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0037] 【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0039]【【具體實施方式】】
[0040] 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特征W及功效等,現結合附圖和具體 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41] 請參閱圖1和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卡緣連接器100,可焊接于一 電路板(未圖示)上,并用于插接一電子卡200,其包括一絕緣本體1、設于所述絕緣本體1 的多個導電端子2、至少一偵測端子組3組裝于所述絕緣本體1、樞接于所述絕緣本體1兩 端的一對耳扣4及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1的多個鐵腳5。
[0042] 請參閱圖1和圖2,所述絕緣本體1具有自其頂面向下凹設形成的一插槽11,且所 述插槽11沿一縱長方向(未圖示)延伸,所述插槽11具有一槽底111及自所述槽底111 的相對兩側分別向上延伸的一槽壁112,兩個所述槽壁112相互平行設置且沿所述縱長方 向延伸。所述絕緣本體1于所述插槽11的兩側設有多個收容孔12,每一所述收容孔12在 上下方向上貫穿所述絕緣本體1,且在所述槽壁112處形成開口與所述插槽11在側向上連 通。所述插槽11內凸伸設置一鍵扣13,所述鍵扣13自所述槽底112向上延伸,其連接所述 插槽11兩側的所述槽壁112。
[0043] 請參閱圖1和圖2,所述絕緣本體1于所述插槽11的同一側設有上下方向延伸的 一第一收容槽14與一第二收容槽15,所述第一收容槽14與所述第二收容槽15位于所述 鍵扣13及與所述鍵扣13緊鄰的所述收容孔12之間,如此可利用所述卡緣連接器100現有 結構,W節省所述偵測端子組3所占用的空間。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槽14與所述第二收容槽 15在側向上呈前后設置并相互連通,所述第一收容槽14在側向上較所述第二收容槽15靠 近所述插槽11,且同樣在所述槽壁112處形成開口與所述插槽11在側向上連通。所述第二 收容槽15的兩端于所述縱長方向上分別設有一定位槽151。
[0044] 請參閱圖1和圖2,所述絕緣本體1于所述插槽11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塔部16,所 述塔部16具有一容納槽161,所述耳扣4容設于所述容納槽161,所述耳扣4可相對所述絕 緣本體1轉動,在鎖扣狀態與解鎖狀態之間變化位置。所述絕緣本體1在其兩端及所述鍵 扣13的位置處分別固設一個所述鐵腳5,W使所述卡緣連接器100牢固連接于所述電路板 上。
[0045] 請參閱圖3和圖4,多個所述導電端子2對應收容于多個所述收容孔12中,每一所 述導電端子2具有一第一固定部21固持于所述收容孔12內,且位于所述插槽11同一側的 所述第一固定部21位于平行于所述縱長方向的同一直線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 向上延伸一第一彈性臂22,所述第一彈性臂22上形成一第一接觸部221,且所述第一接觸 部221自所述槽壁112側向凸伸入所述插槽11用W與所述電子卡200電性接觸。所述第 一固定部21的另一端彎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腳23,所述第一接腳23露出所述絕緣本 體I的底面,且位于所述插槽11同一側的所述第一接腳23在側向上呈內外兩排交錯設置。
[0046] 請參閱圖2、圖3和圖4,所述偵測端子組3包括一第一偵測端子31與一第二偵測 端子32,所述第一偵測端子31與所述第二偵測端子32分別向上插入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 容槽14與所述第二收容槽15。所述第一偵測端子31具有一第二固定部311干設固持于 所述第一收容槽14,且所述第二固定部311較所述第一固定部21在側向上靠近所述插槽 II。 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11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彈性臂312,在所述第二彈性臂312 的大致中部位置上形成一抵接部313,所述抵接部313自所述槽壁112側向凸伸入所述插 槽11用于被所述電子卡200抵壓,且所述抵接部313較所述第一接觸部221靠近所述槽底 III。 所述第二彈性臂312的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觸部314,且所述第二接觸部314在上下方 向上高于所述抵接部313,換句話說,所述抵接部313較所述第二接觸部314靠近所述槽底 111。所述第二固定部3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腳315,所述第二接腳315也露 出所述絕緣本體1的底面,且所述第二接腳315與所述第二固定部311位于同一豎直平面 內,同樣地,于所述插槽11同一側,所述第二接腳315與位于內排的所述第一接腳23位于 同一直線上。
[0047] 請參閱圖2、圖3和圖4,所述第二偵測端子32具有一第=固定部321干設固持于 所述第二收容槽15,所述第=固定部321與同側的所述第一固定部21位于同一直線上,且 所述第=固定部321較所述第二固定部311遠離相應側的所述槽壁112。自所述第=固定 部321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一臂部322,所述臂部322與所述第二彈性臂312在于所述縱 長方向的豎直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疊,且所述臂部322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一第=接觸部 323,所述第=接觸部323在側向上較所述第二接觸部314遠離所述插槽11,兩者未接觸并 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接觸部323、所述第二接觸部314與所述第二固定部311、所述第= 固定部321均位于所述插槽11的同一側。在所述縱長方向上,所述第=接觸部323于其兩 端緣分別形成一翼部324,所述翼部324對應干設固持于所述定位槽151,如此可使所述第 =接觸部323受到所述第二接觸部314的抵壓時不會發生位移,當所述卡緣連接器100在 受到震動時,兩者不易彼此脫離,從而使所述卡緣連接器100與所述電子卡200電性連接穩 定。所述第=固定部32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第=接腳325,所述第二接腳315也露出 所述絕緣本體1的底面,同樣地,于所述插槽11的同一側,所述第=接腳325與位于外排的 所述第一接腳23位于同一直線上。
[0048] 請參閱圖4和圖5,當所述電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1內時,所述電子卡200先抵 壓所述第一接觸部221,此時所述電子卡200未抵壓所述抵接部313,所W第二接觸部314 與所述第=接觸部323兩者未接觸,所述電子卡200上的金手指與所述導電端子2未形成 通路;當所述電子卡200繼續往下插入直至所述電子卡200的底緣抵接到所述槽底111,所 述電子卡200在側向上抵壓所述抵接部313,在所述抵接部313的帶動下,所述第二接觸部 314與所述第=接觸部323相互接觸。所述電路板上的電子線路包括一L邸燈(未圖示), 所述第一偵測端子31與所述第二偵測端子32可與所述L邸燈所在的電子線路形成偵測電 路,可通過所述L邸燈的亮與不亮,提示所述電子卡200是否插入到位。
[0049] 請參閱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卡緣連接器100,其與第一實施例的 區別在于:其一,所述定位槽151自所述第二收容槽15的頂部向上凹設形成,對應地所述翼 部324也設于所述第=接觸部323的頂部;其二,所述臂部322與所述第二彈性臂312在于 所述縱長方向的豎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錯位;其=,所述第=接觸部323自所述臂部322末 端的一端緣沿所述縱長方向延伸形成;其四,所述第=接觸部323在側向較所述第二接觸 部314靠近所述插槽11,W及兩者在所述電子卡200未插入時接觸。
[0050] 請參閱圖7和圖8,當所述電子卡200插入所述插槽11內時,所述電子卡200先抵 壓所述第一接觸部221,此時所述電子卡200未抵壓所述抵接部313,所W第二接觸部314 與所述第=接觸部323兩者接觸,所述電子卡200上的金手指與所述導電端子2未形成通 路;當所述電子卡200繼續往下插入直至所述電子卡200的底緣抵接到所述槽底111,所 述電子卡200在側向上抵壓所述抵接部313,在所述抵接部313的帶動下,所述第二接觸部 314與所述第=接觸部323相互分離。所述電路板上的電子線路包括一L邸燈(未圖示), 所述第一偵測端子31與所述第二偵測端子32可與所述L邸燈所在的電子線路形成偵測電 路,同樣可通過所述L邸燈的亮與不亮,提示所述電子卡200是否插入到位。
[0051] 當然,所述卡緣連接器100可設置兩個所述偵測端子組3,所述鍵扣13將所述插槽 11分隔成兩段,可于所述插槽11的每一段設有所述偵測端子組3固設于所述絕緣本體1, 其中兩個所述偵測端子組3可均位于所述插槽11的同一側,或者兩個所述偵測端子組3位 于所述插槽11的兩側,當兩個所述偵測端子組3的所述抵接部313同時被所述電子卡200 抵壓,使所述第二接觸部314與所述第=接觸部323相互接觸或分離方能實現偵測功能。
[0052]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卡緣連接器100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53] 1、由于所述第一偵測端子31與所述第二偵測端子32設置在所述插槽11的同一 偵U,而所述抵接部313及所述第一接觸部221均自所述槽壁112側向凸伸入所述插槽11,且 所述抵接部313較所述第一接觸部221靠近所述槽底111,如此可有效利用所述插槽11側 向的所述絕緣本體1,給予固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