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紐扣鋰離子電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紐扣鋰離子電池。
【背景技術】
[0002]紐扣型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常見的電池,電池極芯由正極片、負極片和隔膜組成,按照極芯成型方法可分為扁平卷繞式、圓柱卷繞式和疊片式。在實際應用中,以上工藝各有優點,但均有不足。其中,扁平卷繞式極芯制程簡單方便,但電池腔空間利用率低,體積容量比低;圓柱卷繞式極芯空間利用率高,但受制于高度設計,難以在紐扣型電池中使用;疊片式極芯空間利用率高,但正極片和負極片均由若干獨立單體的金屬基材焊接形成,工序復雜,不利于自動化生產的實現。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紐扣鋰離子電池,使得制造紐扣鋰離子電池更加簡單。
[0004]一種紐扣鋰離子電池,包括正極殼、密封圈、負極蓋、極芯和電解液,所述正極殼、密封圈和負極蓋圍成收容腔,所述極芯和電解液置于所述收容腔內,所述極芯包括正極片、負極片和隔膜,所述負極片包括第一負極片和第二負極片,所述隔膜包括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所述正極片設置于所述第一負極片和第二負極片之間,所述第一隔膜設置在第一負極片與正極片之間,所述第二隔膜設置在第二負極片與正極片之間,所述極芯折疊形成多個折疊單元,所述折疊單元包括正極片折疊單元、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第一隔膜折疊單元和第二隔膜折疊單元,對于設定的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的任一表面,與所述任一表面接觸的是相鄰的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任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負極片的同一表面。
[000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一極片僅在與第一極片相對的一面具有活性材料,所述第二二極片僅在與第一極片相對的一面具有活性材料。
[0006]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與所述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相連。
[0007]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負極片中相鄰的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之間具有折痕部位,所述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的寬度。
[0008]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負極片中相鄰的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之間具有折痕部位,所述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的寬度。
[000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正極片中相鄰的正極片折疊單元之間具有折痕部位,所述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正極片折疊單元的寬度。
[001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隔膜中相鄰的第一隔膜折疊單元之間具有第一隔膜折痕部位,所述第一隔膜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隔膜折疊單元的寬度;所述第二隔膜中相鄰的第二隔膜折疊單元之間具有第二隔膜折痕部位,所述第二隔膜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隔膜折疊單元的寬度,第一負極片和第二負極片的與正極連接部件對應的部分包裹了隔膜。
[001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正極片的第一端設有正極連接部件,所述第一負極片或第二負極片的遠離第一端的一端設有負極連接部件,所述正極連接部件與所述正極殼電連接,所述負極連接部件與所述負極蓋電連接。
[001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正極連接部件搭在所述密封圈上,所述正極殼壓緊所述密封圈上的正極連接部件而形成電連接。將正電極和隔膜放置在第一負電極和第二負電極之間進行類型“Z”形折疊,從而形成極芯,制造過程更加簡單。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部分)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的極芯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極芯折疊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的極芯示意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的極芯示意圖;
[0018]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極芯、絕緣層示意圖;
[0019]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極芯的爆炸示意圖;
[0020]圖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極芯的爆炸示意圖;
[0021]圖9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極芯的爆炸示意圖;
[0022]圖10是圖9的紐扣鋰離子電池極芯展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對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4]如圖1至6所示,一種實施例的紐扣鋰離子電池,包括正極殼1、密封圈4、負極蓋2、極芯5和電解液,所述正極殼1、密封圈4和負極蓋2圍成收容腔3,所述極芯5和電解液置于所述收容腔3內,所述極芯5包括正極片8、負極片和隔膜,所述負極片包括第一負極片6和第二負極片7,所述隔膜包括第一隔膜9和第二隔膜(未示出),所述正極片8設置于所述第一負極片6和第二負極片7之間,所述第一隔膜9設置在第一負極片6與正極片8之間,所述第二隔膜設置在第二負極片7與正極片8之間,所述極芯5折疊形成多個折疊單元,每個折疊單元包括相互對應的正極片折疊單元81、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1、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71、第一隔膜折疊單元91和第二隔膜折疊單元(未示出),對于設定的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1的任一表面,與所述任一表面接觸的是相鄰的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2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任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負極片6的同一表面,也即,極芯5以類似“Z”型的方式進行折疊,制作起來更加簡單方便。
[002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負極片6和第二負極片7是一個整體,這樣,第一負極片6和第二負極片7之間更不容易錯位,形成的折疊單元也更加整齊,制作的極芯5的質量更好。
[0026]所述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1可以與所述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71相連,以達到第一負極片6和第二負極片7形成一個整體的目的。這樣可以進一步確保形成的折疊單元也更加整齊。
[0027]可以在所述第一負極片6中相鄰的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1與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2之間設置折痕部位64,所述折痕部位64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2的寬度。這樣,折疊第一負極片6時,更加容易形成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1和第一負極片折疊單元62。同樣,也可以在所述第二負極片7中相鄰的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71與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72之間設置折痕部位,所述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負極片折疊單元71、72的寬度。同樣,也可以在所述正極片8中相鄰的正極片折疊單元81與正極片折疊單元82之間具有折痕部位,所述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正極片折疊單元82、81的寬度。同樣,也可以在所述第一隔膜9中相鄰的第一隔膜折疊單元92與第一隔膜折疊單元91之間具有第一隔膜折痕部位,所述第一隔膜折痕部位的寬度小于所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