,所述芯片7805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25與所述1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VDD_15V連接,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9和極性電容C10接地;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4的陽極與芯片7805的第3引腳連接,所述快恢復二極管D4的陰極與芯片7805的第1引腳連接,所述芯片7805的第2引腳接地;所述芯片7805的第3引腳為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VDD_5V,且通過并聯的非極性電容C14和極性電容C13接地;所述3.3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PS767D301、電阻R15、極性電容C11和非極性電容C12,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1引腳、第5引腳、第6引腳、第11引腳和第12引腳均與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VDD_5V連接,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引腳、第3引腳、第7~10引腳、第13~16引腳、第19~21引腳、第26引腳和第27引腳均接地,所述電阻R15的一端與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2引腳和第28引腳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1的負極和非極性電容C12的一端均接地,所述電阻R15的另一端、極性電容C11的正極和非極性電容C12的另一端相接且為所述3.3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3.3V;所述1.8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芯片PS767D301、電阻R16、電阻R23和極性電容C15,所述極性電容C15的正極與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3引腳和第24引腳連接,所述電阻R23的一端和電阻R16的一端均與所述芯片PS767D301的第25引腳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5的負極和電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極性電容C15的正極和電阻R16的另一端連接且為所述1.8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1.8V。
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微控制器2為DSP數字信號處理器TMS320F2808,所述A/D轉換電路3集成在所述DSP數字信號處理器TMS320F2808內部。具體實施時,所述微控制器2和A/D轉換電路3均與所述3.3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3.3V連接。
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所述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包括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精密固定電阻器R13和非極性電容C1,所述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的一個固定端與電源電路1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的另一個固定端與精密固定電阻器R13的一端連接,所述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的滑動端與非極性電容C1的一端連接且為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的輸出端VBreakSet,所述精密固定電阻器R13的另一端和非極性電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的輸出端VBreakSet與A/D轉換電路3的輸入端和比較電路6的輸入端均連接。具體實施時,所述多圈精密電位器VR1的一個固定端與所述3.3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3.3V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4包括電阻分壓電路、用于對直流母線9電壓的波動上限電壓進行調理的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和對直流母線9電壓的波動下限電壓進行調理的第二信號調理電路,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和第二信號調理電路均與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
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電阻分壓電路包括串聯的電阻R2、電阻R3和電阻R4,電阻R2的一端與直流母線9連接,電阻R4的一端接地,電阻R3和電阻R4的連接端為所述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VBus_Dsp;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包括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和電阻R12,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同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8與所述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VBus_Dsp連接,且通過電阻R7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9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接有電阻R10,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一個運算放大器U1A的輸出端與電阻R12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12的另一端為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VBus_Up;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包括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和電阻R11,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同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5與所述電阻分壓電路的輸出端VBus_Dsp連接,且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反相輸入端通過電阻R17接地,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接有電阻R18,所述芯片TL082中的第二個運算放大器U1B的輸出端與電阻R11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11的另一端為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VBus_Down;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VBus_Up和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VBus_Down與A/D轉換電路3的輸入端和比較電路6的輸入端均連接。具體實施時,所述電阻R2、電阻R3和電阻R4均為精密電阻,采用電阻R2、電阻R3和電阻R4對直流母線9電壓進行串聯分壓。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為電壓變比為0.0658的信號調理電路,第二信號調理電路為電壓變比為0.0694的信號調理電路。
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所述比較電路6包括比較器芯片LM293、電阻R14和三極管Q1,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同相輸入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同相輸入端均與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的輸出端VBreakSet連接,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反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VBus_Up連接,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二個比較器U2B的反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端VBus_Down連接,所述電阻R14的一端與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同相輸入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同相輸入端均連接,所述電阻R14的另一端與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輸出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輸出端均連接,所述三極管Q1的基極與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中的第一個比較器U2A的輸出端和第二個比較器U2B的輸出端均連接,且通過電阻R1與電源電路1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地,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為比較電路6的輸出端BREAK,且通過電阻19與電源電路1的輸出端連接。具體實施時,所述三極管Q1的基極通過電阻R1與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VDD_5V連接,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通過電阻19與所述1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VDD_15V連接。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的第8引腳與所述5V電壓轉換電路的輸出端VDD_5V連接,所述比較器芯片LM293的第4引腳接地。
本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所述過壓泄放電路7包括泄放開關管Q2、續流二極管D1和穩壓二極管D5,所述泄放開關管Q2的柵極通過電阻R21與穩壓二極管D5的陰極連接,且通過電阻R20接地,所述電阻R21與穩壓二極管D5的陰極的連接端與比較電路6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泄放開關管Q2的源極和穩壓二極管D5的陽極均接地,所述泄放開關管Q2的漏極通過電阻R23與直流母線9連接,且通過串聯的電阻R22和非極性電容C2接地,所述續流二極管D1的陽極與泄放開關管Q2的漏極連接,所述續流二極管D1的陰極與直流母線9連接。
采用本實用新型進行伺服控制器過電壓泄放保護時,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電源電路1將直流母線9輸出給其的直流母線電壓轉換為所述微控制器2、A/D轉換電路3、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和比較電路6所需的供電電壓,并為微控制器2、A/D轉換電路3、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和比較電路6供電;
步驟二、操作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設定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將電源電路1輸出給其的電壓調整到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后輸出給比較電路6,同時,將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輸出給A/D轉換電路3進行A/D轉換后輸出給微控制器2;具體實施時,是通過調節保護閾值設定電路5中的多圈精密電位器VR1來設定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
步驟三、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4中的電阻分壓電路對直流母線9輸出的直流母線電壓進行實時檢測,將檢測到的直流母線電壓實時輸出給A/D轉換電路3進行A/D轉換后輸出給微控制器2;同時,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4中的電阻分壓電路將檢測到的直流母線電壓同時輸出給直流母線電壓采集電路4中的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和第二信號調理電路,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對直流母線9電壓的波動上限電壓進行調理后輸出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Up給比較電路6和微控制器2,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對直流母線9電壓的波動下限電壓進行調理后輸出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Down給比較電路6和微控制器2;
步驟四、比較電路6對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Up和VBus_Down與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進行比較,當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Up大于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時,比較電路6產生5V的泄放控制信號BREAK輸出給過壓泄放電路7,當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Down小于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時,比較電路6產生0V的輸出信號輸出給過壓泄放電路7;
步驟五、當比較電路6產生5V的泄放控制信號BREAK輸出給過壓泄放電路7時,過壓泄放電路7實現過壓泄放保護功能,當比較電路6產生0V的輸出信號輸出給過壓泄放電路7時,過壓泄放電路7不工作;
步驟六、微控制器2對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Up和VBus_Down與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進行比較,當在計算周期T內,出現以下兩種工況中的任意一種工況時,認定為過壓泄放電路7出現了故障,微控制器2控制逆變電路8停止工作;
工況一、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比微控制器2對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Up低,且微控制器2接收到的直流母線電壓不變或持續上升;
工況二、保護閾值電壓VBreakSet比微控制器2對直流母線電壓的實時采樣值VBus_Down高,且微控制器2接收到的直流母線電壓持續下降。
本實施例中,步驟六中所述計算周期T為1ms。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