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散熱功能的三項異步電機。
背景技術:
電機(俗稱“馬達”)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在電路中用字母M(舊標準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發電機在電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但是電機在使用的同時,除了電能與機械能的轉換,還有一部分轉換為熱能,這部分的熱能無法消耗掉,就會導致電機內部的溫度越來越高,因此目前市場的電機長時間工作后,就會因為電機內部過熱而燒壞電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散熱功能的三項異步電機,具備散熱的優點,解決了目前市場的電機長時間工作后,就會因為電機內部過熱而燒壞電機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散熱功能的三相異步電機,包括電機外殼,所述電機外殼內腔的頂部與底部均固定連接有固定塊,并且兩塊固定塊的相對面均固定連接有冷卻管,所述冷卻管纏繞在電機內殼的外表面,所述電機內殼的兩側均設有通風口,所述電機內殼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第一軸承,所述電機內殼的內腔設置有轉軸和轉子,所述轉軸的兩端穿出電機內殼并插入第一軸承的內環,所述轉軸的外表面套接有轉子,所述轉軸穿出電機內殼的一端套接有主動輪,所述主動輪分別與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嚙合,所述第一從動輪的軸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一軸承桿,所述第一軸承桿活動連接在第二軸承的軸心處,所述第二軸承固定安裝在電機外殼一側的內壁上,所述第二從動輪的軸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二軸承桿,所述第二軸承桿活動安裝在第三軸承的軸心處,所述第三軸承固定安裝在電機外殼一側的內壁上,所述第一軸承桿與第二軸承桿遠離軸承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風扇。
優選的,所述電機外殼冷卻管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腿冷卻管且支撐腿冷卻管的數量為兩個。
優選的,所述冷卻管的一端穿出電機外殼冷卻管,并且冷卻管穿過電機外殼冷卻管的一端與電機外殼的外部相通。
優選的,所述通風口冷卻管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通風口兩個為一組以轉軸冷卻管為對稱軸對稱排列。
優選的,所述電機外殼冷卻管的一側設置有通孔冷卻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風扇產生氣流,通過設置通風口使氣流在電機內殼的內部形成對流,達到了對流傳熱的效果,將電機內殼內部的熱空氣傳遞到電機內殼外,通過通孔將熱空氣排出電機,達到了散熱的效果,解決了目前市場的電機長時間工作后,就會因為電機內部過熱而燒壞電機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冷卻管,將電機內殼的殼體上產生的熱量消耗,液體蒸發吸熱,冷卻管內部的液體蒸發時會吸收電機內殼上的熱量,將電機內殼上的熱量消耗掉,達到了散熱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位本實用新型結構A的放大圖。
圖中:1電機外殼、2固定塊、3冷卻管、4電機內殼、5第一軸承、6轉軸、7轉子、8主動輪、9第一從動輪、10第二從動輪、11第一軸承桿、12第二軸承、13第二軸承桿、14第三軸承、15風扇、16支撐腿、17通風口、18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散熱功能的三相異步電機,包括電機外殼1,電機外殼1用來固定和放置電機的內部結構,電機外殼1的一側設置有通孔18,通孔18讓外部的冷空氣進入電機外殼1,并且讓電機外殼1內的熱空氣排出電機外殼1,電機外殼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腿16且支撐腿16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支撐腿16用來固定電機,防止電機滾動,電機外殼1內腔的頂部與底部均固定連接有固定塊2,固定塊2將電機內殼4固定安裝在電機外殼1的內部,并且兩塊固定塊2的相對面均固定連接有冷卻管3,冷卻管3的內部裝有液體,溫度升高時,冷卻管3內的液體蒸發吸熱,冷卻管3的一端穿出電機外殼1,并且冷卻管3穿過電機外殼1的一端與電機外殼1的外部相通,冷卻管3內液體蒸發時的水蒸氣進入空氣中,防止氣體膨脹發生爆炸,冷卻管3纏繞在電機內殼4的外表面,電機內殼4的兩側均設有通風口17,通風口17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通風口17兩個為一組以轉軸6為對稱軸對稱排列,通風口17實現空氣的對流,讓外部的空氣進入電機內殼4內部,讓電機內殼4內部的空氣進入空氣中,電機內殼4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第一軸承5,第一軸承5使轉軸6活動安裝在電機內殼4的內腔,電機內殼4的內腔設置有轉軸6和轉子7,轉軸6的兩端穿出電機內殼4并插入第一軸承5的內環,轉軸6的外表面套接有轉子7,通過轉子7旋轉帶動轉軸6旋轉,轉軸6穿出電機內殼4的一端套接有主動輪8,轉軸6轉動時帶動主動輪8旋轉,主動輪8分別與第一從動輪9和第二從動輪嚙合10,主動輪8帶動第一從動輪9和第二從動輪10進行旋轉,第一從動輪9的軸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一軸承桿11,第一從動輪9旋轉時帶動第一軸承桿11旋轉,第一軸承桿11活動連接在第二軸承12的軸心處,第二軸承12固定安裝在電機外殼1一側的內壁上,通過第二軸承12將第一軸承桿11和第一從動輪9活動安裝在電機外殼1的內腔,第二從動輪10的軸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二軸承桿13,第二軸承桿13活動安裝在第三軸承14的軸心處,第三軸承14固定安裝在電機外殼1一側的內壁上(工作原理與第一從動輪9、第一軸承桿11、第二軸承12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一軸承桿11與第二軸承桿13遠離軸承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風扇15,第一軸承桿11與第二軸承桿13旋轉時會帶動風扇15旋轉,風扇15旋轉時會在電機外殼1的內部造成氣流,氣流會進入電機內殼4的內腔形成空氣對流氣流在電機內殼4的內部形成對流。
工作原理:當具有散熱功能的三相異步電機使用時,轉子7轉動會帶動轉軸6轉動,轉軸6轉動時會帶動主動輪8轉動,主動輪8轉動時會帶動第一從動輪9和第二從動輪10轉動,通過第一從動輪9和第二從動輪10轉動帶動第一軸承桿11和第二軸承桿13轉動,第一軸承桿11和第二軸承桿13轉動,會帶動風扇15轉動,風扇15轉動時會形成氣流,氣流在電機內殼4的內部形成對流,達到了對流傳熱的效果,將電機內殼4內部的熱空氣傳遞到電機內殼4外,通過通孔18將熱空氣排出電機外殼1,電機內殼4殼體上的熱能會因為冷卻管3內部的液體蒸發被吸收,達到了散熱的效果。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