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因此,制造方法能夠通過加壓工序時的電解液E的浸滲,將卷繞體內部空間SI壓縮成無法用眼睛確認的程度的狹窄的區域。
[0146]S卩,制造方法能夠切實地使電解液E浸滲從卷繞體100的軸向一端部10a到軸向另一端部I OOb、即卷繞體100的整個表面。
[0147]如圖7所示,進行加壓工序后,在制造方法中,進行將注液孔33最終密封的最終密封工序。
[0148]此時,在制造方法中,將蓋40載置于注液孔33,通過激光焊接機沿著蓋40的外緣部照射激光,將注液孔33最終密封(參照圖7所示的涂黑的三角形)。
[0149]最終密封之后,在制造方法中,進行對電池10初始充電的初始充電工序。
[0150]此時,在制造方法中,利用約束夾具約束外裝體30,沿著外裝體30的厚度方向(圖7中的向紙面內側的方向),對外裝體30賦予預定大小的載荷。并且,在制造方法中,將電源裝置130的電極與外部端子50、50連接,對電池1初始充電。
[0151]通過進行這樣的初始充電工序,在卷繞體100上形成被膜。
[0152]進行初始充電后,在制造方法中,進行電壓的檢查,解除所述約束夾具對外裝體30的約束。
[0153]在制造方法中,像這樣制造電池10。
[0154]第一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過進行加壓工序,能夠在進行初始充電工序之前使電解液E浸滲卷繞體100的整個面。
[0155]S卩,在制造方法中,能夠在消除了浸滲不均的狀態下進行初始充電工序,因此能夠形成均勻的被膜。
[0156]因此,在制造方法中,能夠制造可最大限度發揮潛力的電池10。
[0157]再者,在制造方法中,通過加壓工序時進行的卷繞體外部空間的加壓,以浸滲卷繞體的電解液不被卷繞體外部空間的空氣擠壓的程度使電解液浸滲卷繞體即可,并不一定需要在注入電解液后進行密閉工序。
[0158]接著,對變更了減壓工序的條件的情況下的、評價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的結果進行說明。
[0159]如圖12所示,減壓條件的評價中,使用在外裝體30的厚度方向兩側相對配置的發送探針210和接收探針220,確認了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
[0160]如圖12(a)所示,到達在正極101、負極102和隔板103的層疊面之間無空氣殘留且電解液E浸滲卷繞體100的部分的超聲波,由接收探針220接收到。
[0161]另一方面,如圖12(b)所示,到達電解液E未浸滲卷繞體100的部分、即在所述層疊面之間殘存空氣的部分的超聲波,由于其反射量增大,因此沒有被接收探針220接收。
[0162]減壓條件的評價中,使外裝體30、發送探針210和接收探針220,在上下方向和卷繞體100的軸向(圖12中的向紙面內側的方向)上相對地移動,使超聲波到達卷繞體100的整個面。
[0163]減壓條件的評價中,通過此時確認接收探針220是否接收到所述超聲波,而確認了上下方向和卷繞體100的軸向上的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
[0164]如圖13所示,在減壓條件的評價中,制造了以下的第一比較例?第三比較例的電池。
[0165]第一比較例的電池,是除了減壓工序的真空度低這一點以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制造出的電池。
[0166]第二比較例的電池,是將減壓工序和注液工序的順序顛倒而制造出的電池。
[0167]S卩,第二比較例的電池,是在大氣氣氛下進行注液工序后再進行減壓工序,在使外裝體30內減壓了的狀態下,進行如第一實施方式那樣的密封工序、等待工序、加壓工序、最終密封工序而制造出的電池。
[0168]在第二比較例中減壓工序的真空度低于第一實施方式的減壓工序的真空度。
[0169]第三比較例的電池,是除了減壓工序的真空度高這一點以外,與第二比較例同樣地制造出的電池。
[0170]再者,第一比較例?第三比較例的等待工序中的等待時間,設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等待工序中的等待時間相同的時間。
[0171]第一比較例的電池,雖然在剛注液后電解液E浸滲了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100a、100b,但在等待工序時電解液E并沒有浸滲多少。
[0172]認為這是由于減壓工序時的真空度過低,等待工序時的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小于第一實施方式而導致的。
[0173]另外,在第一比較例中,剛進行加壓工序后,在卷繞體100的軸向中央部10c殘留大量空氣。
[0174]認為這是由于減壓工序時的真空度過低,剛注液后在卷繞體100內殘留大量空氣,其結果在加壓工序時無法將卷繞體內部空間SI壓縮至不能用眼睛確認的程度而導致的。
[0175]根據以上,制造方法優選在減壓工序時提高外裝體30內的真空度。由此,制造方法能夠排出卷繞體100內更多的空氣,從而能夠使電解液浸滲更大的范圍。
[0176]在第二比較例中,加壓工序后,電解液E也只是浸滲了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100a、I OOb 的一部分。
[0177]再者,在第二比較例中,剛進行注液工序后,電解液E只浸滲了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100a、I OOb的一部分。
[0178]認為這是由于通過在減壓工序前進行注液工序,在卷繞體100的厚度方向兩側面與收納部31的寬度方向兩側面之間形成間隙,由所述間隙的空氣反射超聲波而導致的。
[0179]因此,認為在第二比較例中,剛進行注液工序后,電解液浸滲了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100a、100b。這在第三比較例中也是同樣的。
[0180]如第二比較例那樣,在進行注液工序后進行減壓工序的情況下,僅排出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空氣,在等待工序時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壓力會低于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壓力。[0181 ]因此,認為第二比較例中,無法利用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促進電解液E的浸滲。
[0182]在第三比較例中,雖然與第二比較例相比電解液E浸滲的部分增加了,但是在加壓工序后,電解液E也沒有浸滲到卷繞體100的軸向中央部100c。
[0183]另外,第三比較例中,在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100a、100b的下端部等,盡管剛注液后電解液E發生了浸滲,但在等待工序和加壓工序后有空氣進入。
[0184]認為這是在想要通過減壓而抽出卷繞體100內的空氣時所形成的空氣的通道部分。
[0185]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剛注液后電解液E浸滲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100a、100b,在等待工序時電解液E向卷繞體100的軸向中央部I OOc浸滲。
[0186]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加壓工序后電解液E浸滲了卷繞體100的整個面。
[0187]根據以上的評價結果可知,通過使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壓力高于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壓力,能夠利用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促進電解液E對卷繞體100的浸滲。
[0188]S卩,在制造方法中,能夠在電解液E浸滲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100a、100b之前將卷繞體100內的空氣排出即可。
[0189]因此,在制造方法中,不一定必須在減壓工序后進行注液工序,例如也可以在減壓工序剛要結束之前開始注液工序。
[0190]另外,在制造方法中,可以通過基于減壓條件的評價中那樣的超聲波的反射確認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從而確認直到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壓力變得平衡為止的時間。
[0191]接著,對變更了用于利用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而使電解液E浸滲的條件的情況下的、評價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的結果進行說明。
[0192]在浸滲條件的評價中,與減壓條件的評價同樣地,基于超聲波的反射量的差別而確認了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參照圖12)。
[0193]如圖14所示,在浸滲條件的評價中,制造第四比較例和第五比較例的電池,與在減壓條件的評價中確認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池1的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進行比較。
[0194]第四比較例的電池,是在以比第一實施方式的減壓工序的真空度低的真空度進行減壓工序后使外裝體30內回到大氣壓,將注液孔33最終密封而制造出的電池。
[0195]S卩,第四比較例的電池,是使等待工序時的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小于第一實施方式、并且不進行加壓工序而制造出的電池。
[0196]第五比較例的電池,是在以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真空度進行減壓工序后將外裝體30內加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將注液孔33最終密封而制造出的電池。
[0197]S卩,第五比較例的電池,是使等待工序時的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大于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池、并且不進行加壓工序而制造出的電池。
[0198]再者,圖14所示的結果表示確認了剛加壓后的電解液E的浸滲程度。
[0199]第四比較例的電池,雖然電解液E浸滲了卷繞體100的軸向兩端部I OOa、I OOb,但電解液E沒有浸滲到卷繞體100的軸向中央部100c。
[0200]認為這是由于等待工序時的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過小而導致的。
[0201]第五比較例的電池,雖然電解液E浸滲了卷繞體100的下側,但電解液E沒有浸滲卷繞體100的上側。
[0202]認為這是由于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壓力相對于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壓力過高(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過大),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空氣侵入了卷繞體內部空間SI而導致的。
[0203]根據以上的評價結果可知,等待工序時的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優選保持為I個大氣壓左右。
[0204]另外可知,在制造方法中,優選分為等待工序和加壓工序兩次,使電解液E浸滲卷繞體100。
[0205]由此,制造方法能夠不使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空氣侵入卷繞體內部空間SI,有效地使電解液E浸滲卷繞體100。
[0206]再者,在制造方法中,并不一定必須只進行一次加壓工序,也可以進行兩次以上加壓工序。
[0207]接著,對第二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0208]再者,以下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構成的部件,附帶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標記,并省略其說明。
[0209]如圖15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以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的要領制成卷繞體100,在外裝體30的收納部31中收納卷繞體100并將外裝體30封罐。
[0210]如圖15和圖16所示,將外裝體30封罐后,在制造方法中,對外裝體30內加壓,使外裝體30的收納部31向厚度方向外側膨脹(參照圖15所示的向下的箭頭A,圖16(b)所示的箭頭和收納部31)。
[0211 ]此時,在制造方法中,例如使用大致圓筒狀的密封部件將注液孔33密封,由所述密封部件向外裝體30導入壓縮空氣。
[0212]由此,第二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卷繞體100的厚度方向兩側面與收納部31的寬度方向兩側面之間形成間隙,使卷繞體外部空間SlO的體積大于第一實施方式的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體積。
[0213]使外裝體30膨脹后,在制造方法中,利用預定的夾具保持外裝體30的膨脹狀態,以使得外裝體30不恢復原來的形狀。
[0214]并且,在制造方法中,保持外裝體30的膨脹狀態,以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要領依次進行減壓工序和注液工序后,使外裝體30內回到大氣壓(第二實施方式中為I個大氣壓)(參照圖15所示的向上的箭頭A和箭頭E)。
[0215]像這樣,第二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對外裝體30內減壓的工序之前,進行使外裝體30向外側膨脹的工序。
[0216]如圖17所示,使外裝體30內回到大氣壓后,在制造方法中,保持外裝體30的膨脹狀態,將大致圓板狀的蓋140載置于注液孔33,通過激光焊接機沿著蓋140的外緣部照射激光。
[0217]由此,在制造方法中,進行將注液孔33最終密封而將已注液的外裝體30密封的密封工序。即,第二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不臨時密封注液孔33。
[0218]并且,在制造方法中,在外裝體30的密封后,進行保持外裝體30的膨脹狀態而等待,使卷繞體外部空間S與卷繞體內部空間SI的差壓減少的等待工序(參照圖17中用雙點劃線表示的電解液E)。
[0219]S卩,第二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使卷繞體外部空間SlO的體積大于第一實施方式的卷繞體外部空間S的體積的狀態下進行等待工序。
[0220]由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