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定子鐵心、壓縮機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通過連結多個分割鐵心來制造馬達的定子鐵心的方法,公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在該技術中,在各分割鐵心的一方的分割邊界部形成有凸部,在另一方的分割邊界部形成有凹部。在所連結的2個分割鐵心中的、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凸部形成有:沿層疊厚度方向突出的卡止片;以及用于收納形成于另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凹部的卡止片的卡止槽。在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凹部形成有:沿層疊厚度方向突出的卡止片;以及用于收納形成于另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凸部的卡止片的卡止槽。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凸部與另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凹部嵌合,另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凸部與一方的分割鐵心的凹部嵌合,由此,形成于各凸部的卡止片被收納于在各凹部形成的卡止槽,兩方的分割鐵心被連結在一起。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18676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在分割鐵心的每個連結部位,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2個卡止片被收納于卡止槽。即,在一個接一個的方向上,分割鐵心彼此僅利用一個卡止片結合。因而,分割鐵心彼此的結合力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定子鐵心的被分割的部分彼此的結合力。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鐵心具備:
第1電磁鋼板;
第2電磁鋼板;
第3電磁鋼板,具有:與上述第1電磁鋼板重疊的部分;以及比上述第1電磁鋼板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在該部分設置有具有彈性并朝接近上述第1電磁鋼板的方向傾斜地延伸的突起,并且,上述第3電磁鋼板的比上述第1電磁鋼板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與上述第2電磁鋼板鄰接;以及
第4電磁鋼板,具有:與上述第2電磁鋼板重疊的部分;以及比上述第2電磁鋼板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在該部分設置有供上述第3電磁鋼板的突起嵌合的孔,并且,上述第4電磁鋼板的比上述第2電磁鋼板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與上述第1電磁鋼板鄰接,
上述第1電磁鋼板、上述第2電磁鋼板、上述第3電磁鋼板以及上述第4電磁鋼板的組合以相同的朝向層疊。
在本發明中,第1電磁鋼板、第2電磁鋼板、具有突起的第3電磁鋼板以及具有供第3電磁鋼板的突起嵌合的第4電磁鋼板的組合以相同的朝向層疊。即,至少在一個方向上,定子鐵心的被分割的部分彼此通過2個以上的突起結合。因而,定子鐵心的被分割的部分彼此的結合力強。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凍循環裝置的回路圖。
圖2是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凍循環裝置的回路圖。
圖3是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壓縮機的縱剖視圖。
圖4是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俯視圖。
圖5是形成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電磁鋼板的俯視圖以及局部放大圖。
圖6是形成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電磁鋼板的俯視圖以及局部放大圖。
圖7是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局部橫剖視圖。
圖8是示出連結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步驟的局部橫剖視圖以及局部縱剖視圖。
圖9是示出連結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步驟的局部橫剖視圖以及局部縱剖視圖。
圖10是示出連結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步驟的局部橫剖視圖以及局部縱剖視圖。
圖11是示出連結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步驟的局部橫剖視圖以及局部縱剖視圖。
圖12是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局部橫剖視圖以及局部縱剖視圖。
圖13是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局部橫剖視圖。
圖14是形成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割鐵心的電磁鋼板的孔以及突起的俯視圖。
圖15是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分割片的局部橫剖視圖。
圖16是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俯視圖。
圖17是形成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分割片的電磁鋼板的俯視圖以及局部放大圖。
圖18是形成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分割片的電磁鋼板的俯視圖以及局部放大圖。
圖19是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分割片的局部橫剖視圖。
圖20是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分割片的局部橫剖視圖以及局部縱剖視圖。
圖21是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分割片的局部橫剖視圖。
圖22是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定子鐵心的分割片的局部橫剖視圖以及局部縱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冷凍循環裝置;11:制冷劑回路;12:壓縮機;13:四通閥;14:第1熱交換器;15:膨脹機構;16:第2熱交換器;17:控制裝置;20:密閉容器;21:吸入管;22:排出管;23:吸入消聲器;24:端子;25:導線;30:壓縮機構;31:缸;32:活塞;33:主軸承;34:副軸承;35:排出消聲器;40:馬達;41:定子;42:轉子;43:定子鐵心;44:繞組;45:絕緣部件;46:轉子鐵心;48:永磁鐵;49:貫通孔;50:曲軸;51:偏心軸部;52:主軸部;53:副軸部;60:分割鐵心;60a:連結鐵心;60b:連結鐵心;61:齒;62:背軛;71:第1電磁鋼板;72:第2電磁鋼板;73:第3電磁鋼板;74:第4電磁鋼板;75:第5電磁鋼板;76:第6電磁鋼板;77:第7電磁鋼板;78:第8電磁鋼板;81:突起;82:孔;83:突起;84: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各圖中,對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在實施方式的說明中,適當地省略或者簡化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的說明。對于裝置、器具、部件等的結構,其材質、形狀、大小等能夠在本發明的范圍內適當變更。
實施方式1.
參照圖1以及圖2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循環裝置10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1示出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1。圖2示出制熱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11。
冷凍循環裝置10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空調機,但也可以是冰箱、熱泵循環裝置之類的空調機以外的裝置。
冷凍循環裝置10具備供制冷劑循環的制冷劑回路11。冷凍循環裝置10還具備壓縮機12、四通閥13、室外熱交換器即第1熱交換器14、膨脹閥即膨脹機構15以及室內熱交換器即第2熱交換器16。壓縮機12、四通閥13、第1熱交換器14、膨脹機構15以及第2熱交換器16連接于制冷劑回路11。
壓縮機12對制冷劑進行壓縮。四通閥13在制冷運轉時與制熱運轉時對制冷劑的流動方向進行切換。第1熱交換器14在制冷運轉時作為冷凝器動作,使由壓縮機12壓縮后的制冷劑散熱。即,第1熱交換器14使用由壓縮機12壓縮后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第1熱交換器14在制熱運轉時作為蒸發器動作,在室外空氣與通過膨脹機構15膨脹后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從而對制冷劑進行加熱。膨脹機構15使在冷凝器散熱后的制冷劑膨脹。第2熱交換器16在制熱運轉時作為冷凝器動作,使由壓縮機12壓縮后的制冷劑散熱。即,第2熱交換器16使用由壓縮機12壓縮后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第2熱交換器16在制冷運轉時作為蒸發器動作,在室內空氣與通過膨脹機構15膨脹后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從而對制冷劑進行加熱。
冷凍循環裝置10還具備控制裝置17。
具體而言,控制裝置17是微型計算機。在圖1以及圖2中,僅示出控制裝置17與壓縮機12的連接,但控制裝置17不僅與壓縮機12連接,還與連接于制冷劑回路11的各單元連接。控制裝置17監視或者控制各單元的狀態。
作為在制冷劑回路11循環的制冷劑,可以使用r32制冷劑、r290(丙烷)制冷劑、r407c制冷劑、r410a制冷劑、r744(co2)制冷劑、r1234yf制冷劑等任意的制冷劑。
參照圖3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壓縮機12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3示出壓縮機12的縱截面。
壓縮機12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密閉型壓縮機。壓縮機12具體而言是一缸的旋轉式壓縮機,但也可以是二缸以上的旋轉式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或者往復式壓縮機。
壓縮機12具備密閉容器20、壓縮機構30、馬達40以及曲軸50。
在密閉容器20安裝有:用于吸入制冷劑的吸入管21;以及用于排出制冷劑的排出管22。
壓縮機構30被收納于密閉容器20。具體而言,壓縮機構30設置于密閉容器20的內側下部。壓縮機構30由馬達40驅動。壓縮機構30對被吸入至吸入管21的制冷劑進行壓縮。
馬達40也被收納于密閉容器20。具體而言,馬達40設置于密閉容器20的內側上部。馬達40在本實施方式中是集中繞組的馬達,但也可以是分布繞組的馬達。
在密閉容器20的底部,存積有用于對壓縮機構30的各滑動部進行潤滑的冷凍機油。冷凍機油伴隨著曲軸50的旋轉而被設置于曲軸50的下部的油泵汲取,并被向壓縮機構30的各滑動部供給。作為冷凍機油,使用作為合成油的poe(多元醇酯)、pve(聚乙烯醚)、ab(烷基苯)等。
以下,對馬達40的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馬達40在本實施方式中是無刷直流(directcurrent)馬達,但也可以是感應電動機等無刷直流馬達以外的馬達。
馬達40具備定子41與轉子42。
定子41呈圓筒狀,并以與密閉容器20的內周面接觸的方式被固定。轉子42呈圓柱狀,并隔著0.3毫米~1.0毫米的空隙而設置于定子41的內側。
定子41具備定子鐵心43與繞組44。定子鐵心43通過將以鐵為主要成分的厚度0.1毫米~1.5毫米的多張電磁鋼板沖裁為一定的形狀并在軸向層疊,并借助斂縫或者焊接等固定而制成。定子鐵心43的外徑比密閉容器20的中間部的內徑大,并熱裝固定于密閉容器20的內側。繞組44卷繞于定子鐵心43。具體而言,繞組44隔著絕緣部件45而以集中繞組的方式卷繞于定子鐵心43。繞組44由芯線以及覆蓋芯線的至少一層覆膜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芯線的材質是銅。覆膜的材質是ai(酰胺酰亞胺)/ei(酯酰亞胺)。絕緣部件45的材質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此外,芯線的材質也可以是鋁。絕緣部件45的材質也可以是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lcp(液晶聚合物)、pps(聚苯硫醚)或者酚醛樹脂。在繞組44連接有導線25的一端。
轉子42具備轉子鐵心46與永磁鐵48。轉子鐵心46與定子鐵心43相同,通過將以鐵為主要成分的厚度0.1毫米~1.5毫米的多張電磁鋼板沖裁為一定的形狀并在軸向層疊,并借助斂縫或者焊接等固定而制成。永磁鐵48插入于在轉子鐵心46形成的多個插入孔。永磁鐵48形成磁極。作為永磁鐵48,使用鐵氧體磁鐵或者稀土類磁鐵。
在轉子鐵心46的俯視觀察時的中心,形成有供曲軸50的主軸部52熱裝或者壓入的軸孔。在轉子鐵心46的軸孔的周圍,形成有沿軸向貫通的多個貫通孔49。各個貫通孔49成為從后述的排出消聲器35向密閉容器20內的空間排放的氣體制冷劑的通路之一。
雖未圖示,但在馬達40構成為感應電動機的情況下,在形成于轉子鐵心46的多個插槽填充或者插入有由鋁或者銅等形成的導體。而且,形成有用端環將導體的兩端短路的籠形繞組。
在密閉容器20的頂部,安裝有與逆變器裝置等外部電源連接的端子24。端子24具體而言是玻璃端子。在本實施方式中,端子24通過焊接而被固定于密閉容器20。在端子24連接有導線25的另一端。由此,端子24與馬達40的繞組44電連接。
在密閉容器20的頂部,還安裝有軸向兩端開口的排出管22。從壓縮機構30排出的氣體制冷劑從密閉容器20內的空間通過排出管22而被向外部的制冷劑回路11排出。
以下,對壓縮機構30的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壓縮機構30具備缸31、活塞32、主軸承33、副軸承34以及排出消聲器35。
缸31的內周在俯視觀察時呈圓形。在缸31的內部,形成有俯視觀察時呈圓形的空間即缸室。在缸31的外周面,設置有用于從制冷劑回路11吸入氣體制冷劑的吸入口。從吸入口吸入的制冷劑在缸室中被壓縮。缸31的軸向兩端開口。
活塞32呈環狀。由此,活塞32的內周以及外周在俯視觀察時呈圓形。活塞32在缸室內偏心旋轉。活塞32與構成活塞32的旋轉軸的曲軸50的偏心軸部51滑動自如地嵌合。
雖未圖示,但在缸31設置有與缸室相連、且沿半徑方向延伸的葉片槽。在葉片槽的外側,形成有與葉片槽相連的在俯視觀察時呈圓形的空間即背壓室。在葉片槽內,設置有用于將缸室分隔為低壓的吸入室與高壓的壓縮室的葉片。葉片呈前端變圓的板狀。葉片始終被設置于背壓室的葉片彈簧按壓于活塞32。由于密閉容器20內為高壓,因此,若壓縮機12開始運轉,則在葉片的靠背壓室側的面即葉片背面作用有由密閉容器20內的壓力與缸室內的壓力之差產生的力。因此,葉片彈簧主要用于實現如下目的:在密閉容器20內與缸室內的壓力不存在差的壓縮機12的啟動時,將葉片按壓于活塞32。
主軸承33從側面觀察呈倒t字狀。主軸承33與曲軸50的比偏心軸部51更靠上方的部分即主軸部52滑動自如地嵌合。主軸承33將缸31的缸室以及葉片槽的上側封閉。
副軸承34從側面觀察呈t字狀。副軸承34與曲軸50的比偏心軸部51更靠下方的部分即副軸部53滑動自如地嵌合。副軸承34將缸31的缸室以及葉片槽的下側封閉。
主軸承33與副軸承34分別通過螺栓等緊固件而被固定于缸31,支承活塞32的旋轉軸即曲軸50。
雖未圖示,但在主軸承33設置有用于將在缸室中被壓縮后的制冷劑向制冷劑回路11排出的排出口。排出口在缸室被葉片分隔為吸入室與壓縮室時位于與壓縮室相連的位置。在主軸承33安裝有將排出口開閉自如地封閉的排出閥。
排出消聲器35安裝于主軸承33的外側。經由排出閥而被排出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暫時進入排出消聲器35,然后被從排出消聲器35向密閉容器20內的空間排放。此外,排出口以及排出閥也可以設置于副軸承34或者主軸承33與副軸承34雙方。排出消聲器35安裝于設置有排出口以及排出閥的軸承的外側。
在密閉容器20的旁邊設置有吸入消聲器23。吸入消聲器23從制冷劑回路11吸入低壓的氣體制冷劑。吸入消聲器23在液體制冷劑返回的情況下抑制液體制冷劑直接進入缸31的缸室這一情況。吸入消聲器23經由吸入管21而與設置于缸31的外周面的吸入口連接。吸入消聲器23的主體通過焊接等而被固定于密閉容器20的側面。
在本實施方式中,缸31、主軸承33以及副軸承34的材質是燒結鋼,但也可以是灰鑄鐵或者碳鋼。活塞32的材質是含有鉻等的合金鋼。葉片的材質是高速工具鋼。
雖未圖示,但在壓縮機12構成為擺動式的旋轉壓縮機的情況下,葉片與活塞32設置為一體。若驅動曲軸50,則葉片沿著旋轉自如地安裝于活塞32的支承體的槽進出。葉片伴隨著活塞32的旋轉而一邊擺動一邊沿半徑方向進退,由此將缸室的內部劃分為壓縮室與吸入室。支承體由橫截面呈半圓形狀的兩個柱狀部件構成。支承體旋轉自如地嵌合于在缸31的吸入口與排出口之間的中間部形成的圓形狀的保持孔。
以下,對壓縮機12的動作進行說明。
從端子24經由導線25向馬達40的定子41供給電力。由此,在定子41的繞組44流動有電流,從繞組44產生磁通。馬達40的轉子42借助從繞組44產生的磁通與從轉子42的永磁鐵產生的磁通的作用而旋轉。通過轉子42的旋轉,被固定于轉子42的曲軸50旋轉。伴隨著曲軸50的旋轉,壓縮機構30的活塞32在壓縮機構30的缸31的缸室內偏心旋轉。缸31與活塞32之間的空間即缸室被葉片分割為吸入室與壓縮室。伴隨著曲軸50的旋轉,吸入室的容積與壓縮室的容積變化。在吸入室,容積緩緩增大,由此,從吸入消聲器23吸入低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壓縮室,容積緩緩縮小,由此,其中的氣體制冷劑被壓縮。被壓縮而變得高壓高溫的氣體制冷劑被從排出消聲器35向密閉容器20內的空間排出。被排出后的氣體制冷劑還通過馬達40而從位于密閉容器20的頂部的排出管22被向密閉容器20之外排出。被向密閉容器20之外排出后的制冷劑通過制冷劑回路11,并再次返回吸入消聲器23。
以下,依次說明馬達40的定子41所具備的定子鐵心43的結構、用于實現該結構的步驟、以及通過該結構得到的效果。
結構的說明
參照圖4對定子鐵心43的結構進行說明。
定子鐵心43具有多個分割鐵心60在周方向連結而成的構造。“周方向”是在以包括定子鐵心43的方式構成馬達40時與設置于定子鐵心43的內側的轉子42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方向。分割鐵心60的個數可以是任意數量,但在本實施方式中是9個。
9個分割鐵心60中包括1個連結鐵心60a與1個連結鐵心60b。連結鐵心60a的個數可以是任意數量,也可以有2個以上分割鐵心60相當于連結鐵心60a。連結鐵心60b的個數是與連結鐵心60a的個數相同的數量,也可以有2個以上分割鐵心60相當于連結鐵心60b。在2個以上分割鐵心60相當于連結鐵心60a的情況下、或者在2個以上分割鐵心60相當于連結鐵心60b的情況下,也可以存在兼作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的分割鐵心60。
各個分割鐵心60具有齒61與背軛62形成為一體的構造。相鄰的分割鐵心60彼此通過使相互的背軛62結合而連結在一起。作為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的連結方法,使用后述的方法,但是作為至少一方既不相當于連結鐵心60a也不相當于連結鐵心60b的分割鐵心60彼此的連結方法,能夠使用任意的方法。
在各個分割鐵心60中,齒61從背軛62的半徑方向的內側延伸。齒61形成為從根部起以恒定的寬度朝半徑方向的內側延伸、并且在前端寬度變寬的形狀。在齒61的以恒定的寬度延伸的部分卷繞有繞組44。若電流在繞組44中流動,則卷繞有繞組44的齒61成為磁極。磁極的方向由在繞組44中流動的電流的方向決定。
參照圖5、圖6以及圖7,對形成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的電磁鋼板的構造進行說明。
連結鐵心60a是將第1電磁鋼板71與第3電磁鋼板73沿軸向層疊的構造的分割鐵心60。具體而言,連結鐵心60a形成為將第1電磁鋼板71與第3電磁鋼板73一張一張交替地沿軸向配置的構造。“軸向”是在以包括定子鐵心43的方式構成馬達40時與設置于定子鐵心43的內側的轉子42的旋轉軸方向相同的方向。圖5示出第1電磁鋼板71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1電磁鋼板71的連結部。圖6示出第3電磁鋼板73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3電磁鋼板73的連結部。圖7示出任意的連續的4個層l1~l4中的第1電磁鋼板71以及第3電磁鋼板73的連結部。第1電磁鋼板71以及第3電磁鋼板73的層疊數優選比4多,但在這里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4個層l1~l4。
連結鐵心60b是將第2電磁鋼板72與第4電磁鋼板74沿軸向層疊的構造的分割鐵心60。具體而言,連結鐵心60b形成為將第2電磁鋼板72與第4電磁鋼板74一張一張交替地沿軸向配置的構造。圖5示出第4電磁鋼板74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4電磁鋼板74的連結部。圖6示出第2電磁鋼板72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2電磁鋼板72的連結部。圖7示出層l1~l4中的第2電磁鋼板72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連結部。第2電磁鋼板72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層疊數與第1電磁鋼板71以及第3電磁鋼板73的層疊數相同。
第3電磁鋼板73具有:與第1電磁鋼板71重疊的部分3a;以及設置有突起81且比第1電磁鋼板71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3b。在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時,第3電磁鋼板73的比第1電磁鋼板71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3c與第2電磁鋼板72鄰接。
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具有彈性。突起81朝向與第1電磁鋼板71接近的方向傾斜地延伸。突起81可以通過任意方法形成,但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第3電磁鋼板73的一部分切出立起而形成。突起81可以是任意形狀,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俯視觀察時呈矩形狀。
第4電磁鋼板74具有:與第2電磁鋼板72重疊的部分4a;以及設置有孔82且比第2電磁鋼板72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4b。在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時,第4電磁鋼板74的比第2電磁鋼板72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4c與第1電磁鋼板71鄰接。
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可以是任意形狀,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俯視觀察時呈矩形狀。在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時,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與孔82嵌合。由此,至少在突起81突出的方向上,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借助與第3電磁鋼板73的張數相同個數的突起81結合。因而,突起81的個數越多,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之間的結合力就越強。
步驟的說明
參照圖8、圖9、圖10以及圖11對用于實現定子鐵心43的結構的步驟進行說明。具體而言,對將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的步驟進行說明。該步驟相當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鐵心43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工序。
首先,如圖8所示,使具有突起81的連結鐵心60a朝具有孔82的連結鐵心60b以第4電磁鋼板74與第1電磁鋼板71同層、第2電磁鋼板72與第3電磁鋼板73同層的方式沿周方向移動。
如圖9所示,將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在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的過程中,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因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周方向端部而在軸向的突起81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受力,并彈性變形。具體而言,伴隨著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插入,突起81被與突起81的傾斜面接觸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周方向端部緩緩壓潰。該第4電磁鋼板74的周方向端部相當于圖7所示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端部4c。
層l4的第3電磁鋼板73也與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同樣,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3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彈性變形,因此,與壓入等其他方法相比,能夠容易地插入第3電磁鋼板73。
如圖10所示,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如果到達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則借助彈力而恢復原來的形狀,并與孔82嵌合。由此,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結合。層l4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3的第4電磁鋼板74也和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同樣地結合。
如圖11所示,即便假設連結鐵心60a朝連結鐵心60b的相反側而沿周方向被牽拉,由于連結鐵心60a的突起81與連結鐵心60b的孔82嵌合,因此突起81與孔82的內壁之間的接觸力發揮作用,連結鐵心60a不會被從連結鐵心60b拉離。
如上所述,即便連結鐵心60a朝連結鐵心60b的相反側被牽拉也不會移動,但若連結鐵心60a被朝連結鐵心60b按壓則能夠移動。在定子鐵心43熱裝于壓縮機12的密閉容器20時,作用有使定子鐵心43沿周方向收縮的力,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連結鐵心60a朝連結鐵心60b移動,能夠吸收該力。因此,容易提高定子鐵心43的內徑正圓度。另外,在熱裝定子鐵心43時,應力并不集中于連結部,因此能夠避免連結部處的鐵損的產生。
實施方式的效果的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具有突起81的第3電磁鋼板73以及具有供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嵌合的孔82的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以相同的朝向層疊。任一組合的突起81均朝相同的方向突出,因此,至少在該方向上,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借助2個以上突起81結合。因而,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之間的結合力強。這里,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相當于定子鐵心43的被分割的部分。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設置于與設置有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的層不同的層。因而,無需進行焊接,能夠廉價并且容易地將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在形成于分割邊界部的凸部的上下以及形成于分割邊界部的凹部本身,產生沿層疊方向大幅延伸的縫隙。這樣的縫隙成為使定子的磁路減少、使馬達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電磁鋼板71與比第1電磁鋼板71更向外側突出的第3電磁鋼板73一張一張交替地層疊,因此沿層疊方向產生的縫隙小。第2電磁鋼板72以及第4電磁鋼板74也同樣。因而,不會使定子41的磁路減少,結果,能夠維持馬達效率。
其他的結構
關于各個齒61,代替形成為一體,也可以具有使以恒定的寬度延伸的部分與前端沿半徑方向連結的構造。作為其連結方法,能夠使用將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的方法。即,能夠使用將電磁鋼板的突起81嵌合于另一電磁鋼板的孔82的方法。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以相同的朝向連續地層疊,但也可以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之間配置有其他的電磁鋼板的組合。以下,針對這樣的例子之一,主要對與本實施方式的差異進行說明。
參照圖12對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定子鐵心43的結構進行說明。
在該變形例中,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之間,配置有第5電磁鋼板75與第6電磁鋼板76的組合。
連結鐵心60a是第1電磁鋼板71、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5電磁鋼板75沿軸向層疊的構造的分割鐵心60。具體而言,連結鐵心60a形成為將1張第1電磁鋼板71、1張第3電磁鋼板73、2張第5電磁鋼板75依次反復沿軸向配置的構造。圖12示出任意的連續的6個層l1~l6中的第1電磁鋼板71、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5電磁鋼板75的連結部。第1電磁鋼板71、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5電磁鋼板75的層疊數優選比6個多,但是這里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6個層l1~l6。
連結鐵心60b是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以及第6電磁鋼板76沿軸向層疊的構造的分割鐵心60。具體而言,連結鐵心60b形成為將1張第4電磁鋼板74、1張第2電磁鋼板72以及2張第6電磁鋼板76依次反復沿軸向配置的構造。圖12示出層l1~l6中的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以及第6電磁鋼板76的連結部。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以及第6電磁鋼板76的層疊數與第1電磁鋼板71、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5電磁鋼板75的層疊數相同。
在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時,第6電磁鋼板76與第5電磁鋼板75鄰接。
在該變形例中,能夠減少由連結部在層疊方向上產生的縫隙的數量。另外,存在既無突起81亦無孔82的層。因而,能夠增加定子41的磁路,結果,能夠提高馬達效率。
實施方式2.
針對本實施方式,主要對與實施方式1的差異進行說明。
參照圖13以及圖14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鐵心43的結構進行說明。
在實施方式1中,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與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均形成為在俯視觀察時呈矩形狀。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形成為在俯視觀察時呈正方形狀,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形成為在俯視觀察時呈圓形狀。突起81優選邊長為孔82的半徑r的
在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時,與實施方式1相同,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在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的過程中,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因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周方向端部而在軸向的突起81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受力,并彈性變形。層l4的第3電磁鋼板73也與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同樣,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3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
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如果到達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則借助彈力而恢復原來的形狀并與孔82嵌合。由此,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結合。層l4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3的第4電磁鋼板74也和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同樣地結合。
如圖1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突起81即便相對于周方向朝斜向移動,也容易與孔82嵌合。因而,相對于第3電磁鋼板73的插入方向的偏差的容許度提高。即,第3電磁鋼板73的插入方向的自由度提高。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以相同的朝向連續地層疊,但也可以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間配置有其他電磁鋼板的組合。具體而言,與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相同,也可以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間配置有圖12所示的第5電磁鋼板75與第6電磁鋼板76的組合。
實施方式3.
針對本實施方式,主要對與實施方式1的差異進行說明。
參照圖15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鐵心43的結構進行說明。
在實施方式1中,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僅設置于第3電磁鋼板73的1個部位,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也僅設置于第4電磁鋼板74的1個部位。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設置于第3電磁鋼板73的多個部位,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也設置于第4電磁鋼板74的多個部位。具體而言,突起81設置于第3電磁鋼板73的2個部位,孔82也設置于第4電磁鋼板74的2個部位。
在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連結時,與實施方式1相同,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在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的過程中,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2個突起81因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周方向端部而在軸向的各個突起81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受力,并彈性變形。層l4的第3電磁鋼板73也與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同樣,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3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
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2個突起81如果分別到達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對應的孔82,則借助彈力而恢復原來的形狀,并與對應的孔82嵌合。由此,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結合。層l4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3的第4電磁鋼板74也和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同樣地結合。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各層的突起81設置于多個部位,因此連結鐵心60a與連結鐵心60b之間的結合力提高。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以相同的朝向連續地層疊,但也可以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間配置有其他電磁鋼板的組合。具體而言,與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同樣,也可以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間配置有圖12所示的第5電磁鋼板75與第6電磁鋼板76的組合。
實施方式4.
針對本實施方式,主要對與實施方式1的差異進行說明。
以下,依次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鐵心43的結構、用于實現該結構的步驟以及由該結構得到的效果。
結構的說明
參照圖16對定子鐵心43的結構進行說明。
定子鐵心43與實施方式1同樣具有多個分割鐵心60沿周方向連結而成的構造。分割鐵心60的個數可以是任意數量,但在本實施方式中也是9個。
各個分割鐵心60與實施方式1不同,具有齒61與背軛62沿半徑方向連結而成的構造。相鄰的分割鐵心60彼此通過相互的背軛62結合而被連結在一起。作為分割鐵心60彼此的連結方法,能夠使用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方法或者其他任意的方法。
在各個分割鐵心60中,齒61連結在背軛62的半徑方向的內側。齒61與實施方式1同樣,形成為從根部起以恒定的寬度朝半徑方向的內側延伸、并且前端寬度變寬的形狀。在齒61的以恒定的寬度延伸的部分,卷繞有繞組44。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定子鐵心43具有9個齒61與9個背軛62沿半徑方向連結而成的構造。此外,定子鐵心43也可以在周方向具有一體的構造。即,定子鐵心43也可以具有分別形成的9個齒61與一體形成的一個背軛62連結而成的構造。齒61的個數與分割鐵心60的個數同樣可以適當地變更。
由壓縮機用馬達即馬達40的驅動時的電流產生的磁通在定子鐵心43產生磁滯損失與渦流損失。磁滯損失與渦流損失作為鐵損而成為使馬達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作為減少鐵損的方法,存在使用方向性電磁鋼板等鐵損低的電磁鋼板的方法。但是,鐵損低的電磁鋼板昂貴,成為使成本增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各個分割鐵心60被分割為齒61與背軛62,針對磁通密度高的齒61,選擇性地使用鐵損低的電磁鋼板。由不同的電磁鋼板構成的齒61與背軛62需要以強結合力連結,以免在連結部位產生的聲音振動成為問題。
參照圖17、圖18、圖19以及圖20對形成齒61與背軛62的電磁鋼板的構造進行說明。
各個齒61是第1電磁鋼板71與第3電磁鋼板73沿軸向層疊的構造的分割片。各個齒61雖然可以形成為僅第1電磁鋼板71與第3電磁鋼板73層疊而成的構造,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第1電磁鋼板71、第3電磁鋼板73、第6電磁鋼板76以及第8電磁鋼板78層疊而成的構造。具體而言,各個齒61形成為1張第1電磁鋼板71、1張第3電磁鋼板73、1張第8電磁鋼板78、以及1張第6電磁鋼板76依次反復沿軸向配置的構造。圖17示出第1電磁鋼板71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1電磁鋼板71的連結部。圖18示出第3電磁鋼板73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3電磁鋼板73的連結部。圖19示出任意的連續的4個層l1~l4中的第1電磁鋼板71、第3電磁鋼板73、第6電磁鋼板76以及第8電磁鋼板78的連結部。第1電磁鋼板71、第3電磁鋼板73、第6電磁鋼板76以及第8電磁鋼板78的層疊數優選比4個多,但是這里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4個層l1~l4。此外,圖20示出包含層l1~l4的6個層l1~l6。
各個背軛62是第2電磁鋼板72與第4電磁鋼板74沿軸向層疊的構造的分割片。各個背軛62雖然可以形成為僅第2電磁鋼板72與第4電磁鋼板74層疊而成的構造,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第5電磁鋼板75以及第7電磁鋼板77層疊而成的構造。具體而言,各個背軛62形成為1張第4電磁鋼板74、1張第2電磁鋼板72、1張第5電磁鋼板75以及1張第7電磁鋼板77依次反復沿軸向配置的構造。圖17示出第4電磁鋼板74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4電磁鋼板74的連結部。圖18示出第2電磁鋼板72的形狀,并且放大示出第2電磁鋼板72的連結部。圖19示出層l1~l4中的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第5電磁鋼板75以及第7電磁鋼板77的連結部。第2電磁鋼板72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層疊數與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第5電磁鋼板75以及第7電磁鋼板77的層疊數相同。
第1電磁鋼板71是鐵損比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第5電磁鋼板75以及第7電磁鋼板77低的電磁鋼板。
第3電磁鋼板73和第1電磁鋼板71同樣,是鐵損比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第5電磁鋼板75以及第7電磁鋼板77低的電磁鋼板。第3電磁鋼板73具有:與第1電磁鋼板71重疊的部分3a;以及設置有突起81且比第1電磁鋼板71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3b。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3電磁鋼板73的比第1電磁鋼板71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3c與第2電磁鋼板72鄰接。
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與實施方式1中的突起相同。
第4電磁鋼板74具有:與第2電磁鋼板72重疊的部分4a;以及設置有孔82且比第2電磁鋼板72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4b。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4電磁鋼板74的比第2電磁鋼板72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4c與第1電磁鋼板71鄰接。
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與實施方式1中的孔相同。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與孔82嵌合。由此,至少在突起81突出的方向上,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借助與第3電磁鋼板73的張數相同個數的突起81結合。因而,突起81的個數越多,齒61與背軛62之間的結合力就越強。
第5電磁鋼板75是各個背軛62的一部分。由此,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5電磁鋼板75配置于第1電磁鋼板71所處的一側與第2電磁鋼板72所處的一側中的、第2電磁鋼板72所處的一側。
第6電磁鋼板76與第1電磁鋼板71同樣,是鐵損比第2電磁鋼板72、第4電磁鋼板74、第5電磁鋼板75以及第7電磁鋼板77低的電磁鋼板。第6電磁鋼板76是各個齒61的一部分。由此,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6電磁鋼板76配置于第1電磁鋼板71所處的一側與第2電磁鋼板72所處的一側中的、第1電磁鋼板71所處的一側。
第7電磁鋼板77具有:與第5電磁鋼板75重疊的部分7a;以及設置有突起81且比第5電磁鋼板75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7b。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7電磁鋼板77的比第5電磁鋼板75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7c與第6電磁鋼板76鄰接。
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具有彈性。突起83朝接近第5電磁鋼板75的方向傾斜地延伸。突起83可以通過任意方法形成,但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第7電磁鋼板77的一部分切出立起而形成。突起83可以是任意形狀,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在俯視觀察時呈矩形狀。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突起83在層疊方向上朝與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突出的一側相同的一側突出。
第8電磁鋼板78具有:與第6電磁鋼板76重疊的部分8a;以及設置有孔84且比第6電磁鋼板76更向外側突出的部分8b。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8電磁鋼板78的比第6電磁鋼板76更向外側突出的前端8c與第5電磁鋼板75鄰接。
第8電磁鋼板78的孔84可以是任意形狀,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在俯視觀察時呈矩形狀。在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連結時,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與孔84嵌合。由此,在突起83突出的方向上,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借助與第7電磁鋼板77的張數相同個數的突起83結合。因而,突起83的個數越多,則各個齒61與對應的背軛62之間的結合力就越強。
步驟的說明
參照圖20對用于實現定子鐵心43的結構的步驟進行說明。具體而言,對將一個齒61與一個背軛62連結的步驟進行說明。該步驟相當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鐵心43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工序。
首先,具有突起81以及孔84的齒61朝具有孔82以及突起83的背軛62而以第4電磁鋼板74與第1電磁鋼板71同層、第2電磁鋼板72與第3電磁鋼板73同層、第5電磁鋼板75與第8電磁鋼板78同層、第7電磁鋼板77與第6電磁鋼板76同層的方式沿半徑方向移動。
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在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的過程中,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因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半徑方向端部而在軸向的突起81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受力,并彈性變形。具體而言,伴隨著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插入,突起81被與突起81的傾斜面接觸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半徑方向端部緩緩壓潰。該第4電磁鋼板74的半徑方向端部相當于圖19所示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端部4c。
層l6的第3電磁鋼板73也與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同樣,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5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
層l4的第7電磁鋼板77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3的第8電磁鋼板78的下方產生的縫隙。在層l4的第7電磁鋼板77插入的過程中,層l4的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因層l3的第8電磁鋼板78的半徑方向端部而在軸向的突起83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受力,并彈性變形。具體而言,伴隨著層l4的第7電磁鋼板77的插入,突起83被與突起83的傾斜面接觸的層l3的第8電磁鋼板78的半徑方向端部緩緩壓潰。該第8電磁鋼板78的半徑方向端部相當于圖19所示的層l3的第8電磁鋼板78的端部8c。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與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雙方彈性變形,因此,與壓入等其他的方法相比,能夠容易地插入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7電磁鋼板77。
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如果到達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則借助彈力而恢復原來的形狀,并與孔82嵌合。由此,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結合。層l6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5的第4電磁鋼板74也和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同樣地結合。
層l4的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如果到達層l3的第8電磁鋼板78的孔84,則借助彈力而恢復原來的形狀,并與孔84嵌合。由此,層l4的第7電磁鋼板77與層l3的第8電磁鋼板78也結合。
即便假設齒61朝向背軛62的相反側而沿半徑方向被牽拉,由于齒61的突起81與背軛62的孔82嵌合,因此突起81與孔82的內壁之間的接觸力發揮作用,齒61不會被從背軛62拉離。同樣,即便假設背軛62朝向齒61的相反側而沿半徑方向被牽拉,由于背軛62的突起83與齒61的孔84嵌合,因此突起83與孔84的內壁之間的接觸力發揮作用,背軛62不會被從齒61拉離。
實施方式的效果的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具有突起81的第3電磁鋼板73以及具有供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嵌合的孔82的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以相同的朝向層疊。在本實施方式中,還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間,配置有第5電磁鋼板75、第6電磁鋼板76、具有突起83的第7電磁鋼板77以及具有供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嵌合的孔84的第8電磁鋼板78的組合。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朝向與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不同的方向突出,因此,在2個以上的方向上,齒61與背軛62借助兩種突起81、83結合。因而,齒61與背軛62被牢固地固定。這里,齒61與背軛62相當于定子鐵心43的被分割的部分。
其他的結構
不僅是形成齒61的電磁鋼板,形成背軛62的電磁鋼板也可以是鐵損低的電磁鋼板。即,第2電磁鋼板72以及第4電磁鋼板74與第1電磁鋼板71以及第3電磁鋼板73同樣,也可以是鐵損低的電磁鋼板。
也可以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與第5電磁鋼板75、第6電磁鋼板76、第7電磁鋼板77以及第8電磁鋼板78的組合之間,配置有其他的電磁鋼板的組合。具體而言,與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同樣,也可以在第1電磁鋼板71、第2電磁鋼板72、第3電磁鋼板73以及第4電磁鋼板74的組合、與第5電磁鋼板75、第6電磁鋼板76、第7電磁鋼板77以及第8電磁鋼板78的組合之間,配置有圖12所示的第5電磁鋼板75與第6電磁鋼板76的組合。
實施方式5.
針對本實施方式,主要對與實施方式4的差異進行說明。
參照圖21以及圖22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鐵心43的結構進行說明。
在實施方式4中,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在層疊方向上朝與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突出的一側相同的一側突出。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在層疊方向上朝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突出。另外,在層疊方向上,第5電磁鋼板75與第7電磁鋼板77的位置關系以及第6電磁鋼板76與第8電磁鋼板78的位置關系同實施方式4相反。
在一個齒61與一個背軛62連結時,與實施方式4同樣,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在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插入的過程中,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因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半徑方向端部而在軸向的突起81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受力,并彈性變形。層l6的第3電磁鋼板73也與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同樣地,插入于在靠上方一層的層l5的第4電磁鋼板74的下方產生的縫隙。
與實施方式4不同,層l3的第7電磁鋼板77插入于在靠下方一層的層l4的第8電磁鋼板78的上方產生的縫隙。在層l3的第7電磁鋼板77插入的過程中,層l3的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因層l4的第8電磁鋼板78的半徑方向端部而在軸向的突起83突出的一側的相反側受力,并彈性變形。具體而言,伴隨著層l3的第7電磁鋼板77的插入,突起83被與突起83的傾斜面接觸的層l4的第8電磁鋼板78的半徑方向端部緩緩壓潰。該第8電磁鋼板78的半徑方向端部相當于圖21所示的層l4的第8電磁鋼板78的端部8c。
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的突起81如果到達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的孔82,則借助彈力而恢復原來的形狀,并與孔82嵌合。由此,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結合。層l6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5的第4電磁鋼板74也和層l2的第3電磁鋼板73與層l1的第4電磁鋼板74同樣地結合。
層l3的第7電磁鋼板77的突起83如果到達層l4的第8電磁鋼板78的孔84,則借助彈力而恢復原來的形狀,并與孔84嵌合。由此,層l3的第7電磁鋼板77與層l4的第8電磁鋼板78也結合。
如圖2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齒61的突起81與背軛62的突起83朝錯開180度的方向突出。因此,在齒61與背軛62連結時,齒61的突起81與背軛62的突起83難以相互干涉。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將這些實施方式中的幾個組合來加以實施。或者,也可以部分地實施這些實施方式中的任意一個或者幾個。具體而言,可以僅采用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作為“部”來說明的部件中的一個,也可以采用其中幾個的任意的組合。此外,本發明并不限定于這些實施方式,能夠根據需要進行各種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