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oled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OLED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OLED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因為具備輕薄、省電等特性,因此這種顯示設備在數碼產品上得到了廣泛的運用。OLED顯示技術相比較傳統的LCD (Liquid CrystalDisplay,即液晶顯示器)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作為顯示設備OLED顯示屏同樣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強光的環境下,OLED顯示屏的顯示效果同樣會有所下降。
[0003]如圖1所示,普通的透明OLED結構主要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疊置的TFT (Thin filmtransistor,即薄膜晶體管)背板11、透明陽極12、0LED層(包括有空穴注入/傳輸層13、發光層14、電子注入/傳輸層15)以及透明陰極16,由于透明陽極12和透明陰極16均采用透明電極材料形成,具有雙面發光的特點,因此OLED器件的效率和對比度均不理想。要提高OLED的效率,除了使用更好的發光材料之外,還可通過形成微腔效應來實現。
[0004]鑒于普通透明的OLED中陽極與陰極均為透明材料,故無法形成微腔效應,透明OLED器件效率較頂發射和底發射器件較低,因此OLED的發光效率和對比度均達不到理想狀態。如何提供一種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研宄的方向。
【發明內容】
[0005]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技術方案提供一種OLED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該技術方案通過在OLED顯示面板制備的過程中,增加一層電致變色層制備工藝,利用電致變色層在通電和未通電時透過率或發射率的不同實現OLED透明度的可調節,從而提高OLED顯示面板的對比度和效率。
[0006]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7]一種OLED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顯示面板包括:
[0008]基板;
[0009]陽極層,設置于所述基板之上;
[0010]有機層,設置于所述陽極層之上,且所述有機層中設置有一電致變色層;以及
[0011]陰極層,設置于所述有機層之上。
[0012]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陽極層為透明陽極層,所述陰極層為半透明半反射陰極層。
[0013]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電致變色層的厚度為0.5?500nm。
[0014]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有機層包括有OLED器件層;
[0015]所述OLED器件層包括有由下至上依次疊置的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以及電子傳輸層,所述電致變色層設置于所述陽極層與所述空穴注入層之間和/或所述空穴注入層與所述空穴傳輸層之間,或者
[0016]所述電致變色層摻雜設置于所述空穴注入層和/或所述空穴傳輸層之中。
[0017]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電致變色層為單一具有導電性的有機物或無機物。
[0018]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電致變色層的材質包括至少兩種具有導電性的有機物或無機物或有機無機雜化物。
[0019]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OLED器件層發光時,所述電致變色層在可見光范圍內的透過率小于30%。
[0020]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OLED器件層不發光時,所述電致變色層在可見光范圍內的透過率大于80%。
[0021]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電致變色層具有空穴注入和/或空穴傳輸功能。
[0022]較佳的,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基板為TFT背板。
[0023]一種OLED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0024]提供一 TFT基板;
[0025]于所述TFT基板之上形成一陽極層;
[0026]于所述陽極層之上形成一有機層,且所述有機層中包括有電致變色層;以及
[0027]于所述有機層之上形成一陰極層。
[0028]較佳的,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機層包括有OLED器件層,所述有機層的制備步驟為:
[0029]按照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制備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和電子傳輸層,以形成所述OLED器件層;以及
[0030]于所述陽極層與所述空穴注入層之間和/或所述空穴注入層與所述空穴傳輸層之間制備所述電致變色層。
[0031]較佳的,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電致變色層的形成方法為單獨蒸鍍為一層或多層膜。
[0032]較佳的,上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0033]在形成所述OLED器件層之后,于所述空穴注入層和/或所述空穴傳輸層之中通過摻雜工藝制備所述電致變色層。
[0034]本發明公開了一種OLED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該技術方案通過在傳統OLED顯示面板中增加具有空穴注入和/或空穴傳輸功能的電致變色層,同時利用電致變色層在通電和未通電情況下所具有的透過率或反射率不同的特性,實現OLED顯示面板透明度可調節,從而提高OLED顯示面板的對比度,另外該電致變色層可與陰極形成微腔效應進一步提高OLED顯示面板的發光效率。
【附圖說明】
[0035]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及其特征、夕卜形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發明的主旨。
[0036]圖1是傳統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2是變色器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3?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中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中OLED顯示面板的制備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發明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0041]為了徹底理解本發明,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步驟以及詳細的結構,以便闡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發明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方式。
[0042]實施例一:
[0043]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因普通的OLED中陽極與陰極均為透明材料,故無法形成微腔效應導致OLED的發光效率和對比度均達不到理想狀態的缺陷,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OLED顯示面板結構,該結構通過在傳統OLED顯示面板中增加具有空穴注入和/或空穴傳輸功能的電致變色層(Electrochromic Layer),來達到理想的效果。
[0044]其中,如圖2所示,電致變色層應用的變色器件結構一般具有5層結構,包括有基底21、第一透明電極22、電致變色層23、電解質24、離子存儲層25和第二透明電極26。離子存儲層25的作用為提供或存儲變色所需的離子,電解質24的作用為傳輸離子,同時絕緣電子。該結構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之下,離子由離子存儲層25注入到電致變色層23中,同時電子由第一透明電極22注入至電致變色層23中,經過反應之后弓I起電致變色層23著色或者褪色。
[0045]例如,電致變色層的變色材料為WO3 (透明)和N1,其反應過程均會將透明的WO3轉換為非透明的其他材料,進而改變了電致變色層23的反射率和透明度。
[0046]針對上述原理,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提供的OLED顯示面板的基本結構,如圖3和圖4所示,包括:
[0047]基板(圖中未示出),作為一個優選的方案,在該實施例中優選的以TFT背板作為基板;
[0048]陽極層31,設置在該基板之上;
[0049]有機層(即A范圍內的各層結構),設置在陽極層31之上且該有機層中設置有電致變色層32 ;
[0050]陰極層37,設置在有機層之上。
[0051]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有機層位于陽極層31和陰極層37之間,如圖3所示,其主要包括電致變色層32、空穴注入層33、空穴傳輸層34、發光層35、電子傳輸層36 ;其中,空穴注入層33、空穴傳輸層34、發光層35以及電子傳輸層36由下至上依次疊置并形成OLED器件層。
[0052]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參照圖3和圖4,該電致變色層32可位于陽極層31和發光層35之間,即可位于陽極層31和空穴注入層33之間,也可位于空穴注入層33和空穴傳輸層34之間,并且該電致變色層32具有空穴注入和空穴傳輸的功能。當然該電致變色層32也可摻雜在空穴注入層33和/或空穴傳輸層34之中(圖中未示出該結構),也就是說,電致變色層32可位于或摻雜于陽極層31和發光層35之間的任何一層,只要不影響空穴注入和傳輸即可,在實際的工藝中,其設置位置可根據具體的工藝要求來設定,但是對本發明并無實質性的影響。
[0053]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優選的,陽極層31為透明陽極層,且陰極層37為半透明半反射陰極層。
[0054]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其電致變色層的優選厚度維持在0.5?500nm(如0.5nm、10nm或400nm以及在該范圍內的其它厚度)之間。
[0055]對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OLED顯示面板的電致變色層的材料選擇,其具有多樣化,例如:電致變色層可以為單一具有導電性的有機物或無機物;也可以為兩種或兩種以上具有導電性的有機物摻雜,或有機物與無機物摻雜形成。具體的,該電致變色層可以為導電無機物如W03,或者導電有機物如聚噻吩類及其衍生物、紫羅精類、四硫富瓦烯、金屬酞菁類化合物、三聯吡啶衍生物及配合物等。
[0056]基于上述的電致變色層的工作機制和過程,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因OLED顯示面板中存在電致變色層,該電致變色層在OLED器件層不發光時是透明的;而在發光時,OLED顯示面板有電流通過,電致變色層32的透過率大大減小,反射率上升,甚至達到不透光狀態,從而與半透明的陰極層37間形成微腔效應,進而提高OLED顯示面板的發光效率;同時因電致變色層32的透過率下降甚至不透明,所以OLED顯示面板的對比度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0057]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其中,OLED器件層發光時,電致變色層在可見光范圍內的透過率小于3