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引線固定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電機。
背景技術:
隨著無刷直流電機的迅速發展,無位置的控制方案逐漸盛行,電機引線不再通過線路板轉接,而是采用電源線直接與定子引線連接,實現無線路板的引線方式,但是此種方案的電源線需要通過膠帶或熱縮管束緊,以防止電源線與轉子干涉,由于電機不同相的線束長度(即不同相的接線針出線位置的距離長短)不同,使束緊電源線工藝操作更加復雜,影響生產效率,故在電源線線束固定的問題上,需要尋求更好的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引線固定結構及具有其的電機,能方便快捷地實現對電機電源引線的約束,避免電源引線移動而與轉子干涉,提高電機裝配效率。
本發明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引線固定結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引線固定結構,用于固定電機的引線,包括束線構件,所述束線構件用于安裝在電機定子的端面上,在安裝狀態下,所述束線構件與定子的端面之間形成有空腔,以用于將所述電機的引線容置在所述空腔內。
優選地,所述束線構件朝向定子端面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凸起,以用于將引線擋在所述第一凸起的徑向外側。
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束線構件的徑向內側邊緣。
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起為圓弧形條狀凸起。
優選地,所述束線構件上設置有第一限位結構,所述定子端面上設置有第二限位結構,在裝配狀態下,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相配合,以便對所述束線構件進行限位。
優選地,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朝向定子端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為用于容納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凹槽。
優選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的橫截面均為矩形形狀;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寬在電機的徑向方向上從內側到外側逐漸變大,所述第二凸起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適配的形狀。
優選地,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朝向定子端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為定子端面上朝向所述束線構件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嵌入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三凸起之間,或者所述第三凸起嵌入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凸起之間。
優選地,所述第二凸起的橫截面為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三凸起之間的空隙為形狀配合的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或者,第三凸起的橫截面為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凸起之間的空隙為形狀配合的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
優選地,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為定子端面上朝向所述束線構件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用于容納所述第三凸起的第二凹槽。
優選地,所述束線構件的引線出口端設置有門型結構,所述電機的引線從所述門型結構穿出。
優選地,所述門型結構的頂邊設置有凹槽。
優選地,所述凹槽為弧形凹槽。
優選地,,所述束線構件設置有與電機定子的接線針相對應的孔部,在裝配狀態下,所述接線針插入所述孔部內。
優選地,所述孔部為盲孔。
本發明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電機,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機,包括本發明前面所述的引線固定結構。
本發明提供的引線固定結構,通過束線構件在定子端面上的安裝固定,方便快捷地實現對電源引線的約束,有效避免引線對轉子的干涉,提高電機裝配效率。其優選方案還能起到絕緣作用,能夠省去傳統電機定子與端蓋之間設置的隔電環。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是傳統電機的結構分解圖;
圖2是本發明的電機的結構分解圖;
圖3是在圖2的基礎上省略電機轉子的視圖,以清楚地顯示本發明的引線固定結構;
圖4a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引線固定結構的束線構件的優選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4b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引線固定結構的束線構件的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a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引線固定結構的束線構件的另一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b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引線固定結構的束線構件的另一優選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電機定子的一優選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電機定子的另一優選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1-引線;2-出線夾;3-束線構件;3-1-第一凸起;3-2-孔部;3-3-第二凸起;3-4-第四凸起;3-5-門型結構;3-6-空腔;4-接線針;5-端蓋;6-轉子;7-定子;7-1-第一凹槽;7-2-第三凸起;8-隔電環;9-熱縮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2-3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引線固定結構,用于固定電機的引線1,該引線固定結構包括束線構件3,所述束線構件3用于安裝在電機定子7的端面上,在安裝狀態下,所述束線構件3與定子7的端面之間形成有空腔3-6,以用于將所述電機的引線1容置在所述空腔3-6內。
傳統的電機引線通過熱縮管9(或膠帶)和出線夾2束緊,如圖1所示,該工藝操作復雜,影響生產效率,并且不能很好的解決引線對轉子6的干涉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引線固定結構,操作工藝簡單,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避免了引線1對轉子6的干涉,并且結構簡單,便于組裝安裝,廣泛用于各種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束線構件3朝向定子7端面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凸起3-1,以用于將引線1擋在所述第一凸起3-1的徑向外側。所述第一凸起3-1可以包括多個分離的凸起,也可以是一個連續的長條狀凸起(如圖4-5所示),都能實現將引線1擋在所述第一凸起3-1的徑向外側的功能。所述第一凸起3-1與定子7端面可以接觸,也可以具有縫隙,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3-1與定子7端面具有縫隙的情況下,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起3-1與定子7端面的縫隙高度小于引線1直徑,以可靠地將引線1擋在所述第一凸起3-1的徑向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3-1位于所述束線構件3的徑向內側邊緣。如圖4-5所示,由于所述第一凸起3-1位于所述束線構件3的徑向內側邊緣,因此,所述束線構件3的空腔3-6較大,在空腔3-6內的引線1有一定的活動余量,不會出現引線1扯斷的現象,而且也便于引線散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3-1為圓弧形條狀凸起。如圖4-5所示,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起3-1為一個圓弧形條狀凸起,便于完全擋住引線,避免引線對轉子6的干涉;再優選地,所述束線構件3也為圓弧形結構,便于所述束線構件3裝配在定子7端面上,結構緊湊。
進一步地,所述束線構件3設置有第一限位結構,所述定子7端面上設置有第二限位結構,在裝配狀態下,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相配合,以便對所述束線構件3進行限位。這樣,在所述束線構件3將引線1容置在空腔3-6的情況下,由于限位結構的作用,所述束線構件3能夠可靠的限位在定子7端面上,不會因電機的運行而松動,始終能夠避免引線1對轉子6的干涉。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朝向定子7端面的第二凸起3-3,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為用于容納所述第二凸起3-3的第一凹槽7-1,在所述束線構件3裝配狀態下,所述第二凸起3-3插入所述第一凹槽7-1。如圖4和圖6所示,在所述束線構件3裝配狀態下,所述第二凸起3-3插入所述第一凹槽7-1,對所述束線構件3進行限位,避免所述束線3構件松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7-1和所述第二凸起3-3的橫截面均為矩形形狀;所述第二凸起3-3插入所述第一凹槽7-1后,實現所述束線構件3在電機的周向方向的限位。
優選地,所述第一凹槽7-1的槽寬在電機的徑向方向上從內側到外側逐漸變大,所述第二凸起3-3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7-1相適配的形狀,所述第二凸起3-3插入所述第一凹槽7-1后,除了能實現束線構件3在電機周向方向的限位外,還能實現束線構件3在電機徑向向內的方向的限位,再優選地,第一凹槽7-1為梯形,第二凸起3-3為相應的梯形,或者,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凸起3-3也可以是能在徑向向內的方向上實現限位的其他形狀。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朝向定子端面的第二凸起3-3,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為定子端面上朝向所述束線構件的第三凸起7-2,所述第二凸起3-3嵌入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三凸起7-2之間,或者所述第三凸起7-2嵌入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凸起3-3之間。如圖5和圖7所示,在所述束線構件裝配狀態下,所述第三凸起7-2嵌入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凸起3-3,對所述束線構件3進行限位,避免所述束線構件3松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3-3的橫截面為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徑向外側的寬度尺寸大于徑向內側的寬度尺寸),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三凸起7-2之間的空隙為形狀配合的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所述第二凸起3-3嵌入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三凸起7-2之間,實現在電機的周向方向(梯形的情況下還包括徑向向內的方向)對所述束線構件3進行限位。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三凸起7-2的橫截面為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徑向外側的寬度尺寸大于徑向內側的寬度尺寸),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凸起3-3之間的空隙為形狀配合的矩形形狀或梯形形狀,如圖5和圖7所示,所述第三凸起7-2嵌入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凸起3-3之間,實現在電機的周向方向(梯形的情況下還包括徑向向內的方向)對所述束線構件3進行限位。可以想到的是,位于束線構件3和電機定子端面中一方上的凸起,以及位于另一方上的兩個凸起之間的空隙,也可以是能在徑向向內的方向上實現限位的其他形狀。
替代地,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為定子端面上朝向所述束線構件3的第三凸起7-2,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用于容納所述第三凸起7-2的第二凹槽(圖中未示出)。
進一步地,如圖4-5所示,所述束線構件3的引線出口端設置有門型結構3-5,所述電機的引線1從所述門型結構3-5穿出。優選地,所述束線構件3設置有第四凸起3-4,并且與所述門型結構3-5相鄰,所述第四凸起3-4與所述門型結構3-5都起到擋住引線1的作用。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所述門型結構3-5的頂邊設置有凹槽。優選地,所述凹槽為弧形凹槽,形狀與引線形狀相對應,便于對各相引線1分別進行限位,避免引線1對轉子6的干涉;所述凹槽還可以是鋸齒形凹槽,也具有將引線壓緊的技術效果。
進一步地,如圖4-7所示,所述束線構件3設置有與電機定子的接線針4相對應的孔部3-2,在裝配狀態下,所述接線針4插入所述孔部3-2內。所述孔部3-2既能容納所述接線針4,又能幫助所述束線構件3定位。
進一步地,所述孔部3-2為盲孔,從而接線針4不會穿過束線構件3,由此,束線構件3還能起到絕緣作用,從而能夠省去傳統電機定子7與端蓋5之間設置的絕緣片,如隔電環8等。
如圖2-3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機,包括本發明前面所述的引線固定結構。由于采用本發明前面所述的引線固定結構,引線固定操作簡單,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避免了引線對轉子的干涉,并且起到絕緣作用,能夠省去了傳統電機定子與端蓋之間設置的絕緣片。優選地,所述的電機為無刷直流電機。
本發明提供的引線固定結構及具有其的電機,解決了電源線引出時因晃動與轉子干涉的隱患問題,同時實現了三相線與端蓋的有效絕緣,節省絕緣片,提高生產效率,便于實施與生產;能夠提高電機的可靠性。實現工藝簡單,避免使用熱縮管的復雜套線結構。
當電機中采用本發明所提供的引線固定結構時,電機的裝配方法例如包括,第一步:將電源線與定子接線針連接(焊接等);第二步:根據出線方向,將束線構件裝配在定子端面,擋住電源線;第三步:完成束線構件的固定后,扣合端蓋。可見,相比于現有技術中在引線上套設熱縮管的方式,裝配過程非常簡單,裝配效率明顯提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