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振動電機。
背景技術:
振動電機是一種利用電磁力的產生原理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部件,振動電機通常安裝在便攜式移動設備內,以產生振動反饋,如手機的振動或者游戲機的振動反饋等。
相關技術的振動電機通常包括固定部件和振動部件。固定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間的殼體和設于殼體內的線圈。振動部件通過一彈性件設于殼體的收容空間內。振動部件包括磁鋼和用于收容磁鋼的配重塊。線圈通交流電之后,與磁鋼相互作用產生磁場力,由于線圈是不動的,因此整個振動部件受到磁場力的作用在彈性件的支撐下往復振動。相關技術的振動電機為了獲得更強的振動反饋效果,需要增加磁鋼和配重塊的重量。因而振子振動的負載力增大,彈性件的耐久度減小,導致振動電機的可靠性低。
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種具有新結構的振動電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解決振動電機的彈性件耐久度低,產品可靠性差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的振動電機。
根據上述需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了一種振動電機,包括設有收容空間的殼體、收容于該收容空間內的具有配重塊的振子、定子以及支撐所述振子的彈性件,所述殼體包括側壁和固定所述定子的底壁,所述振子沿著平行于所述底壁的方向振動,所述振子和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線圈,另一方包括磁鋼,所述線圈和磁鋼正對間隔設置,所述彈性件包括與配重塊相連的第一固定部、與殼體相連的第二固定部和連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連接部,所述配重塊包括沿振子振動方向延伸的第一側面和連接第一側面的第二側面,所述配重塊設置有自第一側面向殼體側壁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配重塊設有自第一側面沿凸出部側面向遠離第一固定部的方向凹陷的避讓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貼設在所述第一側面上,并覆蓋所述避讓槽。
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部遠離連接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出部上。
優選的,所述配重塊包括至少一個收容孔,所述磁鋼收容于該收容孔內,所述線圈固定在殼體的底壁上。
優選的,所述彈性件共有兩個,每個彈性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配重塊的第一側面,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遠離第一固定部一側的殼體側壁上,所述連接部環繞配重塊的第二側面并與第二側面間隔設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殼體之間、所述第二固定部與配重塊之間分別設有擋片。
優選的,所述擋片包括貼設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擋片和貼設于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擋片。
優選的,所述彈性件為開口方向相對設置的兩U型彈簧。
優選的,所述連接部與配重塊之間設置有緩沖件。
優選的,所述第二側面設有向遠離殼體側壁方向凹陷的容納孔,所述緩沖件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容納孔內。
本實用新型振動電機的配重塊上設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與第一側面相交處設有向遠離第一固定部的方向凹陷的避讓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貼設在所述第一側面上,并覆蓋所述避讓槽,可以避免質量塊轉角處與彈性件之間的干涉而造成定位不準,使振子與彈性件的固定更牢固,增加彈性件的耐久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振動電機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振動電機的部分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至圖2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振動電機100,其包括殼體10和收容于所述殼體10內的振子、定子以及彈性件60。所述殼體10設有固定所述定子的底壁12以及垂直于底壁的側壁11,所述底壁12為長條形結構。所述振子通過所述彈性件60懸置于所述殼體10內并沿著平行于所述底壁12的長軸方向振動。所述振子和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線圈20,其中另一方包括磁鋼40,所述線圈20和磁鋼40正對間隔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定子為線圈20,其固定與殼體10的底壁12上。
所述振子包括至少設有一個收容孔31的配重塊30、配置于所述配重塊30的收容孔31內的磁鋼40和覆蓋收容孔31一側的極芯50。所述收容孔31沿垂直于振子的振動方向貫穿所述配重塊30且位于配重塊30的中央。在本實施方式中,收容孔31和磁鋼40的數量分別為兩個,在可選擇的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為一個或多個,收容孔31與磁鋼40的形狀也不限于此。線圈20與極芯50分居于磁鋼40的上下兩側。與線圈20相對的磁鋼40裸露出收容孔31。其中,極芯50起導磁作用,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磁導體材質。當然,極芯50的材質也可為與配重塊30相同的材質。極芯50覆蓋收容孔31的一側,有效的防止磁鋼40磁漏,阻礙了磁通量的遺漏,提高磁感應效率。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線圈20和磁鋼40的位置可以互換,線圈20設置在振子上,此時配重塊30可以不設置收容孔而采用凹槽等形式固定線圈20,而磁鋼40作為定子固定于殼體10的底壁12上,這也是同樣可行的。
所述殼體可以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在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10為分體結構,具體包括殼體101和與所述殼體101組接的蓋板102,所述底壁12設置在所述蓋板102上,側壁11設置在所述殼體101上。側壁11包括平行于振子振動方向的第一側壁111和垂直于振子振動方向的第二側壁112。所述配重塊30整體為與殼體10相適應的長條形結構,包括與第一側壁111相對的沿振動方向延伸的第一側面301和與第二側壁112相對的第二側面302。
所述彈性件60包括與所述振子連接的第一固定部61、與所述殼體10連接的第二固定部62和連接所述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的連接部63。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件60共有兩個,為U型彈簧,兩U型彈簧的開口方向即連接部63的彎折方向相對設置,所述連接部63環繞配重塊30的第二側面302并與第二側面間302隔設置。所述連接部63為圓弧過度。
所述配重塊30設置有自第一側面301向殼體第一側壁111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2,所述凸出部32與第一側面301相交處設有向遠離第一固定部的方向凹陷的避讓槽300,所述第一固定部61貼設在所述第一側面301上,并覆蓋所述避讓槽300。這樣,可以避免第一固定部61與配重塊30的干涉而造成的定位不準,提高彈性件60與配重塊30之間的可靠性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61遠離連接部63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出部32上。這樣,所述凸出部32在垂直于振子的振動方向上具有一個對彈性件60的限位面,在配重塊30與彈性件60裝配時,第一固定部61與該限位面直接接觸,可以簡化裝配,并提高產品的空間利用率,提高了彈性件60與配重塊30固定的穩定性,提高產品的振動性能。
第一固定部61與殼體的第一側壁111之間、所述第二固定部62與配重塊30之間還分別設有擋片70,所述擋片可以采用泡棉,用于防止碰撞,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所述振動電機100進一步包括設于配重塊30與彈性件60之間的緩沖件80,所述緩沖件80可以采用泡棉,用于防止彈性件與配重塊之間的碰撞。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配重塊30的第二側面302上設置有向遠離殼體的第二側壁112方向凹陷的容納孔33,所述緩沖件80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容納孔33內。進一步的,所述緩沖件80包裹所述彈性件的連接部63的至少一部分。這樣的結構,可以用于防止振子的過幅振動。
本實用新型振動電機的配重塊上設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與第一側面相交處設有向遠離第一固定部的方向凹陷的避讓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貼設在所述第一側面上,并覆蓋所述避讓槽,可以避免質量塊轉角處與彈性件之間的干涉而造成定位不準,使振子與彈性件的固定更牢固,增加彈性件的耐久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兩種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