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低壓輸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低壓電網電能質量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電壓作為電能質量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是保障供電服務的基本條件,關系到供用電質量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受國家“家電下鄉”等系列惠民政策的激勵,農村用電需求一直保持較快增長趨勢。農村配電網建設改造相對滯后,致使部分區域的供電電壓偏低,已不能很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用電需求。
配電網尤其是農村電網具有點多、線長、面廣、負荷分散、用電集中的特點,致使農村電壓長期性不穩定。農村用電負荷的隨機性、季節性、周期性特征明顯。用電低峰時電壓高,用電高峰時段低電壓問題突出,造成了部分家用電器無法正常使用。
電壓不穩定、三相不平衡的問題除了影響用戶的正常用電,還會降低電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影響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產品質量,增加電網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危及電力系統和供用電設備的安全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壓電網電能質量控制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壓不穩定、三相不平衡的問題除了影響用戶的正常用電,還會降低電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影響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產品質量,增加電網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危及電力系統和供用電設備的安全運行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低壓電網電能質量控制系統,所述低壓電網電能質量控制系統包括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和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
所述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包括通過第一接入點接入A相線的A相采樣電路、通過第二接入點接入B相線的B相采樣電路和通過第三接入點接入C 相線的C相采樣電路;
所述A相采樣電路、B相采樣電路和C相采樣電路的輸出端均連接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所述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連接對A相線、B相線和C相線分別進行電壓監測且用于控制切換相線的單片機,所述單片機連接繼電器組合電路,所述繼電器組合電路包括第一繼電器開關、第二繼電器開關和第三繼電器開關;
所述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還包括第一接觸器、第二接觸器和第三接觸器,所述第一接觸器包括第一接觸開關和第一通電線圈,所述第二接觸器包括第二接觸開關和第二通電線圈,所述第三接觸器包括第三接觸開關和第三通電線圈;
所述第一接觸開關安裝在位于所述第一接入點下游的所述A相線上,所述第二接觸開關安裝在位于所述第二接入點下游的所述B相線上,所述第三接觸開關安裝在位于所述第三接入點下游的所述C相線上;
所述第一通電線圈與所述第一繼電器開關連接,所述第二通電線圈與所述第二繼電器開關連接,所述第三通電線圈與所述第三繼電器開關連接;
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包括升壓變壓器、整流電路和逆變電路;
所述升壓變壓器的輸入端設有交流A相輸入端口、交流B相輸入端口、交流C相輸入端口、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和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
所述整流電路包括第一整流分支電路、第二整流分支電路和第三整流分支電路,所述第一整流分支電路與所述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連接,所述第二整流分支電路與所述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連接,所述第三整流分支電路與所述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連接;
所述逆變電路連接在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所述逆變電路包括第一逆變分支電路、第二逆變分支電路和第三逆變分支電路,所述第一逆變分支電路與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連接,所述第二逆變分支電路與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連接,所述第三逆變分支電路與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連接。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第一繼電器開關、第二繼電器開關和第三繼電器開關均為單刀雙擲開關;
所述繼電器組合電路包括繼電器互鎖控制電路;
所述繼電器互鎖控制電路包括電源接入端、第一接線段、第二接線段以及第三接線段;
所述第一接線段一端與所述第一通電線圈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一觸點;
所述第二接線段一端與所述第二通電線圈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二觸點;
所述第三接線段一端與所述第三通電線圈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三觸點;
所述第一繼電器開關與所述第二繼電器開關之間設有第四接線段,所述第四接線段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繼電器開關的靜觸點連接,另一端設有第四觸點;
所述第二繼電器開關與所述第三繼電器開關之間設有第五接線段,所述第五接線段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繼電器的靜觸點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五觸點,所述第二繼電器開關的動觸點扣合在所述第四觸點或第二觸點上;
所述第三繼電器開關的靜觸點與所述電源接入端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開關的動觸點扣合在所述第五觸點或第三觸點上。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第一觸點為所述第一繼電器開關的常閉觸點,所述第二觸點為所述第二繼電器的常開觸點,所述第四觸點為所述第二繼電器的常閉觸點,所述第三觸點為所述第三繼電器開關的常開觸點,所述第五觸點為所述第三繼電器開關的常閉觸點。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還包括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
所述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包括連接在相線和中性線之間且相互并聯的第一路互鎖電路、第二路互鎖電路和第三路互鎖電路;
所述第一接觸器、第二接觸器和第三接觸器均還包括第一輔助接觸開關和第二輔助接觸開關;
所述第一路互鎖電路包括依次串接在所述相線和中性線之間的第一繼電器開關、第二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第三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和第一通電線圈;
所述第二路互鎖電路包括依次串接在所述相線和中性線之間的第二繼電器開關、第一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第三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和第二通電線圈;
所述第三路互鎖電路包括依次串接在所述相線和中性線之間的第三繼電器 開關、第一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第二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和第三通電線圈。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第一整流分支電路、第二整流分支電路和第三整流分支電路均由兩個第一晶體二極管組成。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第一逆變分支電路、第二逆變分支電路以及第三逆變分支電路均包括串聯在一起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
所述第一逆變分支電路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之間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
所述第二逆變分支電路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之間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
所述第三逆變分支電路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之間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均包括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和第二晶體二極管,其中:
所述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與所述第二晶體二極管并聯后串接在所述整流電路的兩端;
所述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的發射極之間的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或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或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還包括位于所述逆變電路前端的第一濾波電路,所述第一濾波電路并在所述整流電路的兩端;
所述第一濾波電路由2個電容電路并聯組成,所述電容電路包括串聯的若干個電容;
所述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濾波電路前端的第二濾波電路,所述第二濾波電路并在所述整流電路兩端,所述第二濾波電路包括第一電感器。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380V交流B相輸出端 口以及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的前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二電感器。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升壓變壓器用來與所述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和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連接側分別設有若干檔位的電壓抽頭,所述電壓抽頭包括400V檔位、480V檔位、690V檔位、900V檔位以及1140V檔位。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低壓電網電能質量控制系統包括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和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其中:
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包括A相采樣電路、B相采樣電路、C相采樣電路、整流電路、單片機、繼電器組合電路以及第一接觸器、第二接觸器和第三接觸器;整流電路連接單片機,單片機連接繼電器組合電路,第一接觸器包括第一接觸開關和第一通電線圈,第二接觸器包括第二接觸開關和第二通電線圈,第三接觸器包括第三接觸開關和第三通電線圈;第一通電線圈與第一繼電器開關連接,第二通電線圈與第二繼電器開關連接,第三通電線圈與第三繼電器開關連接,單片機用于對各路相線電壓進行監測,并將用戶負荷切換到負荷最輕的相線上,實現對三相負荷的自動平衡,快速切相,同時也降低因偏相造成的變壓器燒毀事故;
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包括升壓變壓器、整流電路和逆變電路;升壓變壓器的輸入端設有交流A相輸入端口、交流B相輸入端口、交流C相輸入端口、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和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整流電路包括第一整流分支電路、第二整流分支電路和第三整流分支電路,第一整流分支電路與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連接,第二整流分支電路與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連接,第三整流分支電路與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連接;逆變電路連接在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逆變電路包括第一逆變分支電路、第二逆變分支電路和第三逆變分支電路,第一逆變分支電路與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連接,第二逆變分支電路與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連接,第三逆變分支電路與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連接,逆變電路穩定的為用電設備提供380V交流供電電壓,實現對電壓的穩定作用,同時降低了線路損耗,提高供電質量。
由于繼電器互鎖控制電路和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的設置,使整個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安全平穩快速的切相,避免相線間短路造成的安全事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繼電器互鎖控制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接入點,2-第二接入點,3-第三接入點,4-A相采樣電路,5-B相采樣電路,6-C相采樣電路,7-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8-單片機,9-繼電器組合電路,10-第一繼電器開關,11-第二繼電器開關,12-第三繼電器開關,13-第一接觸開關,14-第一通電線圈,15-第二接觸開關,16-第二通電線圈,17-第三接觸開關,18-第三通電線圈,19-電源接入端,20-第一接線段,21-第二接線段,22-第三接線段,23-第一觸點,24-第二觸點,25-第三觸點,26-第四接線段,27-第四觸點,28-第五接線段,29-第五觸點,30-第一路互鎖電路,31-第二路互鎖電路,32-第三路互鎖電路,33-第一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34-第一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35-第二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36-第二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37-第三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38-第三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39-升壓變壓器,40-整流電路,41-交流A相輸入端口,42-交流B相輸入端口,43-交流C相輸入端口,44-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5-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6-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7-第一整流分支電路,48-第二整流分支電路,49-第三整流分支電路,50-第一逆變分支電路,51-第二逆變分支電路,52-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3-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4-絕緣柵雙極晶體管,55-第二晶體二極管,56-第一濾波電路,57-第二濾波電路,58-電容,59-第一電感器,60-第二電感器,61-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62-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63-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64-第三逆變分支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為了便于說明,圖中僅給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包括通過第一接入點1接入A相線的A相采樣電路4、通過第二接入點2接入B相線的B相采樣電路5和通過第三接入點3接入C相線的C相采樣電路6;
A相采樣電路4、B相采樣電路5和C相采樣電路6的輸出端均連接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7,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7連接對A相線、B相線和C相線分別進行電壓監測且用于控制切換相線的單片機8,單片機8連接繼電器組合電路9,繼電器組合電路9包括第一繼電器開關10、第二繼電器開關11和第三繼電器開關12;
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還包括第一接觸器、第二接觸器和第三接觸器,第一接觸器包括第一接觸開關13和第一通電線圈14,第二接觸器包括第二接觸開關15和第二通電線圈16,第三接觸器包括第三接觸開關17和第三通電線圈18;
第一接觸開關13安裝在位于第一接入點1下游的A相線上,第二接觸開關15安裝在位于第二接入點下游的B相線上,第三接觸開關17安裝在位于第三接入點下游的C相線上;
第一通電線圈14與第一繼電器開關10連接,第二通電線圈16與第二繼電器開關11連接,第三通電線圈18與第三繼電器開關12連接。
其中,上述A相采樣電路4、B相采樣電路5和C相采樣電路6均由互感器構成,其主要用于對對應相線上的電壓、電流進行采集,并將采集到的電壓傳送給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7,然后再交由單片機8進行定時監測,持續監測一段時間,并對過去這一段時間各個相線的電壓值進行計算,并控制將用電設備的使用相線切換到負荷最輕的相線上,對于互感器的連接結構,在此不再贅述。
該持續監測一段時間為24小時,24小時一般能體現相線上用電負荷的狀態。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繼電器開關10、第二繼電器開關11和第三繼電器開關12均為單刀雙擲開關,使整個電路結構簡單,操控性強。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上述繼電器組合電路9中還包括繼電器互鎖控制電路,該繼電器互鎖控制電路用于對保障切相的安全性,即在將用電負荷切換到下一相線之前,另外兩個相線上保證處于電路切斷狀態。
其中,如圖2所示,上述繼電器互鎖控制器電路包括電源接入端19、第一接線段20、第二接線段21以及第三接線段22;
第一接線段20一端與第一通電線圈14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一觸點23;
第二接線段21一端與第二通電線圈16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二觸點24;
第三接線段22一端與第三通電線圈18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三觸點25;
第一繼電器開關10與第二繼電器開關11之間設有第四接線段26,第四接線段26的一端與第一繼電器開關10的靜觸點連接,另一端設有第四觸點27;
第二繼電器開關11與第三繼電器開關12之間設有第五接線段28,第五接線段28的一端與第二繼電器的靜觸點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五觸點29,第二繼電器開關11的動觸點扣合在第四觸點27或第二觸點24上;
第三繼電器開關12的靜觸點與電源接入端19連接,第三繼電器開關12的動觸點扣合在第五觸點29或第三觸點25上。
在該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觸點23為第一繼電器開關10的常閉觸點,第二觸點24為第二繼電器的常開觸點,第四觸點27為第二繼電器的常閉觸點,第三觸點25為第三繼電器開關12的常開觸點,第五觸點29為第三繼電器開關12的常閉觸點。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還包括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該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用于對保障切相的安全性,即在將用電負荷切換到下一相線之前,另外兩個相線上保證處于電路切斷狀態,即不管繼電器開關的狀態如何,都處于電路切斷狀態。
如圖3所示,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包括連接在相線和中性線之間且相互并聯的第一路互鎖電路30、第二路互鎖電路31和第三路互鎖電路32;
其中,第一接觸器、第二接觸器和第三接觸器均還包括第一輔助接觸開關和第二輔助接觸開關;
第一路互鎖電路30包括依次串接在相線和中性線之間的第一繼電器開關10、第二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35、第三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37和第一通電線圈14;
第二路互鎖電路31包括依次串接在相線和中性線之間的第二繼電器開關11、第一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33、第三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38和 第二通電線圈16;
第三路互鎖電路32包括依次串接在相線和中性線之間的第三繼電器開關12、第一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34、第二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36和第三通電線圈18。
為了便于說明,結合圖3對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假設目前用電負荷在第一路互鎖電路30上,經單片機8持續24小時的監測,判定相線B是三相中負荷最輕的相線,因此,需要控制將用電負荷切換到相線B上,此時,單片機8給第一繼電器開關發送斷開指令,給第二繼電器開關發送閉合指令;
第一繼電器開關斷開,第二繼電器開關閉合,同時控制第二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第二輔助接觸開關均處于斷開狀態,而第一接觸器的第一輔助接觸開關33、第三接觸器的第二輔助接觸開關均處于閉合狀態,此時,第二路互鎖電路處于通電狀態;
第二接觸器的第二通電線圈16上電,吸合第二接觸開關15閉合,將用電負荷切換到相線B上。
如圖4所示,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包括升壓變壓器39、整流電路40和逆變電路;
所述升壓變壓器39的輸入端設有交流A相輸入端口41、交流B相輸入端口42、交流C相輸入端口43、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4、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5和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6;
所述整流電路40包括第一整流分支電路47、第二整流分支電路48和第三整流分支電路49,所述第一整流分支電路47與所述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4連接,所述第二整流分支電路48與所述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5連接,所述第三整流分支電路49與所述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6連接;
所述逆變電路連接在所述整流電路40的輸出端,所述逆變電路包括第一逆變分支電路50、第二逆變分支電路51和第三逆變分支電路64,所述第一逆變分支電路50與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61連接,所述第二逆變分支電路51與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62連接,所述第三逆變分支電路64與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63連接。
其中,上述升壓變壓器39主要用于將變壓器輸送的電壓從380V提升到400-1140V的范圍,然后通過整流電路40將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然后將整流得到的直流電輸送至逆變器進行重新逆變為符合用電設備需求的380V交流電,并穩定輸出。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整流分支電路47、第二整流分支電路48和第三整流分支電路49均由兩個第一晶體二極管組成。
如圖4所示,第一逆變分支電路50、第二逆變分支電路51以及第三逆變分支電路64均包括串聯在一起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2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3;
所述第一逆變分支電路50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2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3之間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61;
所述第二逆變分支電路51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2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3之間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62;
所述第三逆變分支電路64的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2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3之間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63。
其中,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2和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3均包括絕緣柵雙極晶體管54和第二晶體二極管55,其中:
所述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2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54與所述第二晶體二極管55并聯后串接在所述整流電路40的兩端;
所述第一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2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54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二智能功率模塊電路53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54的發射極之間的連線引出的線路連接至所述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61,或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62,或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63。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整流電路40后端側設置濾波電路,其中,該濾波電路可以包括第一濾波電路56和第二濾波電路57,具體為:
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還包括位于所述逆變電路前端的第一濾波電路56,所述第一濾波電路56并在所述整流電路40的兩端;
第一濾波電路56由2個電容電路并聯組成,所述電容電路包括串聯的若干個電容58。
同時,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濾波電路56前端的第二濾波電路57,所述第二濾波電路57并在所述整流電路40兩端,所述第二濾波電路57包括第一電感器59。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61、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62以及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63的前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二電感器60,該第二電感器60的設置對逆變電路輸出的信號進行調整,使其更符合正弦波波形,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4所示,升壓變壓器4用來與所述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4、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5和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6連接側分別設有若干檔位的電壓抽頭,所述電壓抽頭包括400V檔位、480V檔位、690V檔位、900V檔位以及1140V檔位,當逆變電路輸出的電壓有浮動時,則通過調整不同的電壓抽頭的檔位進行調整,使輸出的電壓為380V,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交流三相負荷自動平衡系統包括A相采樣電路4、B相采樣電路5、C相采樣電路6、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7、單片機8、繼電器組合電路9以及第一接觸器、第二接觸器和第三接觸器;信號轉換和整流電路7連接單片機8,單片機8連接繼電器組合電路9,第一接觸器包括第一接觸開關13和第一通電線圈14,第二接觸器包括第二接觸開關15和第二通電線圈16,第三接觸器包括第三接觸開關17和第三通電線圈18;第一通電線圈14與第一繼電器開關10連接,第二通電線圈16與第二繼電器開關11連接,第三通電線圈18與第三繼電器開關12連接,單片機8用于對各路相線電壓進行監測,并將用戶負荷切換到負荷最輕的相線上,實現對三相負荷的自動平衡,快速切相,同時也降低因偏相造成的變壓器燒毀事故;
同時,交流電壓自動穩壓系統包括升壓變壓器39、整流電路40和逆變電路;升壓變壓器39的輸入端設有交流A相輸入端口41、交流B相輸入端口42、交流C相輸入端口43、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4、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5和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6;整流電路40包括第一整流分支電路47、第二整流分支電路48和第三整流分支電路49,第一整流分支電路47與交流A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4連接,第二整流分支電路48與交流B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5連接,第三整流分支電路49與交流C相中低壓輸出端口46連接;逆變電路連接 在所述整流電路40的輸出端,逆變電路包括第一逆變分支電路50、第二逆變分支電路51和第三逆變分支電路64,第一逆變分支電路50與380V交流A相輸出端口連接,第二逆變分支電路51與380V交流B相輸出端口連接,第三逆變分支電路64與380V交流C相輸出端口連接,逆變電路穩定的為用電設備提供380V交流供電電壓,實現對電壓的穩定作用,同時降低了線路損耗,提高供電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