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聚光型太陽能電池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的一種聚光型太陽能系統(CPV),主要包含數個左右相鄰的電池模組,以及數個分別位于每一電池模組一側的反射鏡。每一電池模組包括數個前后相鄰的太陽能電池,每一太陽能電池為單面受光電池,并具有相反的一入光面與一背面。所述反射鏡分別安裝在所述電池模組的背面處,每一反射鏡具有一反射面,該反射面朝向供其安裝的該電池模組的相鄰另一電池模組的所述入光面。因此,所述反射鏡可將入射而來的光線朝與其相向的該太陽能電池的入光面反射,使太陽能電池吸收光能轉換成電能。
雖然該聚光型太陽能系統能通過反射鏡將光線反射至電池入光面,但由于使用僅能單面受光的太陽能電池,因此進光量受到限制,光電轉換效率也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提升入光量與光電轉換效率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包含至少一個太陽能單元,該太陽能單元包括一個具有兩個相反的入光面的雙面太陽能電池,以及兩個間隔相對且分別位于所述入光面的一側的反射鏡,每一個反射鏡能將入射而來的光線朝與其對應的該入光面反射。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該雙面太陽能電池的所述入光面呈直立延伸,并且分別朝向左側與右側,所述反射鏡分別位于該雙面太陽能電池的左側與右側。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每一個反射鏡為一個拋物面鏡,并具有一個朝向與其對應的該入光面的反射面,該反射面為 一個拋物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還包含一個供該太陽能單元安裝的支架單元,該支架單元包括一個直立的支撐軸,以及一個樞設于該支撐軸頂部并能相對于該支撐軸樞轉傾擺的安裝架,該太陽能單元組裝在該安裝架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該安裝架包括一個架體,該架體包括一個由左右兩側往中央逐漸向下弧曲的安裝壁、一個自該安裝壁中央向上突出并供該雙面太陽能電池安裝的第一突柱,以及數個分別位于該第一突柱的左右兩側并向上突出,且供所述反射鏡安裝的第二突柱。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包含兩個左右相鄰的太陽能單元,所述太陽能單元的所述雙面太陽能電池左右間隔相對,每一個太陽能單元的所述反射鏡的其中一個反射鏡,與另一個太陽能單元的所述反射鏡的其中一個反射鏡相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采用該雙面太陽能電池,所述入光面皆可受光,相對于現有單面受光電池,具有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加上所述反射鏡分別對應地位于所述入光面一側,能有效地將光線反射至每一個入光面,從而能提升電池入光量與光電轉換效率。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將于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不完整的前視示意圖,顯示本實用新型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圖中箭頭示意光線路徑;
圖2是一不完整的側視剖視圖;
圖3是一不完整的前視示意圖,顯示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安裝架樞轉后的狀態;及
圖4是一不完整的前視示意圖,顯示本實用新型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被詳細描述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 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2、3,本實用新型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是一種聚光型太陽能裝置(CPV),并包含一個支架單元1,以及兩個太陽能單元2。
該支架單元1包括數個前后間隔并且由下往上延伸的支撐軸11,以及一個樞設于所述支撐軸11頂部并能相對于所述支撐軸11樞轉傾擺的安裝架12。該安裝架12包括兩個左右相鄰連接的架體121、一連接于所述架體121底緣間的連接體122,以及一由前往后水平延伸并連接所述架體121的樞軸123。每一架體121包括一個由左右兩側往中央逐漸向下弧曲的安裝壁124、數個前后間隔并自該安裝壁124中央向上突出的第一突柱125,以及數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一突柱125的左右兩側并向上突出的第二突柱126。該連接體122大致呈水平板片狀并前后向長向延伸,用于將所述架體121連接在一起。該樞軸123呈中空管狀,并樞接于所述支撐軸11頂部,使所述架體121可相對所述支撐軸11樞轉而改變設置角度。
所述太陽能單元2左右相鄰地組裝在該支架單元1上,每一太陽能單元2包括數個前后相鄰排列并分別架設于所述第一突柱125上的電池模組21,以及兩個分別位于所述電池模組21左右兩側并設置于所述第二突柱126上的反射鏡22。每一電池模組21包括數個前后相鄰排列的雙面太陽能電池211,每一雙面太陽能電池211為直立延伸的片狀體,并具有兩個相反并且呈直立延伸的入光面212,所述入光面212分別朝向左側與右側。
所述反射鏡22彼此間隔相對且分別位于每一個雙面太陽能電池211的所述入光面212的一側,每一個反射鏡22的前后向延伸范圍可同時涵蓋到所述電池模組21中的每一個雙面太陽能電池211。每一個反射鏡22為一個拋物面鏡,并具有一個朝向與其對應的該入光面212的反射面221,以及一相反于該反射面221并連接所述第二突柱126的結合面222。該反射面221為一個拋物面,能將入射而來的光線朝與其對應的該入光面212集中反射。
該兩太陽能單元2彼此間,每一個太陽能單元2的所述雙面太陽能電池211與另一個太陽能單元2的所述雙面太陽能電池211左右間 隔相對。每一個太陽能單元2的所述反射鏡22的其中一個反射鏡22,與另一個太陽能單元2的所述反射鏡22的其中一個反射鏡22相鄰。
實際上本實用新型可設計為具有追日功能,所以還可設置一追日控制器(圖未示),可安裝在該支架單元1上,并且訊號連接所述太陽能單元2。該追日控制器能依據所述太陽能單元2的發電量變化控制該安裝架12改變樞轉傾擺角度,或者是設計成編程化定時控制該安裝架12傾擺特定角度的態樣,使本實用新型能隨時維持在較高進光量的狀態。由于該追日控制器的類型眾多,且非本實用新型的改良重點,所以不再詳述。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每一太陽能單元2中的所述反射鏡22的反射面221朝向太陽光入射方向,入射而來的太陽光光線能被集中反射到每一雙面太陽能電池211的所述入光面212,使大面積日照能集中于呈單排排列的所述雙面太陽能電池211的入光面212,電池吸收光能后再轉換成電能輸出。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時,不以設置數個電池模組21為必要,也可以僅設置一個電池模組21,每一電池模組21也可以僅包括一個雙面太陽能電池211。當本實用新型的裝置較小型、前后向延伸長度較短時,所述支撐軸11的數量也可以為一個,就可達到穩定的撐立效果。
綜上所述,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面太陽能電池211,具有相對的所述入光面212,所述入光面212皆可受光,相對于現有單面受光電池,具有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加上所述反射鏡22分別對應地位于每一雙面太陽能電池211的所述入光面212一側,能有效地將光線反射至每一個入光面212,從而能提升電池入光量與光電轉換效率,進而提高電能產出。
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雙面太陽能電池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太陽能單元2數量為一個,該安裝架12配合該太陽能單元2結構而作相應的結構設計,該安裝架12包括一個所述架體121。本實施例同樣通過所述雙面太陽能電池211與反射鏡22的配合,能達到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