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處于斷開狀態時可旋轉觸頭的位置。
[0075]又如,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磁體14還可設置在可旋轉觸頭12上,并且更具體地設置在可旋轉觸頭12的隔弧裝置(參見圖8)內。
[0076]參見圖4,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觸頭模塊的磁吹示意圖。觸頭模塊中磁體14設置在鄰近動接觸部分122與靜接觸部分131接合或脫開的運動軌跡的中間位置并且都以N極朝上放置,電流I從固定觸頭13A流入,從固定觸頭13B流出。磁體14的磁場對形成在動接觸部分122與靜接觸部分131之間的電弧產生洛倫茲力Fl和F2,洛倫茲力Fl、F2的方向相同并將電弧向遠離兩觸頭的方向吹離,使得電弧因弧壓增加,電弧電流減小而被快速拉斷。當然,磁體14也可以設置成S極朝上。
[0077]旋轉隔離開關100包括有多個觸頭模塊時,各個觸頭模塊中的磁體14的極性的朝向也應相同,即N極都朝上或S極都朝上。如此設置可使相鄰的兩個觸頭模塊中一個觸頭模塊的磁體14的N極與另一個觸頭模塊的磁體14的S極相鄰,從而能夠在N極與S極之間形成集中且穩定的磁場,該磁場對形成在動接觸部分122與靜接觸部分131之間的電弧產生的洛倫茲力,使得電弧向遠離兩觸頭的方向被吹離,以加速電弧的熄滅。
[0078]根據旋轉隔離開關100應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個實施例,在一個直流回路中,旋轉隔離開關100包括兩個觸頭模塊,兩個觸頭模塊被分別連接在直流回路的電源端和負載端。下面結合圖4?5,說明直流回路中兩觸頭模塊中的磁吹示意圖。其中圖4可看做是連接在直流回路的電源端的一個觸頭模塊的磁吹示意圖,圖5為連接在直流回路的負載端的另一個觸頭模塊的磁吹示意圖。由于兩個觸頭模塊連接位置的不同,圖5中的電流流向與圖4中電流流向相反。圖5中的電流I從固定觸頭13B流入,從固定觸頭13A流出,從而使得兩個觸頭模塊中磁體14對電弧形成的洛倫茲力方向相反。
[0079]當然,圖4和圖5僅僅示出了旋轉隔離開關100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種配置方式的磁吹示意圖。根據旋轉隔離開關100在其他電氣回路中的配置方式,各個觸頭模塊中的磁吹方向也可以相同。
[0080]磁體14的設置數量也不僅限于在每個運動軌跡處設置一個。例如,在每個運動軌跡處還可以設置有多個磁體14,各磁體14的極性的朝向大致相同即可,即相同極同時朝上或同時朝下,而不能出現極性相背的情況。多個磁體14設置在鄰近運動軌跡處的方式例如可以沿運動軌跡線大致均勻分布,或者聚集在該所述運動軌跡的中間位置。
[0081 ]磁體14可以是磁鋼。磁鋼為永久性磁體,其磁場穩定,磁吹效果好。當然,磁體14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本領域技術人員選用其他方案。
[0082]磁體14的形狀不被限定,例如可以是方形,圓柱形等任何形狀,只要磁體14的磁場能夠對電弧產生遠離兩觸頭的磁吹即可。此外,磁體14的尺寸也可以根據觸頭模塊的內部空間的大小選擇設置。
[0083]參見圖6,固定觸頭13為片狀結構,包括靜接觸部分131和能夠從觸頭模塊10的外部觸及的連接部分132,固定觸頭13的靜接觸部分131適于建立與可旋轉觸頭12的電接觸。
[0084]連接部分132與靜接觸部分131垂直布置并且沿相反的方向延伸,連接部分132在正反兩面分別具有與外部導電體接觸的連接面134。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適于與可旋轉觸頭12建立電連接,靜接觸部分131在裝配狀態下處于水平位置,相應的連接部分132處于豎直位置。如圖3所示,兩個固定觸頭13通過其在外殼11內的不同放置狀態(進行180度翻轉)并利用連接部分的正面或反面的連接面134實現與外部導電體連接,實現了一個固定觸頭13僅通過調整其放置狀態就可在各觸頭模塊中的通用的目的,減少了固定觸頭13的種類和數量,避免在裝配過程中因使用不同類型的固定觸頭造成的混淆。
[0085]根據一個實施例,連接面134上設置有多條凸棱,凸棱在連接面134上橫向設置。當然,凸棱還可以縱向設置或橫縱交錯設置。凸棱的設置可減小連接部分132與外部導電體的連接面積,從而降低由于連接面134的平面度差造成的連接電阻大的缺陷。
[0086]可替換地,根據另一實施例,連接面134上也可設置多個均勻分布的凸點。
[0087]參見圖7,在觸頭模塊20中,固定觸頭13的連接部分132還包括緊固件133,并且通過緊固件133壓緊外部導電體。緊固件133可利用螺絲刀來操作,以便將外部導電體鎖止在連接部分132上。
[0088]外殼11正對連接部分132處設置有端口114,外部導電體可穿過該端口 114接觸固定觸頭的連接部分132。
[0089]外殼11上還設置有允許螺絲刀穿過以擰緊緊固件133并使外部導電體鎖止在連接部分132上的操作通道115。
[0090]根據一個實施例,端口114和操作通道115的開口位于外殼11的不同側面上。如此設置可使外部導電體和螺絲刀在接線操作時朝向不同方向,減小空間的占用,降低更換和維修時的難度。例如可將端口 114所在面和操作通道115的開口所在面大致垂直布置。
[0091]此外,所有觸頭模塊的操作通道115被設置成其開口位于外殼11的同一側面上。這使操作者在同一面可完成對所有外部導電體的安裝,并減少操作時螺絲刀的空間占用。
[0092]外殼11上還設置有鄰近連接部分132的絕緣結構116,用于增大連接部分132的爬電距離。絕緣結構116可以是環繞連接部分132的壁狀結構。
[0093]參見圖8,根據一個實施例,可旋轉觸頭12還包括兩個導電片121,兩個導電片121被隔弧裝置包覆并夾緊,兩個導電片121的端部彼此相對,從而在它們之間形成接收并接觸固定觸頭13的靜接觸部分131的動接觸部分122,以確保可旋轉觸頭12與固定觸頭13之間的電連續性。
[0094]隔弧裝置包括上隔弧件123和下隔弧件124。兩個導電片121被插入并固定在上隔弧件123和下隔弧件124之間以提高電絕緣性。動接觸部分122被包裹在上隔弧件123和下隔弧件124之間并且適于建立與固定觸頭13的靜接觸部分131的電接觸。上隔弧件123和下隔弧件124可由電絕緣材料制成并被容納在中心座111內。絕緣材料可以是PA66 (聚酰胺66)。
[0095]上隔弧件123的中心設置有供驅動芯軸50(圖8中未示出)穿過的接口和沿接口邊緣向外延伸的筒狀體,兩個導電片121套裝在筒狀體上并且不會相對于筒狀體轉動,上隔弧件123與下隔弧件124連接并夾緊兩個導電片121。在本實施例中,上隔弧件123和下隔弧件124優選地通過超聲波焊接連接,以保證固定在上隔弧件123和下隔弧件124之間的兩個導電片121牢固地夾緊在一起。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采用其他連接手段。
[0096]參見圖9,圖9為兩個相鄰放置的觸頭模塊20和觸頭模塊30。根據一個實施例,觸頭模塊20包括兩個固定觸頭20A、20B,觸頭模塊30包括兩個固定觸30A、30B。觸頭模塊20的兩個固定觸頭20A、20B相對于穿過中心座的軸線O的中心平面A被布置在同一側,而觸頭模塊30的兩個固定觸頭30A、30B相對于中心平面A被布置在相反的另一側上。
[0097]根據另一個實施例,觸頭模塊20的兩個固定觸頭20A、20B可以分別被布置在中心平面A的兩側并位于外殼11的對角位置上,觸頭模塊30的兩個固定觸頭30A、30B分別被布置在中心平面A的兩側并位于外殼11的不同于觸頭模塊20的另一對角位置上。
[0098]參見圖10,當觸頭模塊20和觸頭模塊30疊置時,觸頭模塊20的固定觸頭20A與觸頭模塊30的固定觸頭30A位于旋轉隔離開關100的同一側101并相鄰,觸頭模塊20的固定觸頭20B與觸頭模塊30的固定觸頭30B位于旋轉隔離開關100的另一側102并相鄰。
[0099]外殼11上分別設置有鄰近連接部分132的第一絕緣結構117和鄰近第一絕緣結構117且遠離連接部分132的第二絕緣結構118,用以加強觸頭模塊20、30中的連接部分132的電絕緣性能。
[0100]根據一個實施例,第一絕緣結構117設置成環繞連接部分132并朝向Z方向敞開的壁狀結構,第二絕緣結構118設置成鄰近第一絕緣結構117并朝向Z的反方向敞開的壁狀結構。當觸頭模塊20和觸頭模塊30疊置后,可以使得觸頭模塊20上的第一絕緣結構117和觸頭模塊30上的第二絕緣結構118對準并形成包圍觸頭模塊20的固定觸頭的連接部分的包圍結構。
[0101 ]根據一個實施例,如圖10所示,壁狀結構包括大致呈U形的內側環繞壁和U形外側環繞壁,內側環繞壁和外側環繞壁開口朝向相同并且兩者之間具有間隙。當觸頭模塊20和觸頭模塊30疊置,可以使得觸頭模塊20上的第一絕緣結構117和觸頭模塊30上的第二絕緣結構118對準并形成的包圍結構大致呈“回”形。
[0102]除了壁狀結構外,第一絕緣結構117和第二絕緣結構118還可以是由絕緣材料制成的安裝在觸頭模塊20和觸頭模塊30的隔板等其他絕緣結構。第一絕緣結構117和第二絕緣結構118形成的包圍結構還可以是環形、圓形、口字形等。
[0103]進一步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