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模塊的強化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關于太陽能板模塊的強化結構,尤其是設于太陽能板模塊的正面及/或背面的強化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板模塊常會被安裝于屋頂或戶外,以致于經常暴露至惡劣的氣候狀況如強風或降雪。不論是可撓性或不可撓的太陽能板模塊遭遇到過強的風壓或過重之積雪時,容易形變彎曲甚至斷裂,導致太陽能板模塊失能或故障。
[0003]有鑒于此,業界需要一種協助太陽能板模塊對抗惡劣氣候狀況的強化結構。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太陽能板模塊能對抗惡劣氣候狀況的強化結構,該太陽能板模塊包括多片太陽能板以及位于該多片太陽能板的外緣的邊框,該強化結構位于相鄰的兩該太陽能板之間的不發電區。
[0005]在一實施例中,該強化結構借由至少一固定裝置如一張力調整裝置或夾具而耦合至該邊框;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強化結構以纏繞方式箍住該邊框。該強化結構一鋼索、一圓形鋼棒、一方形鋼棒、一鋼片或一工字鋼梁。
[0006]在一實施例中,該太陽能板模塊于其背面更包括一長形支撐結構。
[0007]在一實施例中,該強化結構為長條狀,當陽光自垂直該強化結構的長軸的方向照射并與該太陽能板的平面夾30度時,該強化結構的影子不會遮蔽該太陽能板的發電區。
[0008]在一實施例中,該太陽能板模塊更包括位于該強化結構與該邊框之間及/或位于該支撐結構與該邊框之間的緩沖墊。
[0009]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更能明顯易懂,下文將以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需注意的是,所附圖式中的各組件僅是示意,并未按照各組件的實際比例進行繪示。
【附圖說明】
[0010]圖1顯示太陽能板模塊與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實施例的正面強化結構的正面上視概圖。
[0011]圖2顯示太陽能板模塊、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正面強化結構與根據本發明的一背面支撐結構的背面上視概圖。
[0012]圖3顯示圖2的太陽能板模塊、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正面強化結構與根據本發明的一背面支撐結構的縱剖面透視圖。
[0013]圖4顯示太陽能板模塊、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或第三實施例的正面強化結構與根據本發明的一背面支撐結構的背面上視概圖。
[0014]圖5顯示圖4的太陽能板模塊、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正面強化結構與根據本發明的一背面支撐結構的縱剖面透視圖。
[0015]圖6顯示圖4的太陽能板模塊、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正面強化結構與根據本發明的一背面支撐結構的縱剖面透視圖。
[0016]圖7顯示一太陽能板模塊與根據本發明的一背面支撐結構的橫剖面透視圖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背面支撐結構的縱剖面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舉凡本中所述的組件、組件子部、結構、材料、配置等皆可不依說明的順序或所屬的實施例而任意搭配成新的實施例,此些實施例當屬本發明的范疇。
[0018]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圖示眾多,為了避免混淆,類似的組件是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示出;為避免畫面過度復雜及混亂,重復的組件僅標示一處,他處則以此類推。
[0019]現參考圖1-3,其分別顯示太陽能板模塊1000、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正面強化結構300與根據本發明的背面支撐結構500的正面上視概圖、背面上視概圖及縱剖面透視圖。如圖1、2與3所示,太陽能模塊1000包括多片不可撓的太陽能板100與100’(圖示中只顯示三片作為示意,可包括更多片)、一玻璃蓋板130、背板140、以及邊框160。
[0020]多片太陽能板100與100’系呈矩形,每一者具有沿著X方向的短邊以及沿著y方向的長邊。玻璃蓋板130與背板140亦呈矩形,每一者具有沿著y方向的短邊以及沿著X方向的長邊,且背板140系略大于玻璃蓋板。太陽能板100與100’系沿著玻璃蓋板130與背板140的長邊日tt鄰并置且設于玻璃蓋板130與背板140之間;太陽能板100與100’和玻璃蓋板之間及和背板之間設有封裝材(未圖示)以輔助彼此之間的連接。每一片太陽能板100與相鄰的太陽能板100’之間應保持適當的距離d,圖1中由距離d所表示的區域為太陽能模塊1000的不發電區域。
[0021]每一太陽能板100與100’由下至上具有由一背玻璃(未圖標)與光電組件層(未圖標)所構成的迭層結構。光電組件層(未圖標)由下而上可包括圖案化的下電極層、圖案化的光電轉換層、選擇性的圖案化緩沖層及圖案化的透明上電極層如氧化銦錫(ITO)及/或氧化鋅層(ZnO)。下電極與透明上電極層系用以傳輸由光電轉換層所產生的電流。光電轉換層系用以吸收穿透過透明上電極層與選擇性緩沖層的光并將其轉換為電流,其可包括由銅(Cu)、銦(In)、鎵(Ga)與砸(Se)所構成的半導體材料,或可包括由Ib族元素如銅(Cu)或銀(Ag)、IIIb族元素如銷(Al)、鎵(Ga)或銦(In)與VIb元素如硫(S)、砸(Se)或碲(Te)所構成的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選擇性緩沖層系用以在形成透明上電極層時保護光電轉換層并協助電傳輸。太陽能板100與100’的結構相同,其相異之處在于配置的位向,因此后續僅說明其中一者作為代表。
[0022]每一太陽能板100 (100’ )尚包括設置在兩側電極處的正面正極配線121b (121b’)、正面負極配線llla(llla’)、由正面正極配線121b (121b’)反折至太陽能板100(100’)的背面的背面正極配線122b(122b’)及由正面負極配線llla(llla’)反折至太陽能板100(100’ )的背面的背面負極配線112a(112a’)。正面正極配線121b(121b’ )系作為太陽能板100(100,)的正極,正面負極配線llla(llla’)系作為太陽能板100 (100’)的負極;背板140在對應至每一片太陽能板100(100’)的中央區域處可具有至少一個孔洞(未圖示),使每一片太陽能板100(100’ )的背面的背面正極配線122b (122b’ )與背面負極配線112a(112a’)可自此至少一個孔洞(未圖示)穿出以向外連接并彼此連接。配線例如可由銅箔(Copper foil)或銅帶(Copper ribbon)構成,亦可由其它金屬或合金線材構成。每一太陽能板100(100’ )可包括至少一個太陽能單位組件(unit cell),或者可包括多個彼此串聯的太陽能單位組件。應了解,可以串聯或并聯方式連接上述的配線并將配線電連接至一接線盒,但為了不模糊本發明的焦點,在圖示中省略此些電連接及接線盒。
[0023]如圖1-3所示,矩形邊框160系利用封裝材或防水膠材161而裝設于玻璃蓋板130、太陽能板100(100,)與背板140的外緣,夾持玻璃蓋板130、太陽能板100(100,)與背板140的堆棧結構。以圖1或2的上視圖觀之,矩形邊框160可由分別包覆兩個長邊與兩個短邊的四個子結構所構成,或者,矩形邊框160可由L形的兩個子結構(每一子結構包覆一長邊與一短邊)所構成。矩形邊框160例如是鋁框。
[0024]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太陽能板模塊1000的太陽能板100與100’間由距離d所表示的不發電區域中,沿著y方向設置正面強化結構300。在此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正面強化結構300系以纏繞方式在y方向上箍住整個太陽能板模塊1000(箍住邊框160),因此其不只是設置于太陽能板模塊1000的正面,其更延伸至太陽能板模塊1000的背面成為背面強化結構300*。為了減少強化結構300(300*)滑動移位并減少強化結構300(300*)與邊框160的間摩擦,可選擇性地在強化結構300(300*)與邊框160之間增設緩沖墊片162 ;又,為了避免強化結構300 (300*)與玻璃蓋板130 (背板140)過于接近,亦可選擇性地在強化結構300 (300*)與玻璃蓋板130 (背板140)之間增設緩沖墊片。正面(背面)強化結構300(300*)較佳地為長條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