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力變換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在電力變換裝置方面,已知實現了小型化及電感的降低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該現有技術中,采用如下構造,即,在基板上,在作為對上橋臂的開關元件進行驅動的驅動電路的半導體模塊與作為下橋臂的驅動電路的半導體模塊之間配置有供電變壓器。
因此,能夠在供電變壓器與半導體模塊之間實現控制電力的傳送距離的縮短。由此,能夠降低向各半導體模塊進行供電的控制電源電壓的波動,并且能夠降低由配線電感引起的開關浪涌電壓。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18815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然而,在上述的現有技術中,采用在上橋臂的半導體模塊(驅動電路)與下橋臂的半導體模塊(驅動電路)之間配置有向兩個橋臂進行供電的供電變壓器的構造。
因此,基板上的驅動電路彼此的間隔只能分離供電變壓器的尺寸的量,導致由驅動電路在對半導體模塊進行開關驅動時引起的開關噪聲的增大。
本發明就是著眼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輕在由驅動電路對開關元件進行驅動時的開關噪聲影響的電力變換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電力變換裝置在基板上安裝有:
控制電路,其向開關單元的各開關元件輸出使其執行對通電狀態和斷開狀態進行切換的開關動作的控制信號;驅動電路,它們設置為與該控制電路絕緣,接收來自所述控制電路的控制信號,對所述開關元件進行驅動;以及電源電路,其設置為與所述控制電路絕緣,向所述驅動電路進行供電,該電力變換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上,使對所述驅動電路和所述電源電路進行配置的強電系統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與弱電系統的所述控制電路之間存在絕緣區域而以所述開關元件為單位地設置該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并且在與所述一對開關元件分別連接的成對的所述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彼此之間確保規定的間隔而進行配置,在此基礎上,針對每個所述電源電路,跨越所述絕緣區域而設置將來自所述控制電路的供給電壓變壓成為驅動用電壓的供電變壓器。
發明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電力變換裝置中,針對每個所述電源電路而設置供電變壓器,在驅動電路彼此之間確保規定的間隔,而不受供電變壓器的制約。因此,相比于驅動電路彼此的間隔受到供電變壓器的制約的情況,能夠使驅動電路彼此的間隔變寬而對在驅動開關元件時引起的開關噪聲進行抑制。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的電路結構的電路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中的安裝有驅動電路、電源電路、控制電路的基板的俯視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中的搭載有開關部的功率模塊的仰視圖。
圖4a是表示在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中采用的多層構造的基板的l1層處的供電變壓器等的配置的俯視圖。
圖4b是表示在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中采用的多層構造的基板的l1層處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以及絕緣區域的配置的俯視圖。
圖4c是表示在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中采用的多層構造的基板的l2層處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以及絕緣區域的配置的俯視圖。
圖4d是表示在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中采用的多層構造的基板的l3層處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以及絕緣區域的配置的俯視圖。
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電力變換裝置中的安裝有驅動電路、電源電路、控制電路的基板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電力變換裝置中的搭載有開關部的功率模塊的仰視圖。
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電力變換裝置中的安裝有驅動電路、電源電路、控制電路的基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對實現本發明的電力變換裝置的最優方式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1)
首先,對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a的電路結構的電路圖,該電力變換裝置a將從直流電源2供給的直流電力變換為三相交流電力,向旋轉電機m供電,對旋轉電機m的驅動進行控制。
該電力變換裝置a針對u相、v相、w相各相而具有作為開關單元的開關部sw1、sw2、sw3。這些開關部sw1、sw2、sw3為周知的器件,分別具有上橋臂的開關元件q1、q3、q5和下橋臂的開關元件q2、q4、q6。并且,與各開關元件q1~q6并聯設置有整流元件d1~d6。
另外,與各開關元件q1~q6并聯連接有直流電源2和作為蓄電單元的平滑電容器3。并且,在直流電源2與平滑電容器3之間,設置有通過開關動作對電壓值進行控制的繼電器開關4。
通過這些開關部sw1、sw2、sw3,生成向旋轉電機m的各相進行輸出的電位,并且,通過擇一地連接這些電位,并使該連接時間的比例進行變化,由此向旋轉電機m供給所需的電壓。
對開關元件q1~q6進行驅動的驅動電路dr1~dr6與開關元件q1~q6分別連接。另外,各驅動電路dr1~dr6分別連接有供給電源的電源電路p1~p6。并且,控制電路cnt與驅動電路dr1~dr6連接,該控制電路cnt發送對這些驅動電路dr1~dr6進行驅動的控制信號。
此外,控制電路cnt為所謂的弱電系統的電路,與之相對地,各驅動電路dr1~dr6及電源電路p1~p6是將通過后述的供電變壓器t1~t6生成的高電位的電力向旋轉電機m進行輸出的強電系統的電路。
圖1所示的電力變換裝置a安裝于圖2所示的基板11以及圖3所示的功率模塊12。
圖2所示的基板11為印刷基板,安裝有各驅動電路dr1~dr6、電源電路p1~p6以及控制電路cnt。
在圖3所示的功率模塊12,安裝有構成各開關部sw1~sw3(參照圖2)的各開關元件q1~q6。并且,基板11的驅動電路dr1~dr6與功率模塊12的開關部sw1~sw3的各開關元件q1~q6經由圖2及圖3所示的連接部cn1~cn6而連接。
即,在功率模塊12設置有彼此成對的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1a、121b、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2a、122b、以及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3a、123b。
在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1a、121b,安裝有構成u相的開關部sw1的開關元件q1、q2(參照圖1)以及整流子d1、d2(參照圖1)。在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2a、122b,安裝有構成v相的開關部sw2的開關元件q3、q4(參照圖1)以及整流子d3、d4(參照圖1)。在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3a、123b,安裝有構成w相的開關部sw3的開關元件q5、q6(參照圖1)以及整流子d5、d6(參照圖1)。
即,如圖3所示,在各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1a、121b、122a、122b、123a、123b安裝有成為一組的開關元件qn及整流子dn。另外,該圖3所示的開關元件qn及整流子dn的示出為sg1~sg3的各端子與各連接部cn1~cn6的連接端子sg1~sg3連接。
下面,對圖2所示的基板11進行說明。
基板11是在以周知的絕緣性的樹脂為主體的板材處設置有電路的基板,具有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vp、wp和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n、vn、wn。
在第1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安裝有第1驅動電路dr1、電源電路p1以及它們的配線。在第2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n,安裝有第2驅動電路dr2、電源電路p2以及它們的配線。在第3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vp,安裝有第3驅動電路dr3、電源電路p3以及它們的配線。在第4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vn,安裝有第4驅動電路dr4、電源電路p4以及它們的配線。在第5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wp,安裝有第5驅動電路dr5、電源電路p5以及它們的配線。在第6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wn,安裝有第6驅動電路dr6、電源電路p6以及它們的配線。
并且,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的各驅動電路dr1~dr6經由各連接部cn1~cn6的各連接端子sg1~sg3而與各開關元件q1~q6及整流元件d1~d6連接。此外,圖2、圖3所示的各連接部cn1~cn6在各圖中都表示同一連接部cn1~cn6,基板11和功率模塊12是在使圖示的各連接部cn1~cn6一致的位置處上下重疊而配置的。
如圖2所示,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的外周分別由與控制電路cnt側的弱電系統的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絕緣的絕緣區域ar11~ar16所包圍。此外,各絕緣區域ar11~ar16是未設置任何電氣結構的區域,在與配置有控制電路cnt及其配線的后述的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之間,確保了所需的絕緣距離。
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是將控制電路cnt及其配線分散進行配置的區域。此外,該配線是指將控制電路cnt、各驅動電路dr1~dr6以及電源電路p1~p6進行連接的配線。
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設置于在基板11上由將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包圍的各絕緣區域ar11~ar16和將基板11的外周包圍的絕緣區域ar17所包圍的區域。
即,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具有沿長邊方向縱貫基板11的縱貫配線區域ca11和橫貫該縱貫配線區域ca11的橫貫配線區域ca12、ca13、ca14。
縱貫配線區域ca11是在上橋臂側的絕緣區域ar11、ar13、ar15與下橋臂側的絕緣區域ar12、ar14、ar16之間在基板11的縱向的整個長度上設置的。因而,通過該縱貫配線區域ca11及所述絕緣區域ar11~ar16,成對的上橋臂側的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vp、wp和下橋臂側的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n、vn、wn在寬度方向上相離間隔l。此外,該間隔l在后面進行敘述,設為如下尺寸,即,同相的成對的驅動電路dr1與dr2、dr3與dr4、dr5與dr6彼此不會受到大于或等于規定的開關噪聲的影響。
橫貫配線區域ca12是在將u相的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包圍的絕緣區域ar11、ar12與將v相的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vp、vn包圍的絕緣區域ar13、ar14之間在基板11的寬度方向(圖2的橫向)的整個寬度上設置的。
橫貫配線區域ca13是在將v相的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vp、vn包圍的絕緣區域ar13、ar14與將w相的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wp、wn包圍的絕緣區域ar15、ar16之間在基板11的寬度方向(圖2的橫向)的整個寬度上設置的。
橫貫配線區域ca14是在將w相的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wp、wn包圍的絕緣區域ar15、ar16與基板11的外周的絕緣區域ar17之間在基板11的寬度方向(圖2的橫向)的整個寬度上設置的。
在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分別跨越絕緣區域ar11~ar16而連接有供電變壓器t1~t6以及開關電路ic1~ic6。
各供電變壓器t1~t6將從控制電路cnt供給的弱電系統的供給電壓升壓成為強電系統的驅動用電壓而供給至電源電路p1~p6。并且,該強電系統的驅動用電壓經由驅動電路dr1~dr6而供給至各開關部sw1~sw3。
另外,各開關電路ic1~ic6將來自控制電路cnt的弱電系統的開關控制信號變換為對各驅動電路dr1~dr6進行驅動的強電系統的開關信號。
下面,對上述的基板11的電路結構的具體結構加以說明。
基板11具有3層的配線構造。基于圖4a、圖4b、圖4c、圖4d,對該層構造進行說明。
基板11具有圖4a及圖4b所示的l1層111、圖4c所示的l2層112、以及圖4d所示的l3層113。
如圖4b所示,l1層111具有:強電配線部aa1,其配置于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參照圖2);以及弱電配線部aa2,其配置于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參照圖2)。并且,在強電配線部aa1與弱電配線部aa2之間,設定有構成所述絕緣區域ar11~ar16的劃分部aa3。
另外,在l1層111,跨越劃分部aa3而如圖4a所示地將各供電變壓器t1~t6及開關電路ic1~ic6安裝為與強電配線部aa1和弱電配線部aa2連接。并且,在l1層111,如圖所示,構成控制電路cnt的一部分的電子部件在與弱電配線部aa2重疊的位置處被安裝為與弱電配線部aa2連接。另外,在l1層111,在與強電配線部aa1重疊的位置處,構成驅動電路dr1~dr6及電源電路p1~p6的電子部件被安裝為與強電配線部aa1連接。
并且,l2層112具有:強電配線部ba1,其配置于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參照圖2);以及弱電配線部ba2,其配置于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參照圖2)。并且,在強電配線部ba1與弱電配線部ba2之間,設定有構成絕緣區域ar11~ar16的劃分部ba3。
同樣地,l3層113具有:強電配線部ca1,其配置于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參照圖3);以及弱電配線部ca2,其配置于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參照圖2)。并且,在強電配線部ca1與弱電配線部ca2之間,設定有構成絕緣區域ar11~ar16的劃分部ca3。
(實施方式1的作用)
下面,對實施方式1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各驅動電路dr1~dr6進行開關驅動時,會引起開關噪聲。特別地,在同相的上橋臂側和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之中,例如關于在u相的情況下的驅動電路dr1和驅動電路dr2,如果兩者的距離短,則會導致該開關噪聲的增大。
因此,如專利文獻1所示,在上橋臂側與下橋臂側之間的驅動電路的距離受到供電變壓器的寬度的制約而無法充分地確保兩者的間隔的情況下,會對彼此造成由兩個驅動電路的開關驅動引起的開關噪聲的影響。
與之相對地,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各驅動電路dr1~dr6分別設置有供電變壓器t1~t6。因此,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1、dr3、dr5與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2、dr4、dr6之間的距離不會受到供電變壓器t1~t6的寬度的限制,能夠確保兩者的間隔l較寬。由此,確保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1、dr3、dr5與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2、dr4、dr6之間的間隔l比受到供電變壓器t1~t6的制約的寬度尺寸更寬。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1中,該間隔l與受到供電變壓器t1~t6的制約的情況相比,能夠將由本橋臂以外的開關驅動引起的開關噪聲的影響減輕至最小限。
并且,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1~t6設置為獨立于各橋臂,由此能夠縮短電源電路p1~p6的輸出配線與各驅動電路dr1~dr6之間的距離。
由此,能夠實現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wn的縮小化,實現基板11的小型化。
并且,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1~t6設置為獨立于各橋臂,由此各驅動電路dr1~dr6的配置自由度變高,能夠實現從各驅動電路dr1~dr6向開關元件q1~q6的供電配線的縮短。因此,在上述的從各電源電路p1~p6向各驅動電路dr1~dr6的供電配線的縮短的基礎上,通過該向各開關元件q1~q6的供電配線的縮短,能夠實現電感降低以及開關噪聲的降低。
即,在電源電路p1~p6的位置如專利文獻1所示地受到供電變壓器的尺寸的制約,另一方面,驅動電路dr1~dr6的位置由連接部cn1~cn6的位置進行規定的情況下,兩者的距離比實施方式1遠。在該情況下,由于基板11大型化、或者供電配線變長,從而電感及開關噪聲增大。本實施方式1能夠對這樣的故障進行抑制。
另外,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1~t6設置為獨立于各橋臂,由此與采用多輸出變壓器的情況相比,繞組的耦合度的波動得到抑制,能夠實現電源輸出的精度提高。
并且,在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1、dr3、dr5與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2、dr4、dr6之間的間隔l的部分處,在存在各絕緣區域ar11~ar16的基礎上,還存在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縱貫配線區域ca11。
由此,能夠將基板11上的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整體地分散而進行配置,與將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集中于1處的情況相比,能夠實現基板11的小型化。即,如專利文獻1所示,在與實施方式1的縱貫配線區域ca11相當的區域寬度受到供電變壓器的寬度的限制的情況下,為了配置控制電路cnt及其配線,需要使與橫貫配線區域ca14相當的部分的面積進行增大。另外,在該情況下,在與橫貫配線區域ca14相當的部分處,由于造成針對各驅動電路dr1~dr6的配線距離的增大,因此所需面積也增大。
與之相對地,在本實施方式1中,通過上述的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分散化,還能夠實現高效的配置,能夠實現基板11的小型化。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1、dr3、dr5彼此之間,還存在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橫貫配線區域ca12~ca14。因此,能夠進一步地實現上述的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分散化,進一步實現基板11的小型化。
(實施方式1的效果)
下面,將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的效果與作用一起進行列舉。
1)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具有:
作為蓄電單元的平滑電容器3,其與直流電源2連接;
多個開關部sw1~sw3,它們具有與該平滑電容器3連接的一對開關元件q1~q6,通過該開關元件q1~q6的開關動作而將直流電力變換為交流電力;
驅動電路dr1~dr6,它們接收來自對所述平開關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電路cnt的控制信號,對所述開關元件q1~q6進行驅動;以及
基板11,其安裝有所述控制電路cnt、所述驅動電路dr1~dr6、以及所述電源電路p1~p6,
該電力變換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11上,使對所述驅動電路dr1~dr6和所述電源電路p1~p6進行配置的強電系統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與弱電系統的所述控制電路cnt之間存在絕緣區域ar11~ar16而以所述開關元件q1~q6為單位地設置該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并且在與所述一對開關元件(q1、q2)(q3、q4)(q5、q6)分別連接的成對的所述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彼此之間確保規定的間隔l而進行配置,在此基礎上,針對每個所述電源電路p1~p6,跨越所述絕緣區域ar11~ar16而設置將來自所述控制電路cnt的供給電壓變壓成為驅動用電壓的供電變壓器t1~t6。
這樣,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1~t6設置為獨立于各橋臂,由此各驅動電路dr1~dr6的配置自由度變高,設計自由度提高。由此,能夠充分地確保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1、dr3、dr5與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2、dr4、dr6之間的距離,能夠將由本橋臂以外的開關驅動引起的開關噪聲的影響減輕至最小限。
并且,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1~t6設置為獨立于各橋臂,由此縮短電源電路p1~p6的輸出配線與各驅動電路dr1~dr6之間的距離,實現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的縮小化,實現基板11的小型化。并且,能夠通過配線距離的縮短而實現電感降低以及開關噪聲的降低。
另外,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1~t6設置為獨立于各橋臂,由此與采用多輸出變壓器的情況相比,繞組的耦合度的波動得到抑制,能夠實現電源輸出的精度提高。
2)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對所述成對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up、un)(vp、vn)(wp、wn)彼此之間的間隔進行確保的所述間隔部分處,隔著所述絕緣區域ar11~ar16,配置有對所述控制電路cnt及其配線進行配置的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縱貫配線區域ca11。
因此,能夠有效地利用基板11上的對成對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up、un)(vp、vn)(wp、wn)彼此之間的間隔進行確保的間隔l的部分,并且實現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分散化,還能夠實現高效的配置。因而,能夠實現基板11的進一步的小型化。
3)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對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up、un)(vp、vn)(wp、wn)與其他成對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up、un)(vp、vn)(wp、wn)之間,隔著所述絕緣區域ar11~ar16,配置有所述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橫貫配線區域ca12、ca13。
因此,能夠減輕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1、dr3、dr5彼此、以及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2、dr4、dr6彼此、即本橋臂以外的開關噪聲影響。
并且,通過設置縱貫配線區域ca11及橫貫配線區域ca12~ca14,從而實現基板11上的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1的分散化,實現基板11的進一步的小型化。特別地,在同時設置了橫貫配線區域ca12、ca13和上述2)的縱貫配線區域ca11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地實現控制電路cnt的分散化,實現基板11的進一步的小型化。
4)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每個所述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處,設置與所述開關元件q1~q6進行連接的連接部cn1~cn6。
因此,能夠實現從各驅動電路dr1~dr6向各開關元件q1~q6的供電配線的縮短,由此,也能夠實現電感降低以及開關噪聲的降低。
5)實施方式1的電力變換裝置的特征在于,
將所述成對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up、un)(vp、vn)(wp、wn)彼此的間隔l形成為比通過1個供電變壓器對成對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區域(up、un)(vp、vn)(wp、wn)進行驅動的情況下的間隔(供電變壓器的寬度)大的尺寸。
由此,能夠可靠且充分地確保上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1、dr3、dr5與下橋臂側的驅動電路dr2、dr4、dr6之間的距離,能夠將由本橋臂以外的開關驅動引起的開關噪聲的影響減輕至最小限。
(另一個實施方式)
下面,對另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力變換裝置進行說明。
此外,另一個實施方式為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因此對與實施方式1共通的結構標注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標號而省略說明,僅對與實施方式1的不同點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2)
實施方式2的電力變換裝置如圖5所示,示出了改變各開關電路ic1~ic6以及供電變壓器t1~t6的配置、并且使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的形狀變得不同的例子。
即,與實施方式1相比,將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的圖5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相對地變大,將上下方向的尺寸形成得相對較小。
另外,與之相伴地,將控制電路配置配線區域ca201中的縱貫配線區域ca211的圖5中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變窄,另一方面,將各橫貫配線區域ca212~ca214的圖5中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變寬。
此外,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與實施方式1相同地,分別具有驅動電路dr21~dr26及電源電路p21~p26。并且,在基板11的寬度方向(圖5中的左右方向)上,在外側配置驅動電路dr21~dr26,在內側配置電源電路p21~p26,確保了同相的驅動電路dr21~dr26的間隔較寬。
另外,各開關電路ic21~ic26及供電變壓器t21~t26跨越各絕緣區域ar21~ar26而與橫貫配線部ca212~ca214和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連接。此外,在基板211的外周設置有絕緣區域ar27。
在該實施方式2中,如實施方式1的效果中的2)所述,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21~t26設置為獨立于各電源電路p21~p26,由此各驅動電路dr21~dr26的配置自由度變高。由此,各開關電路ic21~ic26及供電變壓器t21~t26的配置自由度變高,根據需要,也可以設為如實施方式2這樣的配置。
另外,實施方式2也可以取得實施方式1中所述的1)~5)的效果。
(實施方式3)
實施方式3的電力變換裝置如圖6所示,是使功率模塊313的連接部cn31~cn36的配置與實施方式1不同的例子。
因此,與之相伴地,如圖7所示,也使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的形狀以及連接部cn31~cn36的配置與實施方式1、2不同。
即,在圖6所示的功率模塊313中,連接部cn31~cn36配置于開關元件搭載區域121a、121b、122a、122b、123a、123b的外側上部的角部。
并且,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以包圍連接部cn31~cn36的方式而在圖中沿縱長進行配置,其外周由絕緣區域ar31~ar36包圍。另外,基板311的外周由絕緣區域ar37包圍。
另外,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與實施方式1相同地,在圖中沿上下方向并排地設置有驅動電路dr31~dr36和電源電路p31~p36。
并且,各開關電路ic31~ic36及供電變壓器t31~t36與實施方式1相同地跨越各絕緣區域ar31~ar36而與縱貫配線部ca311和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連接。
另外,在實施方式3中,通過將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形成得寬度較窄,由此與實施方式1相比進一步地確保縱貫配線部ca311的寬度尺寸較寬。即,同相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vp、wp與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n、vn、wn之間的間隔形成得更寬。
如上所述,在該實施方式3中,也如實施方式1的效果中的2)所述,通過將供電變壓器t31~t36設置為獨立于各電源電路p31~p36,由此各驅動電路dr31~dr36的配置自由度變高。由此,能夠與功率模塊312的連接部cn1~cn6的配置相對應地,對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un、vp、vn、wp、wn進行配置。
另外,通過將縱貫配線部ca311的寬度變寬而將同相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p、vp、wp與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un、vn、wn之間的間隔形成得更寬,能夠進一步地減輕開關噪聲的影響。
此外,實施方式3也可以取得實施方式1中所述的1)~5)的效果。
以上,基于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電力變換裝置進行了說明,但具體的結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只要不脫離于權利要求書的各權利要求涉及的發明的主旨,容許進行設計的變更、追加等。
例如,各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配置配線區域的形狀不限定于實施方式所示的形狀,能夠與功率模塊的各開關部配置區域的配置、形狀相對應地形成為任意的形狀。
另外,在實施方式中,電力變換裝置例示為3相,但該相數不限定于3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