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制繞組電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
背景技術:
印制繞組電機定子部分采用永磁材料建立大氣隙軸向磁場,氣隙為平面氣隙。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的電樞繞組由若干層銅導體按規律連接組成,銅導體的層與層之間有特制的樹脂預浸漬玻璃纖維布保持絕緣。電樞表面兼作換向器,電刷按規定位置與換向器平面接觸。印制繞組電機沒有飽和效應,無齒槽效應,機電時間常數低,機械特性和控制特性均為線性,轉矩均勻,調速范圍寬,響應迅速,轉動慣量小,電感量小,換向條件好,可做到無火花換向。因其結構扁平軸向尺寸小、重量輕、效率高,故被廣泛用于儀器儀表和辦公設備。
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為無鐵芯的薄盤,在盤的邊緣各導體端部按規律相互連接形成電樞繞組。轉子電樞厚度僅1至5毫米,直徑可達250毫米。印制繞組電機轉速高,易發熱,在高速高溫運轉的情況下,或者在受到沖擊的情況下,轉子電樞可能會出現變形。轉子電樞和永磁定子之間的軸向磁場單面氣隙小于1毫米。轉子電樞的變形易導致其與定子磁極的接觸摩擦,造成轉子電樞受損,即電機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在轉子電樞薄盤的表面增加絕緣層,保護轉子電樞的導體,提高轉子電樞的整體強度。即使轉子電樞與定子磁極發生少量摩擦,絕緣層保護電樞繞組的導體,提高印制電機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一種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所述轉子電樞包括若 干層按規律連接的導體,導體的層與層之間有樹脂預浸漬玻璃纖維布的層間絕緣層。轉子電樞為無鐵芯的薄盤,在盤的邊緣各導體端部按規律相互連接。轉子電樞的上、下兩側盤面粘有表面絕緣層。
所述轉子電樞盤面上的表面絕緣層為與轉子電樞同心的環面,其內徑大于轉子電樞內徑至少10毫米,即表面絕緣層內徑大于轉子電樞與電刷接觸區域外徑,其外徑小于轉子電樞外徑。
所述表面絕緣層的內徑大于轉子電樞內徑10~20毫米。
所述表面絕緣層的外徑比轉子電樞外徑小2~10毫米,即在轉子電樞的邊緣有寬0.5~2毫米的環形導體端部未被表面絕緣層覆蓋。
所述表面絕緣層的環面寬度為轉子電樞環面寬度的1/2至2/3。
所述導體為厚度0.1~0.5毫米的銅帶。
所述導體為N層,N為2~8的偶數。
所述轉子電樞盤面上的表面絕緣層厚度小于轉子電樞的厚度。
所述轉子電樞盤面上的表面絕緣層厚度為0.1~0.2毫米。
所述轉子電樞盤面上的表面絕緣層為樹脂預浸漬玻璃纖維布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的優點為:增加保護絕緣后,電樞厚度增加,強度和可靠性均得到提高。以210SN10型電機為例,該型號電機故障原因95%以上為電樞損壞,電樞表面有明顯的磁極擦痕。增加保護絕緣后,電樞厚度1.7毫米增加到2毫米,強度提高,電機故障率明顯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實施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為圖2局部P的放大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表面絕緣層,2、導體,3、層間絕緣層。
具體實施方式
本印制繞組電機的轉子電樞實施例如圖1至3所示,本例電樞繞組包括 2層按規律連接的銅導體,銅導體為厚度0.2毫米的銅帶,2層銅導體2之間有樹脂預浸漬玻璃纖維布的層間絕緣層3。轉子電樞為無鐵芯的薄盤,在盤的邊緣2層銅導體1的端部按規律相互連接。轉子電樞的上、下兩側的盤面粘有表面絕緣層3。
本例轉子電樞盤面上的表面絕緣層3為與轉子電樞同心的環面,其內徑大于轉子電樞內徑10毫米,其外徑比轉子電樞外徑小3毫米,即在轉子電樞的邊緣有寬1.5毫米的環形導體端部未被表面絕緣層3覆蓋。
本例表面絕緣層3的環面寬度為轉子電樞環面寬度的1/2。
本例轉子電樞原厚度為1.7毫米,兩側各增加厚度0.15毫米的表面絕緣層,轉子電樞的厚度增為2毫米,強度提高,電機故障率明顯降低。
本例轉子電樞盤面上的表面絕緣層3為樹脂預浸漬玻璃纖維布層。
上述實施例,僅為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一步詳細說明的具體個例,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實用新型的公開的范圍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