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馬達轉子。
背景技術:
公知馬達轉子的導流蓋與中空殼體的結合方式普遍采用膠合方式,然而,膠合方式所使用的結合膠雖可于使用初期有效地結合導流蓋與中空殼體,日久卻容易發生脆化龜裂而喪失結合能力。一旦結合膠的結合能力喪失,導流蓋將可輕易脫離中空殼體,尤其在馬達轉子運轉過程中,導流蓋極有可能被快速拋出而導致馬達轉子失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創新且具進步性的馬達轉子,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馬達轉子,以防止導流蓋脫離中空殼體。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馬達轉子,其包括一中空殼體、一環狀磁極、一導流蓋以及一轉軸。該中空殼體具有一內壁面及一結合端部,該結合端部包括一外壓緣。該環狀磁極設置于該中空殼體的內壁面,該環狀磁極包括多個永久磁鐵,該些永久磁鐵呈間隔環狀排列。該導流蓋設于該中空殼體的結合端部,且被該外壓緣限位。該轉軸的一端結合于該導流蓋。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馬達轉子,其包括一中空殼體、一環狀磁極、一導流蓋以及一轉軸。該中空殼體具有一內壁面及一結合端部。該環狀磁極設置于該中空殼體的內壁面,該環狀磁極包括多個永久磁鐵,該些永久磁鐵呈間隔環狀排列。該導流蓋設于該中空殼體的結合端部,該導流蓋具有一環座及至少一限位件,該環座位于該中空殼體內,該至少一限位件位于該中空殼體外,且壓觸于該結合端部。該轉軸的一端結合于該導流蓋。
本發明以外壓緣限位該導流蓋,可長時間防止該導流蓋脫離該中空殼體。此外,本發明另以限位件將該環座限位于該中空殼體內,同樣可長時間防止該導流蓋脫離該 中空殼體。
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所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其中:
圖1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分解圖;
圖2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組合圖;
圖3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組合剖視圖;
圖4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另一剖視圖;
圖5至圖9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外壓緣對環座的不同限位樣式示意圖;
圖10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分解圖;
圖11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組合剖視圖;
圖12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分解圖;
圖13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前)的立體組合圖;
圖14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立體組合圖;
圖15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組合剖視圖;
圖16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另一剖視圖;及
圖17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俯視圖。
主要元件標號說明:
10 馬達轉子
11 中空殼體
11S 內壁面
12 環狀磁極
13 導流蓋
14 轉軸
14E 轉軸的一端
20 馬達轉子
21 中空殼體
21S 內壁面
22 環狀磁極
23 導流蓋
24 轉軸
24E 轉軸的一端
112 結合端部
114 內擋緣
116 外壓緣
116T 頂面
121 永久磁鐵
132 環座
132B 底面
132C 弧面
132L 垂直面
132S 外周面
132T 傾斜面
132V 導斜面
134 下延伸部
134S 卡接面
212 結合端部
214 限位凸緣
214A上表面
214B 下表面
221 永久磁鐵
232 環座
234 限位件
236 防塵撥片
D 環座的外徑
D1 最小內徑
D2 最大內徑
G 間距
T 中空殼體的殼體厚度
t 外壓緣的厚度
W 內擋緣的寬度
θ 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圖1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分解圖。圖2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組合圖。圖3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組合剖視圖。配合參閱圖1、圖2及圖3,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馬達轉子10包括一中空殼體11、一環狀磁極12、一導流蓋13以及一轉軸14。在本實施例中,該轉軸14的一端14E結合于該導流蓋13。
圖4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轉子的另一剖視圖。配合參閱圖1、圖3及圖4,該中空殼體11用以容置一定子(圖未繪出),且該中空殼體11具有一內壁面11S及一結合端部112。該結合端部112包括一內擋緣114及一外壓緣116。
該內擋緣114用以支撐該導流蓋13,且較佳地,該內擋緣114的寬度W小于該中空殼體11的殼體厚度T。
該外壓緣116凸出于該內擋緣114,且較佳地,該外壓緣116的厚度t小于該中空殼體11的殼體厚度T。此外,該外壓緣116與該內擋緣114之間具有一夾角θ,較佳地,該夾角θ小于或等于90°。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該外壓緣116呈環狀,且該外壓緣116具有一最小內徑D1及一最大內徑D2。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外壓緣116可呈爪狀。
該環狀磁極12設置于該中空殼體11的內壁面11S,且該環狀磁極12包括多個永久磁鐵121,該些永久磁鐵121呈間隔環狀排列。
該導流蓋13設于該中空殼體11的結合端部112,且被該外壓緣116限位。在本 實施例中,該外壓緣116原呈現直筒狀,后經沖壓或其它加工方式而彎曲成傾斜狀,以壓觸該導流蓋13,進而限位該導流蓋13。
該導流蓋13具有一環座132,該環座132抵接該結合端部112的該內擋緣114,且該環座132被該外壓緣116限位。在本實施例中,該外壓緣116壓觸該環座132,以限位該環座132。
此外,為進一步防止該環座132脫離該外壓緣116的壓制,較佳地,該環座132的外徑D大于該外壓緣116的該最小內徑D1,且小于或等于該外壓緣116的該最大內徑D2。
參閱圖5至圖9,其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外壓緣對環座的不同限位樣式示意圖。由于該外壓緣116壓觸該環座132的方式會直接影響限位效果,因此,為確保該外壓緣116可有效地限位該環座132,本發明提出以下幾種限位樣式。
先參閱圖4,該環座132具有一外周面132S,該外壓緣116具有一頂面116T,在本實施例中,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外周面132S,且該外周面132S不凸出于該外壓緣116的頂面116T。此外,為有效地限位該環座132,該外周面132S包括一傾斜面132T及一垂直面132L,該垂直面132L連接該傾斜面132T,且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傾斜面132T及該垂直面132L。
參閱圖5,為有效地限位該環座132,該外周面132S可僅包括一傾斜面132T(該外周面132S即為傾斜面132T),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傾斜面132T。
參閱圖6,為有效地限位該環座132,該外周面132S包括一傾斜面132T及一導斜面132V,該導斜面132V連接該傾斜面132T,且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傾斜面132T及該導斜面132V。
參閱圖7,為有效地限位該環座132,該外周面132S包括一傾斜面132T及一弧面132C,該弧面132C連接該傾斜面132T,且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傾斜面132T及該弧面132C。
參閱圖8,為有效地限位該環座132,該外周面132S可僅包括一弧面132C(該外周面132S即為弧面132C),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弧面132C。
參閱圖9,為有效地限位該環座132,該外周面132S包括一弧面132C及一垂直面132L,該垂直面132L連接該弧面132C,且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弧面132C及該垂直面132L。
再參閱圖4,本發明以該外壓緣116限位該導流蓋13的該環座132,可長時間防止該導流蓋13脫離該中空殼體11。
圖10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分解圖。圖11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組合剖視圖。配合參閱圖10及圖11,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特征基本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其差異處僅在于該結合端部112省略內擋緣,該結合端部112僅包括一外壓緣116。此外,該導流蓋13具有一環座132及一下延伸部134,該環座132具有一底面132B,該下延伸部134連接該環座132的底面132B,且該下延伸部134被該外壓緣116限位。在此實施例中,該外壓緣116壓觸該下延伸部134,以限位該下延伸部134。另外,該環座132的底面132B抵接該外壓緣116。
較佳地,該下延伸部134具有一卡接面134S,該外壓緣116壓觸于該卡接面134S。在此實施例中,該卡接面134S為斜面,借此,該外壓緣116可朝該下延伸部134的方向傾斜,并壓觸于該卡接面134S,進而有效地限位該下延伸部134。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卡接面134S可為弧面。
圖12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的立體分解圖。圖13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前)的立體組合圖。圖14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立體組合圖。配合參閱圖12、圖13及圖14,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馬達轉子20包括一中空殼體21、一環狀磁極22、一導流蓋23以及一轉軸24。
圖15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組合剖視圖。圖16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另一剖視圖。配合參閱圖12、圖15及圖16,該中空殼體21用以容置一定子(圖未繪出),且該中空殼體21具有一內壁面21S及一結合端部212。該結合端部212具有一限位凸緣214。
該環狀磁極22設置于該中空殼體21的內壁面21S,且該環狀磁極22包括多個永久磁鐵221,該些永久磁鐵221呈間隔環狀排列。
該導流蓋23設于該中空殼體21的結合端部212,且該導流蓋23具有一環座232、至少一限位件234及多個防塵撥片236。
該環座232位于該中空殼體21內,且該環座232與該中空殼體21的內壁面21S緊配合,以防止該環座232脫離該中空殼體21。此外,該環座232對應該結合端部212的該限位凸緣214。
該至少一限位件234設置于該環座232上,且較佳地,該至少一限位件234設置 于該些防塵撥片236的外圍。此外,該至少一限位件234與各該防塵撥片236之間具有一間距G,以避免該至少一限位件234進行彎折時,受到各該防塵撥片236的阻擋。
另外,該至少一限位件234位于該中空殼體21外,且壓觸于該結合端部212。較佳地,該至少一限位件234壓觸于該限位凸緣214,以將該環座232限位于該限位凸緣214的下方。
在本實施例中,該限位凸緣214具有一上表面214A及一下表面214B。該環座232對應該限位凸緣214的下表面214B,而該至少一限位件234壓觸于該限位凸緣214的上表面214A。
另外,該轉軸24的一端24E結合于該導流蓋23。
圖17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馬達轉子(限位件彎折后)的俯視圖。配合參閱圖14及圖17,為提高該導流蓋23與該中空殼體21的結合強度,在本實施例中,該導流蓋23具有多個限位件234,該些限位件234壓觸于該結合端部212,且較佳地,該些限位件234的數量大于或等于3。
再參閱圖16,本發明以限位件234將該環座232限位于該中空殼體21內,亦可長時間防止該導流蓋23脫離該中空殼體2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而且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各組成部分并不僅限于上述整體應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描述的各技術特征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一項單獨采用或選擇多項組合起來使用,因此,本發明理所當然地涵蓋了與本案發明點有關的其它組合及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