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路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低壓電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斷路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采用兩種不同結構相互對稱的隔弧壁,可識別度低,生產過程中容易造成混用且不易發現,給產品質量造成極大隱患;導磁板裝于隔弧壁內部,造成隔弧壁厚度方向尺寸較大,產品爬電距離偏小,影響產品在電氣壽命試驗時的可靠性;同時,目前斷路器多數隔弧壁通過鉚合方式實現與外殼間的固定,影響生產效率。
[0003]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生產中,需要將內部的電磁式繼電器取出,采用在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底部開設凹槽和增加與凹槽配合的蓋板。現有的蓋板結構卡扣位置強度不夠,容易引起斷裂而導致蓋板失效;而且存在當電磁式繼電器頂桿頂出狀態時存在無法取出的問題。
[0004]而且,目前市場對斷路器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的分斷能力、壽命、可靠性都有著越來越嚴格的標準,尤其是剩余電流動作斷路器這種涉及人身安全的斷路器,為提高產品的性能對斷路器的核心保護模塊實行屏蔽尤為重要。目前,現有的產品屏蔽罩涉及不合理,當斷路器進行分斷試驗時大電流產生的強磁場和高溫易使電磁式繼電器失磁,從而導致產品功能失效。屏蔽罩一般都是由Imm以下的導磁材料鈑金而成,零件在電鍍過程中易出現相互粘接的現象從而導致零件報廢,生產效率降低。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緊湊,生產成本低,性能穩定的斷路器。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斷路器,包括底座1,蓋板2,滅弧裝置7A,觸頭系統3A,所述滅弧裝置7A和觸頭系統3A設置在由底座I和蓋板2組成的殼體內部;滅弧裝置7A包括隔弧壁3和導磁板4,兩塊導磁板4分別對稱安裝在底座I和蓋板2上,兩塊隔弧壁3分別對稱設置于兩塊導磁板4的上方,隔弧壁3的正反兩面為對稱結構。
[0008]進一步,所述底座I和蓋板2上設有固定隔弧壁3的隔弧壁固定柱13,所述隔弧壁3設有與隔弧壁固定柱13相應的隔弧壁固定孔301,兩塊隔弧壁3通過隔弧壁固定孔301分別安裝在底座I和蓋板2上。
[0009]進一步,所述隔弧壁3的一端側邊設有凹槽缺口 31 ;隔弧壁3的兩側上設有增加爬電距離的凸筋。
[0010]進一步,所述底座I和蓋板2上設有安裝導磁板4的導磁板凹槽11,所述導磁板凹槽11內部設有固定導磁板4的導磁板固定柱12,在導磁板固定柱12上凸出設有隔弧壁固定柱13。
[0011]進一步,所述導磁板固定柱12和隔弧壁固定柱13均為六邊形固定柱,所述隔弧壁3設有與底座I的隔弧壁固定柱13相應的圓形的隔弧壁固定孔301。
[0012]進一步,所述隔弧壁3主體結構呈四分之一圓弧狀,隔弧壁3的第一側邊為平直段34,第二側邊為圓弧段35,在第三側邊上設有凹槽缺口 31 ;在第二側邊靠近平直段34部分的兩側設有圓弧型的第一凸筋32,在第三側邊上設有第二凸筋33。
[0013]進一步,在平直段34與圓弧段35連接的端部設有直角缺口 36,所述底座I設有與直角缺口 36相互配合的固定凸塊14。
[0014]進一步,所述底座I和蓋板2上還設有用于擱置隔弧壁3的平直段34的固定凸條15,所述的第二凸筋33設置在第三側邊的凹槽缺口 31靠近平直段34的一側,在底座I和蓋板2上設有對應第三側邊的凹槽缺口 31另一側的第三凸臺16。
[0015]進一步,所述固定凸塊14的上表面高于固定凸條15的上表面。
[0016]進一步,還包括與手柄連接的操作機構1A,瞬時脫扣器2A和延時脫扣器4A ;所述觸頭系統3A包括靜觸頭5和動觸頭6,動觸頭6的一端與操作機構IA連接,靜觸頭5固定于底座I內,靜觸頭5的觸點與動觸頭6的觸點相對設置;所述瞬時脫扣器2A位于滅弧裝置7A的上方,電路短路時驅動操作機構IA脫扣;所述延時脫扣器4A位于殼體底部,位于滅弧裝置7A —側,電路過載時驅動操作機構IA脫扣;所述滅弧裝置7A還包括滅弧室7,下引弧角3a和上引弧角3b,所述下引弧角3a為圓弧狀,下引弧角3a設于底座I的底部,與隔弧壁3的圓弧段35相對設置,所述上引弧角3b為U型,一端與靜觸頭5連接,上引弧角3b和下引弧角3a之間形成引弧通道,引弧通道的一端靠近靜觸頭5和動觸頭6活動區域,另一端延伸向滅弧室7的入弧口一側。
[0017]本實用新型斷路器隔弧壁的正反兩面采用對稱結構,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降低了生產過程中多種隔弧壁混用的風險;將導磁板安裝在殼體上,實現隔弧壁對稱結構設計,同時減小了隔弧壁的厚度。還設置凹槽缺口和凸筋,提高產品的爬電距離,同時提高產品的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現有技術一種隔弧壁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現有技術一種隔弧壁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現有技術另一種隔弧壁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現有技術另一種隔弧壁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現有技術另一種隔弧壁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現有技術隔弧壁和導磁板與殼體安裝的機構示意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斷路器過電流保護極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5]圖8是本實用新型隔弧壁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9是本實用新型隔弧壁側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0是本實用新型隔弧壁反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1是本實用新型隔弧壁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12是本實用新型基座未安裝隔弧壁的結構不意圖;
[0030]圖13是本實用新型基座未安裝隔弧壁的平面圖;
[0031]圖14是本實用新型基座安裝隔弧壁的結構不意圖;
[0032]圖15是本實用新型基座安裝隔弧壁的平面圖;
[0033]圖16是本實用新型蓋板安裝隔弧壁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基座安裝隔弧壁的結構不意圖;
[0035]圖1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蓋板安裝隔弧壁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19是本實用新型殼體安裝中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20是本實用新型中蓋板打開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38]圖21是本實用新型中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22是本實用新型用開蓋工具打開中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2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側內部結構示意圖;
[0041]圖24是本實用新型屏蔽罩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5是本實用新型屏蔽罩另一方位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26是本實用新型屏蔽罩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以下結合附圖1至26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斷路器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斷路器不限于以下實施例的描述。
[0045]如圖7、23所示,本實用新型斷路器,由兩個過電流保護極和剩余電流脫扣極組成整體式結構,兩個過電流保護極對稱分布在剩余電流脫扣極兩側,各級之間可通過隔板隔開。兩個過電流保護極對稱布置,使得兩側過電流保護極具有相同的電氣回路長度,與剩余電流脫扣極在斷路器一側布置相比,更有利產品溫升及延時動作。
[0046]如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斷路器的過電流保護極結構。所述過電流保護極均包括與手柄連接的操作機構1A,瞬時脫扣器2A,延時脫扣器4A和觸頭系統3A ;所述觸頭系統3A包括靜觸頭5和動觸頭6,動觸頭6的一端與操作機構IA連接,靜觸頭5固定于底座I內,靜觸頭5的觸點與動觸頭6的觸點相對設置;所述瞬時脫扣器2A位于滅弧裝置7A的上方,電路短路時驅動操作機構IA脫扣;所述延時脫扣器4A位于殼體底部,位于滅弧裝置7A—側,電路過載時驅動操作機構IA脫扣;本實用新型斷路器的過電流保護極的結構簡單緊湊,空間使用率高。
[0047]如圖2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斷路器的剩余電流脫扣極結構。包括剩余電流檢測元件1B、與手柄連接的脫扣復位機構2B、試驗回路3B和電磁式繼電器9 ;所述電磁式繼電器9置于殼體底部,所述試驗回路3B設于殼體內部一側,用于對內部電路進行檢測;所述剩余電流檢測元件IB設于殼體底部,位于電磁式繼電器9 一側,用于檢測電路中是否存在剩余電流;所述脫扣復位機構2B與電磁式繼電器9相對設置,電磁式繼電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