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插N極滑塊和與三插插套對應的三插L極滑塊、三插N極滑塊、三插E極滑塊共同組成,各滑塊之間布置合理,結構緊湊。導電片包括L極導電片、N極導電片和E極導電片;L極導電片被第二 L極動觸點與第一 L極靜觸點、第三L極動觸點與第二 L極靜觸點兩對觸點分隔,N極導電片被第二 N極動觸點與第一 N極靜觸點、第三N極動觸點與第二 N極靜觸點兩對觸點分隔,四對觸點完全閉合電路才能導通,安全性能高。四對觸點分別由第一二插L極滑塊的第一二插L極觸動桿、第一二插N極滑塊的第一二插N極觸動桿、三插L極滑塊的三插L極觸動桿、三插N極滑塊的三插N極觸動桿相對應,任一滑塊單獨動作都不能接通電路,即用細長鐵絲或者單個插片插入后,只能使最多兩個滑塊動作帶動兩對觸點閉合,電路不能被接通,從而避免因誤操作等而造成的觸電事故。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插座的分解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插座的內部結構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導電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保護門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三插插頭插入時插座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二插插頭插入時插座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1至6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插座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插座不限于以下實施例的描述。
[0023]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插座,所述插座包括面板1、底座3和設置在底座3內的插套4 ;所述面板I上設有與插頭配合的多個插孔;還包括導電片5,所述導電片5的一端與電源連接,另一端與插套4連接,所述導電片5設置至少一對觸點并被觸點分隔成多段導電片,所述觸點閉合后才能為插套4供電;還包括滑塊6,所述滑塊6位于插套4的上方,插頭未插入時,滑塊6遮住插套4起到保護作用;當外部電器的插頭經由面板I上的插孔插入時,滑塊6產生位移從插套4上方移開,同時帶動導電片5的觸點閉合接通電路使得插頭與插套4電連接。本實用新型插座設置保護門和導電片為插座提供雙重保護,安全性能高;導電片通過設置多對觸點對導電片進行分隔,只有在多對觸點完全閉合后,電路才能接通,安全性能高;保護門具有防塵防水功能,同時保護門還可在插頭插入時產生位移帶動導電片的多對觸點閉合接通電路,設計合理。
[0024]本實用新型插座的滑塊6可以為一個,觸點設置于滑塊6打開方向的一側,此時,觸點可以為一對或者多對,插頭插入時,滑塊6向一側移動推動位于滑塊6 —側的觸點全部閉合接通電路。本實用新型插座的滑塊6也可以設置為兩個,分別位于插套4上方兩側,兩個滑塊6可向兩側滑動打開,所述觸點至少為兩對,分別分布于滑塊6的兩側,外部電器的插頭插入時,滑塊6向兩側滑動帶動全部觸點閉合接通電路,此種實施例當細長物體插入時,最多只能帶動一側滑塊6推動位于滑塊6 —側的觸點閉合,不能接通電路,降低了觸電的風險。除上述兩種情況,保護門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更多個。
[0025]本實用新型插座的插套可以全部設置為二插插套,也可以全部設置為三插插套,所述觸點可以設置為一對也可以設置為多對,設置一對觸點包括兩種情況,可以將一對觸點設置于L極導電片51上,或者N極導電片52上。除上述情況,插套也可以設置為三插插套與二插插套相互配合形成一個三組五孔插套。
[0026]所述插套4包括三插插套和二插插套,所述滑塊6包括與二插對應的二插滑塊和與三插對應的三插滑塊,二插插頭插入時,二插插頭推動二插滑塊位移,帶動觸點閉合接通電路后插入二插插套中;三插插頭插入時,三插插頭推動三插滑塊位移,帶動觸點閉合接通電路后插入三插插套中。所述三插插頭和二插插頭可以對應相同的斜面,最少可以只設置一塊滑塊,三插插頭和二插插頭分別插入時推動同一塊滑塊位移插入對應的插套中。
[0027]所述二插滑塊至少為兩塊,二插滑塊分布于二插插頭上方兩側,二插插頭插入時,兩側的二插滑塊向兩側位移;所述三插滑塊至少為兩塊,三插滑塊位于三插插頭上方兩側,三插插頭插入時,兩側的三插滑塊向兩側位移。
[0028]圖中所示實施例,三插插套包括三極L極插套,三極N極插套,三極E極插套,二插插套包括二極L極插套和二極N極插套;二插插套位于三極E極插套和三極L極插套與三極N極插套之間;所述二極插套也可以設置為位于三極插套上方,三插插頭和二插插頭可同時插入三插插套和二插插套中,此時需要分別設置與二插對應的二插滑塊和與三插對應的三插滑塊,滑塊個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0029]下面給出的實施例為三插插套與二插插套相互配合形成一個三組五孔組合的插座,觸點總共有四對,兩對觸點設置于L極導電片51上,兩對觸點設置于N極導電片52上。
[0030]如圖3-5所示,所述插套4包括三插插套和二插插套;二插插套分布于三插滑塊6結構如下:所述滑塊6包括與二插插套對應的第一二插L極滑塊61、第二二插L極滑塊62、第一二插N極滑塊63和第二二插N極滑塊64,還包括與三插插套對應的三插L極滑塊65、三插N極滑塊66和三插E極滑塊67 ;所述第一二插L極滑塊61、第一二插N極滑塊63和三插E極滑塊67位于插套4上方一側,第二二插L極滑塊62、第二二插N極滑塊64、三插L極滑塊65和三插N極滑塊66位于插套4上方另一側;所述三插E極滑塊67設于第一二插L極滑塊61和第一二插N極滑塊63之間;所述第一二插L極滑塊61和第二二插L極滑塊62相對設置,第一二插N極滑塊63和第二二插N極滑塊64相對設置,中間形成二插插入的空間;所述三插L極滑塊65設于第二二插L極滑塊62的一側,所述三插N極滑塊66設于第二二插N極滑塊64的一側;保護門由與二插插套對應第一二插L極滑塊61、第二二插L極滑塊62、第一二插N極滑塊63、第二二插N極滑塊64和與三插插套對應的三插L極滑塊65、三插N極滑塊66、三插E極滑塊67共同組成,結構合理緊湊。插套組的個數也可以設置為一個或者更多個。
[0031]如圖3所示,所述三插插套包括三極L極插套,三極N極插套,三極E極插套,所述二插插套包括二極L極插套和二極N極插套;所述二插插套位于三極E極插套和三極L極插套與三極N極插套之間;所述導電片5包括L極導電片51、N極導電片52和E極導電片53,所述L極導電片51、N極導電片52和E極導電片53的一端分別與電源的火線、零線和接地線連接,L極導電片51的另一端與三極L極插套、二極L極插套連接,N極導電片52的另一端與三極N極插套、二極N極插套連接,E極導電片53的另一端與三極E極插套連接;所述L極導電片51被第二 L極動觸點511b和第一 L極靜觸點511a、第三L極動觸點511c和第二 L極靜觸點512b分為第一 L極導電片51a,第二 L極導電片51b,第三L極導電片51c ;所述N極導電片52被第二 N極動觸點521b和第一 N極靜觸點521a、第三N極動觸點521c與第二 N極靜觸點522b分為第一 N極導電片52a,第二 N極導電片52b,第三N極導電片52c。導電片包括L極導電片51、N極導電片52和E極導電片53 ;L極導電片51被第二L極動觸點511b與第一 L極靜觸點511a、第三L極動觸點511c與第二 L極靜觸點512b兩對觸點分隔,N極導電片52被第二 N極動觸點521b與第一 N極靜觸點521a、第三N極動觸點521c與第二 N極靜觸點522b兩對觸點分隔,四對觸點完全閉合電路才能導通,安全性能高。觸點的對數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所述三極E極插套也可以位于二極L極插套和二極N極插套之間。
[0032]如圖3所示,所述壓板2設于底座3內位于插套4上方,所述L極導電片51、N極導電片52和滑塊6固定于壓板2上,滑塊6與壓板2滑動連接,所述E極導電片53固定于底座3內;所述E極導電片53與三極E極插套連接,一端與電源的接地線連接;所述第一 L極導電片51a和第一 N極導電片52a固定于壓板2的一側,第一 L極導電片51a和第一 N極導電片52a的一端分別與電源的火線和零線連接,其上分別設有第一 L極靜觸點511a和第一 N極靜觸點521a ;所述第二 L極導電片51b和第二 N極導電片52b分別固定于壓板2的中部,第二 L極導電片51b和第二 N極導電片52b圍成方框狀;所述第二 L極導電片51b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 L極動觸點511b和第二 L極靜觸點512b,所述第二 L極動觸點511b與第一 L極靜觸點511a相對設置;所述第二 N極導電片52b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 N極動觸點521b,第二 N極靜觸點522b,所述第二 N極動觸點521b與第一 N極靜觸點521a相對設置;所述第三L極導電片51c和第三N極導電片52c也圍成方框狀,第三L極導電片51c的一端設有第三L極動觸點511c,第三L極動觸點511c與第二 L極靜觸點512b相對設置,第三L極導電片51c的另一端與三極L極插套和二極L極插套連接;所述第三N極導電片52c的一端設有第三N極動觸點521c,第三N極動觸點521c與第二 N極靜觸點522b相對設置,第三N極導電片52c的另一端與三極N極插套和二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