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速傳動裝置及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變速傳動裝置及天線。
【背景技術】
[0002]天線是基站的接收和發射信號載波的關鍵部件,直接決定著基站網絡的覆蓋和信號傳輸。隨著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和普及,城市內基站分布越來越密集,通信頻段越來越多,基站間的干擾等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城市高樓大廈不斷崛起,造成無線電波的多重反射和遮擋,導致通信網絡的導頻污染、越區覆蓋、多徑效應日益嚴重,使得移動通信系統對于基站天線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由于電調天線可以實現垂直面方向圖的連續可調,可更加靈活實現網絡覆蓋,因此電調天線的應用更加廣泛。
[0003]電調天線的原理在于根據需要通過移相器改變天線陣中輻射單元的幅相分布,實現天線波束下傾角的連續可調。移相器作為電調天線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決定電調天線的性能。目前應用于電調天線的移相器主要有二種類型:一種是介質移相器,通過移動介質滑塊改變傳輸線材料的介電常數實現移相功能,此類移相器結構簡單,但行程長或者需要高介電常數介質,造成移相器要么體積大要么精度要求高,不利于與功分器進行集成,擴展性差;第二種是物理移相器,通過可移傳輸線的滑動改變傳輸線的物理長度實現移相功能。但這類移相器的行程短,導致外部驅動物理移相器移動的驅動裝置行程過短,對傳動裝置間隙配合精度要求過高,難以加工,而且由于行程過短,也難以通過標尺標出電調天線的下傾角。
[0004]雖然目前已有通過變速傳動的方案來解決物理移相器行程短的問題,但現有的變速傳動方案存在齒輪間連接不平衡、結構不緊湊、整體體積過大、可傳遞力比較小等問題,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變速傳動裝置及天線,具有傳動摩擦力小、結構緊湊、可傳遞力大等優點。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變速傳動裝置,包括減速齒條、變速齒輪及傳動齒條,所述減速齒條包括第一主體部,所述第一主體部相對的兩側設置有第一齒條及第二齒條;所述變速齒輪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及第三齒輪,所述第二齒輪及所述第三齒輪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齒輪的兩側;所述傳動齒條包括第二主體部,所述第二主體部上設置有第三齒條;其中,所述第一齒輪設置于所述第一齒條與所述第二齒條之間,并與所述第三齒條嚙合,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嚙合,所述第三齒輪與所述第二齒條嚙合。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主體部上開設有一個貫穿的方形孔,所述第一齒條及所述第二齒條設置于所述方形孔的兩側,且所述第一齒輪穿過所述方形孔。
[0008]優選地,所述減速齒條、變速齒輪及傳動齒條均為對稱結構,并具有對稱面,且所述減速齒條、變速齒輪及傳動齒條的對稱面重合。
[0009]優選地,所述變速傳動裝置還包括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所述第一蓋體的第一側壁上開設有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上開設有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三凹槽相對并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四凹槽相對并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蓋體的第三側壁上開設有第五凹槽與第六凹槽,與所述第三側壁相對的第四側壁上開設有第七凹槽與第八凹槽,所述第五凹槽與第七凹槽相對并形成第三滑槽,所述第六凹槽與所述第八凹槽相對并形成第四滑槽,其中,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第二蓋體組合時,所述第一滑槽對準所述第三滑槽以形成第一滑軌;所述第二滑槽對準所述第四滑槽以形成第二滑軌;所述減速齒條穿過所述第一滑軌,所述傳動齒條穿過所述第二滑軌。
[0010]優選地,所述變速傳動裝置還包括齒輪軸,所述第一蓋體上設置有第一齒輪軸孔,所述第二蓋體上設置有第二齒輪軸孔,所述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及第三齒輪同心,所述變速齒輪上開設有一個貫穿所述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及第三齒輪的圓心的齒輪孔,所述齒輪軸的一端穿過所述變速齒輪的齒輪孔,并插入所述第一齒輪軸孔內,所述齒輪軸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齒輪軸孔內。
[0011]優選地,所述變速齒條的第一主體部的兩個相對的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個限位件,所述第二主體部上設置一方形槽,所述第三齒條設置于所述方形槽的底面,且與所述底面垂直的兩個相對的槽壁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定位件。
[0012]優選地,所述減速齒條還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一主體部連接,并開設有至少一個連接孔;所述傳動齒條還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第二主體部連接,并開設有至少一個連接孔。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天線,包括反射板、調節旋鈕、螺桿、傳動螺母、第一拉桿、第二拉桿、移相器、螺桿固定軸套及上述的變速傳動裝置,所述移相器、螺桿固定軸套及變速傳動裝置均固定于所述反射板上,所述螺桿的一端穿過螺桿固定軸套內的軸孔,另一端穿過所述傳動螺母,并與所述傳動螺母嚙合;所述調節旋鈕安裝在所述螺桿上;所述第一拉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傳動螺母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傳動齒條上,所述第二拉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減速齒條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移相器上。
[0014]優選地,所述天線還包括標尺,所述標尺固定于所述傳動螺母上。
[0015]優選地,所述反射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定位孔,所述變速傳動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個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以將所述變速傳動裝置定位到所述反射板上。
[001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變速傳動裝置及天線,通過設計兩個齒輪與兩個齒條同時嗤合的傳動結構:一方面,通過用對稱的兩個齒輪和兩個齒條對應嗤合,可以增加嗤合傳動時齒廓的接觸面積,減小了分布在單個齒的壓力,從而利于傳遞較大的力;另一方面,在傳遞力的過程中,所述傳動齒條、變速齒輪和傳動齒條三者的對稱面重合在一個面上,變速齒輪上對稱的第二齒輪和第二齒輪用左右平衡的力拖動減速齒條上對稱的兩條齒條移動,在對稱面受力平衡,不產生扭轉力,因而不會產生摩擦力。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變速傳動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減速齒條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變速傳動裝置的截面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變速傳動裝置的組合示意圖。
[0021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天線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請參見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變速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變速傳動裝置1000包括第一蓋體100、減速齒輪200、變速齒輪300、傳動齒條400及第二蓋體500,其中,所述減速齒輪200及所述傳動齒條400均與所述變速齒輪300嚙合,所述第一蓋體100與所述第二蓋體500組合形成一容置腔,所述變速齒輪300位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減速齒輪200及所述傳動齒條400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內,并可相對所述容置腔滑動。
[0024]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蓋體100及所述第二蓋體500均為一個一面置空的空腔結構,其中,所述第一蓋體100的第一側壁110上開設有第一凹槽111與第二凹槽112,與所述第一側壁110相對的第二側壁120上開設有第三凹槽121與第四凹槽122,所述第一凹槽111與所述第三凹槽121相對并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凹槽112與所述第四凹槽122相對并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蓋體500的第三側壁510上開設有第五凹槽511與第六凹槽512,與所述第三側壁510相對的第四側壁(圖未示)上開設有第七凹槽(圖未示)與第八凹槽(圖未示),所述第五凹槽511與第七凹槽相對并形成第三滑槽,所述第六凹槽512與所述第八凹槽相對并形成第四滑槽。
[0025]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當將所述第一蓋體100與所述第二蓋體500組合時,所述第一滑槽對準所述第三滑槽并形成第一滑軌,所述第二滑槽對準所述第四滑槽并形成第二滑軌。其中,所述減速齒條200穿過所述第一滑軌,并可在所述第一滑軌內滑動。所述傳動齒條400穿過所述第二滑軌,并可在所述第二滑軌內滑動。且,所述減速齒條200滑動時將帶動所述傳動齒條400反向滑動,同理,所述傳動齒條400滑動時也將帶動所述減速齒條200反向滑動。
[0026]請一并參閱圖2,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減速齒條200包括第一主體部210,所述第一主體部210相對的兩側設置有第一齒條212及第二齒條213,其中,所述第一齒條212與所述第二齒條213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一主體部210的長邊對應的側壁上,且所述第一齒條211及所述第二齒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