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海洋發電技術,特別是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
背景技術:
遼闊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儲熱庫”,它能大量地吸收輻射的太陽能,所得到的能量達60萬億千瓦左右,海水的溫度隨著海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這是因為太陽輻射無法透射到400米以下的海水,海洋表層的海水與500米深處的海水溫度差可達20℃以上,海洋中上下層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溫差能可以發電,這種發電方式叫海水溫差發電。
海洋溫差發電的原理是19世紀后半期由法國人想出來的,現在,利用海水溫差發電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其優點是不排放二氧化碳,一般表層水溫度比深層或底層水高得多,發電原理是溫水流入蒸發室之后,在低壓下海水沸騰變為流動蒸汽或丙烷等蒸發氣體作為流體,推動透平機旋轉,啟動交流電機發電,用過的廢蒸汽進入冷凝室被海洋深層水冷卻凝結,再進行循環。據估算,海洋溫差能一年約能發電15×10^8=15億千瓦。
為此綜上所述,我們進一步研究出一種太陽聚焦加熱到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吸熱盤上,其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專利是ZL201520375697.0,太陽聚焦照射的溫度為120℃以上即作高溫熱源為正極,而在500米以下深處的海水溫度是7℃左右放入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低溫盤作低溫源負極,連接熱電轉換器件及半導體發電片進行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
利用光感定位器,在陽光反射鏡聚焦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上。
采用光熱聚焦收集的高溫熱源,在鐵塔上端安裝多扇350倍焦距的光感凹凸鏡,光熱聚焦后產生的高溫熱源照射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高溫盤上,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輸出端連接熱電轉換器正極,同時將另一組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低溫盤放入海底500米深處,將海底的低溫溫度通過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迅速傳遞到熱電轉換器的冷端負極,形成一個極差溫度,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連接冷熱正負極輸入端口并連接半導體發電片,形成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內容涉及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是采用光熱聚焦收集的高溫熱源,在鐵塔上端安裝多扇350倍焦距的光感凹凸鏡,光熱聚焦后產生的高溫熱源照射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高溫盤上,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輸出端連接熱電轉換器正極,同時將另一組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低溫盤放入海底500米深處,將海底的低溫溫度通過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迅速傳遞到熱電轉換器的冷端負極,形成一個極差溫度,其特征是: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連接冷熱正負極輸入端口并連接半導體發電片,形成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
為此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替代了把海水抽取循環溫差的復雜程序,并解決了太陽能發電的溫差大的熱損問題,提高了傳輸效率,結構簡單、經濟、備受各國重視。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陽光聚焦照射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吸收盤上,此管的專利是ZL201520375697.0,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正極輸入熱能機的正極口,吸收盤上的溫度為120℃以上,將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的低溫盤,放入海洋底層深處500米處,吸收海水7℃作低溫源連接在熱能機的負極口,利用熱電轉換器件連接半導體發電片進行的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
作為優選,所述技術是將熱電轉換器件,連通半導體發電片進行的熱效值的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是采用光熱聚焦收集的高溫熱源,在鐵塔上端安裝多扇350倍焦距的光感凹凸鏡1,光熱聚焦后產生的高溫熱源照射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的高溫盤2上,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輸出端連接熱電轉換器4正極,同時將另一組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的低溫盤5放入海底500米深處,將海底的低溫溫度通過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迅速傳遞到熱電轉換器4的冷端負極,形成一個極差溫度,特征是: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連接冷熱正負極輸入端口并連接半導體發電片6,形成一種海洋溫差發電的新方法。
所述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此管的專利是ZL201520375697.0,此管正極輸入熱能機4的正極口,吸收盤2上的溫度為120℃以上,將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的低溫盤5,放入海洋底層深處500米處,吸收海水7℃作低溫源連接在熱能機4的負極口。
所述太陽聚焦屬凹凸鏡1照射在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的吸收盤2上,聚焦照射溫度是120度以上。
從上敘述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出,本發明的毛細超導發熱金屬管3的合理利用性,與現有技術比提高了熱效率,更具有優良的導熱率,熱傳遞速度更快,熱損失更小,發電率更高。
為了舉例說明本發明的實現,描述了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和運用形式,但是本發明的其它變化和修改,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在本發明所公開的實質和基本原則范圍內的任何修改、變化或者仿效變換,都屬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