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體化太陽能控制器領域,具體地涉及太陽能控制器中可實現太陽能控制器休眠的電源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太陽能一體化路燈控制器為了解決長途運輸時的功耗,都是在蓄電池的正極線上接一個機械開關。機械開關在控制器正常工作時,由于有大電流流過,會加速機械開關的老化,且機械開關在焊接過程中由于高溫會造成不良。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可實現太陽能控制器休眠的電源電路,該電源電路通過休眠控制單元可以使得太陽能控制器在未接入太陽能板的狀態下不工作,在接入太陽能板的狀態下自動啟動工作;這樣,無需機械開關控制太陽能控制器,解決了傳統太陽能控制器中機械開關易老化的問題。此外,休眠控制單元可接收休眠信號,使太陽能控制器處于低功耗模式,減少了太陽能控制器的功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實現太陽能控制器休眠的電源電路,包括太陽能板防反接單元、蓄電池防反接單元、休眠控制單元、放電開關、前級濾波單元、線性穩壓單元、后級濾波單元。太陽能板經過太陽能板防反接單元與放電開關相連接;蓄電池經過蓄電池防反接單元與放電開關相連接;放電開關、前級濾波單元、線性穩壓單元、后級濾波單元依次連接。太陽能板與休眠控制單元相連接;并且太陽能控制器中的主控單元與休眠控制單元相連接。休眠控制單元與放電開關相連接。
一種可實現太陽能控制器休眠的電源電路, 包括二極管D1、D2、雙二極管D3、P型場效應管Q1、NPN型三極管Q2、Q3、穩壓管D4、D5、電容C1、C2、C3、C4、電阻R1、R2、R3、R4、R5、R6、R7。
太陽能板的正極端(PV+)經過二極管D1與P型場效應管Q1的源極相連接;蓄電池的正極端(B+)經過二極管D2與P型場效應管Q1的源極相連接。P型場效應管Q1的漏極經過電阻R1與NPN型三極管Q3的集電極相連接;NPN型三極管Q3的發射極為所述電源電路的輸出端。NPN型三極管Q3的基極經過穩壓管D5與蓄電池的地端(BatGND)相連接;電阻R2接在NPN型三極管Q3的基極與集電極之間。NPN型三極管Q3的集電極分別經過電容C1、C2與蓄電池的地端(BatGND)相連接。NPN型三極管Q3的發射極分別經過電容C3、C4與蓄電池的地端(BatGND)相連接。穩壓管D4接在P型場效應管Q1的柵極與源極之間。雙二極管D3的第一輸入端經過電阻R4與太陽能板的正極端(PV+),雙二極管D3的第二輸入端經過電阻R3接收主控單元的休眠控制信號;雙二極管D3的輸出端與NPN型三極管Q2的基極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該電源電路通過休眠控制單元可以使得太陽能控制器在未接入太陽能板的狀態下不工作,在接入太陽能板的狀態下自動啟動工作;這樣,無需機械開關控制太陽能控制器,解決了傳統太陽能控制器中機械開關易老化的問題。此外,休眠控制單元可接收休眠信號,使太陽能控制器處于低功耗模式,減少了太陽能控制器的功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方塊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可實現太陽能控制器休眠的電源電路,包括太陽能板防反接單元、蓄電池防反接單元、休眠控制單元、放電開關、前級濾波單元、線性穩壓單元、后級濾波單元。
太陽能板經過太陽能板防反接單元與放電開關相連接;蓄電池經過蓄電池防反接單元與放電開關相連接。放電開關、前級濾波單元、線性穩壓單元、后級濾波單元依次連接。太陽能板與休眠控制單元相連接;并且太陽能控制器中的主控單元與休眠控制單元相連接;休眠控制單元與放電開關相連接。
休眠控制單元檢測太陽能控制器是否與太陽能板相連接,如果檢測為是,則休眠控制單元開啟放電開關。太陽能板或蓄電池的電壓通過放電開關后,分別經過前級濾波單元、線性穩壓單元、后級濾波單元輸出穩定的電壓,為太陽能控制器供電。放電開關開啟后,主控單元維持放電開關的導通。
此外,休眠控制單元還接收主控單元發出的休眠控制信號,主控單元的控制端(EN)發出休眠控制信號,休眠控制單元控制放電開關閉合,使得太陽能控制器進入低功耗休眠模式。并且,當太陽能板的電壓小于設定的閾值時,會被休眠控制單元檢測到,休眠控制單元控制放電開關閉合,使得太陽能控制器自動進入低功耗休眠模式。
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實現太陽能控制器休眠的電源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地,太陽能板防反接單元包含二極管D1;蓄電池防反接單元包含二極管D2;休眠控制單元包含雙二極管D3、NPN型三極管Q2、電阻R3、R4、R5、R7;放電開關包含P型場效應管Q1、穩壓管D4、電阻R1、R6;前級濾波單元包含電容C1、C2;后級濾波單元包含電容C3、C4;線性穩壓單元包含NPN型三極管Q3、穩壓管D5、電阻R2。
太陽能板的正極端(PV+)經過二極管D1與P型場效應管Q1的源極相連接;蓄電池的正極端(B+)經過二極管D2與P型場效應管Q1的源極相連接。P型場效應管Q1的漏極經過電阻R1與NPN型三極管Q3的集電極相連接;NPN型三極管Q3的發射極為該電源電路的輸出端。穩壓管D4接在P型場效應管Q1的柵極與源極之間。NPN型三極管Q3的基極經過穩壓管D5與蓄電池的地端(BatGND)相連接;電阻R2接在NPN型三極管Q3的基極與集電極之間;NPN型三極管Q3的集電極分別經過電容C1、C2與蓄電池的地端(BatGND)相連接;NPN型三極管Q3的發射極分別經過電容C3、C4與蓄電池的地端(BatGND)相連接。
雙二極管D3用于單向阻斷,雙二極管D3的第一輸入端經過電阻R4與太陽能板的正極端(PV+),雙二極管D3的第二輸入端經過電阻R3接收主控單元的休眠控制信號;雙二極管D3的輸出端與NPN型三極管Q2的基極相連接。
NPN型三極管Q2的基極經過電阻R5連接蓄電池的地端(BatGND);NPN型三極管Q2的發射極直接連接蓄電池的地端(BatGND);NPN型三極管Q2的集電極依次經過電阻R7、R6與P型場效應管Q1的源極相連接;P型場效應管Q1柵極連接電阻R7與電阻R6的公共結點。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太陽能控制器長途運輸時,該電源電路只與蓄電池的正極端(B+)、負極端(B-)相接,NPN型三極管Q2的基極為低電平,NPN型三極管Q2截止,該電源電路無電壓輸出,不為后級電路供電。太陽能控制器不工作,從而解決了太陽能控制器運輸途中功耗大的問題。
當該電源電路并且與太陽能板的正極端(PV+)、負極端(PV-)相接時,雙二極管D3的第一輸入端檢測到太陽能板接入;太陽能板的正極端(PV+)的電壓經過電阻R4、R5的分壓后為NPN型三極管Q2的基極提供高電平,NPN型三極管Q2導通;太陽能板的正極端(PV+)的電壓經過電阻R6、R7分壓后為P型場效應管Q1的柵極提供高電平,使得P型場效應管Q1導通;二極管D4保護P型場效應管Q1不被高電壓擊穿。并且P型場效應管Q1的輸出電壓經過電阻R2、穩壓管D5分壓后使得NPN型三極管Q3導通;該電源電路輸出電壓為后級電路供電;并且主控單元的控制端(EN)發出高電平,維持NPN型三極管Q2導通所需要的電壓。
此外,雙二極管D3的第二輸入端經過電阻R3接收主控單元發出的休眠控制信號,主控單元的控制端(EN)發出低電平,NPN型三極管Q2截止,使得太陽能控制器進入低功耗休眠模式。較佳地,主控單元可以通過手持設備來控制,當手持設備發出休眠信號時,當控制端(EN)發出低電平信號,使得太陽能控制器進入低功耗休眠模式。且當太陽能板的電壓小于設定的閾值時,NPN型三極管Q2自動截止,使得太陽能控制器自動進入低功耗休眠模式。
本實用新型在太陽能控制器運輸過程中不工作;當接入太陽能板接到太陽能控制器時,該電源電路可自動將太陽能板或蓄電池的電壓輸出為太陽能控制器供電,無需機械開關啟動,解決了現有太陽能控制器機械開關易老化的問題,降低了太陽能控制器的維修成本,并減小了太陽能控制器的功耗。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可以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思的前提下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其它改進和變化均應認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