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連接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高速傳輸資料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信號傳輸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連接器高頻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一代的USB 3.1標準對傳輸速度要求高達20 Gbps,甚至是40Gbps。為了滿足高速傳輸要求,連接器的結構必須有新的突破才能保證信號傳輸的可靠與穩定性。在高頻連接器行業,例如USB連接器、HDMI連接器、Display Port連接器等高速連接器行業,隨著對傳輸速度的更高的要求,諧振點的問題更加突出。為了解決高速傳輸下的諧振點問題,連接器各大廠家紛紛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0003]例如:中國專利CN 204243365 U公開的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設置在端子座的上、下兩排導電端子,每一所述導電端子均包括與對接連接器進行對接的接觸部,所述導電端子中包括若干接地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前端均為接觸部的自由端,后端為焊接腳,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腳用于插設固定于所述電路板上并與設置在所述電路板上的接地端形成電連接,上、下排對應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觸部的自由端相互電連接而使得位于上排的所述接地端子與下排對應列的所述接地端子形成電性并聯。
[0004]上述方案是通過上、下排對應的接地端子的接觸部的自由端相互電連接,能一定的解決諧振點問題,但在方案實施過程中,僅僅連接上下兩排端子的接地端子,并未連接舌片中心的屏蔽金屬片,而且這需要通過焊接、機械連接等方式來實現連接,連接工藝復雜、實施成本較高,連接不牢靠,量產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可大規模量產且可以改善在傳輸高速信號時產生的諧振點的電連接器。
[0006]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殼體和插入組件,所述插入組件包括絕緣本體和與絕緣本體一體成型的端子組件,所述端子組件包括上排導電端子、金屬屏蔽片和下排導電端子,所述上排導電端子包括上接地端子,所述下排導電端子包括下接地端子;
[0007 ]所述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的前端與金屬屏蔽片固定連接。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上接地端子向外延伸出第一接地部,所述下接地端子向外延伸出第二接地部,所述金屬屏蔽片向外延伸出屏蔽部,所述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和屏蔽部相對應,所述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與屏蔽部固定連接。
[0009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的前端通過加壓機構與金屬屏蔽片固定連接;
[0010]所述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通過加壓機構與屏蔽部固定連接。[0011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每一導電端子包括水平向前延伸超出絕緣本體的對接部、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絕緣本體的焊接部、及位于對接部和焊接部之間的主體部,所述對接部的前端為自由端。
[0012]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上接地端子的自由端和下接地端子的自由端與金屬屏蔽片固定連接。
[0013]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上接地端子的主體部向外延伸出第一接地部,所述下接地端子的主體部向外延伸出第二接地部,所述金屬屏蔽片向外延伸出屏蔽部,所述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和屏蔽部相對應;
[0014]所述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與屏蔽部固定連接。
[0015]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絕緣本體上對應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和金屬屏蔽片的連接之處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絕緣本體上對應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和屏蔽部的連接之處設有第二通孔。
[0016]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對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和金屬屏蔽片的連接之處進行加壓處理,所述加壓機構的壓力為10-99公斤力;
[0017]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對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和屏蔽部的連接之處進行加壓處理,所述加壓機構的壓力為10-99公斤力。
[0018]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接地部向下彎折,所述第二接地部向上彎折,所述屏蔽部為平面。
[0019]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接地部的向下彎折處與屏蔽部之間形成第一間隙,第二接地部的向上彎折處與屏蔽部之間形成第二間隙,所述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填充有絕緣本體。
[002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絕緣本體上設有凸起,所述殼體上設有與所述凸起相適配的通孔。
[0021]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實用新型在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的前端與金屬屏蔽片固定連接,和/或,上接地端子向外延伸出第一接地部,下接地端子向外延伸出第二接地部,金屬屏蔽片向外延伸出屏蔽部,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和屏蔽部相對應,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與屏蔽部固定連接。因此,本實用新型改善了接地端子和金屬屏蔽片的接觸,通過金屬屏蔽片來改善接地端子的接地問題,從而有效改善了電連接器在高速傳輸過程中產生的諧振點問題和電磁干擾問題。
[0023]而且,本實用新型通過加壓機構對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和金屬屏蔽片的連接之處,和/或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和屏蔽部的連接之處施以強壓,使得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與金屬屏蔽片之間形成固定連接,連接牢靠,且可以簡化連接工藝、實施成本較低,
量產好。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0025]圖2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0026]圖3是圖1所示插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是圖3所示A部的放大圖;
[0028]圖5是圖3所示插入組件的分解圖;
[0029]圖6是圖5所示第一插入組件的示意圖;
[0030]圖7是圖5所示第一插入組件的進一步分解圖;
[0031 ]圖8是端子組件的示意圖;
[0032]圖9是端子組件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0033]圖10是上接地端子、下接地端子的自由端與金屬屏蔽片連接之處的示意圖;
[0034]圖11是第一接地部、第二接地部與屏蔽部連接之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36]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100,包括殼體I和插入組件2,所述插入組件2包括絕緣本體3和與絕緣本體3—體成型的端子組件4,所述端子組件4包括上排導電端子5、金屬屏蔽片6和下排導電端子7,所述上排導電端子5、金屬屏蔽片6和下排導電端子7依次疊加,所述上排導電端子5包括上接地端子51,所述下排導電端子7包括下接地端子71。本實用新型將上接地端子51、下接地端子52和金屬屏蔽片6之間形成固定連接,改善了接地端子和金屬屏蔽片的接觸,通過金屬屏蔽片來改善接地端子的接地問題,從而有效改善了電連接器在高速傳輸過程中產生的諧振點問題和電磁干擾問題。
[0037]具體的,如圖8、9和10所示,所述上接地端子51、下接地端子71的前端與金屬屏蔽片6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上接地端子51、下接地端子71的前端通過加壓機構與金屬屏蔽片6固定連接
[0038]和/或,如圖8、9和11所示,所述上接地端子51向外延伸出第一接地部52,所述下接地端子71向外延伸出第二接地部72,所述金屬屏蔽片6向外延伸出屏蔽部62,所述第一接地部52、第二接地部72和屏蔽部62相對應,所述第一接地部52、第二接地部72與屏蔽部62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接地部52、第二接地部72通過加壓機構與屏蔽部62固定連接。
[0039]也就是說,上接地端子51、下接地端子52和金屬屏蔽片6固定連接的部位可以是端子前端的頭部,也可以是中間部位,還可以是前端的頭部以及中間部位。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所示的實施例中,上接地端子51、下接地端子52和金屬屏蔽片6固定連接的部位是前端的頭部以及中間部位。
[0040]為了更好的顯示上接地端子51、下接地端子52和金屬屏蔽片6固定連接的位置,每一導電端子包括水平向前延伸超出絕緣本體的對接部、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絕緣本體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