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機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自動除水的深海充油電機及使用該電機的除水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深海充油電機利用密閉殼體的電機內部充滿變壓器油的方法達到如下幾個目的:
1.內部油壓與外部海水壓力相抵抗,防止海水進入電機內部,腐蝕電機鐵心和繞組,使電機可以在大水深地點作業;
2.油液可以良好地加速散熱,使電機功率大、體積小;
3.油液能夠潤滑軸承。
深海充油電機由于長時間在水中作業,海水有可能滲入到電機內部,造成電機內部油壓摻水乳化,導致絕緣降低,引發故障,因此該工作場合下電機內部油液的除水非常重要。
現有技術中嘗試了各種常用的密封方法,如改進電機外殼的材料、使用密封件等。
然而,現有的上述密封方法很難完全避免水分進入電機,且外殼和密封件在水中易腐蝕和老化,這對于深海充油電機的生產加工和成本是不利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自動除水的深海充油電機,其能夠更可靠地保證深海充油電機在水中作業時對電機中水分的去除。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除水的深海充油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和與其連接的除水系統,其中,所述電機本體包括外殼、設置在所述外殼中的定子、設置在電機的中心軸上且同軸設置在所述定子內的轉子以及連接至所述轉子的一端并伸出電機的所述外殼的輸出軸,所述轉子上遠離輸出軸的一側設有軸向孔和徑向孔,以便轉子旋轉時在電機的軸向和徑向產生壓力差;所述除水系統包括進油管、出油管和除水單元,所述進油管的一端與所述軸向孔連接,所述進油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除水單元連接,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徑向孔處的外殼,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除水單元連接,以在電機運轉時使油液在除水系統中循環,從而除去油液中的水分。
進一步地,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與所述徑向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輸出軸與所述外殼之間設有密封件。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為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除水單元為吸水劑罐。
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使用上述自動除水的深海充油電機對油液進行自動除水的方法,包括:當電動機的轉子旋轉時,所述軸向孔的端部壓力小于所述徑向孔的端部壓力,所述進油管從吸水劑罐吸油,所述出油管將電機中的油液吸出并將其引導至所述除水單元,從而使電機正常運轉時,電機內部的油液自動流入所述除水單元,經過除水單元除水的油液接著回流至電機內部。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電機的轉子上分別增加軸向和徑向孔,并合理布置油口,實現了油液在電機內部與除水單元之間的自動循環流動,不僅可以除去油液中的海水,增加水下工作時間,而且結構簡單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自動除水的深海充油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電機本體,2除水單元,3外殼,4定子,5轉子,6輸出軸,7軸向孔,8徑向孔,9進油管,10出油管,11吸水劑罐,12密封件,13中心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參考圖1,其示出了本發明的自動除水的深海充油電機的實施例,其包括:電機本體1和與其連接的除水系統2。其中,電機本體1包括外殼3、設置在外殼3中的定子4、設置在電機的中心軸13上且同軸設置在定子4內的轉子5以及連接至轉子5的一端并伸出電機的外殼3的輸出軸6。轉子5上遠離輸出軸6的一側設有軸向孔7和徑向孔8。
進一步地,由圖1可以看出,除水系統2包括進油管9、出油管10和吸水劑罐11,進油管9的一端與軸向孔7連接,進油管9的另一端與吸水劑罐11連接,出油管9的一端伸入徑向孔8處的外殼,出油管10的另一端與吸水劑罐11連接。
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為了使油液更完全地通過除水系統2,出油管10的一端與徑向孔8連接。
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為了使電機在輸出機械能時避免水進入電機,輸出軸6與外殼3之間設有密封件12,例如密封圈。
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的自動除水的深海充油電機的除水過程為:當電動機的轉子5旋轉,特別是以高速旋轉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在電機的軸向和徑向產生壓力差,即軸向孔7的端部壓力小于徑向孔8的端部壓力,這導致了壓力較小的軸向孔7所連接的進油管9從吸水劑罐吸油以增加軸向孔7內的壓力;同時,壓力較大的徑向孔8所連通的出油管10將電機中的油液吸出并將其引導至除水單元2,以減小徑向孔8內的壓力。從而使電機正常運轉時,電機內部的油液自動流入除水單元2,經過除水單元2除水的油液接著回流至電機內部。以在電機運轉時使油液在除水系統2中循環,從而除去油液中的水分。
圖1所示的實施例能夠有效出去深海充油電機油液中的水分,從而保證電機安全工作,并且能夠增加電機的水下工作時間、結構簡單可靠。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