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輸電線路施工工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電力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電網系統得到迅速發展。為了實現能源大規模輸送,特大型輸電線路的架設越來越多。為了確保特大型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對架線用施工機具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其中,架空輸電線路中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是輸電線路架線施工必備的主要機具之一,牽引裝置用于鎖緊導線,并在牽引機的牽引作用下將導線架設于輸電桿塔上。
通常,牽引裝置為壓接式牽引頭,導線穿設于該牽引頭,壓接機對牽引頭進行壓接,使得牽引頭產生塑性變形使得牽引頭與導線緊固在一起,從而實現牽引頭對導線的鎖緊。但是,牽引頭產生的塑性變形導致牽引頭無法重復利用,造成材料的浪費,增加了施工成本,并且壓接后的牽引頭和導線過滑車時,牽引頭的強度無法滿足使用要求。隨著導線的截面不斷增加,壓接機對截面增大的導線進行壓接的難度增大,導致壓接的質量、壓接精度均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壓接機對牽引頭進行壓接使得牽引頭發生塑性變形實現鎖緊導線導致的牽引頭損壞無法重復利用的問題。
一個方面,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鎖緊裝置,用于鎖緊導線的鋁絞線段;導線包括:承力芯段和鋁絞線段;第二鎖緊裝置,置于第一鎖緊裝置的第一側,且與第一鎖緊裝置可拆卸連接,用于鎖緊導線的承力芯段;第二鎖緊裝置還用于與牽引機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第一鎖緊裝置包括:第一連接體和至少兩個第一鎖緊體;其中,第一連接體開設有貫穿第一連接體的第一錐形孔;各第一鎖緊體圍設成第一錐形體,第一錐形體的內徑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錐形孔的錐頂端設置,并且,各第一鎖緊體的內側均開設有凹槽,各凹槽圍設成用于穿設導線的鋁絞線段的第一通道。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第二鎖緊裝置包括:驅動機構、第二連接體和至少兩個第二鎖緊體;其中,第二連接體開設有貫穿第二連接體的第二錐形孔,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與第一連接體可拆卸連接,第二連接體的第二端與牽引機相連接;各第二鎖緊體圍設成第二錐形體,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小的一端朝向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設置,并且,各第二鎖緊體的內側均開設有凹槽,各凹槽圍設成用于穿設導線的承力芯段的第二通道;驅動機構設置于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驅動機構用于同時驅動各第二鎖緊體向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滑動以使第二通道變小進而鎖緊承力芯段。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件、以及至少兩個第二驅動件和螺栓;其中,第一驅動件為環形體,環形體的中空部分用于穿設導線的承力芯段,第一驅動件與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相接觸,用于擠壓第二錐形體;各第二驅動件均與第一驅動件的外壁相連接,各螺栓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各第二驅動件且與第二連接體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第二鎖緊裝置還包括: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其中,第一筒體可拆卸地套設于第二連接體的外部,第二筒體和第一連接體均套設于部分第一筒體的外部,并且,第一連接體和第二筒體通過第一筒體可拆卸連接,以及,第二連接體的第二端通過第二筒體與牽引機相連接;各螺栓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各第二驅動件且與第一筒體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第二筒體向外側延設有內徑逐漸縮小的錐狀體,錐狀體的錐頂端設置有牽引件,牽引件開設有用于與牽引機相連接的牽引孔。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還包括:調節裝置,置于第一鎖緊裝置的第二側,且與第一鎖緊裝置可拆卸連接,調節裝置用于穿設導線的鋁絞線段,以及調節穿設鋁絞線段的包絡角。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調節裝置包括:柔性套管組件和至少兩個連接環;其中,套管組件的內部設置有用于穿設導線的鋁絞線段的通道,套管組件的外部設置有兩個卡擋部,各連接環依次可滑動地套設于套管組件的外部且置于兩個卡擋部之間,套管組件與第一鎖緊裝置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套管組件包括:柔性套管和連接件;其中,柔性套管的第一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一鎖緊裝置相連接,并且,連接件沿柔性套管的軸向開設有穿設通道;柔性套管的外壁凸設有第一卡擋部,連接件在柔性套管的外壁形成第二卡擋部,各連接環依次可滑動地套設于柔性套管的外部且置于第一卡擋部和第二卡擋部之間。
進一步地,上述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每個連接環的內側壁均設置有卡接槽,每個連接環的外側壁均設置有卡接件,卡接槽與卡接件錯位設置,相鄰的兩個連接環通過卡接槽與卡接件卡合連接,卡接件在卡接槽內沿導線的軸向滑動。
本發明中,通過第一鎖緊裝置鎖緊導線的鋁絞線段,第二鎖緊裝置鎖緊導線的承力芯段,實現了對導線的鎖緊,提高了導線的緊固效果,并且第一鎖緊裝置和第二鎖緊裝置鎖緊導線的過程中無需進行采用壓接機壓接則不會產生任何變形,使得該牽引裝置能夠重復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該牽引裝置還對導線起到了保護作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壓接機對牽引頭進行壓接使得牽引頭發生塑性變形實現鎖緊導線導致的牽引頭損壞無法重復利用的問題,并且,即使當導線的直徑變化時,只需要更換相匹配的牽引裝置即可實現對導線的鎖緊,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中,連接環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參見圖1和圖2,圖中示出了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的優選結構。如圖所示,該張力放線用導線牽引裝置包括:第一鎖緊裝置1和第二鎖緊裝置2。其中,導線包括:承力芯和鋁絞線,鋁絞線將承力芯包裹在內。在實施例中,導線將承力芯裸露形成承力芯段,則導線包括:承力芯段4和鋁絞線段3。
第一鎖緊裝置1用于鎖緊導線的鋁絞線段3。第二鎖緊裝置2設置于第一鎖緊裝置1的第一側(圖1所示的右側),并且,第二鎖緊裝置2與第一鎖緊裝置1為可拆卸連接,第二鎖緊裝置2用于鎖緊導線的承力芯段4,第二鎖緊裝置2還用于與牽引機相連接。具體地,第一鎖緊裝置1的第二側(圖1所示的左側)用于與張力機相連接。
具體實施時,牽引裝置中的第一鎖緊裝置1和第二鎖緊裝置2將導線鎖緊,張力機對牽引裝置鎖緊的導線進行張拉,則導線受到向左(相對于圖1而言)的拉力,使得導線張緊。牽引機對牽引裝置進行牽引,即牽引機張拉第二鎖緊裝置2,牽引裝置在牽引機的帶動下向右(相對于圖1而言)運動,進行輸電線路的架線施工。
需要說明的是,具體實施時,該牽引裝置只能適用于一種型號的導線,也就是說,不同型號的導線對應于不同的型號的牽引裝置,某一型號的牽引裝置只能將與之相對應型號的導線鎖緊。其中,型號包括:直徑、材質等參數。當導線的直徑發生變化時,需要更換與導線相匹配的牽引裝置,確保導線的鎖緊。
使用時,導線穿設于第一鎖緊裝置1和第二鎖緊裝置2,其中,第一鎖緊裝置1鎖緊導線的鋁絞線段3,第二鎖緊裝置2對導線的承力芯段4進行鎖緊,使得導線與第一鎖緊裝置1和第二鎖緊裝置2緊固連接。牽引機牽引被第一鎖緊裝置1和第二鎖緊裝置2鎖緊后的導線,進行架設。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鎖緊裝置1鎖緊導線的鋁絞線段3,第二鎖緊裝置2鎖緊導線的承力芯段4,實現了對導線的鎖緊,提高了導線的緊固效果,并且第一鎖緊裝置1和第二鎖緊裝置2鎖緊導線的過程中無需進行采用壓接機壓接則不會產生任何變形,使得該牽引裝置能夠重復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該牽引裝置還對導線起到了保護作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壓接機對牽引頭進行壓接使得牽引頭發生塑性變形實現鎖緊導線導致的牽引頭損壞無法重復利用的問題,并且,即使當導線的直徑變化時,只需要更換相匹配的牽引裝置即可實現對導線的鎖緊,簡單方便。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鎖緊裝置1可以包括:第一連接體11和至少兩個第一鎖緊體12。其中,第一連接體11開設有第一錐形孔,該第一錐形孔貫穿該第一連接體11,并且,該第一錐形孔的錐頂端(圖1所示的左端)置于第一連接體11的第一端(圖1所示的左端),第一錐形孔的錐底端(圖1所示的右端)置于第一連接體11的第二端(圖1所示的右端)。各第一鎖緊體12圍設成第一錐形體,第一錐形體的內徑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錐形孔的錐頂端(圖1所示的左端)設置。并且,各第一鎖緊體12的內側均開設有凹槽,各凹槽均貫穿第一鎖緊體12,各凹槽圍設成用于穿設導線鋁絞線段3的第一通道。
安裝時,將各第一鎖緊體12置于第一錐形孔內,則各第一鎖緊體12圍設為第一錐形體,第一錐形體的內徑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錐形孔的錐頂端。各第一鎖緊體12內側的凹槽圍設為第一通道,導線穿設于該第一通道。通過外力對第一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錐形體向第一錐形孔的錐頂端運動(相對于圖1而言向左運動),由于第一連接體11保持不動,所以第一錐形體的運動使得第一通道逐漸變窄,實現了對導線的鋁絞線段3的鎖緊。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驅動第一錐形體向第一錐形孔的錐頂端滑動以使第一通道變小進而鎖緊鋁絞線段3,并且,當牽引機對導線進行架設時,張力機對導線進行張緊,則導線的鋁絞線段3受到向左(相對于圖1而言)的拉力,使得第一錐形體向左運動,從而使得第一通道進一步變窄進而增大了對鋁絞線段3的鎖緊力。此外,各第一鎖緊體具有預設長度,使得各第一鎖緊體與導線的鋁絞線段3的接觸面積增大,第一鎖緊裝置鎖緊鋁絞線段3時使得鋁絞線段3受到的壓強減小,從而保護了鋁絞線段,防止了鋁絞線段3的損壞。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各實施例中,第二鎖緊裝置2可以包括:驅動機構、第二連接體21和至少兩個第二鎖緊體22。其中,第二連接體21開設有第二錐形孔,該第二錐形孔貫穿該第二連接體21,并且,該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圖1所示的左端)置于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圖1所示的左端),第二錐形孔的錐底端(圖1所示的右端)置于第二連接體21的第二端(圖1所示的右端)。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與第一連接體11的第二端為可拆卸連接,第二連接體21的第二端與牽引機相連接。
各第二鎖緊體22圍設成第二錐形體,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小的一端朝向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圖1所示的左端)設置。并且,各第二鎖緊體22的內側均開設有凹槽,各凹槽均貫穿第二鎖緊體22,各凹槽圍設成用于穿設導線的承力芯段4的第二通道。
驅動機構設置于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圖1所示的右端),驅動機構用于同時驅動各第二鎖緊體22向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滑動,即驅動機構驅動第二錐形體向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滑動,以使第二通道逐漸變小進而鎖緊導線的承力芯段4。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驅動機構驅動第二錐形體向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滑動以使第二通道變小進而鎖緊承力芯段4,能夠實現了對導線承力芯段的鎖緊,并且,當牽引機對導線進行架設時,張力機對導線進行張緊,則導線的承力芯段4受到向左(相對于圖1而言)的拉力,使得第二錐形體向左運動,從而使得第二通道進一步變窄進而增大了對承力芯段4的鎖緊力,有效地提高了承力芯段的緊固效果。此外,各第二鎖緊體具有預設長度,使得各第二鎖緊體與導線的承力芯段4的接觸面積增大,第二鎖緊裝置鎖緊承力芯段4時使得承力芯段4受到的壓強減小,從而保護了承力芯段4,防止了承力芯段4的損壞。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各實施例中,驅動機構可以包括:第一驅動件23、至少兩個第二驅動件24和至少兩個螺栓25。其中,第一驅動件23為環形體,環形體的中空部分用于穿設導線的承力芯段4。第一驅動件23與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相接觸,第一驅動件23擠壓第二錐形體。各第二驅動件24均與第一驅動件23的外壁相連接,各螺栓25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各第二驅動件24且與第二連接體21相連接。具體地,螺栓25設置的數量與第二驅動件24設置的數量相同且為一一對應設置。第二驅件可以為驅動桿。各螺栓25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各第二驅動件24且置于第二連接體21內。優選的,第二驅動件24與第一驅動件23相連接處的截面為T型。各第二驅動件24與第一驅動件23可以為一體成型。
安裝時,第一驅動件23與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相接觸,螺栓25穿設第二驅動件24且置于第二連接體21內。不斷擰動螺栓25,螺栓25不斷地伸入至第二連接體21內,即螺栓25在第二連接體21內向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運動。螺栓25在運動過程中帶動第二驅動件24向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運動,進而使得第一驅動件23向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運動,從而擠壓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使得第二錐形體向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滑動,即第二錐形體向第二錐形孔的錐頂端滑動,以使第二通道變小鎖緊承力芯段4。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螺栓25帶動第二驅動件24向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運動,進而使得第一驅動件23向第二連接體21的第一端運動,從而擠壓第二錐形體的內徑較大的一端,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各實施例中,第二鎖緊裝置2還可以包括:第一筒體26和第二筒體27。其中,第一筒體26可拆卸地套設于第二連接體21的外部,第二筒體27和第一連接體11均套設于部分第一筒體26的外部,并且第一連接體11和第二筒體27通過第一筒體26可拆卸連接,以及,第二連接體21的第二端通過第二筒體27與牽引機相連接。
具體地,第一筒體26和第二筒體27均為空心的環形體。第一筒體26套設于第二連接體21的外部,并且第一筒體26與第二連接體21為螺紋連接。第二筒體27套設于一部分第一筒體26的外部,第一連接體11套設于另一部分第一筒體26的外部,第二筒體27和第一連接體11共同將第一筒體26包裹在內,并且,第二筒體27與第一筒體26之間為螺紋連接,第一連接體11與第一筒體26之間也為螺紋連接。第二筒體27在第二連接體21的第二端處向外側(圖1所示的右側)延伸,并且第二筒體27通過鋼絲繩與牽引機相連接,則第二筒體27在第二連接體21的第二端的外側形成空腔。
各螺栓25均一一對應地穿設于第二驅動件24且與第一筒體26相連接,具體地,各螺栓25穿設于第二驅動件24,并且,各螺栓25均置于第一筒體26的筒壁內。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第一筒體26和第二筒體27,減小了第二連接體21和各第二鎖緊體22的尺寸,便于加工制造,并且,第一筒體26將第一連接體11和第二連接體21連接在一起,使其形成一個整體,有效地防止了第一連接體11和第二連接體21的相對移動,而且,第一筒體26將第二連接體21和第二筒體27連接在一起,使其無法進行相對移動,便于第二錐形體的安裝。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實施例中,第二筒體27向外側(圖1所示的右側)延設有內徑逐漸縮小的錐狀體271,錐狀體271的錐頂端設置有牽引件28,牽引件28開設有用于與牽引機相連接的牽引孔281。具體地,該錐狀體271的內部中空設置。牽引孔281通過鋼絲繩與牽引機相連接。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錐狀體271,能夠縮小第二筒體27、第二連接體21和牽引件28之間的空間,節約成本,并且,使得該牽引裝置呈流線型,便于放線過程中的移動。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各實施例中,該牽引裝置還可以包括:調節裝置5。其中,調節裝置5設置于第一鎖緊裝置1的第二側(圖1所示的左側),并且該調節裝置5與第一鎖緊裝置1可拆卸連接,調節裝置5用于穿設導線的鋁絞線段3,以及調節穿設的鋁絞線段3的包絡角。具體地,調節裝置5的內部設置有通道,該通道穿設導線的鋁絞線段3。該調節裝置5用于分散鋁絞線段3的包絡角。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調節裝置5對導線的鋁絞線段3的包絡角進行調節,分散了導線在過滑車時的包絡角,起到了對導線在彎折處的緩沖作用,避免了導線的大幅度轉動而引起的應力集中,防止了導線的損壞,從而保護了導線。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實施例中,該調節裝置5可以包括:柔性套管組件和至少兩個連接環53。其中,套管組件的內部設置有用于穿設導線的鋁絞線段3的通道,套管組件的外部設置有兩個卡擋部,各連接環53依次可滑動地套設于套管組件的外部且置于兩個卡擋部之間,套管組件與第一鎖緊裝置1相連接。具體地,套管組件外部設置的兩個卡擋部形成了一個卡擋槽,各連接環53均設置于該卡擋槽內,并且各連接環53在該卡擋槽內可沿導線的軸向(圖1所示的左右)滑動,即每個連接環53在卡擋槽內具有一定的滑動空間。套管組件與第一鎖緊裝置1中的第一連接體11的第一端相連接。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柔性套管組件,以及,各連接環53依次可滑動地套設套管組件的外部且置于兩個卡擋部之間,能夠調節鋁絞線段3的包絡角,使得導線在過滑車時的包絡角減小,避免導線出現應力集中的現象。
參見圖1和圖2,上述實施例中,套管組件可以包括:柔性套管51和連接件52。其中,柔性套管51的第一端(圖1所示的右端)通過連接件52與第一鎖緊裝置1相連接,并且,連接件52沿柔性套管51的軸向開設有穿設通道。具體地,柔性套管51的內部穿設導線的鋁絞線段3。連接件52為環形連接件,連接件52的中空部分為穿設通道,該穿設通道用于穿設柔性套管51,即連接件52套設于柔性套管51的外部。連接件52的第一端(圖1所示的右端)與第一鎖緊裝置1中的第一連接體11的第一端為可拆卸連接。
連接件52的第一端的外部設置為臺階面,第一連接體11的第一端的外部也設置為臺階面,連接件52的臺階面與第一連接體11的臺階面相錯設置,連接件52與第一連接體11對接后,連接件52的臺階面與第一連接體11的臺階面配合在一起并通過螺紋連接,實現了連接件52的第一端與第一連接體11的第一端的可拆卸連接。并且,連接件52的第一端與第一連接體11的第一端之間留有間隙,柔性套管51的第一端向第一連接體11的外壁方向(圖1所示的上方)延設有卡擋件,該卡擋件夾設于連接件52的第一端與第一連接體11的第一端之間的間隙內,使得柔性套管51的第一端與連接件52和第一連接體11相固定。優選的,柔性套管51為絕緣柔性套管。
柔性套管51的外壁凸設有第一卡擋部511,連接件52在柔性套管51的外壁形成第二卡擋部,各連接環53依次可滑動地套設于柔性套管51的外部且置于第一卡擋部511與第二卡擋部之間。具體地,柔性套管51的第二端(圖1所示的左端)處外壁的外徑大于第一端處外壁的外徑,則柔性套管51的第二端形成第一卡擋部511。優選的,第一卡擋部511的外徑由右端至左端逐漸縮小。由于連接件52套設于柔性套管51的外部,所以連接件52形成了第二卡擋部。第一卡擋部511、第二卡擋部和柔性套管51的外壁形成卡擋槽,各連接環53依次可滑動地套設于柔性套管51的外部且置于卡擋槽內。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導線的鋁絞線段3穿設于柔性套管51,對鋁絞線段3起到了保護作用,并且,柔性套管51的第一端夾設于連接件52與第一連接體11之間的間隙內,從而使得柔性套管51、連接件52和第一連接體11固定在一起。連接體52的設置,能夠將連接環53與第一連接體11連接在一起,結構簡單。
參見圖1和圖3,上述實施例中,每個連接環53的內側壁531均設置有卡接槽5311,每個連接環53的外側壁532均設置有卡接件5321,每個連接環53的內側壁531的卡接槽5311與外側壁532的卡接件5321均為錯位設置。相鄰的兩個連接環53通過卡接槽5311與卡接件5321卡合連接,并且,卡接件5321在卡接槽5311內可沿導線的軸向(圖1所示的左右)滑動。具體地,卡接槽5311與卡接件5321均為環形。優選的,卡接件5321為連接環53的外側壁532的環形凹槽。
參見圖3,每個連接環53均可以包括:上半連接環和下半連接環,上半連接環和下半連接環對接后形成連接環53,并且上半連接環和下半連接環通過螺栓25連接。連接件52的第二端設置有凹槽,與連接件52相接觸的連接環53的卡接件5321與連接件52的第二端的凹槽相卡接,并且,該卡接件5321可在凹槽內沿導線的軸向滑動。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連接環53設置卡接槽5311和卡接件5321,并且卡接件5321在卡接槽5311內可沿導線的軸向滑動,能夠更好地使得導線過滑車時包絡角減小。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實現了對導線的鎖緊,提高了導線的緊固效果,并且第一鎖緊裝置1和第二鎖緊裝置2鎖緊導線的過程中無需進行采用壓接機壓接則不會產生任何變形,使得該牽引裝置能夠重復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該牽引裝置還對導線起到了保護作用,并且,即使當導線的直徑變化時,只需要更換相匹配的牽引裝置即可實現對導線的鎖緊,簡單方便。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