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引線端子I包括依次連接的若干個第一引線端腳11、第一支撐部12和第一固連接部13;第二引線端子I包括依次連接的若干個第二引線端腳21、第二支撐部22和第二固連接部23;其中第一引線端子I的第一引線端腳11與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二引線端腳21交錯設置。兩個端子的引腳處在同一直線上,以減小端子寄生電感,相應地,DBC板上的銅箔被設計成交錯狀,以實現互連。正負端子通過采用平行交叉結構,減小功率引線端子回路面積,大大減小了功率端子的寄生電感,并且同時節省了兩個引線端子在功率模塊上的占用距離。
[0032]參見圖1、圖2和圖3所示,第一引線端子I的每兩個第一引線端腳11之間還設有第一間隙14,每一個第一間隙14的寬度大于設置于其內的第二引線端腳21的寬度;第二引線端子2的每兩個第二引線端腳21之間還設有第二間隙24,每一個第二間隙24的寬度大于設于其內的第一引線端腳11的寬度。并且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若干個第一引線端腳11和若干個第二引線端腳21并列形成一條直線。第一引線端腳11和第二引線端腳21整體呈圓滑弧形結構。第一引線端子I的第一引線端腳11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二引線端腳21數量分別為三個,此時的寄生電感最低。
[0033]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引線端腳11和第二引線端腳21分別通過超聲焊接連在功率模塊上。
[0034]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一支撐部12與第二支撐部22相互平行設置,寄生電感相應降低。為了使得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具有更為簡捷的結構,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二引線端腳21向其支撐部22的一側設有突出部221,突出部221支撐突出第二支撐部22的第二引線端腳21。
[0035]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材料為銅,并且其厚度分別為0.7至1.5mm。第一支撐部12與第二支撐部22之間的疊層距離為0.5-2.5_。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上分別設有一個連接孔3,用于連接外部結構。
[0036]此外,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邊緣分別通過回流焊與功率模塊連接。第一引線端子I的第一引線端腳U、第一支撐部12和第一固連接部13為連續折彎結構,并且其折彎后的第一固連部13的上表面與功率模塊的上表面共面;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二引線端腳21、第二支撐部22和第二固連接部23為連續折彎結構,并且其折彎后的第二固連部23的上表面與功率模塊的上表面共面。
[0037]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邊緣倒斜角或者倒圓角。
[0038]本實用新型功率模塊引線端子由一對平行并排+共面交叉結構的引線端子組成,包括第一引線端子和第二引線端子,其空間相對位置,被注塑進模塊殼體后的外形,兩端子被注塑進塑料殼子的部分采用了平行并排結構,端子引腳部分采用了共面交叉結構,端子引腳與DBC上的銅箔通過超聲焊接相連。由于以上兩種機制,使得其寄生電感大大減小,經過數值仿真分析,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功率模塊引線端子的寄生電感約為11.9nH,相較通用功率模塊引線端子,寄生電感大大降低,僅為通用功率引線端子的二分之一。
[0039]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包括與功率模塊(4)外部電源正、負母排相連的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包括依次連接的若干個第一引線端腳(11)、第一支撐部(12)和第一固連接部(13);所述第二引線端子(I)包括依次連接的若干個第二引線端腳(21)、第二支撐部(22)和第二固連接部(23);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的第一引線端腳(11)與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二引線端腳(21)交錯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的每兩個第一引線端腳(11)之間還設有第一間隙(14),每一個所述第一間隙(14)的寬度大于設置于其內的第二引線端腳(21)的寬度;所述第二引線端子(2)的每兩個第二引線端腳(21)之間還設有第二間隙(24),每一個所述第二間隙(24)的寬度大于設于其內的第一引線端腳(11)的寬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若干個第一引線端腳(11)和若干個第二引線端腳(21)并列形成一條直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腳(II)和第二引線端腳(21)分別通過超聲焊接連在功率模塊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腳(11)和第二引線端腳(21)整體呈圓滑弧形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的第一引線端腳(11)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二引線端腳(21)數量分別為三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一支撐部(12)與第二支撐部(22)相互平行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材料為銅,并且其厚度分別為0.7至1.5mm;所述第一支撐部(12)與第二支撐部(22)之間的疊層距離為0.5-2.5mm。9.根據權利要求1、2、3、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邊緣分別通過回流焊與功率模塊連接;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和第二引線端子(2)的邊緣倒斜角或者倒圓角。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線端子(I)的第一引線端腳(11)、第一支撐部(12)和第一固連接部(13)為連續折彎結構,并且其折彎后的第一固連部(13)的上表面與功率模塊的上表面共面; 所述第二引線端子(2)的第二引線端腳(21)、第二支撐部(22)和第二固連接部(23)為連續折彎結構,并且其折彎后的第二固連部(23)的上表面與功率模塊的上表面共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功率模塊低電感引線端子,包括與功率模塊外部電源正、負母排相連的第一引線端子和第二引線端子,第一引線端子包括依次連接的若干個第一引線端腳、第一支撐部和第一固連接部;第二引線端子包括依次連接的若干個第二引線端腳、第二支撐部和第二固連接部;其中第一引線端子的第一引線端腳與第二引線端子的第二引線端腳交錯設置。兩個端子的引腳處在同一直線上,以減小端子寄生電感,相應地,DBC上的銅箔被設計成交錯狀,以實現互連。正負端子通過采用平行交叉結構,減小功率引線端子回路面積,大大減小了功率端子的寄生電感,約為11.9nH,僅為通用功率引線端子的二分之一。并且同時節省了兩個引線端子在功率模塊上的占用距離。
【IPC分類】H01L23/485
【公開號】CN205376505
【申請號】CN201620090668
【發明人】莊偉東, 姚二現
【申請人】南京銀茂微電子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