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電壓可調式比較放大型穩壓電源。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技術得以迅猛發展,電子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進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電子產品。大多電子產品需要外接市電,因此需要使用電源。由于各種電子產品使用電壓不盡相同,因此絕大多數的電子產品的電源不能共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電壓可調式比較放大型穩壓電源,以期待能通過調節電壓的方式使電源適用于不同的電子產品。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基于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電壓可調式比較放大型穩壓電源,主要由變壓器T,二極管整流器U,運算放大器P,三端穩壓器IC,三極管VT1,三極管VT2,場效應管Q,正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的正極輸出端相連接、負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的負極輸出端相連接的電容C1,P極與運算放大器P的正輸入端相連接、N極與三端穩壓器IC的IN管腳相連接的二極管D1,正極與二極管D1的N極相連接、負極與運算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的電容C2,串接在運算放大器P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1的負極之間的電阻R1,串接在二極管D1的N極與P極之間的電阻R2,P極經電阻R3后與電容C2的正極相連接、N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的發光二極管VD,P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與三端穩壓器IC的IN管腳相連接的二極管D1,P極與三端穩壓器U的ADJ管腳相連接、N極與三端穩壓器U的OUT管腳相連接的穩壓二極管D3,與穩壓二極管D3相并聯的電阻R5,串接在三端穩壓器U的ADJ管腳與電容C1的負極之間且控制端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的滑動變阻器RP,串接在三極管VT1的發射極與三極管VT2的發射極之間的電阻R4,串接在三極管VT1的基極與三極管VT2的基極之間的電阻R6,正極與穩壓二極管D3的P極相連接、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的電容C3,正極與場效應管Q的漏極相連接、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的電容C4,以及正極與三極管VT1的基極相連接、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的電容C5組成;所述運算放大器P的正輸入端與電容C1的正極相連接,三端穩壓器U的OUT管腳與三極管VT1的基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2的基極與場效應管Q的源極相連接,其集電極與電容C3的正極相連接;所述場效應管Q的柵極與三極管VT1基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整流器U的一個輸入端與變壓器T的副邊電感線圈的非同名端相連接,其另一個輸入端與變壓器T的副邊電感線圈的同名端相連接;所述變壓器T的原邊電感線圈的兩端組成電源輸入端,所述電容C5的正極與負極組成輸出端。
進一步的,所述運算放大器P為LM324運算放大器。
再進一步的,所述三端穩壓器IC為LM317型穩壓器。
更進一步的,所述三極管VT1與三極管VT2均為2N3055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Q為EMB06N03A型場效應管。
為了確保效果,所述二極管整流器U為四個1N4001整流二極管組成的二極管整流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不僅結構簡單且成本較低,還便于維護。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還能調節輸出電壓,從而使本實用新型能適用于不同的電子產品,同時還能為用電負載提供穩定的電壓。
(2)本實用新型的運算放大器P與電阻R1、電阻R2、二極管D1以及電容C2還能組成比較放大電路,能有效的提高電壓的耐壓性和動態范圍,并且能將電流的中間零點偏移控制在0.5nA以內,從而能確保電壓和電流的穩定性。
(3)所述三極管VT2與場效應管Q、電阻R6以及電容C4可組成電壓檢測電路,能有效的降低輸出電流的泄露和損耗,并能抑制輸出電流的異常波動,使輸出電流保持穩定,從而能提高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輸出電流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電壓可調式比較放大型穩壓電源,主要由變壓器T,二極管整流器U,運算放大器P,三端穩壓器IC,三極管VT1,三極管VT2,場效應管Q,發光二極管VD,電容C1,電容C2,電容C3,電容C4,電容C5,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阻R6,滑動變阻器RP,二極管D1,二極管D2以及穩壓二極管D3組成。其中,所述發光二極管VD用來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導通電源,發光二極管VD發光;本實用新型不工作時斷開電源,發光二極管VD熄滅,從而可便于用戶觀察,本實施例中的發光二極管VD采用BT201型發光二極管來實現。
連接時,所述電容C1的正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的正極輸出端相連接,其負極與二極管整流器U的負極輸出端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1的P極與運算放大器P的正輸入端相連接,其N極與三端穩壓器IC的IN管腳相連接。所述電容C2的正極與二極管D1的N極相連接,其負極與運算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電阻R1串接在運算放大器P的負輸入端與電容C1的負極之間,所述電阻R2串接在二極管D1的N極與P極之間。所述發光二極管VD的P極經電阻R3后與電容C2的正極相連接,其N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1的P極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其N極與三端穩壓器IC的IN管腳相連接。所述穩壓二極管D3的P極與三端穩壓器U的ADJ管腳相連接,其N極與三端穩壓器U的OUT管腳相連接。所述電阻R5與穩壓二極管D3相并聯,所述滑動變阻器RP串接在三端穩壓器U的ADJ管腳與電容C1的負極之間且控制端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所述電阻R4串接三極管VT1的發射極與三極管VT2的發射極之間,所述電阻R6串接在三極管VT1的基極與三極管VT2的基極之間。所述電容C3的正極與穩壓二極管D3的P極相連接,其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所述電容C4的正極與場效應管Q的漏極相連接,其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所述電容C5的正極與三極管VT1的基極相連接,其負極與電容C1的負極相連接。
同時,所述運算放大器P的正輸入端與電容C1的正極相連接,三端穩壓器U的OUT管腳與三極管VT1的基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2的基極與場效應管Q的源極相連接,其集電極與電容C3的正極相連接。所述場效應管Q的柵極與三極管VT1基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整流器U的一個輸入端與變壓器T的副邊電感線圈的非同名端相連接,其另一個輸入端與變壓器T的副邊電感線圈的同名端相連接,其負極輸出端接地。所述變壓器T的原邊電感線圈的兩端組成電源輸入端并外接市電電源,所述電容C5的正極與負極組成輸出端并外接用電負載。
使用時,所述變壓器T對市電進行降壓,本實施例中,變壓器T采用EF20降壓變壓器來實現,可將市電電壓降為36V,使用時可根據用電負載的用電需要可選用合適的變壓器T。所述二極管整流器U則用于整流,該二極管整流器U為四個1N4001整流二極管組成的二極管整流器。所述電容C1用于濾波,該電容C1的容值為1000μF。所述運算放大器P與電阻R1、電阻R2、二極管D1以及電容C2共同組成比較放大電路,能有效的提高電壓的耐壓性和動態范圍,并且能將電流的中間零點偏移控制在0.5nA以內,從而能確保電壓和電流的穩定性。實施時,所述運算放大器P采用的是LM324運算放大器,所述二極管D1為1N4007整流二極管,所述電阻R1的阻值為680Ω,所述電阻R2的阻值為60Ω,所述電容C2的容值為150μF。
所述電阻R3用于對發光二極管VD進行分壓限流,從而可保護發光二極管VD被大電流損壞,該電阻R3的阻值為5.1kΩ。所述三端穩壓器IC與二極管D2、穩壓二極管D3可進行穩壓處理,以保證為用電負載提供穩定的電源。其中,二極管D2為保護二極管,二極管D2與三極管VT1組合后可防止輸入短路而損壞三端穩壓器IC。所述三端穩壓器IC為LM317型穩壓器,二極管D2也采用的是1N4007整流二極管,穩壓二極管D3為2CW105穩壓二極管。同時,三極管VT1與電阻R4則可對電路形成緩沖的作用,該三極管VT1采用2N3055三極管來實現,電阻R4的阻值則為1.2kΩ。
本實用新型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RP的阻值即可調節輸出電壓值,所述電阻R5與滑動變阻器RP形成分壓的關系,本實施例中的輸出電壓范圍在1.5~30V之間,即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工作電壓在1.5~30V之間的多個不同的用電負載,需要使用其他電壓范圍的可以通過改變變壓器T來實現。本實施例中的電阻R5的阻值為250Ω,滑動變阻器RP的阻值為0~1.5kΩ,同時,所述電容C3的容值為120μF。
所述三極管VT2與場效應管Q、電阻R6以及電容C4共同組成電壓檢測電路,能有效的降低輸出電流的泄露和損耗,并能抑制輸出電流的異常波動,使輸出電流保持穩定,從而能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輸出電流的穩定性。其中,所述三極管VT2也采用2N3055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Q則采用的是EMB06N03A型場效應管,電阻R6的阻值為460Ω,電容C4的容值為47μF。所述電容C5用于輸出濾波,其容值為220μF。
本實用新型的不僅結構簡單且成本較低,還便于維護。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還能調節輸出電壓,從而使本實用新型能適用于不同的電子產品,同時還能為用電負載提供穩定的電壓。本實用新型的運算放大器P與電阻R1、電阻R2、二極管D1以及電容C2還能組成比較放大電路,能有效的提高電壓的耐壓性和動態范圍,并且能將電流的中間零點偏移控制在0.5nA以內,從而能確保電壓和電流的穩定性。所述三極管VT2與場效應管Q、電阻R6以及電容C4可組成電壓檢測電路,能有效的降低輸出電流的泄露和損耗,并能抑制輸出電流的異常波動,使輸出電流保持穩定,從而能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輸出電流的穩定性。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