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觸器殼體的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低壓電器領域,特別是一種交流接觸器殼體的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交流接觸器的殼體結構包括基座和底座,現有的殼體安裝結構通常采用基座或是底座側壁上設計伸長壁或凹槽實現配合定位,但此種定位結構比較復雜,隨基座和底座的使用時間的增加會出現側壁變形收縮的情況發生,從而造成定位不準以及配合間隙或是配合錯位較大。并且現有的基座和底座在安裝過程中,底座中放置的接觸器反力壓縮彈簧會將基座斥開,因此在將基座和底座通過螺釘鎖緊前無法實現預導向定位,需要夾具或手操作將基座與殼體壓緊,但此種安裝過程造成裝配難度增加,且降低了裝配效率。同時底座是交流接觸器支撐安裝的主要零件,但由于塑料材料的底座受環境變化影響會產生變形,進而降低了殼體安裝的穩定性。
[0003]交流接觸器的動作是靠線圈提供的電磁吸力,用于安裝線圈的線圈骨架安裝在底座內,并且線圈接線端子中裸露在殼體外部的帶電部位需加以防護,但現有的防護蓋結構與線圈接線端子之間相互獨立設置,使得裝配過程較為復雜,降低了生產效率及接線端子防護的穩定性。同時,現有的交流接觸器的底座對線圈骨架的定位不夠準確,在接觸器吸合動作時容易導致發生線圈骨架松動的情況,從而降低了接觸器動作的穩定性。大多數的交流接觸器的線圈骨架上也并未設有用于指示線圈參數的結構,導致在檢修巡查時不能夠方便地讀取參數,降低了使用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裝配結構準確、產品一致性高、安裝結構穩定的交流接觸器殼體的裝配結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交流接觸器殼體的裝配結構,包括底座I和基座3,所述的底座I和基座3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安裝,底座I上設有用于安裝緊固件的定位凸起108,所述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設有第一緊固安裝孔108a,并且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高于底座I的側壁邊緣。基座3上開設有用于安裝定位凸起108的定位凹槽310,所述的定位凹槽310上開設有與第一緊固安裝孔108a相對設置的第二緊固安裝孔311,并且定位凹槽310的形狀與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形狀相匹配,定位凸起108與定位凹槽310配合安裝時第一緊固安裝孔108a與第二緊固安裝孔311對齊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定位凸起108的側壁上設有相連接的板型側壁108d和弧形側壁108e,所述的板型側壁108d和弧形側壁108e在定位凸起108上形成了半圓型的端部表面,所述的定位凹槽310包括與板型側壁108d接觸連接的板型定位壁312和與弧形側壁108e接觸連接的弧形定位壁313,所述的板型定位壁312和弧形定位壁313形成了能與定位凸起108的端部匹配安裝的半圓型的定位凹槽310。
[0008]進一步,所述板型側壁108d的兩側分別與弧形側壁108e的兩側相連接,并且板型側壁108d與弧形側壁108e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對稱設置的凸起加強板108b,其中板型側壁108d及凸起加強板108b在交流接觸器的線圈骨架2與底座I裝配時能起到導向及定位作用。
[0009]進一步,所述凸起加強板108b的底部與底座I相連接,凸起加強板108b的頂部與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定位凹槽310的深度。
[0010]進一步,所述的底座I包括相對設置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以及相對設置的左側壁和后側壁,其中左側壁的兩端分別與前側壁和后側壁相對應的一端相連接,右側壁的兩端分別與前側壁和后側壁相對應的另一端相連接,底座I的前側壁和后側壁的邊緣表面分別設有安裝平臺108c,所述定位凸起108的底部與安裝平臺108c固定連接,定位凸起108的頂部開設有第一緊固安裝孔108a,并且定位凸起108的頂部平面高于左側壁和右側壁的邊緣,所述基座3上的定位凹槽310與定位凸起108相對設置。
[0011]進一步,所述定位凸起108的兩側與左側壁和右側壁之間分別設有側壁缺口1Sf,所述定位凹槽310的兩側與基座3的基座側板301之間分別設有基座擋板315,所述基座擋板315的形狀與側壁缺口 108f的形狀相匹配,并且定位凸起108與定位凹槽310連接安裝時基座擋板315置于側壁缺口 108f內從而用于遮擋側壁缺口 108f。
[0012]進一步,所述基座3的側壁上設有卡件302,所述底座I的左側壁的兩端和右側壁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卡件302配合連接的卡槽105,并且置于底座I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同一端的卡槽105之間相對設置,卡件302與卡槽105配合連接時緊固件能夠同時與底座I和基座3相連接。
[0013]進一步,所述的卡件302包括一端與基座3的側壁內表面相連接的卡件連接片302a,所述卡件連接片302a的另一端設有圓弧凸起302b,所述的卡槽105包括開設在底座I的側壁內表面的圓弧凹槽105a,所述的圓弧凹槽105a與圓弧凸起302b匹配連接,并且卡件302與卡槽105配合連接時圓弧凸起302b的一側與圓弧凹槽105a的對應邊緣相互作用,從而產生能夠克服反力作用的預安裝連接力。
[0014]進一步,所述的定位凸起108的端部表面與定位凹槽310的底面接觸連接,定位凸起108的端部側壁與定位凹槽310的側壁過盈配合連接,并且定位凹槽310的側壁上設有與定位凸起108的端部側壁相對設置的定位凹槽缺口 314。
[0015]進一步,所述的底座I內設有線圈骨架2,所述的線圈骨架2包括線圈骨架本體200和設置在線圈骨架本體200上的線圈接線板220,所述線圈接線板220與線圈接線件230的一端相連接,線圈接線件230的另一端置于線圈接線板220的外側用于外部接線,線圈接線板220的側邊緣上設有支撐片222,所述的支撐片222與線圈接線件230置于線圈接線板220外側的部分相連接用于支撐安裝線圈接線件230,并且支撐片222的端部一側安裝有相對于支撐片222傾斜設置的面板223,所述面板223的表面設有用于指示線圈性能參數的指示件251。
[0016]本實用新型的交流接觸器殼體的裝配結構通過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實現了底座與基座的準確裝配,不僅提高了底座與基座的裝配效率,同時保證了交流接觸器殼體產品生產的一致性,提高殼體裝配安裝的穩定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殼體安裝結構的分解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基座上卡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圖2中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結構不意圖;
[0021]圖5是圖4中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基座上定位凹槽的結構不意圖;
[0023]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線圈骨架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4]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上限位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9是圖8的局部結構不意圖;
[0026]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上加強筋的結構不意圖;
[0027]圖11是圖10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8]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帶有防護蓋的線圈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3是圖12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30]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帶有防護蓋的線圈骨架的結構側視圖;
[0031 ]圖15是本實用新型的帶有防護蓋的線圈骨架的安裝示意圖;
[0032]圖16是本實用新型的帶有指示件的線圈骨架的結構側視圖;
[0033]圖17是本實用新型的帶有指示件的線圈骨架的結構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結合附圖1至17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交流接觸器殼體的裝配結構【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交流接觸器殼體的裝配結構不限于以下實施例的描述。
[0035]圖1中交流接觸器的殼體包括底座I和基座3,所述的底座I與基座3之間對應拼裝連接,底座I內安裝有線圈骨架2和反力彈簧,基座3上安裝有觸頭支持和銜鐵300,所述的反力彈簧在底座I與基座3拼裝連接時產生形變同時分別與線圈骨架2和銜鐵300相互作用。具體地,基座3的側壁上設有卡件302,底座I的側壁上設有與卡件302配合連接的卡槽105,底座I上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