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繞組的接繞方法及定子的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電機通常應用在電子設備、通訊設備(如天線)或其他設備(如汽車)中,帶動目標物件進行角度和/或位移的移動等。電機中的繞組采用導線繞在繞線架上形成,現有的繞組在制備過程中,采用人工繞線的方式,將導線繞在繞線架上,這樣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尤其是在批量生產時,增加了人力成本。另外,采用人工繞線,花費大量時間,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方便實現自動化的電機繞組的接繞方法及定子的組裝方法。
一種定子的組裝方法,包括:
將一連接件、一電源端子固定至一繞線架;
將一導線一端與所述連接件連接;
將所述導線繞在所述繞線架上形成繞組;
將所述導線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源端子連接;
提供一定子鐵芯;
將所述繞線架安裝在所述定子鐵芯上。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將一電子線路固定至所述繞線架并將該電子線路與所述連接件電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電子線路與另一電源端子電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電子線路具有一電路板,所述另一電源端子和所述連接件分別與所述電路板相插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定子鐵芯具有一對相對而設的定子極及連接該對定子極的u形軛部,所述繞線架具有可相對轉動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將所述導線繞在所述繞線架之后還包括:使所述繞線架的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并排設置。
一種定子的組裝方法,包括:
提供一定子鐵芯和一固定有導電連接件及電源端子的絕緣件;
將一導線一端與所述導電連接件連接;
將所述導線繞在所述定子鐵芯上形成繞組;
將所述導線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源端子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將一電子線路固定至所述絕緣件并將該電子線路與所述連接件電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電子線路與固定于所述絕緣件的另一電源端子電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電子線路具有一電路板,所述另一電源端子和所述連接件分別與所述電路板相插接。
一種電機繞組的接繞方法,其包括:
將一導線的一端與一中間連接件連接;
將所述導線繞在一繞線架上形成繞組;
將所述導線的另一端與一電源端子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導線繞接在所述中間連接件的接線部上以及繞接在所述電源端子的接線部上。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繞線架具有可相對轉動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將所述導線繞在所述繞線架之后還包括:使所述繞線架的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并排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方法還包括:將一電路板與所述中間連接件和另一電源端子插接,使所述繞組經所述中間連接件與所述電路板電連接。
一種電機繞組的接繞方法,其包括:
將一導線一端與一電源端子連接;
將所述導線繞在電機的鐵芯上形成繞組;
將所述導線的另一端與一中間連接件連接。
上述定子的組裝方法,由于將導線的兩端連接在連接件和連接端子上,因此,在繞線過程中,能夠采用自動化設備進行繞線,節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電機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電機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電機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電機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電機的又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電機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為圖1所示電機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圖8為圖7所示電機的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圖9為圖1所示電機的定子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9所示定子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圖9所示定子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2為圖11所述定子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3為圖9所示定子的繞線架在繞線過程中的狀態圖。
圖14為圖1所示電機的電路示意圖。
圖15為圖1所示電機沿xv-xv線的剖視圖。
圖16為圖1所示電機的基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7為圖1所示電機的保護蓋的俯視圖。
圖18為圖1所示電機的組裝方法流程圖。
圖19為圖1所示電機的定子的組裝方法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機1,其用于驅動一外部設備轉動或通過傳動機構驅動一外部設備轉動。所述外部設備可以為一通電運行的裝置(如通訊設備、電子設備)或非通電運行的裝置(如車輛的車窗)。本實施方式中的電機1,用于驅動一葉輪2,可應用在洗衣機、洗碗機、抽水泵等產品中。本實施方案中的電機1為一內轉子型單相電機。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電機1可為其他類型,如外轉子型電機、單相永磁電機。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6,圖1至圖6為三個不同方向的組裝圖和對應的分解圖。
電機1包括定子10、與定子10配合的轉子30、罩蓋所述轉子30的基體50、以及與所述基體50卡合的保護蓋70。轉子30與罩蓋在轉子30上的基體50一同穿過定子10的部分結構,保護蓋70至少罩蓋在所述定子10的部分結構上。
定子10包括繞線架11、一個連接件12、兩個連接端子13、定子鐵芯14、繞組16及電子線路。連接件12和連接端子13設置在繞線架11上,繞線架11安裝在定子鐵芯14上。繞組16繞在繞線架11上,且繞組16的兩個線頭分別與連接件12連接,例如可以是焊接、搭接、纏繞或間接連接等方式及兩個連接端子13中的一個連接端子(第一連接端子130)上。電子線路設置在繞線架11上,并與連接件12及兩個連接端子13中的另一個連接端子(第二連接端子131)電性連接。較佳的,兩個連接端子用于連接電源。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線路具有一電路板17。在本實施方式中,繞組16為單項繞組。
繞線架11為絕緣材料制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繞線架11為塑料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繞線架11也可為其他絕緣材料。
繞線架11包括可相對轉動地連接的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第一支架111包括第一繞線部113、設置在第一繞線部113上的第一插接部114和設置在第一繞線部113上的第一支撐部115。第二支架112包括與第一繞線部113并排的第二繞線部116、設置在第二繞線部116上的第二插接部117、設置在第二繞線部116上的第二支撐部118、及設置在第二插接部117上的第三支撐部119。第一繞線部113與第二繞線部116可相對轉動地連接。第一支撐部115、第二支撐部118及第三支撐部119的高度相等且不在同一直線上,即第一支撐部115、第二支撐部118及第三支撐部119能夠形成一個支撐平面,用于支撐電路板17。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部115與第二支撐部118并排設置,第三支撐部119垂直第一支撐部115與第二支撐部118。
請同時參閱圖7至圖12,第一繞線部113大致呈“工”形,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假設為x軸方向)的繞線柱1130、及分別設置在繞線柱1130兩端的第一絕緣板1131和第二絕緣板1132。第一絕緣板1131和第二絕緣板1132大致平行,且均大致垂直于繞線柱1130,即第一絕緣板1131和第二絕緣板1132均平行yz平面,其中y軸為第二方向,z軸為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互相垂直。第一繞線部113沿x軸方向開設有第一貫通孔1133,第一貫通孔1133貫穿第一絕緣板1131、繞線柱1130、及第二絕緣板1132。本實施方式中,引用三個方向是為了方便理解結構關系,但是并不限定于沿這些方向排配。
第一絕緣板1131背離第二絕緣板1132的端面上設置兩個第一卡扣部1134,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卡扣部1134為卡槽,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卡扣部1134可為凸起、卡勾等其他卡扣結構。第二絕緣板1132上開設一個卡線槽1135。在本實施方式中,卡線槽1135大致呈v形,且貫穿垂直x軸的兩個端面及遠離第二支架112的側面。第二絕緣板1132背離繞線柱1130的端面上凸伸形成有一個凸起。凸起大致呈“﹃”形,且位于第一貫通孔1133的邊緣。
第一插接部114設置在第二絕緣板1132上,且鄰近卡線槽1135與凸起。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插接部114與第二絕緣板1132一體成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插接部114可安裝或組裝至第二絕緣板1132。
第一插接部114上開設第一收容槽1141,用以收容連接件12。第一收容槽1141從第一插接部114上平行xy平面的面上,沿垂直x軸并平行第二絕緣板1132的方向(即z軸方向)凹陷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收容槽1141大致呈“凸”形。
第一插接部114背離繞線柱1130的面(平行yz平面)上開設有凹槽1142。凹槽1142與第一收容槽1141連通。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部115與第一插接部114及第二絕緣板1132均一體成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部115可以僅與第一插接部114及第二絕緣板1132中之一一體形成或連接。第一支撐部115大致呈柱狀,其在z軸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插接部114的高度。第一支撐部115遠離第一插接部114的邊緣大致與第二絕緣板1132的邊緣對齊,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不對齊,保證不影響其他部件的排配即可。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部115的邊緣與第二絕緣板1132的邊緣對齊。第一支撐部115的角部還形成一沿z軸方向延伸的導向槽1151。
第二繞線部116與第一繞線部113的形狀相似。第二繞線部116大致呈“工”形,其包括沿x軸方向的繞線柱1160、及分別設置在繞線柱1160兩端的第三絕緣板1161和第四絕緣板1162。第三絕緣板1161和第四絕緣板1162大致平行,且均大致垂直于繞線柱1160,即第三絕緣板1161和第四絕緣板1162均平行yz平面,且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在同一平面上,第四絕緣板1162與第二絕緣板1132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繞線部116沿x軸方向開設有第二貫通孔1163,第二貫通孔1163貫穿第三絕緣板1161、繞線柱1160、及第四絕緣板1162。
請同時參閱圖13,第三絕緣板1161的邊緣與第一絕緣板1131的邊緣可轉動地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絕緣板1161的邊緣與第一絕緣板1131的邊緣一體成型,且連接處的材料厚度小于第三絕緣板1161或第一絕緣板1131的材料厚度,且能夠使得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相對轉動至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平行層疊。
第三絕緣板1161背離第四絕緣板1162的端面上設置兩個第二卡扣部1164,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卡扣部1164為凸起,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二卡扣部1164可為與第一卡扣部1134配合的凹槽、卡勾等其他卡扣結構。在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相對轉動至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平行層疊時,兩個第二卡扣部1164與兩個第一卡扣部1134相扣合,以防止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在回復力的作用下往回移動,從而確保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在同一直線上,方便繞線。第三絕緣板1161靠近第一絕緣板1131的一側還開設有一導線槽1165,方便繞線。
第四絕緣板1162上開設一個卡線槽1166。在本實施方式中,卡線槽1166大致呈v形,且貫穿垂直x軸的兩個端面及遠離第一支架111的側面。
第二插接部117設置在第四絕緣板1162上,且鄰近卡線槽1166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插接部117與第四絕緣板1162一體成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二插接部117可安裝或組裝至第四絕緣板1162。
第二插接部117上開設兩個第二收容槽1171,用以收容兩個連接端子13。第二收容槽1171的形狀與第一收容槽1141的形狀相似。兩個第二收容槽1171大致平行,但錯開設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撐部118與第四絕緣板1162一體成型。第二支撐部118大致為柱狀,并與第一支撐部115并排設置。第二支撐部118在z軸方向的高度與第一支撐部115在z軸方向上的高度相等。第二支撐部118遠離第二插接部117的邊緣大致與第四絕緣板1162的邊緣對齊,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不對齊,保證不影響其他部件的排配即可。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撐部118的邊緣與第四絕緣板1162的邊緣對齊。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支撐部119與第二插接部117一體成型,且沿z軸方向設置并位于第二插接部117靠近第二支撐部118的面(平行xz平面)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支撐部119沿z軸方向的高度等于第二支撐部118的高度。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三支撐部119也可以設置在第四絕緣板1162上。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部115、第二支撐部118及第三支撐部119可以省略或者只有其他任意一個或任意兩個,在第一支撐部115、第二支撐部118及第三支撐部119省略時,電路板17只靠連接件12和第一連接端子130支撐即可。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繞組繞線的結構可不采用本實施方式中的方式,電路板17可通過其他方式支撐在繞線架上。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板1131和第三絕緣板1161可不連接,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可為分開的兩部分,在繞線時,將第一支架111與第二支架112對接即可。
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繞線架11的結構可不局限于上述的結構。另外,上述對一體設計的繞線架11做了較細的結構查分,例如插接部、支撐部等,是為了方便了解結構、方位等,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不局限有這些結構。
連接件12為導電材料制成,其插在第一收容槽1141中,并用于連通電路板17與繞組16。連接件12單獨成型并焊接在電路板17上。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件12大致呈片狀。連接件12包括本體部121、由本體部121彎折的接線部123、與本體部121一端相連的固定部125、以及與本體部121另一端相連的連接部127。本體部121、接線部123、固定部125、以及連接部127一體成型。本體部121上開設開口1211,接線部123鄰近開口1211的邊緣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接線部123從本體部121上裁切后彎折形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接線部123可從本體部121上沖壓形成,或者接線部123可為單獨的部件組裝在本體部121上。
固定部125用于插在第一收容槽1141中,以將連接件12定位在第一插接部114上。固定部125的兩側邊均形成鋸齒,以增強固定效果。固定部125上還凸伸形成有凸起1251,用于進一步增加固定部125在第一收容槽1141中的牢固度。凸起1251上形成有斜面,方便插入及拔出第一收容槽1141,且凸起1251與凹槽1142卡合。連接部127與本體部121在同一平面上,且與接線部123大致垂直。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127由本體部121裁切形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連接部127也可為單獨的零件組裝至本體部121。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件12沿yz平面設置在第一插接部114上,接線部123沿x軸設置。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連接件12的朝向可任意設置。
兩個連接端子13(即第一連接端子130和第二連接端子131)分別插在兩個第二插接部117中。兩個連接端子13為電源端子。在本實施方式中,兩個連接端子13均分別單獨成型。
第二連接端子131包括本體部1311、由本體部1311彎折的接線部1313、與本體部1311一端相連的固定部1315、以及與本體部1311另一端相連的連接端1317。連接端1317用于連接電源。本體部1311上開設開口,接線部1313鄰近開口的邊緣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接線部1313從本體部1311上裁切后彎折形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接線部1313可從本體部1311上沖壓形成,或者接線部1313可為單獨的部件組裝在本體部1311上。
固定部1315用于插在其中一個第二收容槽1171中,以將第二連接端子131定位在第二插接部117上。固定部1315的兩側邊均形成鋸齒,以增強固定效果。固定部1315上還凸伸形成有凸起,用于進一步增加固定部1315在第二收容槽1171中的牢固度。凸起上形成有斜面,方便插入及拔出第二收容槽1171。連接端1317與本體部1311在同一平面上,且與接線部1313大致垂直。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端1317、本體部1311及接線部1313一體成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連接端1317也可為單獨的零件組件至本體部1311。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連接端子131沿xz平面設置在第二插接部117上,接線部1313沿y軸設置。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二連接端子131的朝向可任意設置。
第一連接端子130包括本體部1331、由本體部1331彎折的連接部1333、與本體部1331一端相連的固定部1335、以及與本體部1331另一端相連的連接端1337。連接部1333固定并電連接電路板17,連接端1337用于連接電源。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1333大致呈“﹄”狀,且其從本體部1331的邊緣彎折形成。固定部1335用于插在另一個第二收容槽1171中,以將第一連接端子130定位在第二插接部117上。固定部1335的兩側邊均形成鋸齒,以增強固定效果。固定部1335上還凸伸形成有凸起,用于進一步增加固定部1335在第二收容槽1171中的牢固度。凸起上形成有斜面,方便插入及拔出第二收容槽1171。連接端1337與本體部1331在同一平面上,且與第二連接端子131的連接端1317平行間隔設置。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兩個連接端子13可以位于繞線架11的另一端。
定子鐵芯14包括一對相對設置的定子極141及連接該對定子極141的u型軛部145。軛部145包括與一對定子極141分別連接的一對分支143及連接一對分支143的連接部144。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分別套設在兩個分支143上。每個定子極141的極面大致呈內凹的弧形,且兩個定子極141共同形成大致圓形的通道1411,以供轉子30穿過。每個分支143大致呈長條狀,兩個分支143大致平行設置,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兩個分支143沿x軸方向設置。每個分支143與對應的定子極141為一體結構,且由多個疊片層疊而成。每個分支143遠離定子極141的端部上凸伸設置有凸起1431。連接部144由多個疊片層疊而成,連接部144上開設兩個間隔設置的卡合槽1451。兩個分支143上的凸起1431分別可拆卸地卡合在卡合槽1451中。在本實施方式中,卡合槽1451為燕尾槽。在本實施方式中,三個支撐部都設置于繞線架11靠近定子極141的一端,電路板17受三個支撐部支撐。
電子線路與繞組16串聯于第一連接端子130和第二連接端子131之間,繞組16與電子線路間接地電性連接。繞組16繞在繞線柱1130和繞線柱1160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繞組16由一根導線繞成,其包括第一線端161和第二線端162。第一線端161纏繞并焊接在連接件12的接線部123上,第二線端162纏繞并焊接在第二連接端子131的接線部1313上。繞線方式為:首先將第一線端161纏繞在接線部123上,其次將線纏繞在繞線柱1130上,繞完后將導線拉到第三絕緣板1161上的導線槽1165中,導線穿過導線槽1165后繼續被纏繞在繞線柱1160上,然后將第二線端162繞在接線部1313上并切斷導線,最后將第一線端161焊接在接線部123上,第二線端162焊接在接線部1313上。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路板17僅有靠近定子極141的一邊被繞線架11靠近定子極141的一端支撐,且電路板17與所述繞線架11遠離定子極141的一端無重疊。請同時參閱圖14,電路板17被支撐在連接件12、第一連接端子130、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上。電路板17包括電路基板171和與電路基板171連接的交流開關172、降壓電阻173、感溫開關175、以及磁傳感器176。
較佳的,交流開關172、降壓電阻173、感溫開關175以及磁傳感器176均位于電路基板171上靠近定子鐵芯14的一側。感溫開關175沿繞線架11靠近及遠離定子極141兩端之間的延伸方向突出于電路板17。磁傳感器176與繞組16位于第一支撐部115及/或第二支撐部118的兩側。磁傳感器176鄰近兩個連接端子13設置并設于兩個連接端子13與連接件12之間,且設于軛部145的靠近定子極141一端。
較佳的,本實施例的電路可進一步參考本申請人的申請號為pct/cn2015/086422的專利申請中的電路實現,該申請的內容一并并入本申請作為本申請的一部分。
依據另一實施例中,上述電路也可全部集成在單個電子元件中。該電子元件可設于一電路基板上,或者也可不設電路板而單獨固定于定子并與第二連接端子和繞組直接或間接連接。
可以理解,視實際需要,電路板17上可搭載其他電路,而并不限于上述的電路。
在本實施方式中,磁傳感器176為霍爾芯片。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路基板171大致呈正方形。電路基板171上開設兩個間隔設置的插接口1711,用以供連接件12的連接部127和第一連接端子130的連接部1333插入。插接口1711大致為方形的通孔,且分別靠近電路基板171兩個相鄰的角部。為方便介紹各電子元件在電路基板171上的位置,將電路基板171以兩個插接口1711的連線劃分為第一部分1713和第二部分1715。因為兩個插接口1711分別鄰近電路基板171兩個相鄰的角部,所以第一部分1713和第二部分1715的面積不相等。將面積較小的部分設為第一部分1713,面積較大的部分設為第二部分1715。
連接件12的連接部127和第一連接端子130的連接部1333分別插入兩個插接口1711中,且使得電路基板171支撐在第一支撐部115、第二支撐部118及第三支撐部119上。連接件12的連接部127和第一連接端子130的連接部1333焊接在電路基板171上。
磁傳感器176設置在電路基板171的第一部分1713上,且鄰近其中一個插接口1711。磁傳感器176大致垂直電路基板171,且由電路基板171延伸至靠近定子極141,并位于通道1411的一側,方便感測轉子轉動。交流開關172、降壓電阻173以及感溫開關175都設置在電路基板171的第二部分1715上。感溫開關175由電路基板171上伸出,并靠近繞組16,以準確地感測溫度。
由于本實施方式中的繞組16的線端經由連接件12與電路板連接,并非直接焊接在電路板17上,因此,大大地簡化了電路板17的結構。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電路基板171面積較小,沿第一方向其長度小于繞線柱的長度,僅在繞線架11的單端被支撐,而不需雙端支撐,成本更低且裝配更簡單。
請同時參閱圖15,轉子30包括轉軸31、固定于轉軸31上的磁鐵33、第一軸承37、及第二軸承39。葉輪2裝設在轉軸31上。第一軸承37與第二軸承39分別套在轉軸31上,并位于磁鐵33的兩端。電機為永磁電機時,轉子30相應為永磁轉子。在本實施方式中,磁鐵33通過一保持架35固定在轉軸31上,且保持架35通過注塑成型形成。
請同時參閱圖16,基體50包括罩蓋51和與罩蓋51連接的安裝部53。罩蓋51大致呈中空圓柱狀,開設有收容空間511。罩蓋51蓋在轉子30上,轉軸31在第一軸承37與第二軸承39的支撐下可相對罩蓋51轉動。安裝部53提供將電機1整體裝配到使用環境的便利,而且供保護蓋70裝配在基體50上。安裝部53包括與罩蓋51連接的第一裝配部531及與第一裝配部531連接的第二裝配部53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裝配部531大致為圓形,第二裝配部532大致為矩形。
第一裝配部531的鄰近罩蓋51的面上凸伸形成有若干定位柱5311,且在背離罩蓋51的面上凸伸形成凸臺5313和若干限位部5315。若干定位柱5311圍繞罩蓋51設置。每個定位柱5311大致為圓柱狀,其沿中心軸線開設貫穿的通孔。凸臺5313大致呈圓形,且其中心向內凹陷至與收容空間511連通。一密封環5317套設在凸臺5313的外側壁上。若干限位部5315設置在凸臺5313的外圍,且與凸臺5313的外側壁間隔一定距離。
第二裝配部53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邊5321和第二側邊5322、以及與第一側邊5321和第二側邊5322連接的第三側邊5323。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側邊5321和第二側邊5322沿x軸方向設置,第三側邊5323沿y軸方向設置。
第二裝配部532的鄰近罩蓋51的面上形成一對卡扣部5324、一對導向部5325、一對支撐柱5326、兩對內止擋部5327、及一對外止擋部5328,且均沿z軸方向凸伸。
一對卡扣部5324分別位于第一側邊5321和第二側邊5322,且相對平行間隔設置,用于卡持保護蓋70。每個卡扣部5324開設一個卡扣槽5329。在本實施方式中,卡扣槽5329大致呈矩形。
一對導向部5325間隔設置在第三側邊5323,每個導向部5325的橫截面大致呈l形。每個導向部5325開設有導向槽5320,用于對保護蓋70進行導向。
一對支撐柱5326設置在第三側邊5323,并位于一對導向部5325之間。支撐柱5326的高度小于導向部5325的高度。一對支撐柱5326用于支撐軛部145,并抵擋第一絕緣板1131和第三絕緣板1161。兩對內止擋部5327中的一對鄰近第一側邊5321設置,另一對鄰近第二側邊5322設置。一對外止擋部5328分別設置在第一側邊5321和第二側邊5322上。每個外止擋部5328與對應的一對內止擋部5327之間間隔一定距離,用于供保護蓋70插入并定位。
保護蓋70與第一連接端子130及第二連接端子131共同形成電源插座。保護蓋70蓋在繞線架11、連接件12、定子鐵芯14的部分結構、繞組16及電路板17上,并與基體50的第二裝配部532連接。兩個連接端子13暴露在保護蓋70外側,可用于連接電源。較佳的,保護蓋與兩個連接端子13共同形成電源插座,與外部的插頭直接插接。
請同時參閱圖17,保護蓋70包括第一側壁71、與第一側壁71相對的第二側壁72、與第一側壁71及第二側壁72連接的第三側壁73、與第三側壁相對的第四側壁74以及與上述四個側壁連接的端壁75。第一側壁71與第二側壁72沿xz平面方向設置。第三側壁73與第四側壁74沿yz平面設置。
第一側壁71和第二側壁72上分別凸伸形成卡位部711,用于可拆卸地卡入卡扣槽5329內。第一側壁71和第二側壁72上鄰近第四側壁74處還分別開設弧形的避位槽713,用于給兩個定位柱5311避位。
第三側壁73上開設開口731,用于供軛部145通過。開口731的兩側邊用于從導向部5325的導向槽5320插入并收容在導向槽5320中。第四側壁74上開設有另一開口741,用于供定子極141穿過,且開口741的邊緣用于抵壓在定子極141及罩蓋51上。第四側壁74上凸伸形成定位部771,用于增加壓在定子極141及罩蓋51上力及增加抵壓面積,從而定位更加牢固。第二側壁72與第四側壁74相連處凸伸形成有端子收容部77。端子收容部77的外側壁同樣向外凸伸有多個定位部771,從而增加抵壓在定子極141、罩蓋51及安裝部53上的面積和抵壓力,增加牢固度。端子收容部77的頂面上還開設有兩個插接槽773,每個插接槽773的底面上還開設有貫穿槽775。插接槽773的寬度大于貫穿槽775的寬度。兩個連接端子13的連接端1317和連接端1337分別從兩個貫穿槽775穿過后,收容在兩個插接槽773中。
端壁75為臺階壁,其包括第一端面751、第二端面752及多個連接第一端面751和第二端面752的側面。第一端面751和第二端面752沿xy平面設置。第一端面751的高度大于第二端面752的高度。端子收容部77的高度大于第一端面751的高度。
第一端面751上開設兩個第一容納槽7511,每個第一容納槽7511的邊緣凸伸形成有一個第一抵壓片7513,且每個第一抵壓片7513收容在對應的第一容納槽7511中。每個第一抵壓片7513的自由端稍稍往保護蓋70內傾斜。每個第一抵壓片7513的內側壁上凸伸形成抵壓凸起7515,且抵壓凸起7515位于第一抵壓片7513的自由端。
第二端面752上開設一個第二容納槽7522及兩個第三容納槽7523。兩個第三容納槽7523較第二容納槽7522靠近第三側壁73,且第二容納槽7522位于兩個第三容納槽7523之間。第二容納槽7522對應感溫開關175所在的位置,兩個第三容納槽7523分別對應第一絕緣板1131和第三絕緣板1161所在的位置。
第二容納槽7522的邊緣凸伸形成有一個第二抵壓片7524。每個第三容納槽7523的邊緣凸伸形成有一個第三抵壓片7525。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抵壓片7524與兩個第三抵壓片7525大致垂直設置,第二抵壓片7524平行y軸設置,第三抵壓片7525平行x軸設置。第二抵壓片7524的長度大于每個第三抵壓片7525的長度。第二抵壓片7524與第三抵壓片7525的自由端稍稍往保護蓋70內傾斜。第二抵壓片7524的內側壁上凸伸形成至少一個抵壓凸起7526。在本實施方式中,抵壓凸起7526的數量為3個,且間隔設置。每個第三抵壓片7525的內側壁上凸伸形成抵壓凸起7527,且抵壓凸起7527位于第三抵壓片7525的自由端。第二抵壓片7524的抵壓凸起7526抵在感溫開關175上。兩個第三抵壓片7525的抵壓凸起7527分別抵在第一絕緣板1131和第三絕緣板1161上。
第一抵壓片7513、第二抵壓片7524、第三抵壓片7525中任一個在與對應的容納槽的邊緣連接處,形成一個連接加強結構755,從而加強各個抵壓片與端壁75之間的連接。每個連接加強結構755包括設置在對應容納槽的邊緣的加強凸起7551,及連接加強凸起7551與對應的抵壓片的加強部7552。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強凸起7551大致呈板狀,加強部7552大致呈三角形,加強凸起7551大致垂直加強部7552。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抵壓片7513、第二抵壓片7524、第三抵壓片7525可以省略或省略其中之一或其中之二。
組裝電機1時,可采用但不限于如下組裝方式。
組合轉子30:將轉軸31穿過磁鐵33,將第一軸承37和第二軸承39套在轉軸31的兩端上。
組合轉子30與基體50:將基體50的罩蓋51蓋在轉子30上,且套在第一軸承37和第二軸承39上。
請參閱圖18,組合定子10,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將連接件12和兩個連接端子13固定在繞線架11上,例如可以是將連接件12和兩個連接端子13分別對應插入第一收容槽1141和兩個第二收容槽1171中。
步驟102:在繞線架11上繞線,形成繞組,請同時參閱圖19,其具體的步驟如下:
步驟1020:將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相對轉動,以方便繞線,在本實施方式中,轉動至第三絕緣板1161與第一絕緣板1131層疊,且兩個第二卡扣部1164分別與兩個第一卡扣部1134相扣合,從而第一支架111的繞線柱1130和第二支架112的繞線柱1160在同一直線上。
步驟1021:將一導線一端與連接件12相連接,例如可以是將一導線繞在連接件12的接線部123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導線繞在接線部123上若干圈,用于固定導線的一端。
步驟1022:將導線從第二絕緣板1132的卡線槽1135穿過,然后繞在第一支架111的繞線柱1130上。
步驟1023:將導線從第三絕緣板1161的導線槽1165穿過,然后繞在第二支架112的繞線柱1160上。
步驟1024:解除第二卡扣部1164與第一卡扣部1134的扣合。
步驟1025:將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相對轉動至并排設置。
步驟1026:將導線另一端穿過第四絕緣板1162上的卡線槽1166后與第二連接端子131連接,例如可以是通過將導線繞在第二連接端子131的接線部1313上實現連接。
步驟1027:將導線切斷。
步驟103:將電路板17固定至繞線架11并與連接件12及第一連接端子130電連接,例如可以是將連接件12的連接部127和第一連接端子130的連接部1333分別插入電路基板171的兩個插接口1711中。
步驟104:將繞在連接件12的接線部123上的導線焊接在接線部123上,將繞在第二連接端子131的接線部1313上的導線焊接在接線部1313,焊接電路基板171與連接件12的連接部127,焊接電路基板171與第一連接端子130的連接部1333。
步驟105:將繞線架11裝在定子鐵芯14上,即將定子鐵芯14的兩個分支143分別穿過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并與連接部144卡合。完成定子10的組合。
將組合的轉子30與基體50一同穿過定子鐵芯14的定子極141。
將保護蓋70蓋在繞線架11、連接件12、定子鐵芯14的部分結構、繞組16及電路板17上,并與基體50卡合。兩個連接端子13分別從兩個貫穿槽775穿過后,收容在兩個插接槽773中。
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組裝的順序可變換,例如,步驟s103中安裝電路板17,可在步驟s105之后,或者在將保護蓋70蓋上之前。步驟104的焊接作業中,焊接導線與兩個接線部可在各自繞線之后立即焊接或者待繞線完成后焊接,焊接電路基板171的作業可在裝保護蓋70之前焊接。接線時,導線可先與連接件12連接,也可先與電源端子連接。在組裝定子過程中,可不用到繞線架,而采用其他絕緣件進行絕緣,例如絕緣紙、絕緣層等。
由于上述繞線過程中,在繞線架11上設置有連接端子13及連接件12,因此繞線時,能夠先將導線繞在連接件12或連接端子13中之一上,然后繞在繞線架11上,最后再繞到連接件12或連接端子13中之另一上,形成繞組16。所以在此過程中,整個繞線的過程,以及繞線后的焊接,都能夠實現自動化,因為現有的自動化設備中,能夠實現自動繞線,大大地減少了人工繞線的時間和成本。另外,繞線過程中,兩個卡線槽和導線槽對導線進行導向,因此,更加方便繞線的自動化作業,繞線后形成的繞組的導線排布較整潔。
另外,組裝定子10的過程中,除了繞線能夠實現自動化外,安裝電路板17的過程同樣能夠實現自動化,在安裝電路板17時,可以采用自動化設備將電路板插在連接件12和連接端子13上,并支撐在繞線架11上,然后進行焊接,更進一步地實現自動化。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支撐電路板17的結構中,電路板17可以僅安裝在連接件12及第一連接端子130上,或者僅安裝在繞線架11上,在電路板17安裝在連接件12及第一連接端子130上,或安裝在繞線架靠近轉子的一端時,能夠使得磁傳感器176靠近轉子設置。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在只采用上述電路板的安裝方式時,電機1的其他結構可采用現有電機的結構,例如,繞線部分可不如本實施方式中的繞線方式及導線連接方式,也可不用基體50等結構。
由于在繞線架11上設置連接件12和連接端子13,電路板17與連接件12及第二連接端子131電性連接,繞組的兩個線頭分別與連接件12及第一連接端子130電性連接,因此無需將繞組的線頭直接與電路板17連接。采用連接件和連接端子的此種連接結構,能夠方便繞線和電路板17的安裝,而且繞線和電路板的安裝能夠方便實現自動化。
本實施方式中的電機的兩個連接端子13設置在繞線架11靠近轉子或定子極的同一端上,因此與第二連接端子131連接的電路板17也同樣靠近轉子或定子極,有利于電路板17的磁傳感器176靠近轉子,從而感測轉子的轉動。另外,將兩個連接端子13設在同一端,方便其他元件的排配,也方便在焊接和繞線過程中,減少自動化設備的運動行程。
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如僅為了采用兩個連接端子13設置在靠近轉子的同一端的結構,其他結構可采用電機現有的其他結構,例如,繞線部分可不如本實施方式中的繞線方式及導線連接方式,電路板17的安裝結構也可采用其他結構,也可不設置基體50等結構。
本實施方式中的兩個連接端子13不同于現有的電機中端子的排布,現有電機中的端子通常設置在繞線架的兩個支架上,而本實施方式中的兩個連接端子13設置在繞線架的同一支架上,因此,電機內部的結構較緊湊,方便其他元件的排配。
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如僅為了采用兩個連接端子13設置在繞線架同一支架的結構,其他結構可采用電機現有的其他結構,例如,繞線部分可不如本實施方式中的繞線方式及導線連接方式,電路板17的安裝結構也可采用其他結構,也可不設置基體50等結構。
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的電機中,可以只采用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部分結構,而其他結構可用現有的其他結構代替,例如繞線架可以替換為其他絕緣結構或絕緣方式,例如電子線路可包括除電路板外的其他結構或元器件。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以上較佳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都不應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