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基板和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顯示基板和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0LED(有機發光顯示器)是當今平板顯示器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與液晶顯示器相比,0LED具有低能耗、生產成本低、自發光、寬視角及響應速度快等優點,目前,在手機、PDA、數碼相機等顯示領域0LED已經開始取代傳統的LCD顯示屏。像素驅動電路設計是0LED顯示器核心技術內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0003]壓力感應技術是指對外部受力能夠實施探測的技術,這項技術很久前就運用在工控,醫療等領域。在蘋果公司的帶動下,許多廠商正在尋求合適的方案來實現在顯示領域尤其是手機或平板領域實現壓力感應,這可以使客戶得到更好的人機交互體驗。但目前,更多的是在背光部分或者中框部分增加額外的機構來實現,這種設計,需要顯示基板的結構設計做出改動,而且由于裝配公差較大,這種設計的探測準確性也受到了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將壓力感應功能整合入0LED模組內部,有利于實現更好的探測精度,以及更優的成本。
[0005]為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顯示基板,包括:
[0006]基底;
[0007]第一電極,設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根據感應到的觸控操作發生形變;
[0008]中框,設置在所述基底之下;
[0009]第二電極,設置在所述中框與所述基底之間,與所述第一電極形成電容,所述電容的電容值根據所述第一電極的形變而改變;
[0010]處理單元,根據所述電容的電容值變化生成觸控信號。
[0011]優選地,顯示基板還包括:
[0012]設置在所述基底之上的有機發光器件和用于驅動有機發光器件的薄膜晶體管,
[0013]所述有機發光器件包括底電極層和頂電極層,所述薄膜晶體管包括第一柵極層、第二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
[0014]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一柵極層、第二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以及底電極層中的任一層同層形成。
[0015]優選地,顯示基板還包括:
[0016]設置在所述基底之上的液晶層和用于控制液晶層的薄膜晶體管以及像素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所述薄膜晶體管包括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
[0017]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以及像素電極層中的任一層同層形成。
[0018]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柵極層同層形成。
[0019]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子單元,每個第一電極子單元為網格狀。
[0020]優選地,所述第二電極包括多個第二電極子單元,每個第二電極子單元與對應的第一電極子單元的面積相等,形狀相同。
[0021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還包括與多個第一電極子單元對應相連的多條信號傳輸線,
[0022]其中,所述信號傳輸線與所述第一電極位于同一層,沿第一方向延伸,則所述多個第一電極子單元沿第一方向面積逐漸減小,以為所述信號傳輸線提供布設空間。
[0023]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還包括與多個第一電極子單元對應相連的多條信號傳輸線,
[0024]其中,所述信號傳輸線與所述第一電極位于不同層,所述多個第一電極子單元的面積相等且形狀相同。
[0025]優選地,所述信號傳輸線與所述第一柵極層、第二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以及底電極層中與所述第一電極子單元不在同一層的任一層同層形成。
[0026]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顯示基板。
[0027]根據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中框上設置第二電極,能夠與基底上的第一電極形成作為壓力傳感器的電容,從而實現了將壓力傳感器整合至顯示基板中,便于縮小顯示基板中壓力傳感器所占的空間。
【附圖說明】
[0028]通過參考附圖會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優點,附圖是示意性的而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任何限制,在附圖中:
[0029]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容充電的示意圖;
[0031]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0032]圖4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第一電極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5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又一個實施例的第一電極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6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制作方法的示意流程圖。
[0035]附圖標號說明:
[0036]1-基底;2-第一電極;21-第一電極子單元;22-信號傳輸線;3-中框;4_第二電極;5-有機發光器件;51-底電極層;52-頂電極層;6-薄膜晶體管;61-第一柵極層;62-源極和漏極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7]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8]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39]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包括:
[0040]基底1;
[0041]第一電極2,設置在基底1之上,根據感應到的觸控操作發生形變;
[0042]中框3,設置在基底1之下;
[0043]第二電極4,設置在中框3與基底1之間,與第一電極2形成電容,電容的電容值根據第一電極2的形變而改變;
[0044]處理單元,根據電容的電容值變化生成觸控信號。
[0045]本實施例通過在中框上設置第二電極,能夠與基底上的第一電極形成作為壓力傳感器的電容,從而實現了將壓力傳感器整合至顯示基板中,便于縮小顯示基板中壓力傳感器所占的空間。
[0046]根據本實施例感應觸控壓力的一種方式如下:
[0047]當手指接觸到顯示基板表面時,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耦合電容為C1,當觸控產生的方波信號輸入到C1時,由于C1本身存在的電阻電容負載(RC Loading),此時C1充電時間為T1,當手指按壓顯示基板時,由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距離變小,使得C1增加,其充電時間發生變化,充電時間變為T2 (如圖2所示),然后由處理單元根據充電時間的變化計算觸控壓力的大小。
[0048]當然,除了上述方式,也可以直接根據電容C1的變化來計算觸控壓力。其中,對于IXD顯示基板而言,中框可以是用于固定背光源中導光板的框架,對于0LED顯示基板而言,中框可以是用于固定基底的框架。例如本實施例中的顯示基板應用于手機中,中框可以用于固定基底,還可以用于容納及固定像素單元的驅動電路、圖形處理器(CPU)等元件。
[0049]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圖1中的結構僅是一種示例,其中并未示出各層之間的絕緣層和鈍化層等,例如有機發光器件中的底電極實際上只與薄膜晶體管中的漏極相接觸,并且在底電極和頂電極之間還設置有有機發光層等結構。
[0050]如圖3所示,優選地,顯示基板還包括:
[0051]設置在基底1之上的有機發光器件5和用于驅動有機發光器件的薄膜晶體管6,
[0052]有機發光器件5包括底電極層51和頂電極層52,薄膜晶體管6包括第一柵極層61、第二柵極層(圖中未示出)、源極和漏極層62,
[0053]其中,第一電極2與第一柵極層61、第二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62以及底電極層51中的任一層同層形成。
[0054]本實施例中的顯示基板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基板,其中的第一電極可以與多層結構中的任一層同層形成,從而無需單獨形成第一電極,簡化了制作工藝,但是需要避開該層中原有的布線。另外,由于頂電極一般為平面狀,其所在層剩余空間較少,所以一般不將第一電極與頂電極做在同一層。
[0055]優選地,顯示基板還包括:
[0056]設置在基底之上的液晶層和用于控制液晶層的薄膜晶體管以及像素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薄膜晶體管包括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
[0057]其中,第一電極與柵極層、源極和漏極層以及像素電極層中的任一層同層形成。
[0058]本實施例中的可以是液晶顯示基板,其中的薄膜晶體管結構與圖3相似,區別在于不包括有機發光元件,設置在薄膜晶體管之上的為像素電極、液晶層和公共電極。其中的第一電極可以與多層結構中除公共電極的任一層同層形成,從而無需單獨形成第一電極,簡化了制作工藝,但是需要避開該層中原有的布線。
[0059]優選地,第一電極2與第二柵極層同層形成。
[0060]由于第二柵極層中的布線較少,優選地可以形成在第二柵極層中,以提高第一電極所占的面積。例如像素電路采用6T1C(6個晶體管和1個電容Cst)結構,那么第二柵極層和第一柵極層分別為形成電容Cst的兩層。
[0061]如圖4所示,優選地,第一電極2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子單元21,每個第一電極子單元21為網格狀。
[0062]本實施例將第一電極設置為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